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被移出教科書,照片也被拆除,原因為何

2021-01-07 以沫文史

前言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茨威格

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和磨難,但我們還是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克服了每一次的困難,而在每一次的成功背後,也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並且發生了一個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俗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比如抗震救災英雄,、抗洪搶險英雄,他們都是人民的保護傘,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我們的生活也不會這麼的安定。

救火犧牲的小英雄賴寧被移除教科書

今天我們就說的就是曾經的一位救火小英雄,他的英雄事跡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現在了我國的教科書上,為全國的學生宣傳,讓全國學生學習,這個救火小英雄就是賴寧。不過到了現如今,大家似乎在課本上再也看不到這位救火小英雄的身影了,連各個學校也都將賴寧的照片拆下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我國不提倡見義勇為的精神了嗎?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很多人針對賴寧的故事被課本下架,照片被學校拆除這一事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猜測,首先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是上文說到的我國不提倡見義勇為的精神,而讓大家猜測最多的就是,賴寧的經歷可能被後來發現是一個誤傳,要知道在當年,國家對於人民榮譽的宣傳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導致很多人都想法設法獲得榮譽。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就走了歪路,他們為了榮譽,不惜編造一些虛假的經歷,之後還上了教材,到最終也被證實是造假,再到最後將他們從教材中刪除,因此人們對於賴寧突然從教材上刪除的原因,才有了這樣的猜測,但是這位當年的救火小英雄之所以被教材刪除,真的是大家所猜測的那樣嗎?

賴寧成長經歷

想知道為何他被突然刪除,還得先說一說他的經歷,賴寧在1973年出生於四川省石棉縣,他在很小的時候,心中就有了很大的志向,那就是成為一個偉大的地質學家,就像李四光一樣,所以為了這個遠大的目標,賴寧從小就十分的努力,在任何事情上,都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他也不是只知道埋頭讀書,在休閒時間,他還喜歡繪畫,甚至還有一定的成績,那就是在他的縣裡拿到過大獎,因此學校的老師們都非常喜歡他,認為他的未來肯定前途無量。

在小學畢業的時候,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進入了當地的重點中學,更難得的是,賴寧即使這麼優秀,他也沒有驕傲自滿,反而非常低調和謙虛,而且他的心中還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如果社會上發生什麼災啊難啊之類的,他都會義無反顧的去幫忙,因為賴寧所在的地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經常發生火災,而賴寧就曾經3次去上山救火。

他對自己的英雄事跡也沒有宣傳,而是一直很低調,因此在外人看來,他也只是一個在學習上很優秀的孩子,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救火小英雄,在1988年,賴寧已經15歲了,而這一年發生的一場山火也改變了賴寧的家庭,這場山火發生在海子山,當時還有強烈的山風,在山風的作用下,火勢越來越無法控制,山上的植被以及衛星轉播電視臺遭受了巨大的威脅,如果任由火勢變大,那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賴寧救火犧牲,事跡上教科書

火災發生的當天,賴寧正在家裡寫作業,當他寫完後準備舒展一下時,剛出門就發現了大火,而他也果斷挺身而出,一個箭步就往山上衝了去,他因為曾經也滅過幾次火災,因此有一定的經驗,只見他先將樹枝不斷地壓彎,用大面積樹葉,將大火撲滅。

消防隊員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想要將賴寧和其他幾個人全部帶走,但是賴寧看大火還沒有被撲滅,心裡十分忐忑,於是他不顧反對再一次偷偷的衝進了大火中,他的身影也不斷地在大火中穿梭,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大夥終於被撲滅了,但是賴寧再也沒有從大火中走出來。

第二天,人們還是展開了對賴寧的搜救工作,最終人們在大火的燃燒的灰燼中找到了賴寧,而他還保持著救火的姿勢,隨後賴寧的名字也被傳遍了中國大地,甚至還被寫進了教科書,一時間成為中國人學習的對象,不過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為什麼卻被現在的教材拋棄了呢?甚至還將他的畫像拆除了呢?

被移除教科書的原因

其實國家之所以這麼做,背後的原因並不是大家猜測的那樣,也不是大家不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更不是我們不再懷念他,而是因為現如今教育觀念的改變,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比較和平、穩定以及和諧的社會環境當中,而人們教育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珍愛生命,珍惜生命,在不傷害別人的時候,努力保護好自己,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對家人和朋友的負責。

當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發現有火災的時候,並不應該立刻前去滅火,而是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大人,比如父母、消防人員,讓專業的人員前去救援,畢竟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和大自然的力量抗衡,自己無腦的去救火,無疑是一種以卵擊石、雞蛋碰石頭的表現,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送」。

結語

勇敢不在於能夠蔑視危險,而在於認清危險、戰勝危險。——布勒森東

因此賴寧的故事從教科書上移除,不是因為他的英雄事跡是假的,也不是人們不再懷念他,而是為了給現在的小孩樹立一個正確的處理事情的觀念,不要盲目的讓自己處在危險當中,讓損失降低到最小,賴寧的犧牲,對於祖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損失,或許他如果沒有犧牲,現在已經是國家的棟梁了吧。我們寧願遲一點撲滅大火,也不願看到有任何人的犧牲,對於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記得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名人經典語錄》

相關焦點

  • 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被移出教科書,照片也被拆除,這是為何?
    蘇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記》中,年紀不大的孫權被譽為「生子如孫仲謀」,抗日小英雄嘎子、王二小,自古在我國就有許多少年英雄。當代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依賴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但要靠教師教材的教育引導,還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家風教育。
  • 1988年救火小英雄賴寧,為什麼被教科書刪除,照片也被學校摘下?
    32年前的救火少年賴寧,他也曾是我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榜樣,卻因為救火而悲壯的犧牲。不過曾經的勇氣,由原先的倡導,到後來卻變成了壓抑,到現在為止,賴寧曾經的事跡都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照片也從學校摘下。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一、樂於助人的賴寧賴寧,出生在1973年,那是一個很獨特的年代,雖然1972年的時候尼克森訪華,但是東西兩方的世界都對我們進行包抄。
  • 31年前小英雄賴寧去世,今他的名字被移出書本照片也被摘下,為何?
    驚悚電影導演希契科克曾說過:「要想做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往往是要麼成功要麼成仁」。所謂英雄者,必定做了別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人,在決定性關頭為人類社會利益付出很大,甚至是生命。0131年前,賴寧僅是一位來自四川雅安的15歲初中生。
  • 賴寧為何被移出教科書:時代需要英雄,不宣傳不代表可以質疑詆毀
    ,他被樹立為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無數國人為這位小英雄的精神所感動。在整個90年代,賴寧是全國學生「見義勇為」精神的榜樣,他的事跡被寫進教科書,他的大幅照片被掛在許多學校的牆上。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關於要不要引導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成為爭論的話題,對於學習賴寧也出現了不同聲音。
  • 還記得救火英雄小賴寧嗎?如今已被教科書刪除,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大家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在課本上學習過小英雄賴寧的故事。那時候書本上將賴寧這種為了國家財產安全,甚至不顧惜個人生命的行為極度讚揚,言下之意自然是希望我們大家學習小英雄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可是如今,賴寧的事跡卻從課本上移除了,很多孩子並不知道曾有位救火小英雄,為了救國家財產而葬身火海,小小年紀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 15歲犧牲的少年英雄,課本上名字沒了,學校裡照片撤了這是為啥?
    在我的學生時代,每天走進學校,都會看到那個奮不顧身救火犧牲的小英雄賴寧,翻開課本,我們讀著他的英雄事跡。可以說,他的英雄事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那時候,無數學生的作文裡,都出現過他的名字,「向賴寧學習」,是最流行的口號。賴寧的英雄事跡,至今我都能背誦出來。那是1988年3月13日,四川石棉縣海子山因電線短路發生山林火災。
  • 四川賴寧為救火壯烈犧牲,年僅15歲,30年後他的父母怎麼樣了?
    雖然賴寧和他的幾位經常參與到救火行動中的小夥伴一起加入到了這次的滅火行動中,可火實在是太大了,直到天黑,火也沒有被滅下來,現場的救火領導想用汽車將這幾位救火小英雄送回家,避免父母著急擔心。可是沒想到,賴寧和幾位小夥伴,看著絲毫沒有減弱的火勢,悄悄從送他們回家的車上又跳了下來,繼續參與到救火行動中。
  • 15歲犧牲的少年英雄,課本上名字沒了,學校裡照片撤了,這為何?
    而有一個15歲因見義勇為而犧牲的少年英雄,課本上他的名字沒了,學校裡他的照片撤了,這是為何呢?一個普通的孩子,卻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據《賴寧的世界》中記載:這是一個瘦瘦的男孩子,看上去約有十一、二歲的年齡,大眼大耳厚嘴唇,戴一副茶色框兒的近視眼鏡。他的頭上頂著用茅草編結成的偽裝帽兒,手裡拖著一根長長的竹竿。
  • 這5個小學教科書裡的少年英雄,如今全部被移除,原因令人深思
    但是,也有細心的人同樣發現,小學教科書上曾經影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少年英雄事跡,卻不知在何時就悄然無息的被移除了。救火小英雄——賴寧出生在四川石棉的他,小學時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成績十分優秀。
  • 15歲勇鬥山火犧牲的少年,可歌可泣卻飽受爭議,最終被教科書除名
    而就有這麼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他雖不是消防員,卻奮不顧身地參與撲救山火,英勇犧牲。他就是本文所介紹的英勇少年——賴寧。品學兼優、意氣風發的少年賴寧在校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和李四光一樣的偉大的地質學家。
  • 公知眼中的英雄:作業本調侃邱少雲、賴寧是烤肉
    作業本調侃邱少雲、賴寧是烤肉昨日,新浪微博用戶「作業本」發微博調侃邱少雲以及賴寧,遭到網友們炮轟。微博原文稱「由於邱少雲趴在火堆裡一動不動最終食客們拒絕為半面熟買單,他們紛紛表示還是賴寧的烤肉較好」。網友「不問舊月」評論:你習慣並享受人們的憤怒。
  • 賴寧雕像為何慘落山野?專家:拆舊換新是空洞
    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說:「任何英雄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但不能因此而認為過去的英雄已經沒有價值,歷史是我們的來路,而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歷史不能忘記  因為環境整治而移走的雕像卻無人接收,一個曾經影響了一代人的小英雄,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城市之中。戴著紅領巾的賴寧像,目光炯炯,卻找不到屬於他自己的地方。
  • 1988年,15歲少年救四川山火犧牲,被評為烈士,現父母過得如何
    救火小英雄1988年三月,正是萬物復甦的春天。石棉縣海子山附近的一座電線,由於老化造成的短路,瞬間引起了火災。強烈的火勢憑藉著風向,可以快速轉移到附近的電視臺油庫,附近的城市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這個時候的賴寧,第一時間發現了火災,並且喊著他的小夥伴一起奔向起火點,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將火熄滅。
  • 在他15歲的時候,32年的犧牲之後,他的父母現在怎麼樣了?
    在上世紀,有一個青年中,人們用自己的生命證明自己,當年僅在15歲時去世,他被稱為「少年英雄」,他是賴寧,現在,雖然已經了,他的家人仍然想念他。品學兼優,志存高遠賴寧誕生,四川省。由於中國社會正處於集中建設時期,他的家庭並不十分貧困,他的父親賴正綱是個工人,他的母親黃和榕是個農民,因為他是家裡的男孩,他出生時就成了寶貝。
  • 平凡殘疾人,救火英雄聽障者王慶
    ,王慶急忙用附近的滅火器來撲火,一功夫撲滅了火,周圍鄰居們用手對王慶點讚,好人好事,5點50分重慶電視臺天天630記者得悉救火事,趕緊的來到現場,拍攝,採訪了救火的人王慶,房東主梁阿姨,王慶說,當時火比較大,顧不上想法,只有救火救人就是了,房東主梁阿姨這時臉皮,右手被人燙傷,比較嚴重,她說,當時在廚房裡弄菜,室內裡二歲孫子玩打火機,不慎點著了易燃物,才造成了火災,如不是剛才的師傅救火的話,室內物品全會燒毀
  • 海龜先生布新單曲:為當代《賴寧》做切片手術
    繼春天發布了樂隊首支情歌《內人廣林》之後,海龜先生再次推出全新單曲《賴寧
  • 魯迅文章被移出教科書,不一定是好事,青少年需要擺脫「冷氣」
    魯迅的文章在當下的社會上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市場。筆者認為,對於魯迅的文章,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則對此提不起什麼興趣,甚至還會將其貶低。因為具有爭議性,所以有關魯迅文章的話題,也容易引起人們的探討。就比如,魯迅的一些文章被陸續移出教科書的現象。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熱潮。
  • 四川西昌森林火災救火武警帶「煙燻妝」入睡,最小的才18歲
    一組照片刷屏了,山上、樹下、路邊,黝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這些睡夢中的面孔和姿勢,讓網友紛紛淚目。他們是剛完成撲滅山火任務疲憊到極點的武警官兵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年紀最小的才18歲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發生森林火災,軍民全力撲救山火。
  • 衛青、霍去病被移出教材,究竟是何原因?專家的解釋令家長憤慨
    然而,在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中,《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一文卻被移出了教科書,衛青、霍去病的痕跡也被抹除得一乾二淨。家長不禁發出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二人與孩子「絕緣」?又是什麼原因,促使專家做此決定呢?
  • 《狼牙山五壯士》為何被小學課本刪除?專家提出見解,卻令人氣憤
    其實這個歷史我們的孩子們必須要好好的學習,而學習從哪裡來,無疑最初的還是學校,還有從老師的教學當中,可是為何當下的學生課本中會把魯迅、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這類的英雄給刪除呢? 難道是因為我們當下國家和平了,人民不再需要英雄了,一切只能朝錢看嗎?而且最讓人氣憤的是國內的英雄從課本中悄然落幕,而國外的名人軼事卻登上了孩子們課本中,這又是什麼個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