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品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

2020-12-11 新課標大語文

新課標語文課題組:方超

河南信陽商城高中語文教師。崇尚有溫度的語文,有生命的語文。堅持文字有溫度、文章有靈魂的語文觀,力求讓語文成為滋養孩子心靈的清泉,力爭讓語文成為學生期待的一門課程。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堅定的信心。」文化自信,來自文化的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正是這種底蘊,夯實了我們的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和智慧結晶,是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是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支柱,同時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魯迅先生說,漢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有人說,漢字如詩,方塊中寓無限真情,橫豎間奏美妙華章,漢字如圖,間架裡繪斑斕畫卷。

請以「漢字之美與文化自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河南洛陽高二期末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審美情趣、人文積澱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樂學善學

責任擔當:國家認同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實情境包含兩部分,一是習近平關於文化自信的講話,一是關於漢字美的闡述,兩者之間又有內在關聯,在這則材料中,漢字之美是文化自信的聚焦。考生寫作時,須緊扣寫作情境,圍繞「漢字之美和文化自信」的內在關聯展開論述:漢字如何美?如何記錄中華文化?如何維繫國家統一?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何奠定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只寫漢字之美或者只寫文化自信,都屬於偏題立意。

2.典型任務限制。材料要求「以『漢字之美與文化自信』為話題」來寫,這就限制了寫作內容,話題中包含了兩個概念,考生要能夠寫出二者的內在關聯。

3.價值判斷限制。命題者通過漢字之美,讓考生思考以漢字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藝術之美,讓考生在思考中增進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開放性

1.立意角度開放。材料中的「漢字之美」和「文化自信」都是較為寬泛的概念,這就決定了立意也是較為寬泛的。漢字之美,包括音韻美、形式美、文化美、意境美、構圖美等。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和智慧結晶,是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是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支柱,同時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考生可抓住其中一個或幾個側面深入分析思考,著重探討漢字之美對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比如,品漢字音韻美,強文化之自信;賞漢字形體美,增進文化自信;讓漢字文化之美澆灌民族自信,等等。

2.論證選材開放。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思考,對確定的立意進行分析論證。如果考生選擇了品味漢字形體美來展現文化自信,就可以聯繫選修教材《語言文字運用》中的內容,論述小篆讓我們在流暢線條裡增強民族統一、文化融合的自信;漢隸讓我們在舒緩大氣的波磔筆畫中增強開疆拓土、拼搏向上的自信;楷書讓我們在板板正正、端莊整齊的間架結構裡體悟一個民族文化成熟時的大氣與自信……

3.寫作文體開放。材料未限制寫作文體,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可以寫議論文、記敘文、散文,但不論選擇哪種文體,都要做到文體特徵鮮明。

解題

本道作文題目緊扣必修教材「優美的漢字」這一章節和選修教材「語言文字運用」,體現了課本對語文閱讀教學寫作的指導意義。同時緊扣「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讓考生在思考漢字之美的過程中,既提升審美鑑賞能力,又增進民族文化自信。本題目雖為話題作文,卻是有限制的話題,考生絕對不能脫離材料既定話題隨意為文。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品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

2.優美漢字,魅力中國。

3.品漢字之美,識中華文明。

4.在美麗漢字中認識中國。

……

偏題立意:

1.學習漢字,增強文化自信。(若未體現漢字的美,則屬於偏題立意)

2.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若未針對漢字文化之美,則屬於偏題立意)

3.漢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未針對具體的漢字之美,則屬於偏題立意)

……

下水文

品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

信陽商城高級中學

方超老師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字像漢字一樣,橫豎點畫傳承千年文明,一撇一捺寫盡世事滄桑。我們應該認識並發掘漢字之美,在品鑑漢字之美中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品漢字情感之美,增強文化自信。

漢字是中華民族情感的紐帶,它讓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包容、團結,融合發展,延續至今。兩千多年前,秦帝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將華夏大地上不同民族緊緊聯繫在一起。不同地域的人們,音雖不同,卻見字而知意。漢字溝通了成見,消弭了衝突,促進了中華民族大融合,使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如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全球掀起漢字、漢語熱,這是中華漢字之幸、華夏之幸。

小小漢字將中國開放包容的理念傳播到世界各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正在逐漸成為共識。我們應以開放、包容、團結的文化自信,融入世界發展的浪潮中。

品漢字精神之美,增強文化自信。

方方正正的漢字,展示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橫平豎直的筆畫告訴我們,中正平和才是至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他人,社會才能和諧,世界方能大同。所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就是這個道理。漢字傳承千年,顏筋柳骨告訴我們,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止戈為武是為和平。

小小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發展理念,品鑑漢字精神之美,增強文化自豪感,增進文化自信心,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才能在民族復興大道上跨步前進!

漢字如詩,方塊中寓無限真情,橫豎間奏美妙華章,漢字如圖,間架裡繪斑斕畫卷。

每一種文字都是民族的記憶,方塊字深深地紮根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土壤裡。漢字不僅是文化符號,還是時間紐帶,讓我們的文明歷久彌新;它是空間紐帶,讓我們口音各異卻能「千裡共嬋娟」;它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最厚重的文化基石、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最珍貴的文化傳統。

漢字的美,我們要懂得欣賞,更要珍惜;漢字神聖,我們要愛護,更要自覺維護其純潔。愛漢字,就是愛自己的祖國;對漢字充滿自信,就是對祖國文化充滿自信。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會從這一方漢字裡噴薄而出!

相關焦點

  • 【作文】2021年高考作文押題之「文化自信」解析及範文展示
    ——尼赫魯 2021年高考作文押題之「文化自信」解析及範文展示                      作文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這就需要打通關節,融會貫通:漢字之美與文化自信。材料一有提示,說文字之美「如詩如畫」,可進一步推知漢字之美在結構美、內在美,可舉出熟悉的漢字為例,若舉出的是詩句之類,則要落實到「漢字」上,在欣賞漢字之美的過程中,明確分析出其所蘊含的「文化自信」。書法之美與文化自信。
  • 感受漢字之美,傳承文化經典
    弘揚漢字書法,展現中華文化魅力。12月8日,海澱區圖書館(北館)「漢字書法之美」系列講座圓滿落幕。講座自2018年初開展以來,共舉辦了九期,吸引了千餘名書法愛好者的積極參與。「教育部首屆書法教師培訓特聘教授」、「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專業委員會科研組成員」蘇豐輝先生擔任主講老師,通過介紹先祖的生存環境,真實和虛構的動物,一草一木,衣食住行,生活用品,以及最初的文字展現形式,讓參與讀者感受了漢字演化的形態之美,充分了解到漢字與生活緊密相連,書法更可以讓人體味寧靜與愉悅。
  • 用漢字激發創意靈感,以「書寫」喚醒文化自信
    書寫則是體現漢字之美的重要表現形式。「中國作為唯一現存的文明古國,沒有分裂和中斷,正是因為漢字維繫了一個大中華格局。」陳振濂認為,書寫作為一種技巧,所要追求的應是技巧、風格的多樣化。 他用生動的圖像例子為師生們展現悠悠歷史長河中風格各異的「書法之美」和「漢字之美」,屏幕上接連滑過甲骨刻契、青銅器、石碑墓誌、簡牘絹帛等不同的書寫材料,陳教授輔以深入的講解,帶領現場師生回味了風格迥異的藝術表達形式。這種傳遞書法美感的方式也給同學們在創意設計靈感來源做了點撥。
  • 品字結構:漢字對稱之美
    品字結構」。品字結構之所以出現,大抵是造字人看重於「對稱」、「三足鼎立」美的現象。本文將帶您認識40個為品字結構的漢字,除驚嘆其比翼齊飛之美,還將擴寬您的知識面,認識這些已成繁體字、異體字、別體字,或者大部分已經廢除不用了的品字結構的漢字。‍
  • 推敲漢字之美 語文老師應保護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寫作文錯字連篇,詞彙貧乏,用語不規範……中小學生對於自己每天都在寫、在用的漢字如今變得既熟悉又陌生,由此而引發的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淡漠,則讓不少教師感到憂心。語文課,能不能多加一點傳統文化的內容?能不能讓孩子在增加識字量的同時,更多地了解漢字背後的那些充滿魅力的語言故事?
  • 美說漢字|黃亢美:「天」與「夭」解析
    「美說漢字」由廣西師範學院教師、全國字理教學研究中心負責人黃亢美撰寫。
  • 領略漢字之美 舞臺劇《漢字時間》走進北京科學中心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枝繁葉茂的根基和生命營養,是華夏民族文化進程的基因密碼,其構形演變與發展本身就是優秀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10月7日,科普舞臺劇《漢字時間》在北京科學中心「三生」主題館地下一層多功能廳上演,與您一起分享漢字之美,體驗漢字文化之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並全面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 《品典故 悟作文》:這個暑假,讓你慢賞國學之美,速提作文能力
    主編《賞深閱透:現代文批註式閱讀100篇》《現代文批註閱讀及試題探究》《品典故 悟作文:中小學生簡明國學讀本》等多部助學書籍。三、主要內容本書將中華民族優秀典故、古代漢語學習、心性修為養成、道德情志薰陶及作文指導與美文賞析融為一體,由名師引導,全方位培養中小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
  • 「漢字味道」11月3日首播 文化解析追本溯源
    《漢字味道》是由小書經獨家冠名,易角韻文化發展(大連)有限責任公司與湖北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一檔大型文化綜藝節目。既有緊張比拼,又不乏「笑點」、「萌點」,更有國學文化解析、漢字追本溯源及書寫知識的普及,還有紀連海、蘇芩、韓田鹿這樣重量級嘉賓現身節目,娛樂性、趣味性、文化性兼而有之。
  • 跟隨南師大教授「發現漢字之美」
    漢字又有哪些內涵和美感?今天起,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揚子晚報承辦的《愛上經典·優秀傳統文化名家名師微課堂》融媒項目將正式推出第六組系列課程《發現漢字之美》,江蘇省寫作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駱冬青將通過10節微課帶你領略凝結古人智慧的中國漢字的內涵與美感。
  • 傳承經典文化 書寫漢字之美
    「頭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10月21日下午,蓮都區囿山小學教育集團開展了以「傳承經典文化、書寫漢字之美」為主題的第一屆書寫大賽。賽場上,同學們嚴肅的小表情上寫滿了認真,一撇一捺,似乎是要寫出全世界最端正的字。
  • 風骨之美,100個中國漢字解析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有著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著濃鬱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養之,死祭之,永懷之,被視為「仁之本」。
  • 高考作文素材: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中國老百姓對於詩詞的喜愛和愛好,從來就沒有斷絕過,古典詩詞的美,根植於文化傳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史專家駱玉明對記者說,儘管文化傳統在現代社會存在「損壞」的情形,但隨著近年來文化環境和文化傳統得以逐步修復,出現詩詞熱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當然,也有人疑惑:「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使用文言文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古典詩詞?」
  • 作文輔導4:傳承手寫漢字
    教育部 2009 年在全國七個省(市)進行的一項關於漢字書寫水平的調查顯示,接受問卷調查的 3000 多名教師中,有 60%的人認為現在學生的書寫水平下降或者是明顯下降。「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動筆的最好階段,漢字書寫一定要在這段時期打上紮實的基礎。現在孩子們用電腦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家長不太重視漢字書寫,有時孩子連寫個作文都要列印出來。」
  • 新作發表:《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
    新作:《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在《中學時代》雜誌發表,持續品讀漢字,希望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助力。俯仰字裡乾坤,參悟人生智慧。品讀漢字,品讀人生。《品讀漢字》之「德」:厚德載物 文:劉繼銳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一個「德」字,蘊含著太多的人生智慧和治國方略。不僅關乎個體的修身養性,還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
  • @學弟學妹 孝感名師解析高考作文
    7月7日上午11:30分,隨著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各省高考語文作文也隨之曝光。湖北省考生使用的是語文全國Ⅰ卷試題,今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有何特點?考生如何立意?考查點有哪些?本報記者聯繫孝感一中語文特級教師史淳良和湖北航天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彭蘭,就今年湖北省語文作文試題進行解析。
  • 文春:我被漢字之美震撼了,漢字頌一氣呵成
    後來由於收藏的關係,研究書法的古今之變和繪畫的中西異同。對漢字之美有了更深的體會。我國的書法魏晉、唐、宋在書法的尚韻、尚法和尚意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頂點。繪畫我國的高峰宋代比西方文藝復興早了幾百年,元曲更是空前絕後。但作為中國文脈來說,漢字是基礎和載體,書法是藝術。
  • 高考模考作文|21長郡中學月考二作文:中國文化符號
    從「小學生練字(天然認同感的來源)」到「中文紋身(文化影響力)」到「科技成就(文化硬實力)」再到「許淵衝、孔子學院(文化軟實力)最後到呼籲成為文化使者(文化自信)」,這些「素材」在作文中的體現,才是作文脫穎而出的關鍵。而這些,需要對家國大小事務的真正關心,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寫作文需要理性與感性的高度融合。
  •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設立甲骨文課程,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濃鬱校園文化、課程整合、七彩課堂、養成習慣、主題活動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推動甲骨文文化進校園,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著力打造甲骨文化傳承特色學校。
  • 學校榮譽|聆聽華夏之聲,書寫漢字之美——2019河南省漢字大賽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優美的文字之一,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更催生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為迎接2019年河南省漢字大賽,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全體師生家長參與率極高。活動由學校教學副校長全面主抓,教學管理部門制定方案,語文教研組作為具體實施單位,全體語文教師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