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
趙長青:高級教師,廊坊市骨幹教師,廊坊市語文學科名師。趙長青語文工作室主持人。
楊巍巍:一級教師,廊坊市骨幹教師。趙長青語文工作室成員。
郝鵬飛:一級教師,廊坊市骨幹教師。趙長青語文工作室成員。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楊援戈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自古至今,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態,分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人們對美也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美是「真」的光輝,是一種善;也有人認為美是「清水出芙蓉」;還有人認為美是情人眼裡的「西施」;也有人認為美就是生活,美無處不在。但是,有的人卻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
這些現象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請結合以上材料,面對本校(統稱「國美中學」)即將舉辦的關於「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討論會,請你寫一篇發言稿,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石家莊市2019-2020學年度高三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審美情趣、人文積澱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本題材料非常明確地提出「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這是考生寫作的大前提。接著材料對美的形態進行闡釋,對美的認識標準進行界定,這些都有助於引發考生的聯想和思考。考生特別需要鎖定的是「但是」後的內容,「有的人卻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考生要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熟視無睹」「混淆美醜」這三重限制,這是考生需要有針對性思考的內容。考生對「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不能泛泛而談,而要針對此限制展開。
2.典型任務的限制。「請你寫一篇發言稿」,這是對文體的限制,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是對考生寫作內容和主題的限制,考生的寫作對象是本校同學,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考生除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考,還要提出希望與建議。
3.價值判斷的限制。考生要對美有正確的判斷,要讚美真善美,批判假惡醜,要發現生活中的真和善,要努力創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從材料提示的幾個角度展開寫作,比如,可以批評對生活中的「真」和「善」熟視無睹的現象;可以批判有意無意混淆美醜的行為;可以告訴讀者,生活中的美應該是什麼樣的;也可以告訴讀者,生活中美無處不在,及應如何創造生活中的美;也可以綜合立意。
2.思考與聯想是開放的。考生立意後,可在所給材料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寫作時,可以聯想社會生活中的人,比如抗疫志願者、扶貧幹部、捐資助教、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護士、最美「逆行者」、託舉哥等;也可從反面寫高鐵霸座、高空拋物的人及雞爪姐、瓜子哥等。也可以聯想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來寫。
3.文體是開放的。考生可以寫記敘文,通過具體形象的方式表達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混淆美醜等現象的認識;也可以寫議論文,表達對這些現象的看法。
解題
本題是任務驅動型作文,沿襲2019高考全國卷Ⅰ的命題形式,以美為切入點,先對美的概念進行界定,然後指出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等現象,引發考生的思考。本題旨在考查考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價值觀。本題的審題難度較大,考生若寫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或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社會之美、人性之美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題意;若寫美是真和善,是「清水出芙蓉」,或寫「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符合題意;考生寫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等現象的認識和思考才切合題旨。寫發言稿時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不能缺稱呼、問候語、祝福語或致謝語;更要特別注意對象感、對話感、現場感。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麗的靈魂萬裡挑一。
2.生活中處處有美,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3. 無視美,你的生活就遠離了美。
4. 混淆美醜,便會以醜為美。
……
偏題立意:
1.處處是美。(泛泛而談各種美,材料要求談的是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等現象的思考)
2.審美教育。(偏題立意,僅僅談審美教育脫離材料情境)
下水文
與美同行
河北霸州市第一中學
楊巍巍老師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讓我們與美同行——認識美,發現美並創造美」。
美,自古以來便是我們人類的永恆追求。一張動人的臉龐,一幅傳世的佳作,一處別致的風景……這是我們看到的有形之美,還有更多我們看不到而能用心靈感受得到的精神和品質,一同在無聲中構建我們對美的認識。
但是,有的人卻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混淆美醜。
生活中,有人錯把珍珠當魚目,粗鄙淺薄而不自知。這樣的人,與高呼「天下無馬」的食馬者又有什麼分別呢?當下社會各界普遍存在的泛娛樂化現象,「土味娛樂」 「後宮爭鬥」等吸引人眼球的內容被沒有審美能力的人們盲目追捧;在泛娛樂化的潮流裡,為了流量、利益,一些創作者用「爭風吃醋」「機關算盡」「一路開掛」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內容去迎合人性中淺薄的一面,除了滿足視聽感官的刺激,卻無思想啟迪和精神美感,更遑論承擔社會責任與價值引領。
沒有分辨美醜的能力,很容易顛倒黑白,以醜為美。
過去男人以陽剛為美,女人以陰柔為美,現在則男人「小鮮肉」,女人「女漢子」或「狐媚子」。過去以勻稱自然真實為美,現在以畸形的錐子臉、麻杆腿為美。若美醜不分、顛倒黑白,價值觀和審美觀就會出問題。
只有我們學會了認識美,才能發現美,才能創造美。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講,與美同行顯得尤為重要。疫情期間,逆行者的最美身影,教會了我們責任與擔當;李子柒的美食視頻,讓我們重視正在遺失的傳統文化;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努力的身影,讓我們明白了奮鬥的力量……我們唯有感知到了美,才能有機會去創造美。唯有與美同行,我們才能發現生活的另一面,才能在美中汲取力量,才能在美中涵養自身品格。
願我們都能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火眼金睛,都能擁有一雙善於創造美的勤勞雙手。願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與美同行,一路成長。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下水文二
認識美 發現美 創造美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一中
殷都玄鳥老師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發言的主題是「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麼才是美的在每個人眼裡卻是不盡相同的,而有的人常常對生活中的美熟視無睹,或有意無意的混淆美醜。今天就和大家交流一下美的標準問題。
與其花錢整容,不如靜心讀書,讀書的樣子最美。
有不少同學痴迷外貌的完美而花錢整容,成都某高中學生小曾對記者說,班裡共有32人,以前是單眼皮的女生,幾乎全都割了雙眼皮,有幾個男生也去割了。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妝》中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所謂生命的化妝就是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可以讓人感受到美。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許多看過的書也許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你的氣質裡、你的談吐中。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麗的靈魂萬裡挑一。
我們曾經喜歡追星,甚至追求做明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科學家們在努力攻關,醫護人員在奮勇上陣,志願者們在奔走辛勞……但是不少明星出國避難了,等到國外疫情如洪,他們又飛回國內。其間還有人飛到義大利看球賽,回國後隱瞞行蹤,被核實還拒不承認,感染疫情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接觸人數不勝數。這樣的行為多麼惡劣!經過這樣的生死考驗,我們才知道什麼樣的靈魂是醜的,什麼樣的靈魂是美的,也才知道我們應該和什麼樣的人為伍,應該做什麼樣的人。
與其娛樂至死,不如拼搏奮鬥,拼搏者的樣子最美。
不知從何時起,你我深陷這樣的狀態:本想看個文件卻不自覺打開了抖音;本來困得不行,卻還要堅持瀏覽剛爆出的明星八卦;寧願躺在床上刷手機、看綜藝、玩遊戲,也不願意去學習……毀掉一個人很簡單,那就是讓他適應庸俗、無聊的生活。明知娛樂至死會誤人,我們何不選擇拼搏奮鬥?20世紀80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2019年國慶前,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成績贏得2019女排世界盃。30年拼搏不息,勝不驕,敗不餒,多少人為女排感動,但沒有人會為娛樂至死者感動。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認識美的標準、發現美的眼睛、創造美的靈魂。知道什麼是美的,才能讓我們可以追求美、創造美。
同學們,勞動者的樣子最美,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做個勞動者。
奉獻的樣子最美,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個奮鬥者。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