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大師李白燕 臺南天后宮收徒12名

2020-12-20 閩南網


南音大師李白燕接受弟子們敬茶

  閩南網12月11日訊 供案上擺著祖師爺畫像,紅燭高照,三牲五果齊備,加上臺南大天后宮古色古香的氛圍,昨天的這場「南音收徒」一開始就原汁原味。福建南音表演大師李白燕現場收下12名臺灣弟子,其中多數是依姆級別的民間愛好者。

  泉州南音源自唐代,主要流行於閩南及臺灣、東南亞一帶。身為泉州南音樂團副團長的李白燕,是大陸一級演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今年剛剛奪得大陸曲藝界最高獎牡丹獎,是海內外南音界首位獲此殊榮的藝術家。

  收徒儀式中,著名相聲演員戴志誠擔任司儀,中國曲協副主席姜昆、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照南作為嘉賓在現場見證並祝賀。記者在現場看到,拜師的12位臺灣弟子鄭重其事地披紅上香,然後按照閩南的風俗,進鮮花,進燈,進酒,進花果。最後是念「祝文」,唱樂生持拍板唱《香爐寶纂》。

  然後,李白燕才懷抱琵琶上座,接受弟子們敬茶。禮畢,師傅自然要亮一手,李白燕逐句教唱。日後回了大陸如何授課?李白燕告訴記者,自己在2009年就收了38名臺灣弟子,如今都已出師,所以對「跨海教學」頗有心得:「可以寄錄音帶,也可以讓學生來大陸,或者我再來臺灣當面授課。」

  此次收徒儀式是「第二屆海峽兩岸『歡樂匯』暨曲藝理論研討會」的一項內容。(N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駐臺記者張偉)

相關焦點

  • 海都藝術大講堂:從藝南音三十年 你美麗如昨
    從一個從來沒有聽過南音的小女孩,到一個站在法國巴黎大舞臺的南音傳承人,這一路,李白燕走了30年。得知能見到國家一級演員、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不少南音鐵桿樂迷早早就來了。近1個小時的藝術分享,李白燕回顧了從藝30年來的點點滴滴。當晚,轉戰幕後多年的李白燕,為了滿足遠道而來的樂迷,親自演唱一曲《元宵十五》。舞臺上的她,猶如一朵白牡丹,婉約清麗,美麗如昨。
  • [泉州]「六朵金花」考上泉州南音樂團
  • ...大·文脈頌中華】新加坡華人「表白」南音:雖然我說英文 但是我懂
    9月19日晚,「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福建行開啟泉州之旅。媒體記者到南音的樂團觀看演出,並與傳承人對話,了解這門古老的藝術。  泉州南音的樂器有橫抱琵琶、十目九節洞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種。其演奏形式,至今還保留漢代「執節者歌」的表演方式。
  • 臺南鹿耳門天后宮到賢良港祭祖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李沁芬 通訊員 王雪玉) 26日,臺南鹿耳門天后宮媽祖信眾一行來到莆田市賢良港媽祖故居,舉行祭祖儀式。按照傳統風俗,賢良港以鹿耳門天后宮的名義,在媽祖故居前豎起旗幟,代表「榮歸故裡」。當日上午,在鳴炮奏樂,焚香叩拜,誦讀祭文,獻花、果、饌、爵、銘,並宣讀族範之後,兩岸族親行三跪九叩大禮。
  • 臺南媽祖廟: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外觀 大天后宮主祀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位於臺南市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初建於明永曆18年(1664年),原為明鄭時期寧靖王朱術桂之府邸,施琅克臺後,以媽祖顯靈協助破逆為由,奏請改建天妃宮,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原稱「天妃」的媽祖受封為「天后」,也由此廟開始。     大天后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鎮殿媽祖端坐正殿,法相雍容莊重,相傳乃泉州名師所塑,已有300年歷史,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
  • 臺南媽祖宮廟首次組團赴莆田進香 近400名信眾參與
    臺南媽祖宮廟首次組團赴莆田進香 近400名信眾參與 2013年01月17日 11: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北京不是沿海地區卻有天后宮 為什麼?如何建成?
    北京並不是沿海地區卻也有天后宮,這些天后宮是怎樣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護海運有奇應」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稱為媽祖。媽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嶼,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於宋雍煕四年(987年)。傳說媽祖「生而神異,能知人禍福」,經常著紅衣飛翻海上,救助遇險之人,因而被當地父老奉為神,「相率祠之」。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騎樓老街可以說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騎樓老街是一個街區,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巴洛克風格的南洋建築。
  • 全國最早的天后宮,位於福建泉州,知名度卻遠不及湄洲島天后宮
    相傳天后林默娘為莆田湄洲人,系唐末都巡檢林願之六世孫女,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廿三日。據說 默娘自幼聰明好學,勇敢善良;(能預知氣象變化,有驅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領,因此常給鄰近鄉民施診、施藥,也常岀海救助遇難的漁船。傳說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那天,林默娘羽化成仙,白日飛升。因此民間稱她為「龍女」、「神仙」。歷代尊其為航海保護神。
  • ——記臺灣南音大師...
    這位75歲的臺灣資深南音大師,今年成為廈門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也是在廈臺胞首次參評廈門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臺灣南音大師卓聖翔(右)和學生羅純禎(左) 莊楊筱/攝擅彈琵琶,有「琵琶聖手」之美譽;精研南音曲牌、指譜,所譜曲子數以千計——出生於福建南安縣(現南安市)的卓聖翔7歲開始學習南音,從此與之相伴終身,對南音音樂的採集、整理、演奏、教學、創作、保存及推廣,成為他的人生主線。
  • 臺北天后宮
    [導讀]臺北天后宮,原址為艋舺直興街,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臺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西門町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天后宮(圖片來自網絡)
  • 青島的天后宮
        天后宮,也稱天妃宮,海神娘娘廟,閩南、臺灣地區稱媽祖廟。天后被稱為「傳說中的歷史名人」。相傳她姓林名默,濟世救人,尤其保護海上航者 ,宋代封為「夫人」,明代晉封「天妃」,清代又晉封為「天后」。青島一帶多海港,曾有七座天后宮,大多是明清兩朝先後建立的。
  • 天津源頭:天后宮
    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重鎮,得名「天津衛」,算起來距今已有616年了。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 臺中彰華縣鹿港鎮鹿港天后宮
    臺中彰華縣鹿港鎮鹿港天后宮 pt.fjsen.com 2008-04-24 13:16   來源:東南新聞網     該宮於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由旅居鹿港的福建興化籍人捐資興建,又名「興化媽祖宮」。目前的廟貌是1936年重建的,建造的師傅技術都很好,因此廟殿 造的師傅技術都很好,因此廟殿規模宏偉,富麗堂皇,與臺南市的大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新港的奉天宮並稱為「四大媽祖」。廟前的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牌坊,入內有山門、龍柱、石壁和石楣,刻畫精緻,都以歷史故事為背景,是不可多得的藝術雕刻。
  • 福建泉州舉辦弘一大師作品音樂會傳唱經典
    福建泉州舉辦弘一大師作品音樂會傳唱經典 2018-12-30 10陳龍山 攝   中新網泉州12月30日電 (陳龍山)「百年一音——弘一大師作品音樂會」29日晚上在福建省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劇場舉行,吸引了百餘名市民現場聆聽。據悉,音樂會以弘一大師所創作的部分音樂作品呈現,採用合唱、獨唱、演奏、朗誦等形式演繹弘一大師的作品。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記者 何浠)知名傳統文化學者、彭派變臉第三代傳承人張業寶22日在成都青白江舉行了隆重的收徒儀式。
  • 福建泉州有最美天后宮,也是最大媽祖廟,你來過嗎?
    提到福建泉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經濟實力方面,還是文化底蘊方面,泉州在整個福建省它都能排到靠前的位置。另外要說的是,泉州還有一座美麗的天后宮,也是最大的媽祖廟,不知道你來過沒有?
  • 臺南景點探尋: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圖)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媽祖廟,初建於明永曆18年(1664年),原為明鄭時期寧靖王朱術桂之府邸,施琅克臺後,以媽祖顯靈協助破逆為由,奏請改建天妃宮,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原稱「天妃」的媽祖受封為「天后」,也由此廟開始。  天后宮是臺灣僅存的明朝官家建物,雖經歷次翻修,仍可見當年恢宏格局。三川門、拜殿、正殿、後殿,依地勢逶迤延伸,級級高升。
  • 甬幫菜大師戴永明收徒 18名弟子個個堪稱業界翹楚
    戴永明在收徒儀式上。記者胡龍召攝  師傅端坐檯前,18名徒弟分成兩組依次行90度鞠躬謝禮;起身後,由徒弟為師傅雙手奉茶;品過茶的師父給新入門的徒弟回禮;徒弟再次鞠躬答謝……這是昨天傍晚在寧波南苑環球酒店聚賢廳舉行的「戴永明大師收徒儀式」上的一幕。
  • 廣州南沙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某年4月,行至廣州南沙天后宮,雖然天氣不太晴朗,但雄偉的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驚豔了時光。路邊紫荊花開,繽紛燦爛,行人較少,正是悠閒漫步的好地方。南沙天后宮就在花樹後的半山腰。大門前是珠江入海口。南沙天后宮是東南亞最大的天后宮,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