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分析測試方法研究和技術創新,提高我國分析測試水平,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登記,設立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根據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評選程序,2011年「CAIA獎」評審工作經過申報、形式審查、專家小組的函評、初評和「CAIA獎」評審委員會的綜合評定後完成。本年度申報項目41項,經評審流程,最終評出一等獎8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9項。現將評審結果公示兩周。
2011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 獎)」評審結果公示一覽表
(排名不分先後)
| 申報題目 | 單位 | 申報人 |
一等獎 | |||
1 | 硼親和色譜新方法研究 |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劉震、任連兵、劉雲春、李恆業、梁靚、竇鵬、何堅剛、劉晶、陳洪淵 |
2 | 基於無機-有機複合體系的高選擇性分析化學新方法研究 | 同濟大學化學系 | 田陽、朱安偉、孔彪、羅永平 |
3 | 濁點萃取和膜萃取技術在超痕量分離和測定中的應用研究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劉景富、劉睿、譚志強、陰永光、張禎、江桂斌 |
4 | 腦神經化學的分析新方法研究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毛蘭群、於萍、楊麗芬、張自品、王大磊 |
5 | 高通量、高靈敏度色譜-質譜鑑定系統的建立及其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 | 楊福全,劉洋,張建中,蔡潭溪,王啟輝,王綠婭,張經華,薛鵬,謝振聲,陳曌 |
6 | 分析測試用農殘級有機溶劑純化製備與檢測核心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 | 李紅梅、全燦、黃挺、戴新華、張慶合、何雅娟、周劍、焉雄偉、弓愛君 |
7 | 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系列檢測方法應用研究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儲曉剛 、張峰 、凌雲、 孫利、 吳巖、 沈偉健 、薛平、 林遠輝、 楊敏莉、 李立、 雍煒 、國偉、 黃志強、 沈崇鈺、 牟峻、 胡小鍾 |
8 | 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的電鏡分析檢測標準方法建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 | 楊勇驥、王孝平、周素紅、金嬋、高原、湯瑩、張濤、高潔、葉煦亭、王啟鋒、沈亞峰、範曉燕、鄒濤、王荷蕾 |
二等獎 | |||
9 | 複雜基體樣品的離子色譜分析新方法研究及應用 | 浙江大學化學系、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常州大學 | 朱巖、何世偉、孔泳、張嘉捷、範雲場、曾雪靈、胡芒谷、吳曉玲、張培敏、習玲玲 |
10 | 功能材料和雙水相萃取在蛋白分離應用中的新方法 |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 | 屈鋒、蓋青青、張玉奎、張濤、董敏、覃浩 |
11 | 石英晶體微天平傳感技術在生物分析中的應用 | 湖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張友玉、譚亮、謝青季、 姚守拙 |
12 | 石英晶體微天平在高分子科學中的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 | 劉光明、張廣照 |
13 | 紅樹林溼地典型PAHs環境行為原位研究新方法 | 廈門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 張勇、朱亞先、王萍、陳麗、吳芳 |
14 | 飲水和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監測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直工部衛生局 | 高志賢、李君文、歐國榮、凌華濃、寧保安、諶志強、陳超、劉楠、金敏、王新為、周煥英、房彥軍、王紅勇、馬新華 |
15 | 與國際等效的Si上SiO2超薄層厚度精確測量XPS方法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 | 王海、劉芬、趙良仲、宋小平、李紅梅、趙志娟、邱麗美、闞瑩 |
16 | 應用銅離子擴增的可視化檢測免疫反應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蔣興宇、王卓 |
17 | 基於離子液體的新型分散微萃取技術 |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 趙汝松、時軍波、苑金鵬、王珊珊、陳慶鋒、陳立宗、江婷、張莉莉、徐娜、李恩霞 |
三等獎 | |||
18 | 二氧化鈦納米材料及離子液體微富集技術分離檢測典型環境汙染物研究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河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 周慶祥、白畫畫、黃運瑞、張曉果、龐龍、高園園、林海英、趙 娜、毛金麗、趙新寧 |
19 | 高效液相色譜-生物活性檢測方法在傳統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學研究院 | 樸香蘭、崔箭、龐宗然、吳倩、田燕澤、樓彩霞、楊靜 |
20 | 納米氧化鋁比表面積標準物質的研製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樸玲鈺,劉祥志,吳曉春,葛廣路,毛立娟,江潮 |
21 | 19類38種食品二氧化碳計量標準物質及檢測技術的研究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生物、能源與環境計量科學和測試技術研究所 | 李春瑛、韓橋、吳海、王德發、胡樹國、張新 杜秋芳、吳夢一、阮俊、 宋笑明 |
22 | 蓖麻毒蛋白和茶鹼的高靈敏檢測技術及準確定量方法研究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 | 劉軍、全燦、馬康、李紅梅、王海峰、黃挺 |
23 | 人血清中肌酐高準確度測量方法、標準物質研究及國際關鍵比對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 | 戴新華、方向、邵明武、楊夢瑞、李紅梅、全燦、李曉敏、宋德偉、何雅娟、徐蓓 |
24 | 基於毛細管電泳技術的保健品、乳品中蛋白分析研究 |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丁曉靜、趙珊、王志、楊媛媛、李芸、李佳、宋寶花 |
25 | pH區帶逆流色譜技術在離子型化合物分離製備中的應用 |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 王曉、段文娟、莊會永、王岱傑、方磊、劉建華、李景超、魏雲波、耿巖玲、林曉靜 |
26 | 食品和化妝品中多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檢測方法研究 | 北京市海澱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 周相娟、趙玉琪、李偉、郭啟雷、楊紅梅、劉豔琴、曹紅、謝精精 |
歡迎社會各界關注。如有異議請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或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諮詢部聯繫。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聯繫方式:
北京市西城區三裡河路54號 (郵編100045),電話:010-68512283,聯繫人:尹碧桃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諮詢部聯繫方式:
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27號北科大廈222室(郵編100089),電話:010-58717617轉8061,58717273
聯繫人:周曉萍 劉洋 E-mail:caia_award@126.com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2011年8月23日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