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讀字》講座讓著者讀者共享漢字之美

2020-12-15 光明數字報

    本報訊7月20日,「《讀字》———「發現漢字之美」主題講座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字》的兩位作者聶暉、謝飛東與現場近200名讀者分享了創作感悟、漢字之美及其中隱藏的國人哲學。《讀字》(作家出版社)被譽為「開啟國學的鑰匙」。書中追溯了中國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和含義變化等,全書講解了240個字根和4000個文字,同時配以生動具體的大量文字字形圖例,使讀者對漢字的起源、發展與演變有生動直觀的印象。講座中,聶暉女士以一曲古琴曲《流水》開場,從琴曲入手談到了「琴」字的演變過程及其相關歷史文化故事。隨後,謝飛東從甲骨文開始講起,向讀者介紹了歷史上關於漢字的著作,比如漢代的《說文解字》、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劉霄)

相關焦點

  • 品字結構:漢字對稱之美
    品字結構之所以出現,大抵是造字人看重於「對稱」、「三足鼎立」美的現象。本文將帶您認識40個為品字結構的漢字,除驚嘆其比翼齊飛之美,還將擴寬您的知識面,認識這些已成繁體字、異體字、別體字,或者大部分已經廢除不用了的品字結構的漢字。‍
  • 感受漢字之美,傳承文化經典
    弘揚漢字書法,展現中華文化魅力。12月8日,海澱區圖書館(北館)「漢字書法之美」系列講座圓滿落幕。講座自2018年初開展以來,共舉辦了九期,吸引了千餘名書法愛好者的積極參與。「教育部首屆書法教師培訓特聘教授」、「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專業委員會科研組成員」蘇豐輝先生擔任主講老師,通過介紹先祖的生存環境,真實和虛構的動物,一草一木,衣食住行,生活用品,以及最初的文字展現形式,讓參與讀者感受了漢字演化的形態之美,充分了解到漢字與生活緊密相連,書法更可以讓人體味寧靜與愉悅。
  • 首圖文化活動信息(2018年7月)_熱點推薦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
    狗之勇敢,狗之機敏,狗之通靈,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關於狗生肖文化在民間保留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驅邪禮俗、徵兆禁忌等民間習俗。本期講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十二生肖話民俗---靈性的狗與民間習俗。本期講座將重點介紹古燕都、頤和園、長辛店、雲居寺、妙峰山等這些北京人熟悉的重要文化支點,分析其在整個文化帶形成中的特點和作用,及其在北京的地位、影響及與北京文化的關係,內容上結合了講座者的過往回憶及新的研究發現,通過故事認知這裡無愧於北京的文明之源、歷史之根、文化之魂。
  • 首圖志願者:為讀者累計服務159688小時 幫別人自己也受益
    而胡阿姨本人也在首圖做了五年的志願者。圖書交換寒暑假最熱鬧所謂「互助書香」圖書交換項目,以常態化項目的形式出現,就是首都圖書館提供一個平臺,大家可以將家中看完的或是不想看的書籍拿到這裡,所有人的書籍聚在一起進行流動,廣大的閱讀者也可以從裡面各取所需,讓書籍也做到共享。
  • 寫了這麼多年字,你未必知道的漢字之美
    您幾乎每天都會用到漢字。是不是覺得已經和漢字很熟悉了?此文可能會把您帶入關於漢字的另一重境界。您也許會無比感嘆,原來漢字如此之美,漢字如此之優秀。漢字之優秀還在於:能讓你看見這個字,就知道跟什麼有關【會意字】 會意字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當這個字呈現在你面前時,會讓你聯想到這個字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即便你不認識它。
  • 戰「疫」不孤「讀」首都圖書館陪你享閱讀
    發揮線上服務優勢,擔當起抗擊疫情的社會責任和力量,積極向市民推送電子圖書、數位音樂、在線講座、數字展覽等多種形式的數字資源,切實做好信息諮詢和信息服務工作。策劃組織線上閱讀活動。為豐富市民疫情時期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策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閱讀活動,以多讀書、讀好書引導市民的文化生活,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 中國漢字裡的奇葩:合體字
    從宋代起,合體字已從道士畫符,演變為民眾表達避兇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 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及題款 合體字:招財進寶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漢字真的好好玩!
    要想了解漢字的終極之美,不去看一下甲骨文顯然是不行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甲骨文。怎麼辦呢?    一位來自臺灣的學者張宏如利用早期的象形文字製作成書,取名《漢字好好玩》。在這套精心創作的《漢字好好玩》系列中,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融合於圖畫中,讓讀者了解漢字的起源,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古文字的薰陶,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張宏如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華梵大學哲學研究所,她曾發表論文專題「漢字哲學之研究」,是臺灣以哲學的角度研究漢字的第一人。目前致力於漢字研究與漢字文化創意工作。
  • 肖凌之趣談諧音字,點睛讀與寫
    我知道他「非漢語言文學科班出身,也沒有專門研究漢字的經歷」,卻沒想到他從平時的閱讀中發現了漢字的「神奇」和偉大,悟出了漢字背後蘊藏的深層內涵,特別對諧音字的探尋和研究,頗有獨到見解,令人嘆服。《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一書精選了65組諧音字,130 個詞,共65篇文章,其中近20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上,受到廣泛轉載傳播,還被一些中學選為語文閱讀考試試題,被很多讀者剪報張貼,被許多網站轉發,還被不少人用於朗讀,更有不少父母和老師將文章列印成冊供孩子們閱讀,等等,反響如此之大,讓漢語言文學科班出身的我敬慕不已。這種用作品傳承文化,造福他人的寫作,是寫作的極高境界。
  • 廣西師大社8月新書書訊丨我想讀的書,比秋天更美
    本書即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17篇地理雜記為藍本,結合相關史料及學術論著,描景物、探古蹟、記傳說、話人事,再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川之美、人物之秀。第一編分享翻譯研究應有之本分及堅持,譯著既要膽大也要心細;第二編介紹中西學界雜聞,褒揚中外傑出作品之餘,也探討現今學界之流弊,為作者經年做學問之心得總論;第三編記述作者對賢師益友的懷念追思。作者娓娓道出翻譯界的人物、事物與讀物,以輕鬆的筆法說文論學,帶領讀者一同領略翻譯旨趣。
  • 四千年的漢字那麼美,沒讀懂過就太遺憾了!
    一個內心豐盈的人,必定是懂得品味文字之美的人。若想準確認識文字,通曉幾千年語言文字史,則不可不讀天下第一書《說文解字》。清代學者盛說:「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02歷代學者的案頭必備書至今仍被萬千讀者捧讀、臨摹、鑽研《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 怎樣讀經典 | 《說文解字》
    要想知道《說文解字》和「說文學」的重要性,我們舉出三種前人的評價:清代吳派考據學大家王鳴盛在《說文解字正義序》中說:「文字當以許氏為宗,必先究文字,後通訓詁。故《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
  • 好書分享 |《漢字樹 全六冊》一套適合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共讀的漢字經典!
    漢字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樹木則是生命的象徵,代表生生不息的中華精神。漢字樹根深葉茂,生生不息,見證中華文明歷史;中國心意切情真,念念在茲,願景世界風雅大同。《漢字樹》是一套適合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共讀的漢字經典!
  • 3本學習漢字的書,找回漢字根本的思維與記憶
    《漢字書法之美》作者: 蔣勳這本書把「漢字」和「審美」放在了一起,從審美的角度來分析漢字書法。蔣勳說:書法的美,一直是與生命相通的。書法的美學已經無法把「字」與「人」做完全的切割。「書品」也就是「人品」。
  • 怎樣讀《說文解字》
    要想知道《說文解字》和「說文學」的重要性,我們舉出三種前人的評價:  清代吳派考據學大家王鳴盛在《說文解字正義序》中說:「文字當以許氏為宗,必先究文字,後通訓詁。故《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  我國近代國學大家黃侃,曾列出古代「小學」10部專書,包括字書、韻書和義書。
  • 流沙河病情危急 驚動讀者 晚年解經著書勤 「芙蓉秋夢裡 字看我...
    四川文藝出版社曾出版過他的詩經講座實錄《流沙河講詩經》。在此之前,他陸續出版了多部研究漢字來源、結構的書。比如《流沙河認字》《白魚解字》《文字偵探》《正體字回家》等。流沙河以詩聞名多年,其詩作《就是那一隻蟋蟀》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廣泛,被無數讀者所熟知。不過流沙河已有二十餘年不寫詩。他改作訓詁,說文解字,詮釋經典,研究人文地理,樂在其中。
  • 國圖、首圖開放時間看這裡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乃至春節假期的每一天,京城兩大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均將為熱愛讀書的市民守一盞書海的燈,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7小時,滿足讀者在圖書館裡過大年的精神需求。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除夕到初二這3天,國圖部分閱覽室暫不開放。另,初四和初六兩天,提供閉架服務的部分閱覽室暫不開放。具體情況可查看國圖網站通告。首都圖書館13日也宣布,除夕至初六每天9時至17時均將開門迎接讀者。
  • 甲骨學堂線上特別課程《發現漢字之美》
    疫情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特推出系列漢字主題課程——《發現漢字之美》。在這個不一樣的時刻,靜下心來一起感悟漢字之美,跟著節奏一起開啟第一課——《咬文嚼字》~~近一個月來,讓你感動落淚的瞬間還記得嗎?觸及心底的暖心話是什麼?是發自肺腑的「武漢加油!祖國加油!」
  • 雲上沙龍 | 漢字解讀的新思路 白川靜《漢字》
    它音義分離,不同於字母文字會讀就會寫會寫就會讀,漢字的詞彙即使會讀但不一定會寫,會寫不一定會讀,即使會寫會讀也不一定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而白川靜另闢蹊徑,從民俗學的角度解釋,認為漢字先有義,再有音,漢字可分為不同類型,每個類型有一個基本漢字,以之為基本含義,添上不同的偏旁構成各種引申義漢字。
  • 【漢字講座】(8)漢字造字之本——「六書」(一)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漢字的創造是一種有明確指導思想(「分理之可相別異」)與形體構造原則(「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自覺的創造活動。那麼漢字形體構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傳統的「六書」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可見,至少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我國周代社會,作為「造字之本」的「六書」,已是作為童蒙習字的基礎知識來傳授的。掌握了「造字之本」,學習起來漢字自然能提綱挈領,直見真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關於「六書」的稱說,清代以後,人們大都採用劉韻的次第、許慎的稱名,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