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元的拜師宴上 師父常寶霆喝醉了 灌他酒的竟然是兩位相聲大師

2020-12-19 蕭陶

相聲界恢復拜師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那個時候,有的師父不讓辦拜師儀式。比如馬季,他就不讓辦,直到1990年他才同意在蘇州辦一場集體謝師會。天津的情況跟北京有所不同。

1984年國慶節前夕,天津市曲藝團為三位中青年相聲演員舉辦了一場拜師儀式,這三位中青年相聲演員是常寶豐、侯長喜和王佩元。常寶豐拜馬三立,侯長喜拜閻笑儒,王佩元拜常寶霆。閻笑儒比馬三立大一歲,卻是馬三立的徒弟,他們師徒倆是同一天收徒。常寶霆是郭榮起的徒弟,跟閻笑儒平輩。說到王佩元拜常寶霆,這裡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王佩元的父親王起勝是西河大鼓演員,袁闊成、田連元都是王起勝的徒弟。11歲那年,王佩元考入河西區戲曲學校。誰知一年多後戲校就解散了,所幸的是王佩元被天津曲藝團團長趙魁英相中,進入天津曲藝少年訓練隊繼續學習。跟王佩元一起去的還有他的戲校同學趙偉洲。王佩元說相聲其實是趙偉洲開的蒙,趙偉洲的父親是相聲名家、文字輩的門長趙心敏。

在少年訓練隊時,王佩元一直跟趙偉洲搭檔。後來,他倆參加天津市少兒曲藝匯演,獲得了大獎。1967年,王佩元被分配到天津市曲藝團,正式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真正讓王佩元嶄露頭角的是相聲《挖寶》,給他捧哏的就是常寶霆。限於篇幅的關係,有關《挖寶》的故事,這裡蕭陶就不展開細說了。

1984年6月26日,全國相聲評比討論會在青島舉行,會議歷時半個月,於7月10日結束。為配合會議的舉行,主辦方舉辦了觀摩交流演出。常寶豐與王佩元合作表演相聲《並非諷刺裁判》,受到與會的相聲名家和學者的一致好評。

會議期間,侯寶林破例收師勝傑為關門弟子。比師勝傑大四歲的王佩元也想拜師。回到天津後,時任天津市曲藝團團長的王濟問王佩元,你想拜誰?王佩元說,我想拜常寶霆。

常寶霆得知後,對王佩元說:「我聽說,你要拜我?」

王佩元回答說:「是啊,我想拜您!」

常寶霆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收!」

王佩元聽後有點吃驚,忙問:「為什麼呢?」

常寶霆告訴王佩元:「你脾氣太大,沒人管得了你呀!」

王佩元一下子就洩氣了,要怨只能怨自己,只好說:「您不想收就算了。」

沒想到常寶霆突然說道:「算了?不不,你師娘說了……」

聽到「師娘」這兩個字,王佩元兩眼放光,心想這事有門兒。對他來說,常寶霆後來說什麼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蕭陶判斷,常寶霆並非成心逗王佩元,要是常寶霆的夫人餘長敏沒替王佩元美言,常寶霆十有八九應該不會收王佩元。王佩元倒是很有眼光,他師父常寶霆後來被評為中國相聲界第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說回到王佩元、常寶豐等人的拜師儀式。參加拜師儀式的有侯寶林、駱玉笙、高元鈞、王鳳山、趙振鐸、蘇文茂、李金鬥等曲藝名家,以及百餘位京津兩地曲藝界的老先生。馬三立送給常寶豐、侯長喜和王佩元一人一本筆記本和一支金星鋼筆,並在筆記本上題寫「好好學習,力爭上遊」八個大字,勉勵三位晚輩。

當天晚上,在登瀛樓舉辦拜師宴。登瀛樓是天津的老字號,蕭陶記得當年田立禾拜張壽臣為師就是在登瀛樓辦的拜師宴。這種拜師宴其實就是京津兩地相聲同行的大聚會。席間,侯寶林、蘇文茂跟常寶霆相互敬酒。侯寶林和蘇文茂的酒量都不小,可常寶霆不善飲酒。那天也是高興,他多喝了幾杯,結果喝醉了。

據王佩元說,馬三立是回民,一般不參加這樣的宴會。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王佩元結婚的喜宴,馬三立就去了。不僅去了,他還被王佩元坑了。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蕭陶原創。除註明出處的,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素材來自於王佩元口述《幽默睿智的王佩元》一書。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盜用者必受追究!)

相關焦點

  • 79歲相聲名家魏文亮收徒,引保代來頭不小,曾致敬公式相聲
    魏文亮先生人送外號「小怪物」,據說是因為六歲的他就登臺說相聲,一般小孩子都會說一些比較容易記的作品,但是魏文亮登臺卻說了一段《報菜名》。熟悉這段作品的觀眾都知道這個逗哏不容易,因為裡邊有大段的貫口。不過第一次登臺魏文亮先生就獲得了滿堂彩,六歲就敢在臺上表演這種難度的作品,因此觀眾們送給他一個「小怪物」的外號,這是他外號來歷的一種說法。在相聲行業,魏文亮先生的知名度不是太高,雖然他是一級演員,不過在京津曲藝界卻名氣很大。前段時間關於魏文亮先生最引起爭議的一件事情,莫過於他對李宏燁公式相聲的致敬。
  • 他是被師父常寶堃「寵壞」的徒弟,一輩子的摯愛就是相聲和麻將!
    在文字輩相聲藝人中能被賦予「文哏大師」的殊榮,足以證明盛名之下無虛士。歷數相聲界名家前輩,偏愛使文哏活的大有人在,但唯獨蘇文茂成為了觀眾們最認可的那一位。倘若把今日的成就完全歸於祖師爺賞飯,天賦使然,顯然是不客觀的。更多還是得遇名師指點和「山後練鞭「下的苦功。
  • 相聲史上的擺知儀式,馬三立的拜師禮可謂典型,馬季拜師禮很隆重
    此時保師的作用就是防止徒弟在師父家偷東西,或者將師父的女兒拐跑之類。隨著時代發展,保師也逐漸像相聲同行靠攏,既需要在師父面前保學生,他得好好學;也需要在學生面前保老師,他得好好教。也只是一個頭銜而已,在後期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功用,譬如郭德綱和曹雲金網絡大戰的時候,保師劉際並未做什麼表示。
  • 相聲界恢復拜師後 他第一個給師父磕頭 敢為天下先 原因很特殊
    在上一篇文章裡,蕭陶說到青年相聲演員馬軍的師承。馬軍的師父不是馬志明之子馬六甲,馬軍更不是馬志明的再傳弟子,那他的師父究竟是誰呢? 馬軍曾就讀於天津的北方曲校,科班出身。畢業後,他一直在天津說相聲,但拜的卻是北京的靳佩良。靳佩良,您或許沒聽說過,但靳佩良的親師爺,您一定聽說過。
  • 常寶豐喜收高徒,天津相聲界老前輩集體亮相,高峰的出現意義非凡
    就在8.22日相聲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郭德綱的開蒙恩師常寶豐先生喜收高徒。與此同時,常寶豐先生也獲得了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這是繼常寶霆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後,常氏家族又喜獲殊榮。在當天的收徒儀式上,可以說相聲界「大咖」雲集。
  • 常寶華先生去世,相聲常氏家族痛失一人,幸有長孫常遠繼承衣缽
    常寶華曾向記者回憶他拜師馬三立的經過:「那時老人家喜歡我,我也很想拜在他門下,但不好意思開口。馬老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主動說:『老四(常先生乳名),怎麼樣,以後你就拜我為師吧!』我當時喜出望外。從那以後,我隨老師到唐山等地演出時,老師便給我量活。每次演出結束後,師父都要給我悉心地指正。」
  • 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會,相聲名家魏文亮收徒,多位曲藝大咖助陣
    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會,相聲名家魏文亮收徒,多位曲藝大咖助陣日前,有網友爆料:80歲相聲名家魏文亮在天津舉辦盛大的收徒儀式,可謂是高朋滿座,場面宏大,近百位曲藝界大咖助陣,堪稱是主流相聲界的又一次盛大聚會,而相聲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何沄偉義父劉洪沂
  • 常家是中國相聲界的豪門 但常家祖上並不姓常 常貴田說他曾祖姓趙
    大的就是常俊亭,小的取名叫做常寶珍。那時,常連安常年在張家口撂地演出。常俊亭不願吃閒飯,學會唱太平歌詞和蕩調。蕩調是一種專門由女藝人演唱、載歌載舞的群唱曲調,有點像花鼓小戲。常寶珍稍大一點後,也成為常家戲班子裡的一員。1941年,常俊亭嫁給了郭榮起。後來,常連安讓三子常寶霆拜郭榮起為師。郭榮起既是常寶霆的姑父,又是常寶霆的師父。
  • 師父,您辛苦了!廚師為什麼要拜師?
    他(她)們起著「傳宗接代,代代相傳」的作用,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專業人才。這份手藝是由他的師傅傳授而來這就是師承。在中國,曲藝與廚師都非常講究傳承,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崔凱說:我們將來要把美食與文藝完美的結合起來,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借鑑、互相進步。這行老派的拜師還是有講究的。
  • 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如何論輩分,郭德綱憑啥喊潘長江大哥
    有「熱心網友」提出過一個問題,郭德綱比潘長江小了16歲,他憑啥喊潘長江大哥呢?要知道潘長江在全國成名的時候郭德綱還蹲在店裡賣蓄電池呢,不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上看,潘長江都應該算郭德綱的前輩吧。對這個問題,筆者的觀點是,首先,大哥也算是對行業前輩的一種稱呼,比如成龍大哥,當然在個別地區除外。
  • 他是德雲社碩果僅存的文字輩高人!說相聲卻遠不及父親和師父
    一般來說,對口相聲往往捧逗雙方都是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像高英培和範振鈺、馬季和於世猷都是相聲界不可多得的火檔。可為什麼大多都是逗哏的矮胖,捧哏的瘦高呢?這其實是舞臺表演的需要,甲乙二人形象上的反差更容易產生喜劇效果。
  • 走出失子傷痛 曲藝大師田連元再開山門收徒(圖)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在76歲古稀之年再開山門,昨日在遼寧大廈舉行收徒儀式,將瀋陽曲藝團業務團長、著名相聲演員穆凱、吉林評書演員宋春明收入門下。收徒儀式上高朋滿座,熱鬧非凡。中央廣播說唱團著名曲藝家趙連甲、海政文工團相聲表演藝術家王佩元、著名鼓曲表演藝術家張香蘭、遼寧省曲協主席崔凱、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楊振華、曲藝名家耿瑛、郝赫、陳連仲、黃曉娟、張千、常佩業、王振華、賈承博等紛紛到場祝賀,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發來賀電。  三年前,田連元曾因車禍遭遇喪子之痛,古稀之年突遭變故,喜愛田連元的觀眾為他的身心健康擔憂,更關心他能否再度登臺。
  • 相聲藝術家常佩業時隔20年再收徒
    常佩業現場寄語愛徒  「希望你們踏實地走向光彩的舞臺」  常佩業作為瀋陽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50多年來一直活躍在相聲舞臺,創作表演相聲作品200餘段,深受全國觀眾喜愛。此次收入名下的兩位愛徒辛宇、於漫露都是跟常佩業登臺合作過的年輕相聲新秀,鮮花、跪拜、贈禮,經過相聲界傳統拜師禮流程之後,辛宇和於漫露都表達了對恩師的崇敬和感謝之情。
  • 中國著名相聲大師戴志誠老師的好友陳寒柏的故事
    聽說著名相聲大師戴志誠老師的好友,陳寒柏老師認了五個乾爹,是真的嗎?熟悉中國相聲的人,可以不知道郭德綱,但是卻沒有幾個不知道相聲大師戴志誠的。戴志誠老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既然是這麼優秀,那麼他身邊的親戚朋友同樣也不會差都哪去,陳寒柏就是其中的一個。相聲藝術家陳寒柏老師,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其實還多了一層關係,那就是陳寒柏老師是正經的科班出身。
  • 相聲元老常寶華仙逝:送歡笑芳流百世,潤蘭蕙德載千秋
    上午10點46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先生在北京仙逝,享年88歲。天堂去了一位喜眉笑眼的長者,人間卻痛失一位製造歡樂的元老,痛哉惜哉,令人扼腕。消息甫一傳來,人們尤其是相聲界的人們無比悲傷。曲協主席姜昆用「欲哭無淚」來形容他的哀傷,稱常寶華先生為「最令人尊重的長輩」,他的功績,「將永遠地銘刻在中國曲藝藝術的功德冊上」。
  • 劉俊傑追憶師父蘇文茂:相聲演員愛批評人,蘇先生沒說過別人不好
    照片上我在中間,這邊是李潤傑,那邊是常寶霆,還有唱河北梆子的劉俊卿,都是大角兒。李潤傑問:那您就更堅定信心自己要唱下去。劉俊傑:對,就要唱。唱到初二下學期,學校就組織我們這些老師、學生去河北霸縣演出,我唱快板兒。演了半個多月,回天津到人民禮堂匯報演出,演出效果特別好。過完年開春之後,老師叫我去教務處,我一看來了一個人。那人問我,你樂意幹這專業嗎?
  • 相聲界沒有誰是你的「老師」,只有先生、乾爹和師父三種稱呼!
    或許是出於對演員的尊重,我們經常可以在某些電視節目上看到主持人介紹嘉賓時「這位是著名相聲演員某老師......」而大多數觀眾也對這樣的稱謂習以為常。然而,相聲界從古至今卻從沒有給藝人們賦予過「老師」的稱呼和職責。作為觀眾,為了表達尊重,也會習慣性的稱某位相聲藝人為老師。
  • 何沄偉最器重的徒弟海外英語相聲演出,網友調侃:怎麼不帶帶師父
    何沄偉和曹雲金是郭德綱這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兩位兒徒對郭德綱的傷害之深超乎很多人的想像,畢竟朝夕相處了十年,而且這十年來徒弟們在自己家裡吃了很多頓飯。郭德綱和他的妻子王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每次來都必做曹雲金最喜歡吃的餃子,何沄偉最喜歡吃的鰨目魚。
  • 相聲傳統拜師無非擺知儀式,為什麼郭德綱招生卻要在全網直播?
    引,保,代三師齊全,給師父磕頭送禮,表個決心,吃個飯。也就齊活了。當年馬志明先生拜師儀式,自己花了2000多塊錢,還心疼得夠嗆。可為什麼單單郭德綱的招生,收徒就搞得這麼隆重呢?首先,郭德綱和相聲界內部收徒不同,他是向全社會招生。而傳統的相聲界內部,收徒拜師靠的都是親戚或朋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