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是怎樣的存在?
詩人北島曾經回憶,他在考上北京四中以後,「那年夏天,我的『社會地位』有明顯提高:父親另眼相待,親戚鄰居讚許有加,再別上校徽,幾乎成了全人類的寵兒」。
如果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一一列出來,四中校友的這份名單一定很長很長,但四中對此的宣傳卻很少很少。
有記者曾經調侃,每年高考出分後,最害怕的就是狀元出在四中,那意味著又將吃上閉門羹。
四中的狀元為什麼如此低調?
四中又為什麼從不官方公布高考成績?
「只有心裡能裝下大事的人,肩膀才能扛起大事。」
高光時冷靜淡定,低調中成就大器。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蘊,造就了學校和學生的內斂、深沉和寵辱不驚。
北京四中創建於1907年,是當之無愧的西城四金剛之首。皇城根兒下的百年名校,無論是歷史底蘊,還是人才培養,放眼整個北京都名列前茅。
百餘年來,四中延續著首任校長王道元先生「厚其積儲大效於世」的傳統,肩負著「家國天下,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堅守著「今日我以四中為榮,明日四中以我為榮」的諾言。
無論大樹小樹,還是野花野草,它們都需要適宜的陽光、空氣、水分、土壤、營養和氣候。人的教育成長過程更加複雜,但作為生物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都需要合適的、適合於生長的環境和土壤。
四中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就是四中人自我完善和成長的沃土。
四中不以學習成績和分數高低論短長,而以思維能力、情感能力、道德能力、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的人格培養作為教育核心。
2020屆人文班的尚雨藤,在2020屆成人儀式上講到:「無論前路是否平坦,我們終將會帶著一切的愛和感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我們,便是炬火。」
四中要培養的是一個個合格的人,用道德、善良和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建設理想社會的勇士!
一名四中畢業生回憶:
升旗儀式上每當聽到校歌《希望與理想之歌》,心中總會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而每次聽到「往日崢嶸,多少人才輩出」這句歌詞時,我總是會思考自己未來是否能成為一個「人才」?
正是這個小小的疑惑,成了我一直前進的動力。
北京四中校歌
北京四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以人育人,共同發展」。
李賽是北京四中一個學生,2008年四川地震的時候,他從美國直接飛到災區,加入一支救援隊,先後救出7名倖存者,後又在什邡辦起「帳篷學校」。
採訪時,他對記者說,先生改變了他的一生,教會他怎麼做人。
他說的先生是他當年的語文老師——李家聲先生。
李家聲先生給2004屆高三生上最後一課時,在黑板的上方,用篆書書寫了十個大字,「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
他告訴學生,你們要站在萬仞高山上撣掉身上的灰塵,在萬裡長河中洗去腳上的泥汙,這就是做人。
這樣的老師怎麼能夠不影響他的學生?
北京四中的另一位校友楊臨風,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益事業上。他從哈佛畢業之後,和另外一些在美國留學的朋友做了一個公益項目——陽光書屋電子閱讀教育計劃。
他們設計生產一種廉價的平板電腦,把課內外圖書和各種優質教育資源放在裡面,免費提供給中國農村的孩子。
楊臨風當年把第一批平板捐給了甘肅的孩子,希望農村孩子也能像城裡的同齡人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徹底改變中國農村教育現狀的方式。
受到四中一直倡導的「家國天下的情懷,捨我其誰的擔當」的理念影響,每個四中人總是十分堅定地相信,未來自己一定會在某個領域為祖國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北京四中辦學的成功,不是培養出了高考狀元,而是培養出許多像李賽、楊臨風這樣的學生——這才是四中教育的成功。
正如馬景林校長的辦學願景:「四中應是教育的理想之地,是老師安放自己教育理想的地方,也是學生體驗理想狀態教育的聖地。」
四中每天下午四點放學,已經不是一個秘密。四點以後,學校有各種文體、社團活動。
如果你對學科競賽感興趣,四中在周末和平日四點後,分學科為學生提供競賽課程。
如果你喜歡外交,可以試試模擬聯合國,模聯的同學上學期去了印度、北大、復旦;他們扮演成不同的外交角色,身著西裝,穿梭在各國代表之間,體驗交流國際時事的感覺。
如果你喜歡經濟,在模擬市場裡,輔導老師會協助你開公司,體驗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理。
你若想做個文學家,四中有文學社、國學社、話劇社、辯論社供你選擇。
想從政,學生會的各種活動就夠你忙的:高一時你可以成為各部的幹事,參與組織活動;高二時,你可以為自己畫海報,在全校演講以得到更多人的選票,體驗政治家的心態、感受。
還有很多純興趣愛好的社團,如:足球隊、女籃、動漫社、搖滾社、舞蹈團……
如果都不喜歡,你還可以挑頭自己成立個社團。
四中還經常以不同形式組織各種學科的活動、演講、研討。
比如,在科技俱樂部,除了平時的專家講座、出訪同學的經驗交流,問題討論等例會內容,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申請課題,學校會聯繫校外導師,然後到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所和各大院校的專業實驗室做實驗,寫實驗報告等等,直到逐步形成科研成果。
除了課外活動,四中每年還開展各項校園活動:
科技活動:科技節、科學論壇
文體活動:運動會、足球賽、籃球聯賽、長跑冠軍賽、遊泳比賽、藝術節、新年舞會等
對外交流:每個假期為學生很多出國交流的機會,英國、美國、澳洲,甚至南極,並舉辦世界名中學論壇等活動
身在四中,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眼界寬了,舞臺才能更大。
四中積極為每個人創造各種機會,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向世界;也給每個人提供許多體驗的機會,就看你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社會分工的細化,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層次、多規格,強烈要求高中育人目標的多樣化。
四中站在育人的高度,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探索多類型的育人模式。
曾經有個孩子喜歡攝影,到了痴迷的程度。四中給他空間,給他平臺,讓他發展,結果還沒讀高三,這個孩子便被美國一所大學錄取了。
四中的老師堅信:只要孩子痴迷某個領域,他什麼時候起跑都不晚!關鍵是要幫他打開獨特天賦的閥門!
北京四中遊泳隊獲全國體育傳統學校聯賽遊泳團體總分第一名
北京四中男子籃球隊奪得耐克高中籃球聯賽冠軍
北京四中學生在第39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證書和獎牌
四中重視培養在學科方面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專門成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等學科競賽教練組,培養了一批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科競賽教練員,搭建了以理論選修課、實驗選修課、興趣小組課、校外專家課等課程相結合的學科競賽培訓課程體系,為喜歡學科競賽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並在各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如在第32屆全國物理競賽中,北京四中包攬了北京賽區「四項最佳獎」:
北京四中的學生,為什麼如此優秀?
總成績最佳獎:韓子釗
理論成績最佳獎:韓子釗
實驗成績最佳獎:吳 越
女生成績最佳獎:王 玉
六位同學代表北京參加全國決賽,三人獲金牌且全部進入集訓隊,韓子釗同學過關斬將,獲第17屆亞洲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為了滿足更多同學的需要,2017年四中分別組建了數學特色班、物理特色班、化學特色班三個學科特色班,2020年將繼續為學科特長生提供更多機會。
此外,為鼓勵學生在均衡發展的前提下能夠學有專長,學校在各屆校友的幫助下,設立了「北京四中中學生創新獎」(旨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傅琪佳紀念獎」(獎勵在物理學科上學有特長的學生)、「941獎學金」(獎勵文藝實踐活動和體育成績優異的學生)、「947獎學金」(獎勵熱心公益事業的學生)、「龍門獎學金」(獎勵學科競賽成績優異的學生)等涉及各類學習活動領域的獎學基金。
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策略,讓不同興趣、不同類別的學生都得到最佳的發展,僅此一點,四中就堪稱中學生的成長搖籃。
每天下午四點放學的四中學子,響噹噹的成績是怎麼出來的?
這要歸功於四中提出了「價值引領、人文基礎,科技特色、多元發展」的課程建設新方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上。
四中不設快慢班,但某些學科會實行分層次教學。這種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交流,使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每學期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和學習的特點,不同層次的班級之間有個別調整,以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層次教學的要求。
未來,四中還會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在保持行政班和教學班的前提下,實行走班制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此外,各項活動的組織與參與,都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與組織能力,能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精神,同時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四中校園諸多六邊形樓舍,曲折往復,移步換景。師生在六邊形教室裡隨歷史唏噓感嘆,與詩人穿越神交,入科學探索未知,越大洋縱橫寰宇。
一個四中畢業的學生在後臺留言:
學校尊重學生們的差異性,除了必要的學習外,他們會留出充分的時間給你自己,讓你自己去安排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作為一個高中生,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生活應該過成什麼樣,這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包括學習在內,學校只是引導者,而非主宰者。
在北京四中,從來不會有補課,每天4:00準時放學,即使到了高三,學校也會儘量保證學生可以儘早回家。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做法只會減少學生的學習時間,但如果你真的進入四中就會發現,事實恰恰相反:
每天放學老師的辦公室會被來問問題的學生堵得水洩不通,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當時的年級竟然推出了「排號機制」,要想找老師不提前個幾天預約是絕對不行的!
科學創新的思維方式的培養,豐富多彩的藝術薰陶和情緒情感體驗與掌控,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四中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環境,讓學生感受、體驗、思考並且慢慢領悟,積累諸如意志、耐心、責任、信念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在這樣環境裡成長的學生,才會擁有深入、持久的學習內動力,未來才會充滿希望和無限的可能,才會有興趣、有激情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有可能面對生活、感情、事業的各種挑戰,才有可能在各行各業成為精英、大師。
北京四中的學生,為什麼如此優秀?
北京四中的學生,為什麼如此優秀?
只要把「育人」這件事做好了,學習成績這個副產品根本不在話下。
這就是四中教育理念想要達到的效果。
它讓學生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而非學習的機器。
正如馬景林校長所言:真正的「好教育」,是能夠讓學生自由呼吸,且呼吸自在自如的教育,而我們老師的任務,只是幫助同學們實現自主、健康呼吸的目標。
北京四中的學生,為什麼如此優秀?
期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有作為、更加優秀、更加卓越、更有能力、更懂事、更幸福,這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願望。
而學校到底該做些什麼?
最為簡單的回答就是:教學生怎麼做人。
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句名言: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教做事,先教做人。
這是教育的本質和終極目標,也是北京四中百年立校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