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生孩子,是一種選擇,有人喜歡孩子,生一個不夠還要生二胎,有的人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覺得二人世界也挺好,白頭偕老的必要條件,並不一定非要有孩子。就此出現了兩種群體,一個是普通的「生育群體」,生下的叫做丁克族,更極端的就是不婚主義者。
丁克族被大眾所接受,也不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但近幾年,這個群體數量出現了明顯上升的趨勢,劃分也逐漸明確,其中就包括「真丁」和「假丁」還有「被動丁克」,顧名思義,真丁克是鐵了心不想要孩子,夫妻倆都堅定地不想要孩子。
什麼是「假丁」呢?相對來說就要複雜許多,他們打著丁克的旗號,但是卻出現階段式的動搖心態,想要了解假丁克,我們必須從他們形成的原因談起。
1、外界壓力
之所以出現一大批不想生孩子的年輕夫妻,其中生活和工作壓力佔據了大部分原因。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兩個人打拼不容易,高房價加上高物價,即使買了房子,還有房貸車貸等必要開支,養活孩子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物質基礎打不牢,要孩子的需求就被壓縮到極致,因為不敢生,就變成了不生。
2、內部原因
如今的孩子,講究精養,不像過去兄弟姐妹一大堆,散養也能長大。現在的養育成本和教育成本大大增加,年輕人即使與足夠的金錢,但也沒有足夠的精力,他們沒有信心養大一個孩子,還有的年輕人,因為小時候有過原生家庭的創傷,沒有快樂的童年,對生孩子這件事也提不起興趣。
3、另一半的影響
還有一種丁克夫妻,其中一方堅決不要孩子,而另一方是被迫做出的妥協,這也不能稱之為純粹的丁克族,被動的一方,心態也會產生變化,也可能影響丁克的狀態。
這些人中,大部分人對「生孩子」這件事持觀望態度,不是不要孩子,只是暫時不要,至於何時要,要看時機,但人類是有生育年限的,生孩子這件事不能無限地往下拖,要麼乾脆不要,要麼就趁年輕趕緊要一個,處於兩者之間,弊端就會慢慢凸顯,「假丁克」也會比真丁克更「可悲」。
所以真正的丁克,是夫妻更為親密的一種婚姻形式,晚年也依然幸福快樂,不會因為沒有孩子而產生遺憾。從這個對比來看,「真丁」比「假丁」更灑脫和自在,他們並不「可悲」,只是傳統觀念下的因為沒有孩子的孤獨冷清,是人們臆想的樣子,而真實的樣子,誰又會看到呢?
本篇文章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