紫砂壺—紫先生:紫砂壺製作需要的「膠水」,脂泥你知道嗎?

2020-12-23 紫先生

紫砂壺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社會不斷的發展中,紫砂壺也演變了許多,無論是造型、裝飾、還是最基本的成型工藝以及技法。

而對於紫砂壺來說,最最最基本也是獨特的,莫過於拍身筒、百件制壺工具以及神奇的「膠水」脂泥了。

今天紫先生就和大家說一說這奇特的「膠水」脂泥。

相信大家在剛接觸紫砂壺的時候,一定會仔細的了解全手工紫砂壺的製作流程。一般是拍打身筒的成型流程。

從開始的泥料處理,將泥料拍打成厚薄均勻的泥片,泥片的厚度一般在三到四毫米左右,,然後再經過制壺藝人對於壺體的把握,裁切出適當的長方形泥片。

將裁切好的泥片放置於轉盤之上,進行圍轉的過程,形成圓筒狀,再將兩端多餘的泥片切除,而在這裡,分兩種切除方式,直切與斜切。

切完之後,就會開始用到我們紫砂壺製作所用到的「膠水」脂泥了,將脂泥均勻的抹到接口處,再將兩者進行粘合調整。

脂泥其實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水泥,只不過脂泥是通過製作此壺的相同泥料通過加水混合而形成的厚厚的泥漿。

脂泥一般是將幹的紫砂泥敲碎,放入器具中,再讓其自身吸收水分後調製而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此間對於水量的掌握需要制壺藝人有著熟悉的經驗來進行把握,不然調製出的脂泥可能與原泥料出現偏差。

同樣的,脂泥也不光光只有這一個「膠水」的作用,相對於很多紫砂壺的造型處理我們也會經常運用到脂泥。

例如,紫砂壺的壺蓋、紫砂壺的壺底以及紫砂壺的肩線等都會運用到脂泥的地方,來進行調整造型。

一般來說無論是半手還是全手,都會運用到脂泥,而對於灌漿壺等基本上是可以不用到脂泥的。這也與自身的成型工藝有著莫大的關係。

當然了,很多人把脂泥當做一個不怎麼重要的角色,其實你就錯了。像很多瑕疵壺出現的壺底壺身出現裂縫、壺把掉落、壺嘴掉落、甚至於壺鈕的掉落,都是源於這個脂泥的製作不到位,從而導致這類事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紫砂壺—紫先生:關於紫砂壺的內壁章
    今天紫先生就和大家講一講這五章中的內壁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首先要了解內壁章出現的原因,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全手工紫砂壺成型第一步就是拍打泥片,而後在拍打後的泥片上蓋上內壁章,再圍身筒,繼續接下的操作。
  • 紫砂壺—紫先生:有接縫痕跡的一定是全手紫砂壺嗎?
    就在前幾日,一位壺友找我來鑑定紫砂壺,從自然光下仔細的觀察了其入手的紫砂壺的壺內、壺蓋、壺嘴、壺把之後,又綜合考慮了價位以及入手地點。我給了他商品壺,批次量製作的回覆之後,這位壺友顯得極為暴躁,一度認為我在說胡話。 在此呢,紫先生也要說一句,為什麼會幫著壺友鑑定呢?因為那是你相信我,而我也是實話實說,說好了,對我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壺友後續入手的時候,可能你就會恨我了。
  • 紫砂壺—紫先生:紫砂壺上的刻繪你知道多少?
    將繪畫、書法、篆刻、鏤空、泥繪彩繪、鎏金等等等等藝術表現形式於一體,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體現了傳統藝術的高超技藝。 今天紫先生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紫砂壺上的刻字刻繪。紫砂壺不光光是一把實用器,也是一把藝術價值極高的趣味器具,相信很多壺友與紫先生一樣,還是比較喜歡壺身加以刻繪的。
  • 紫砂壺—紫先生:我的壺蓋裡有圈紋!是不是機制、手拉胚?
    最近紫先生在和壺友交流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說他發現最近有的壺蓋裡有一些圈紋,特別像機制、手拉胚那樣出來的樣子。 我先反問了壺友一句,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問我呢?他哈哈哈大笑,說對你我還是相信的。
  • 紫砂壺—紫先生:段泥壺總是養不好?看完你就知道啦!
    紫先生個人是比較喜歡和壺友們交流泡茶養壺的一些心得的,尤其是一些老壺友的經驗可以說是讓我深受裨益。 最近呢,一位張姓的壺友發來消息說,自己的段泥壺總是養不好,不是這花了,就是那髒了。問我是泡茶養護的手法問題還是段泥壺本身的問題。
  • 紫先生:紫砂壺真的要過時了嗎?這幾把絕對不會!
    但是紫先生要說的是,就算再多事物被更新換代,紫砂壺,它是不會被替代的,它是從文化紮根,藝術發芽,時光為泉,手藝成長的一棵參天大樹,它是默默的薰陶著我們,而不是跳出譁然取寵。正所謂——經典永流傳,紫先生帶大家看看這幾把永不會過時的美壺,為什麼這麼肯定說它永不過時,因為,它是凝聚了無數人智慧的汗水,時光為它拍打了模樣。秦權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顧老更是將秦權做成了素器的巔峰典範。
  • 紫先生小課堂——紫砂壺養花了,應該怎麼辦?
    #紫先生紫砂壺紫砂壺,不是古物,但是卻能在長時間的使用後出現古樸典雅的包漿之美。 從壺身上那=黯雅的色澤變化,動人的包漿狀態,就能看得出每位壺友對於自己心愛的美壺的養護程度。 用我自身的經驗來說,養壺真的是一個考驗耐心的一件事,比什麼寫字、下棋更靜。
  • 紫先生告訴你陳腐的重要性
    今天紫先生帶領大家再進一步的了解泥料,這也是泥料成型的關鍵步驟「陳腐」。 陳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是陳腐,在接觸紫砂泥料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泥料陳腐的時間越久,泥料就越好。到底陳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陳腐的時間長短真的會影響紫砂壺的質量嗎?
  • 玩紫砂壺,你需要了解的各種謠言,知道五條以上的是老手
    同樣的有些製作難度複雜的半手工壺,比起普通的全手工壺價格更高,也是正常現象。 但是現在市場上很多名家款的紫砂壺,包括帶有名家證書的壺,不一定是本人製作,代工和仿冒的情況也比較普遍,所以也是存在名家款的壺價格不高的狀況的,因為那是假冒的名家壺。 謠言之五:開壺要用茶葉煮,用老豆腐、甘蔗煮 開壺的目的,是除去紫砂壺燒制出窯後,壺內的如石英砂之類的雜質以及去除自身的土腥氣。
  • 你是否被紫砂壺光亮的外表所矇騙?
    他們每人面前一臺換上拋光片的砂輪,一筐待拋的紫砂壺,頭戴口罩、一坐就是一整天,將一些如流水線一般批量生產的紫砂壺拋光。具有了好的賣相之後,便被商家上架,以各種虛假的宣傳,來推銷這些低劣的紫砂壺,坑害消費者。
  • 陳復澄 天祿賜福紫砂壺——家藏原礦紫泥
    以陶作為載體刻字鐫書,上古有之,而陳復澄先生的刀筆書法則獨樹一幟,他不用毛筆在陶胚上 寫墨稿,而是直接運刀、一氣呵成,揮灑自如,真草隸篆個性強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刀的鋒利、刀的力度和刀的韻味,形成了書法藝術的新語言,在當今的書壇創 作中可謂獨領風騷。
  • 紫砂壺—紫先生帶你賞美壺 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
    紫砂壺—紫先生帶你賞美壺 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 2020-09-04 17:
  • 零基礎學茶道——全手工紫砂壺製作流程解讀
    怎樣判斷一把紫砂壺是否為全手工呢?掌握以下知識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手工成型的基本手法手工紫砂壺坯體成型製作有多種手法,主要包含圍身筒成型法、拍身筒成型法、鑲身筒成型法、合身筒成型法四種。做好圍片、底片、滿片後在轉盤上把圍片圈成圓圈,把圍片兩端重疊,切成可將兩頭銜接的斜面,然後在斜面上敷上脂泥後粘接。黏合後刮去多餘的脂泥,並用木拍子擋住身筒接縫的外口,再用工具在內壁刮光接縫,使其緊牢。此種方法適用於圓器。
  • 紫砂壺,壺身內有推牆刮底痕跡的一定是手工壺嗎?
    對紫砂壺製作流程有一定了解的壺友應該都知道,推牆刮底,是做壺過程中最後一個步驟。而有些朋友,會經常問我:「老師,我這把壺,壺內看不見推牆的痕跡,我這把壺會是手工壺嗎?」
  • 紫砂壺蓋內有螺旋紋,就一定是手拉壺嗎?自觀堂為你揭秘!
    紫砂壺泡茶,色香味皆蘊,很多人都喜歡。但是現在紫砂壺水太深,購買風險極大,一不小心就被騙,假壺當真壺買。所以為了辨別真假紫砂壺,那些玩壺人總結了很多鑑別方式,看泥料,摸壺壁,看壺底太陽線,壺內壁接頭等等,但是有一把壺,蓋內有螺旋紋,你第一反應肯定以為這是手拉壺。
  • 漫談紫砂壺——泥料
    三大類泥料,段泥的砂性最重,透氣性相對於紫泥和紅泥,是最好的,其次是紫泥,紅泥類的泥料透氣性是最差,砂性少,俗稱「肉多骨少」,泥嫩,所以它燒出來的緻密度很高,透氣性差,這也正是為什麼它最適合泡鐵觀音的原因,透氣性差,更能把茶葉中的香氣逼出來。
  • 科普:明針對紫砂壺養出包漿的影響
    首先,判斷出窯光色好看有潤感就是化工壺嗎?當然不是。化工壺的判斷不能只從顏色看,但從顏色上它們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真正紫砂壺光潤是舒服的,而化工壺是假亮,具體辨別可參閱(七個方法,讓你遠離化工壺!)。除泥料、窯溫差別等因素,還有一個影響紫砂壺的光潤和後期泡養效果的重要工藝——明針。
  • 紫砂壺「泥門」是什麼門?只要仔細看上一眼,就能分辨全手工壺
    想辨認一把紫砂壺是不是全手工製作,有很多方法:看內壁章、看底片接縫處,也有人看「泥門」,那麼「泥門」是什麼門?為什麼看泥門就能辨認手工壺了?今天自觀堂也跟你分享分享。泥門是指紫砂壺燒成後的緻密度,緻密度低叫泥門松,緻密度高叫泥門緊。紫砂壺與瓷器不同,是不用上釉的,燒結後表面就會自然形成有附著感的「泥門」漿體表面,不漏水還透氣,敲擊的聲音也沒瓷器清脆,但也不悶。
  • 紫砂壺有「五看」兩「不看」,你玩對了嗎?
    紫泥提梁紫泥壺:紫泥類材質燒成後一般呈各種深淺不一的紫色調,如:紫紅、紫棕、紫褐、深紫色等。若紫砂壺製作工藝粗糙,除了看起來不美觀,有時會影響使用,比如說壺嘴厚薄不均勻,做工是否精細可體現在多個方面。絞泥井欄 藝術品按照購買需求大致可以分為:名家紫砂壺:指業界很有名望的大師,但是一壺難求。
  • 紫砂壺表面的「小白點」、「小黑點」、「小星點」,這些是瑕疵嗎?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韻,一鍵關注本帳號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紫砂壺的表面會有「小白點」、「小黑點」、「小星點」,這些是瑕疵嗎?壺友也常常充滿困惑:提問:我的壺上有白點,是化工泥嗎?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可塑性低,製作時泥料緊壓度不夠,開口時用力不勻等原因造成的。這種料就是頂級高手也難避免出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