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月20日,「《讀字》———「發現漢字之美」主題講座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字》的兩位作者聶暉、謝飛東與現場近200名讀者分享了創作感悟、漢字之美及其中隱藏的國人哲學。《讀字》(作家出版社)被譽為「開啟國學的鑰匙」。書中追溯了中國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和含義變化等,全書講解了240個字根和4000個文字,同時配以生動具體的大量文字字形圖例,使讀者對漢字的起源、發展與演變有生動直觀的印象。講座中,聶暉女士以一曲古琴曲《流水》開場,從琴曲入手談到了「琴」字的演變過程及其相關歷史文化故事。隨後,謝飛東從甲骨文開始講起,向讀者介紹了歷史上關於漢字的著作,比如漢代的《說文解字》、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劉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