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題呈現
【真題·再現】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勒內·託姆是法國著名數學家。有一次,他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問題。談到遠古的人們為什麼要保存火種時,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取暖禦寒;另外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燒出鮮美的肉食。而託姆說,因為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02審題分析
就本次作文,說明材料作文的幾個要點。
1.題幹:
首先,是關於「閱讀下面的材料」。
題幹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這句話,不是可有可無,應該提醒學生「閱讀」——對材料應認真細讀,深入理解,儘可能在閱讀後,生成屬於自己的獨到見解。
遺憾的是,很多考生也就是瀏覽一下,走馬觀花似的一瞥,然後匆忙提煉出一個話題關鍵詞,這個話題關鍵詞有可能與原文有關,也可能關聯不大。比如,一斐提煉出的是「思維」,加了若干個修飾和限制,比如「固定的思維」「局限的思維」等,是否貼切?是否符合題意?沒有真實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在寫作之初就「輸在起跑線」了。
其次是「根據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
——什麼叫「綜合」?(應該是基於對材料內容細緻理解基礎上的深入解讀與整體把握)
——「材料的內容和含意」?
絕大多數考生對此都是模糊的。如果學科任課老師一學期基本上只是考試才寫幾次作文,估計不會這樣細緻地指導學生去理解和學會「綜合」,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概括出這一段「材料的內容和含意。」
這一段材料,是寫法國著名數學家勒內·託姆與兩位古人類學家的討論,表達他們對古人保存火種的認識。兩位人類學家的看法停留在取暖禦寒和燒熟食物這一「實用」層面,而勒內·託姆卻認識到了保存火種的「審美」層面——「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這應該是這則材料的「關鍵句」)。顯然,這段材料是為了表現託姆「形而上」的認識——溫飽固然重要,而對於人類來說,不能滿足於物質的生存,還要追求精神的審美。這是中學生應有的認識,這個作文材料也是引導學生要培養作為核心素養的「審美意識」。
儘管兩位人類學家的觀點並不錯誤,但他們是為託姆的觀點做鋪墊和襯託;他們的觀點並非「思維的局限」,也不是需要打破的「固定的思維」,而是缺乏對作為人類的生活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高尚所在。對於我們現代人包括學生來說,這也是需要提升的對生活的認識。所謂「生活不但有眼前的苟且,還應有詩意和遠方」,也是啟發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不能停留在只求溫飽只求生存這一層次,還應該具有人類所特有的追求——詩意的行走,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
託姆正是具有發現美的眼光,或者說對美具有較強的感悟能力,才有了比兩位人類學家的更有深度的見解和觀點,這種對美的發現和感悟能力,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區別於其他生物所特有的文明自覺,也是我們當代中學生必須具備和不斷提升的核心素養。
03角度立意
「綜合這則材料的內容含意」,可以選擇「對美的感受和發現」這一角度。以下標題或觀點供參考:
(1)在平凡生活中去感受和發現美
(2)比生存需求更重要的是審美
(3)審美,是一種高貴的生活追求
(4)審美,讓人類更加熱愛生命
(5)超越溫飽,走向審美
(6)理性固然重要,審美價值更高
.....
【指導·說明】
1. 「自選角度」,確定最佳。要儘可能選擇符合材料內容和含意「最佳角度」,這需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
2.緊扣材料,「確定立意」。要以材料的內容和思路為思維模型,材料對保存火種的認識,是從「取暖禦寒·燒熟食物」到「最美最美」,上面這些供參考的觀點或標題,基本上體現了這樣的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由次到主,具有鋪墊和襯託的遞進關係。
3.整體把握,全面綜合。立意要抓住和照應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並非只理解和思考關鍵詞句,對其它材料則視而不見,拋諸一邊。
04學生原作
不被局限的思維
雲南省瀘西一中359班 楊一斐
打破固定的思維,去看更美的風景。
——題記
一位老師非常善於引導學生。某天上課,她放了兩張圖片。兩張圖片都是迷宮,不同的是,一張照片裡的人身處在重重迷曾之中,茫然不知所措,而另一張圖片裡的人俯瞰迷宮全局,出口一目了然。老師問學生們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說:「這不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嗎?」還有人說:「這是, 當局者謎,旁觀者清。」老師微笑著點點頭,說:"你們說的都對,可這不是我要的最終答案,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個謎宮就像是你的固定思維,這個人就是遇到問題的你們,你們的思想都被禁錮了,怎麼看得到出路呢?所以,遇到事情無法解決時,不妨跳出那個固定的圈子打破局限,或許會有許多新的收穫。學生們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這位老師教會我們不要被局限於眼前,不要被常規所局限,要放眼長遠,要打破固有格局,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無獨有偶,法國著名數學家勒內·託姆也有過相似的例子。有一次,他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問題,談到遠古的人們為什麼 要保存火種時,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禦寒取暖;另外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為保存火種可以燒鮮美的內食。而託姆說,因為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 是最美最美的。這兩位古人類學家的回答無疑是正確的,但他們僅以古人類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或者說,他們已經被有人類學家這個身份禁錮了思維,只看得到火種的實用性,而完全忽視了火光在黑暗中那種震憾的美麗。
當今世界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呢?在局限的視野下,看著局限的世界;在局限的思維下,思考著解不開的迷題。在自己的世界裡繞來繞去,走投無路時不妨走出這個世界,你會看到新的出路,簡單來說,你的思維將決定你的視野和成就,不同的思維會產生不同的觀念和不同得結果。而不同的結果則暗示著不同的人生。成就者無一不具有創造性思維,他們的思想從不被局限,而失敗者總是困於僵化的思維中。
愛因斯坦說過「人們解決世界的問題,靠的是大腦的思維和智慧。有了正確的思維,許多問題都能迎韌而解。在固定的思維之外,有一片世外桃源,它盡情地展示著這世界的極致美麗,光怪陸離,只待人們去發掘。
打破國定的思維,你將會看到最美的風景!
【點評·建議】
(一)本篇作文值得充分肯定有以下三點:
1.本篇學生作文內容具體生動,行文流暢自然,講述故事,聯繫材料,表達觀點,體現出較好的素材積累優勢和學科素養積澱。
2.題記「打破固定的思維,去看更美的風景」和結尾「你將會看到最美的風景」,首位呼應,較好點化了勒內·託姆的觀點,較為準確的扣合材料內容。題記言簡意賅,結尾觀點單獨成段,均有彰顯作者觀點、構成卷面美感的效果。
3.文筆簡潔優美,書寫工整清晰,易於給讀者和閱卷者留下良好印象,作者具有較為優秀的寫作基礎,文章具有較大的優化提升可能。
(二)本篇作文值得改進之處,亦有三點值得重視:
1.本文對材料的理解和立意,未能很好的符合題意。數學家託姆和人類學家對於「人類保存火種」的認識,來自於不同的理念,更因為認識的深度差異,而非思維方式是否受到局限。託姆對保存火種的審美價值的認識,是這則材料的重心所在,不能忽視而言它(比如思維)。儘管題記和結尾有點到「美的風景」,但著重談及的是思維,而未能充分論述「美(的風景)」。
2.未能體現「遵命作文,任務驅動」。新材料作文題型,強調審題立意和構思行文,必須「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或「綜合材料的內容與含意」,也就是在寫作行文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命題材料內容,注意引述材料中人和事件,增強與命題材料關聯性。本篇作文尚缺乏這一認識和重視,未能體現新材料作文的「遵命作文,任務驅動」這一要求。
3.文章第一段寫「一位老師非常善於引導學生」,第三段寫「無獨有偶,法國數學家勒內·託姆.....」,新材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開門見山,引述材料。首先應該引述的是法國數學家勒內·託姆關於人類保存火種的討論,以此統攝全篇,引起下文分析和思考,考試命題作文,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絕不能讓閱卷教師一邊閱讀你的作文一邊費力地判斷你是否「偏題」,而直接引述材料則能幹脆利落的避免誤判。相形之下「一位老師非常善於引導學生」,才是「無獨有偶」,是基於自己對材料理解的相似或相關聯繫。引材料,講故事,不能出現這樣的「本末倒置」。
此外,對勒內·託姆與人類學家的討論內容,不能原封不動照抄材料,或引述材料過多,應根據觀點做出取捨和概括。最好就是整合為兩句話,想一想,怎麼整合?
對「一位老師非常善於引導學生」的故事,講述也應該更加簡潔,重在分析和議論:「優秀老師不止於讓我們學習知識,還希望我們去感受發現生活和世界的美。」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延伸聯繫教材學習、名著閱讀和社會生活體驗,敘議結合,點面結合,表達我們從平凡生活中去感悟美的思考和追求的觀點或見解。
05修改提升
【修改稿(一)】
從平凡中感受美
雲南瀘西一中359班 楊一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法國一位著名數學家勒內託姆曾和兩位古人類學家探討過「遠古的人們為什麼要保存火種」的問題。兩位古人類學家都從實用的方面來答,只有託姆說:「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託姆的眼光無疑是獨特的,因為他從平凡的一粒火種中看到了盛大的美麗。託姆所具有的這種對美的發現和感悟能力,是作為人類所應有的。他告訴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風景,要留心發現,千萬不要錯過身邊的美景。
無獨有偶,一位善於引導學生的老師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小c和小o都得到消息,說山頂上有一片絕美的風景。他們都很想看看,於是便即刻啟程了。小c走走停停,聽了鶯啼燕喃,看了百木競秀,感受了風和細雨,細賞了千裡翠色……終於到了山頂,可是他發現山頂上只有一片枯敗的樹木和早已到達已久的一臉沮喪的小o,小o憤憤地說:「山頂哪有什麼絕美的景色,分明只是一片枯枝敗葉!」小c恍然大悟,原來真正的風景就在沿途中,只要用心感受,學會欣賞,明明不虛此行!故事講完,老師說:「同學們,老師不僅希望你們學會許多知識,還希望你們能夠感受和發現生活和世界的美。」
紀伯倫說:「我們活著為的是去發現美。」美其實很簡單,在平凡的生活中,處處都是美。一棵奮力破土而出擁抱自然的小嫩芽是美,一束穿破厚厚的雲層將光芒灑向大地的微光是美,美麗也不只局限於風景,一個小朋友在跌倒以後倔強地自己爬起是美,一個消防員叔叔在火光中偉岸的背影是美,這一切一切的美麗都等待我們自己去發掘,去領略。
在2020這個特別的年份裡,我領略到了一種極致的美麗。他們在厚厚的防護服下被汗溼的臉龐是美,他們在車間為減少疫情損失而忙碌的身影是美,他們為挽救人民生命創造了中國速度是美,而最美的是中國人民團結的心和堅定的信念:我們總是共同抗爭,無論我們的敵人有多麼強大!我們不知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將會持續多久,又或者我們將付出什麼代價,但有一件事我們100%的確定,那就是我們終將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這樣堅定的信念就是美。
從平凡中感受美,在平凡裡領略美。普利什文說:「地球上一切美麗的東西都來源於太陽,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來源於人。」生活是平凡的,可我們能從中找到不凡的美麗,前提是你擁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
【修改稿(二)】
用超凡眼光,發現俗世之美
雲南省瀘西二中359班 楊一斐
靜謐的天空下有一簇明亮的火焰,它跳躍著,舒展著,向那些用驚嘆的眼光看向它的人盡情展現著它的美麗。
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有的美只展現給那些對的人,法國數學家勒內·託姆就是那種對的人。時下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確實,當今生活中高顏值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可真正有思想、有情趣、有格調的人,又有多少呢?所謂「有趣的靈魂」可遇不可求。同樣是面對古人保存火種,大部分科學家只看到了「取暖禦寒」「燒烤食物」的功用,而著名數學家勒內·託姆,卻能夠從火種想像到「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認識到火種的實際用途,但作為有思想有智慧區別於普通動物的人類,還需要認識到火種的審美價值——人類需要審美,生活需要發現美的眼光。或許你認為託姆能夠發現美是因為他作為數學家有睿智的思維、獨特的眼光,那文人墨客有沒有這種格調和情趣呢?
答案自然是:有的。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就是格調的代名詞,而其中最具格調的,自然是陶淵明。他拒絕了官職俸祿,毅然拿起農具,追求自己內心的桃花源,別人避之不及的農村「苦難」的種地生活,他卻樂在其中。不管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還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都不能磨滅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格調生活的追求。和託姆一樣,他也能從平常的世俗生活中尋找到盛大的美麗,那些普通的田園風光在他眼裡都是盛世風景。在這片盛世風景裡,他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可以「一觴雖獨飲,杯盡壺自傾」,還可以「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種地、飲酒、賞菊,看花草柴扉,賞綠水青山,聞雞鳴犬吠,品人世風華,愜意自在,他終用他脫俗的眼光尋找到了超凡的美麗。
託姆擁有睿智,陶淵明擁有情操,他們的生活並不相同,但無論是陶淵明還是託姆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能夠發現萬物的審美價值。哲人們有如此的精神境界,普通人未嘗不能擁有。
在我們這個偏僻靜謐的小城裡,有一個小小的花店,花店裝修得樸實親切,老闆娘也平易近人。她陪花兒們嬌嫩到凋零,看花兒們無人問津到炙手可熱,也把花兒們包裝成各種精緻的樣子賣給那些喜愛花兒慕名前來的客人……有人覺得她的生活簡直無趣極了,每天對著著這許許多多不會說話,沒有思想的花,沒有一點兒樂趣。可老闆娘不那麼覺得,她是熱愛花的,和花兒們呆在一起就宛如老友會面一般,每賣出去一束花都會充滿成就感,但更多的是依依不捨,因為它們是她花店閒暇時光的見證者,洽談心事的老朋友。老闆娘愛花,所以無論看哪一朵花都是美麗的,就像小王子覺得他的玫瑰花是獨一無二的,縱使世間有千萬朵玫瑰,他的那一朵仍是最美的,因為她是小王子澆灌的,是小王子放在花罩中的,是小王子用屏風保護起來的。老闆娘仍是,平凡的生活因為愛花而變得生動起來,她用出世的眼光終于欣賞到了超凡的美麗。
紀伯倫說:「我們活著為的是去發現美。」 託姆從璀璨的火種中,陶淵明從寧靜的田園生活中,老闆娘從嬌豔的花朵中都感知到了具有精神意義的審美,同樣的生活秉持不同的態度和認識,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一棵奮力破土而出擁抱自然的小嫩芽是美,一束穿破厚厚的雲層將光芒灑向大地的微光是美,一個小朋友在跌倒以後倔強地自己爬起是美,一個消防員叔叔在火光中偉岸的背影是美,這一切一切的美麗都等待我們自己去發掘,去領略。
勒內·託姆說:「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託姆的這一番話,讓我們感覺到遠古的火種,在點燃人類智慧的同時,也開啟著人們認識這個世界的美的眼光。普利什文說:「地球上一切美麗的東西都來源於太陽,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來源於人。」 不同的價值觀和認知態度令我們看到的世界不同,人類需要一種審美的眼光去發現平常世俗中那些不凡的美,它們值得被人們發現和欣賞。
夜空下,火光越來越明亮,鮮紅的火焰,熾熱的能量,把它的美麗投射向廣袤原野,無邊蒼穹……讓人類更加欣賞和熱愛這個星球的美麗!(完)
2020年3月25日第三稿
(來源:中小學寫作教學,作者:羅小維。向原公眾號和作者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