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失子傷痛 曲藝大師田連元再開山門收徒(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拜了師,就別後悔,幹評書這個活兒就要甘於寂寞、甘於孤獨、甘於清貧。」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在76歲古稀之年再開山門,昨日在遼寧大廈舉行收徒儀式,將瀋陽曲藝團業務團長、著名相聲演員穆凱、吉林評書演員宋春明收入門下。收徒儀式上高朋滿座,熱鬧非凡。中央廣播說唱團著名曲藝家趙連甲、海政文工團相聲表演藝術家王佩元、著名鼓曲表演藝術家張香蘭、遼寧省曲協主席崔凱、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楊振華、曲藝名家耿瑛、郝赫、陳連仲、黃曉娟、張千、常佩業、王振華、賈承博等紛紛到場祝賀,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發來賀電。

  三年前,田連元曾因車禍遭遇喪子之痛,古稀之年突遭變故,喜愛田連元的觀眾為他的身心健康擔憂,更關心他能否再度登臺。昨日收徒儀式上,田連元和妻子劉彩琴神採奕奕盛裝出席,可見對藝術執著的田連元已然走出失子之痛,將觀眾喜愛評書藝術以接力棒的形式傳遞下去。

  現場拜師:摺扇醒木傳承評書藝術

  獻鮮花、鞠躬、行跪拜師禮,面對師父田連元和師母劉彩琴,穆凱和宋春明以曲藝行內最傳統的拜師禮儀正式拜入田派評書的門下。田連元贈與兩位愛徒一把摺扇、一方醒木和一條手帕,這三樣演繹評書不可或缺的道具是他心中傳承評書藝術的象徵,希望兩位徒弟能將評書藝術發揚光大。田連元認為穆凱和宋春明是真正熱愛曲藝事業,希望他們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話說,『沒有狀元師父,但有狀元徒弟』,希望我能教出一個狀元徒弟來。」

  田連元表示評書從漢唐一直保留到今天,有兩千年的歷史。這門傳統藝術能流傳下來,得感謝歷代的評書老藝人,以收徒的形式像接力棒一樣將評書藝術傳遞至今。田連元也給兩位徒弟忠告:「這門藝術,不像唱歌,一夜就成為紅歌星;也不像影視劇,一個好片子,能夠轟動全國,你就成為全國轟動的明星。拜了師了,別後悔,幹了這個活兒就要甘於寂寞,甘於孤獨,甘於清貧,奮鬥終生,未見得能到終極。但評書這個職業有個特點,我總結是滋潤精神,塑造靈魂,這很重要。」

  曲藝界聯歡:八旬曲藝家耿瑛獻打油詩

  也許是巧合,時隔7年,虛歲77的評書大家田連元再收兩位愛徒,門生共7位。現場,田連元的好友、遼寧省曲協主席崔凱調侃稱「這是寓意著七星高照啊!」田連元再度收徒是曲藝界的一大喜事,不少曲藝界的泰鬥級人物和曲藝名家紛紛亮相,相見甚歡,現場熱鬧非凡。91歲的著名鼓曲表演藝術家張香蘭現身祝賀田連元喜收愛徒,支持評書事業,令不少曲藝界人士深感敬佩。以好做四句打油詩而聞名曲藝圈的著名曲藝理論家耿瑛,84歲不改昔日風採,拄著拐杖,獻上一首自己創作的打油詩,更調侃自己為了創作,著實費勁想了好幾天,幽默風趣的話語引發臺下歡笑聲一片。

  曲藝界拜師該消除「跪拜禮」?

  田連元:形式是虛 授業為實

  收徒儀式結束後,心情不錯的田連元接受了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的採訪。面對曲藝界話題,田連元侃侃而談,從失子陰霾中平復心境後,他最關心的事情還是如何將評書藝術傳承下去。

  收徒很嚴謹:術業專攻人品過硬

  談到收徒,田連元原本是拒絕的,「我教不了別人。」但為了評書藝術的薪火相傳,從藝60餘年的田連元此前一共收了五位徒弟,分別是張潔蘭、卞志明、關永超、葉怡均和王靜。收徒嚴謹的田連元不僅要求拜師者要專業從事曲藝藝術,更考察拜師者的品德和人格。收大徒弟張潔蘭和二徒弟卞志明之間隔了16年。身為武警廣東邊防總隊藝術團曲藝隊的隊長,二徒弟卞志明一心想拜田連元為師,但田連元考察了他10年,覺得他為人實在、做事厚道,最終才答應收他為徒。

  跪拜是陋習?授業不應拘泥形式

  雖然田連元強調拜師不用跪拜,鞠躬就可以,但是穆凱和宋春明仍採用曲藝行裡最傳統儀式——行跪拜禮。跪拜敬茶,這是老曲藝行內流傳下來的規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人認為這是封建陋習,應該取締。對此,田連元表示無論是跪拜還是鞠躬,只是一種形式,「其實這些只是通過某種形式確立師徒關係,以形成持之以恆的聯繫。」田連元表示真正的師徒關係,是應該以傳授技藝為準則。

  評書的現狀:前景不錯但需創新

  談到評書的現狀,田連元認為沒有走入低潮。「歷朝歷代都有說評書的,現在,媒體發達了,網絡普及了。」雖然自稱「網盲」,但田連元時刻關注著評書領域的新動態,「據我所知,網上有不少說評書的,他們特別年輕,這說明評書沒有銷聲匿跡,它隨著時代的變革也在變,所以評書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創新。」

  相聲界青年才俊「跨界」學藝

  穆凱:研修傳承田派評書藝術

  在遼瀋曲藝圈中,瀋陽曲藝團業務團長、青年演員穆凱是骨幹力量,他傳承瀋陽相聲藝術,屢獲業內大獎。穆凱拜評書大家田連元為師,可能普通人難以理解,「這說相聲的咋改說評書了?」遼寧省曲協主席崔凱表示,「這在曲藝界和戲曲界不是獨創,有的人師承多門,更利於他的發展。像梅蘭芳先生曾和很多老師學習過。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方面,如果既有相聲師門的、又有評書師門的,還會創作,那傳統藝術的發展是全面的。」

  作為穆凱拜師田連元的引薦人,崔凱對穆凱十分欣賞,「他和耿瑛先生完成了《遼寧曲藝史》這本書的創作,對遼寧曲藝的脈絡很清楚,另外對曲藝傳統的藝術資料的收藏也很豐富。相聲小品評書都表演過,現在還做瀋陽演藝集團曲藝方面的管理工作,發展很全面。」穆凱則告訴記者,自己一定會研修田派的評書藝術,讓我們的田派評書在遼寧、東北乃至全國繼續發展下去。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張寧 攝影 常晟罡

相關焦點

  • 田連元收徒穆凱宋春明
    4月9日,瀋陽市曲藝家協會主辦的「田連元收徒穆凱、宋春明拜師儀式」在遼寧大廈舉行。  著名鼓曲表演藝術家張香蘭,著名曲藝家趙連甲,海政文工團相聲表演藝術家王佩元,相聲表演藝術家楊振華,曲藝名家崔凱、耿瑛、郝赫、張千、常佩業、賈承博、黃曉娟等到場祝賀。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發來賀電。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瀋陽收徒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藍恩發)10月2日下午,由本溪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評書」傳承人田連元先生收徒儀式在遼寧大廈舉行。曲藝名家趙連甲、王佩元、張香蘭、楊振華、郝赫、張千、常佩業見證了曲藝界的這件大喜事。
  • 孫福海網絡「擺知」收徒 曲藝老傳統再樹新風
    天津北方網訊:2016年8月22日,天津市文聯黨組原書記、秘書長,曲藝理論家,著名作家孫福海先生在津首開山門收徒沈之驊,並在張家口代師收徒王連福。
  • 著名快板表演藝術家李連偉再開山門喜收愛徒
    李連偉收徒  李連偉(播音名:連偉)是山東廣播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一級文學編輯,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師承「王派」快板創始人王鳳山先生。曾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表演獎。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其「全國優秀青年藝術家」稱號。獲全國「十佳廣播曲藝編輯」、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銀獎、中國曲藝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榮譽稱號。
  • 青年相聲演員謝師收徒 傳承青島曲藝優良傳統
    、吉文利、梁金華、許冠英仵延國等近百人出席並見證了謝師收徒儀式。謝師儀式禮成之後,在蕭國光先生及夫人的見證下,劉宗琦首開山門,收徒孫熙凱、杜錦揚。收徒儀式嚴格按照曲藝界傳統進行,兩位新徒首先向師爺師奶磕頭行禮、敬茶獻花,再向師父行三鞠躬禮、鮮花敬茶誦讀師訓,師父將特意定製的快板扇子書等贈送給徒弟,作為入門禮物。
  • 相聲藝術家常佩業時隔20年再收徒
    相聲藝術家常佩業時隔20年再收徒 2017-08-24 14:51春華秋實,瀋陽相聲界也迎來「收穫」的時刻,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佩業時隔20年再開山門,將青年相聲演員、瀋陽六合社社長辛宇和媒體撰稿人於漫露收入門下,為瀋陽相聲界培養新的曲藝力量。昨日收徒儀式高朋滿座,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界的黃金搭檔王謙祥、李增瑞、曲藝名家陳連仲以「引保代」的身份亮相,曲藝名家耿瑛發文祝賀:「老常今日收弟子,一代更比一代強。」
  • 封箱演出,紅星社「收徒拜師(謝師)」儀式傳承曲藝文化
    傳承曲藝傳統,弘揚民族文化,1月11日晚,在業內外和相聲觀眾中享有良好聲譽的「紅星曲藝傳承社」在長沙舉行了收徒拜師(謝師)儀式暨己亥年封箱演出,本次「盛典」,將相聲界最為傳統、最為隆重的「拜師儀式」(即「擺知」)與「年度封箱」合為一體,更顯其莊重,現場200多位觀眾朋友見證了這一喜事
  • 曲藝文化名家孟慶忠收徒儀式和謝師會在唐山舉辦
    11月12日,唐山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曲藝文化工作者孟慶忠舉辦收徒儀式。本地文藝愛好者曾源拜於其門下,成為入室弟子。收徒之前,孟慶忠還舉辦了「謝師會」。 孟慶忠收徒儀式是同其師父、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王洪誼先生收徒共同舉辦的。兩場儀式由河北省曲協、唐山市文聯主辦。省曲協副主席、秘書長袁冀民,市文聯副主席羅旭東,出席了儀式並講話。
  • 福建南音大師李白燕 臺南天后宮收徒12名
    南音大師李白燕接受弟子們敬茶   閩南網12月11日訊 供案上擺著祖師爺畫像,紅燭高照,三牲五果齊備,加上臺南大天后宮古色古香的氛圍,昨天的這場「南音收徒」一開始就原汁原味。福建南音表演大師李白燕現場收下12名臺灣弟子,其中多數是依姆級別的民間愛好者。
  • 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會,相聲名家魏文亮收徒,多位曲藝大咖助陣
    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會,相聲名家魏文亮收徒,多位曲藝大咖助陣日前,有網友爆料:80歲相聲名家魏文亮在天津舉辦盛大的收徒儀式,可謂是高朋滿座,場面宏大,近百位曲藝界大咖助陣,堪稱是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大聚會,而相聲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何沄偉義父劉洪沂
  • 大師記|中國烹飪大師張慶瑞收徒儀式在烹飪最高學府舉行
    很多同學現在都工作在全國各地的烹飪專業院校任教中,周末再次回到母校,接受那世榮老師和張慶瑞大師的邀請參與收徒儀式,感慨頗多。青年徒弟們和中年輩大師們合影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中國烹飪大師魏志春主持收徒儀式
  • 「留住技藝」蘇幫菜大師收徒
    3月21日中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幫菜製作技藝」傳承人收徒儀式上,中國烹飪大師張子平按照蘇幫廚師傳統的拜師禮儀,正式收李國永廚師「入山門」,為蘇幫菜傳承增添新鮮血液。
  • 72歲高齡的陶藝大師陳貽謨收徒記(圖)
    點擊進入>>> 陳貽謨大師正在評點谷有發的陶瓷作品  6月24日,高溫接近40℃,但對於淄博陶瓷界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今年72歲高齡的陳貽謨大師正式收下了他的第五個徒弟——今年46歲、出身陶瓷世家、曾在去年山東陶瓷藝術作品大獎賽中榮獲三個二等獎的谷有發。
  •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2016-05-31 15:47: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資料圖: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記者 何浠)知名傳統文化學者、彭派變臉第三代傳承人張業寶22日在成都青白江舉行了隆重的收徒儀式。
  • 大兵再收徒,送弟子五本書
    不過,現在的湖南相聲似乎有了一些生機:繼相聲演員蘆克寧在2013年公開收徒之後,3月16日下午,大兵在長沙舉辦收徒儀式,新收了兩名弟子。大兵稱,相比兩年前,湖南相聲的後備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笑工場在堅持四年後,有了更多的希望。
  • 第九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側記:傳統曲藝花開兩岸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近日,兩岸曲藝藝術家匯聚「中國曲藝之鄉」南安,參加第九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聯袂送上三場專場演出,內容涵蓋相聲、評書、蘇州評彈、京韻大鼓、福州伬藝等多種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11個曲種、26個節目中,不乏兩岸曲藝業者合作的作品。
  • 甬幫菜大師戴永明收徒 18名弟子個個堪稱業界翹楚
    戴永明在收徒儀式上。記者胡龍召攝  師傅端坐檯前,18名徒弟分成兩組依次行90度鞠躬謝禮;起身後,由徒弟為師傅雙手奉茶;品過茶的師父給新入門的徒弟回禮;徒弟再次鞠躬答謝……這是昨天傍晚在寧波南苑環球酒店聚賢廳舉行的「戴永明大師收徒儀式」上的一幕。
  • 王佩元的拜師宴上 師父常寶霆喝醉了 灌他酒的竟然是兩位相聲大師
    閻笑儒比馬三立大一歲,卻是馬三立的徒弟,他們師徒倆是同一天收徒。常寶霆是郭榮起的徒弟,跟閻笑儒平輩。說到王佩元拜常寶霆,這裡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王佩元的父親王起勝是西河大鼓演員,袁闊成、田連元都是王起勝的徒弟。11歲那年,王佩元考入河西區戲曲學校。誰知一年多後戲校就解散了,所幸的是王佩元被天津曲藝團團長趙魁英相中,進入天津曲藝少年訓練隊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