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內衣差別不大
別上當,發熱內衣不會生熱
本報記者 陸成寬
北境凜冬已至,眼下單衣單褲已無法抵禦瑟瑟寒風,而裡三層外三層裹成熊又不符合當下都市人的審美追求。於是「發熱內衣」橫空出世,擊中了很多人的「要害」,也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從此,一衣在身似乎便可「美麗不凍人」。
然而,在受到追捧的同時,追問和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發熱內衣究竟能不能發熱?它的保暖效果真的有商家說的那麼神奇?
—— 熱銷 —— 發熱內衣主打「高科技」
目前隨著溫度的降低,發熱內衣的銷量卻直線上升。科技日報記者在淘寶、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上以「發熱內衣」為關鍵詞搜索後,產品信息多達幾十頁,甚至上百頁。淘寶網上的一款發熱內衣月銷量竟高達56000多件。在線下,優衣庫的HEATTECH系列發熱內衣也總是會因銷售火爆而斷貨。
這些發熱內衣品牌眾多、款式各異,面料更是五花八門。記者發現,不少品牌的發熱內衣,其吊牌標示的主要成分為聚酯纖維(滌綸)、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腈綸、氨綸、錦綸等,此外,有些品牌的發熱內衣還在吊牌中特別標出其所用的特殊材質,如「遠紅外纖維」「色拉姆」「依克絲」「Outlast材料」等,一些拗口的「高科技」名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大多數發熱內衣商家都聲稱,他們的發熱內衣裡有一層「高科技」材料,可以自己發熱,保暖效果是傳統純棉保暖內衣的好幾倍。
—— 揭秘 —— 不能自發熱需有能量來源
然而,在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張天驕看來,商家宣稱的「自己發熱」概念完全不符合科學常識。「自發熱這個概念是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一定需要有能量來源。」張天驕說。
據了解,發熱內衣概念源自日本。2000年左右,日本推出一種特殊纖維材料,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水分產生熱量。這種纖維材料最早為登山隊員所用,後來推廣到普通消費領域。
其實發熱內衣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材質通過吸溼都可以發熱。纖維吸溼發熱機理是當纖維吸收水分時,纖維分子中的親水基團與水分子結合,水分子的動能降低,同時轉換為熱能釋放出來。通常吸溼發熱性能與纖維回潮率有很大關係,纖維的回潮率大則吸溼發熱性能好,回潮率小則吸溼發熱性能差,比如羊毛、莫代爾纖維吸溼發熱效果好,而普通腈綸、滌綸的吸溼發熱效果較差。
而遠紅外纖維的發熱方式是先吸熱再放熱。張天驕表示,它吸收的能量有兩種:一種是環境中的能量,比如陽光中的可見光、紅外線、遠紅外線等;另一種能量是環境的熱和人體自身的熱。遠紅外纖維吸收了這些能量之後會將其轉換成遠紅外線再輻射給人體,從而實現給人體供熱。「色拉姆」就是一種遠紅外線放射腈綸, 是一種利用先進的紡絲技術把遠紅外線放射陶瓷顆粒加入到腈綸纖維中得到的材料。
張天驕說,不同於遠紅外纖維的發熱原理,「相變材料比如Outlast材料,當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時候,這些材料會發生相變,就像冰融化成水,水凝結成冰一樣。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它就像冰融化成水一樣會吸熱;如果外界環境溫度降低,它就會凝固,相當於水再凝結成冰,因此它又會放熱。所以這是一種雙向調溫的材料。」但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教授胡國樑指出,材料發生相變的條件要求比較苛刻,相變範圍比較窄,只有在相應的溫度範圍內,比如說冷到一定程度或者說熱到一定程度時,相變材料才能起作用。
—— 提醒 —— 保暖效果不如多添件衣服
雖然發熱內衣被商家冠以「過冬神器」的名號,但是消費者孫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聽朋友介紹這種內衣能自己發熱,覺得挺新鮮,便花450元買了一套。但穿上後感覺與其他保暖內衣沒什麼區別,並沒有感覺它能自己散發熱量,而且還不如普通保暖內衣透氣。
「發熱內衣和普通內衣的差別不會太大,有發熱功能的實際上是裡邊的一些添加物,因為織物本身必須得是一般的紡織品纖維面料,纖維很細,加進去過多的功能材料很容易斷,所以加進去的量很少。因為添加的量少,所以效果都不會特別明顯。」張天驕說。
胡國樑也不看好發熱內衣的保暖效果。「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發熱內衣基本是利用人體自身釋放的熱量,再返還給人體,最終達到保暖效果,其實還不如多穿一件衣服來的暖和。」他說。
張天驕表示,雖然遠紅外纖維材料價格不貴,但是把它添加到纖維裡比較困難,這就提高了發熱內衣的成本;Outlast材料作為相變材料價格較貴,因為它需要被封裝在微膠囊裡再使用,目前這種材料應用不太廣泛,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能夠達到的效果並不特別顯著。
據了解,如果添加了大量的發熱纖維材料那麼內衣的價格就變得相當昂貴。例如美國太空總署為航天員設計的登月服裝中就使用了大量的Outlast纖維,而市面上售賣的那些價格低廉的「發熱內衣」,則其實很少含有發熱纖維。
相關連結
這些「功能性內衣」不靠譜
進入嚴寒,除了發熱內衣外,各種打著 「功能性」「高科技」的保暖內衣也迎來銷售旺季。專家提醒,很多內衣的所謂「功能」實際上都只是噱頭而已。
抗菌內衣:僅僅不易滋生細菌
目前市場上部分針織品打出高科技「抗菌」牌,有竹炭抗菌、生態抗菌、康綸纖維抗菌、納米抗菌等。有的說採用高效光譜抗菌劑,具有抑制有害細菌、真菌的功能;有的說採用現代高科技抗菌技術,具有抗菌防臭的獨特功效;還有的聲稱能正常洗滌,永久抗菌。
目前國內有《抗菌針織品》標準對產品的抗菌性進行了規定。若滿足標準要求,則可判定其有相應的功能。但是專家指出,抗菌功能只不過是材質回潮率比較低,不容易滋生細菌而已。在實際工作和抽查過程中,具備抗菌這樣功能的纖維材質還比較少。因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具有抗菌衣物時,可以請商家出示抗菌性能檢測報告。
調整型內衣:只能暫時給你好身材
現在,不少商家將調整型內衣的功能一再擴大。聲稱他們的內衣產品不但可以豐胸塑型,還可以排除身體毒素、治療宮寒、改善乳腺增生等一系列婦科疾病。
專家認為,調整型內衣是對人體特定部位起到牽引或約束作用從而保持或調整人體特定部位形態的內衣。只能暫時改變體型,讓人看上去身材更好,一旦脫掉內衣,很快就會打回原形。
有的商家所謂的具有暖宮調理功能的內衣,只不過是在腹部增加了具有一定發熱功能的物件或使用了相關材質。只能發揮短時作用,不能從根本上治療某些疾病。
美膚內衣:美白保溼不可信
冬季皮膚乾燥,每次脫下內衣,皮屑總會滿天飛,於是打著能潤肌養膚的「珍珠粉內衣」「牛奶內衣」「蘆薈內衣」等美膚內衣應運而生。
專家表示,牛奶蛋白、胺基酸和維生素確實能夠使皮膚保持彈性,但是從技術手段講,面料纖維中含有牛奶蛋白、胺基酸和維生素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可以美白保溼的說法不可信。皮膚的好壞和飲食、作息、遺傳等內因關係較大,保暖內衣起不到改變內因的作用。對於皮膚的美白保溼,一些專業的化妝品都不能保證效果,更不用說美白保溼只作為附屬功能的內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