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南師大教授「發現漢字之美」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世界上有哪一種語言可以代表地球上普遍的原初的語言?古人是怎麼造字的?漢字又有哪些內涵和美感?今天起,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揚子晚報承辦的《愛上經典·優秀傳統文化名家名師微課堂》融媒項目將正式推出第六組系列課程《發現漢字之美》,江蘇省寫作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駱冬青將通過10節微課帶你領略凝結古人智慧的中國漢字的內涵與美感。

趣味漢字

「女」「母」「父」……漢字背後有特別故事

這組微課中,駱冬青教授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漢字的故事。例如,在甲骨文當中的「女」,體現了女性一種優美的姿態:舉起雙手,腿彎起來。今天女性嚮往的「魔鬼」身材是S形,而甲骨文中的「女」字告訴我們,古人也喜歡S形身材。

母親的「母」字,它就是在這個女之間點了兩點,它非常巧妙地表達了女性成為母性的特徵。這個特徵就是母親用甘甜的乳汁把兒女撫養大,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哺育下一代的辛勞。

那「父」呢?在甲骨文中,「父」字只有一隻手抓住一根垂直的杆,有人說是指父親專門打小孩教訓人的。駱冬青認為,當男人很容易,男就是一個田,下面加力,用力耕田就可以了,但是你要當一個父親的話,必須要有某種保衛孩子的意識,要保護全家人,尤其要保護小孩保護婦女。所以說漢字把男性和女性的分工,男性的女性的成長的美學的人格的等要求很好地體現出來。

漢字美學

「羊大為美」體現古人審美與功利性相關

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漢字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語言,漢字可以用一個字表達豐富的意思,所以在聯合國的六大工作語言中,同樣的工作報告中國的是最薄的。

「提到古人的審美,就不能不提到『羊』,羊在古人在造字中非常重要,例如吉祥的祥,暖洋洋、喜洋洋的『洋』等,『羊』讓人聯想溫暖、快樂。為什麼古人這麼喜歡羊呢?那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先民最早所呆的區域主要是在現在的黃河流域一帶,當時羊是我們最重要的一種依靠。」駱冬青說,古人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羊大為美」,羊兒養肥了,肉也好吃,皮毛也有光澤,自然就很美,說明古人的審美跟功利性追求相關。

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漢字具有集聲音、形象、辭義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

名家大咖領銜讓孩子「愛上經典」

「愛上經典·優秀傳統文化名家名師微課堂」是面向青少年打造的旨在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項目。該項目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揚子晚報承辦。

據悉,「愛上經典」系列課程涵蓋名著、詩詞、漢字、節日、運河、崑曲、書法、國畫、中醫、非遺十大主題,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鴻良,江蘇省寫作學會會長駱冬青,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南京市藏書家協會主席薛冰,江蘇省中醫院藥學部主任束雅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方林等二十餘位大咖專家組成「經典講師團」,為學生打造全面的、融媒交互式傳統文化空中課堂,旨在傳承中國經典,根植文化自信。

策劃 王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王穎 李晨 王雪瑞

相關焦點

  • 天橋·漢字記憶空間博物館開館 "天橋印象"發現漢字之美
    昨天,觀眾正在體驗漢字「傳拓」工藝。工作人員們針對不同年齡的觀眾製作了不同的「漢字護照」,小學生還分成三年級以下和三年級以上兩個分組,孩子們可以拿著「護照」在博物館裡一一學習通關,最終還可以領到通關禮物。   博物館的空間展示遵循「溯漢字之源,尋漢字之變,求漢字之理,觀漢字之美」的認知線,帶人們感受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
  • 感受漢字之美,傳承文化經典
    弘揚漢字書法,展現中華文化魅力。12月8日,海澱區圖書館(北館)「漢字書法之美」系列講座圓滿落幕。講座自2018年初開展以來,共舉辦了九期,吸引了千餘名書法愛好者的積極參與。「教育部首屆書法教師培訓特聘教授」、「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專業委員會科研組成員」蘇豐輝先生擔任主講老師,通過介紹先祖的生存環境,真實和虛構的動物,一草一木,衣食住行,生活用品,以及最初的文字展現形式,讓參與讀者感受了漢字演化的形態之美,充分了解到漢字與生活緊密相連,書法更可以讓人體味寧靜與愉悅。
  • 甲骨學堂線上特別課程《發現漢字之美》
    疫情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特推出系列漢字主題課程——《發現漢字之美》。在這個不一樣的時刻,靜下心來一起感悟漢字之美,跟著節奏一起開啟第一課——《咬文嚼字》~~近一個月來,讓你感動落淚的瞬間還記得嗎?觸及心底的暖心話是什麼?是發自肺腑的「武漢加油!祖國加油!」
  •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設立甲骨文課程,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濃鬱校園文化、課程整合、七彩課堂、養成習慣、主題活動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推動甲骨文文化進校園,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著力打造甲骨文化傳承特色學校。
  • 南師大老教授患瘤無法再上課 三鞠躬向學生致歉
    尹教授為學生們帶來的小禮品。圖片由南師大學生提供  「真的很抱歉,本來是想撐著上完這學期的課,可是連續的咳嗽和高燒使我不得不進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9月10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的一堂選修課上,年過6旬的老教授尹宗利向在座同學連鞠三次躬表達歉意,他教授的《權利智慧與愛》這門課將被取消。為了表達歉意,他買來小禮物與學生話別。學生瞬間「淚奔」,並發布到網上,感動了無數網友。  9月10日上午10點,同學們像往常一樣踏進《權利智慧與愛》選修課的教室。尹宗利老師依然是西裝筆挺,梳著整齊的髮式,微笑著站在講臺前。
  • 央美教授移居美國,開創「英文書法」,網友:先把漢字寫好!
    央美教授徐冰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標新立異,各顯神通。類似書法字帖的書上,是一個個難以識別的字,雖然以書法的形式來展現,但卻讓人看不懂到底是什麼字,但如果學過英文,那麼這種字體便一目了然了,而這其實正是央美教授徐冰獨創的「英文書法」。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漢字有何美感?為什麼說書法創造了「漢字之美」?
    有人問我,為什麼說書法創造了「漢字之美」?首先,我們還應該考慮這樣幾個問題,那就是:漢字有何美感?漢字的美感是只有書法才能創造出來的嗎?如果書法創造了漢字獨特的美感,那麼它創作了漢字哪方面的美感呢?我認為,漢字的美感可以概括為形、音、意這三個方面的美感。
  • 從「鳥」和「烏」的區別說起,追根溯源,發現漢字之美
    我們看「烏」字的字形演變,發現它和「鳥」字的寫法在演變上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揣摩這些字,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部件,那就是「隹」(zhuī)。「隹」從造字的方式上來說,和鳥一樣,都是象形字。它們兩個是同源字。那麼,這個字和鳥有什麼區別呢?《說文》中認為「隹」是「鳥之短尾之總名也」,而「鳥」則是「長尾禽總名也。」
  • 文春:我被漢字之美震撼了,漢字頌一氣呵成
    後來由於收藏的關係,研究書法的古今之變和繪畫的中西異同。對漢字之美有了更深的體會。我國的書法魏晉、唐、宋在書法的尚韻、尚法和尚意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頂點。繪畫我國的高峰宋代比西方文藝復興早了幾百年,元曲更是空前絕後。但作為中國文脈來說,漢字是基礎和載體,書法是藝術。
  • 領略漢字之美 舞臺劇《漢字時間》走進北京科學中心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枝繁葉茂的根基和生命營養,是華夏民族文化進程的基因密碼,其構形演變與發展本身就是優秀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10月7日,科普舞臺劇《漢字時間》在北京科學中心「三生」主題館地下一層多功能廳上演,與您一起分享漢字之美,體驗漢字文化之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並全面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 外國友人玩起拼字遊戲,於丹教授聯合國開講漢字文化
    原來,這是著名文化學者於丹教授及其「漢字創意設計『一帶一路』交流展」團隊與維也納聯合國官員和當地民眾展開的一場生動的中國漢字「互動遊戲」,在玩轉漢字的參與互動之中觸摸中國人的觀念由來,走進中國人的萬物生活。 在於丹教授的邀請下,現場的各國文化代表及嘉賓、觀眾一同近距離生動的體驗著漢字的形神之美及其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
  • 南師大教授楊昊成去世:曾翻譯《老人與海》,遺體捐給南醫大
    南師大教授楊昊成去世:曾翻譯《老人與海》,遺體捐給南醫大 蔡心軼 徐翎 王贇 蔡蘊琦/揚子晚報 2018-10-29 09:11
  • 於丹:用「漢字之美」喚醒家教門風涵養公共美德
    「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 「漢字之美」2018全球青年設計大賽年度盛典主題展覽,於丹教授為嘉賓講解優秀作品。圖片來源: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 「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是由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漢儀字庫和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聯合承辦的全球性的青年創意設計比賽。
  • 漫步京都,念漢字之美
    芳 州  中國人去日本,方便之處就是到處都是漢字,即使日語一點都不會英語不夠好,只看漢字也可通行無礙
  • 南師大舉行「馮茹爾獎學金」頒獎大會
    尚七網4月22日訊   4月19日,南師大2017年「馮茹爾獎學金」頒獎大會暨續籤儀式在仙林校區舉行 馮茹爾教授是化科院的已故退休教授,她在南師大辛勤工作32年,熱心教育、關愛學生,早在1997年就捐贈10萬元積蓄在化科院設立「馮茹爾獎學金」。2001年身患重症之際,馮茹爾教授在愛人周虞康的支持下以價值400萬元的房產為本金,將每年收益的20萬元捐贈給學校,並將「馮茹爾獎學金」的受益範圍擴大到全校學生。   學工處處長李莉宣讀了獲獎學生名單,在主席臺就座的嘉賓為獲獎生代表頒獎。
  • 江蘇雙雄——南師大和蘇大,對比非常明顯
    金陵女子大學是民國時期南京城裡排名第三的高校,僅次於國立中央大學(亞洲最高學府)、私立金陵大學(最好的教會辦大學,美研究生院評定中唯一的A類私立高校)。李瑞清、江謙、陶行知、張大千、徐悲鴻、陳邦傑、高覺敷等歷史文化名人都曾經任教於南師大,張近東、朱成山、孟非等知名人士也都曾就讀於南師大。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漢字真的好好玩!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有些漢字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還保留著象形文字的靈魂,文字形象與事物本身之間也還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要想了解漢字的終極之美,不去看一下甲骨文顯然是不行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甲骨文。怎麼辦呢?
  • 作文解析:品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
    材料提供的真實情境包含兩部分,一是習近平關於文化自信的講話,一是關於漢字美的闡述,兩者之間又有內在關聯,在這則材料中,漢字之美是文化自信的聚焦。考生寫作時,須緊扣寫作情境,圍繞「漢字之美和文化自信」的內在關聯展開論述:漢字如何美?如何記錄中華文化?如何維繫國家統一?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何奠定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只寫漢字之美或者只寫文化自信,都屬於偏題立意。
  • 首圖《讀字》講座讓著者讀者共享漢字之美
    本報訊7月20日,「《讀字》———「發現漢字之美」主題講座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字》的兩位作者聶暉、謝飛東與現場近200名讀者分享了創作感悟、漢字之美及其中隱藏的國人哲學。《讀字》(作家出版社)被譽為「開啟國學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