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連元:每個成語都是評書 我整理時儘量口語化
2008年12月22日 08:28 來源:京華時報
發表評論
根據評書藝術家田連元電視評書《大話成語》編輯而成的《田連元大話成語》日前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昨天,田連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用評書形式來演繹成語,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每個成語都是一部小評書,以說評書的功力演繹成語自然不在話下。
《田連元大話成語》選取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聽到卻一知半解的成語,用評書的形式演繹這些成語的獨特魅力。田連元在「大話」這些成語故事時指明了成語出處、糾正了人們的誤用,在普及漢語知識、介紹古代歷史的同時,也讓觀眾在閱讀中充分領略了評書藝術的獨特神韻,深刻理解並記住了這些成語。
據田連元介紹,此創意最初是《考試在線》欄目想到的,「我個人也覺得『大話成語』的叫法很有意思,倒過來也就是『成語大話』,也可以說是『成語大化』,可以把成語的內容和寓意儘量往外延伸。」田連元認為,中國成語的出處都有典籍記載,很嚴謹,但讀者去翻成語詞典,看到的成語及其出處都很簡短,僅三言兩語,有時候讓人覺得似懂非懂,「我們太有必要還原這些成語故事本身的內涵,以及其時的環境和場景了。」
田連元表示,這種用評書形式演繹成語的行為,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為了把每個成語演繹好,我找到了各成語的原文出處。一般情況下,成語詞典裡會對出處有很簡單的一兩句介紹,但我將之還原到《二十五史》《論語》《左傳》裡面,發現每個成語都有前因後果,都有具體的情景,涉及到的人物關係也很複雜。可以說,一個成語就是一部劇,就是一部小評書。」田連元說,為了還原成語中的場景,設計人物的對話,塑造相關人物的性格,「我需要進行有限的虛構,但又不能完全幻想,必須有根有據。這種在『螺獅殼裡做道場』的活確實很累,很考驗人,但我覺得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和創作。」
在田連元看來,中國成語是非常精煉高明的語言形式,大部分是四個字,單單這四個字,裡面包含了大量內容,傳達了很多信息,情感上的、智慧上的、哲學思考上的,而且獨具中國人思考和說話的習慣。
有讀者認為,評書上電視基本能保留評書的原汁原味,但是如果將評書整理成書出版其魅力難免會大打折扣。對此,田連元坦言評書語言和書面語言有很大差別,「但我在整理書稿時儘量讓語言口頭化,言簡意賅,通俗活潑,讀起來其實也像聽評書一樣。」
(記者卜昌偉)
【編輯:張中江】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