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困惑:和聊不來的親戚有必要來往嗎?

2020-12-13 訴情者

問一個直擊人心的話題:你還會跟親戚來往嗎?

我先講講我的經歷,打從記事起家裡人就會帶著我去走親戚,每年都會走一下親戚,其實走親戚並沒有那麼好玩,還得跋山涉水,在農村長大的應該能夠體會。

走一家親戚就要花很一天的時間,時間急的話一天走好幾家親戚,不過當時我也並不覺得累,因為可以拿紅包。

單就這麼一個條件對於年幼的我來說就已經足夠誘人了。並且除了拿紅包還可以跟小夥伴玩,不過這個因素不大。

我的親戚沒有幾個跟我一樣大的,基本上都是長輩,並且越長大就越發現很難聊得起來。小時候隨便遇到一個年齡相似的人就能玩到一起,沒有代溝。

慢慢長大了就會發現那些一年才見一次的親戚再看見就會不好意思了,並且有著濃濃的代溝,這種代溝哪怕是同齡人也會有,說白了就是生活平時沒有什麼交集,只是過年的時候寒暄幾句,讀了初中後對這個就覺得挺反感了。

除非是能聊得來的親戚,不然的話平時聊不來,又或者少於聯繫,一年才見幾次面,能夠交流的話題就越少。

越長大跑去親戚家就會變得非常無聊,除了吃一頓飯其餘都是度日如年。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這個現象就越明顯,以前手機還是功能機的時候大家無聊就會沒話找話,小輩和長輩就容易尬聊,這種感覺並不好,雖然是親戚,但要刻意表現出親密的關係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很沒意思。

在農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人陋習,就是喜歡給客人夾東西,經歷過的人就明白,明明自己吃飽了親戚還會熱情給自己夾,明明自己不喜歡吃這東西卻還要硬著頭皮吃下去。幹嘛要搞得大家都不舒服呢?

人和人之間界限感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關係再親密的親戚也不能這樣做,並且這樣子做毫無意義,客人來做客的話就把好吃的拿出來,對方想吃什麼就拿什麼,身為客人也千萬不要客氣,既然對方都已經大大方方拿出來了,當然是自在一點更舒服,想吃啥就吃啥,走親戚又不是談生意,最重要的是舒服。

如果走個親戚還搞得自己不舒服那就不值得了,這也是當代人不想走親戚的重大原因吧。

再講回我走親戚的經歷,後面幾年我在外頭讀高中大學,除了過年也不會去親戚家了,我自己的經曆本來就跟親戚來往不是很密切,按現在來看,以後大概率沒事也不會去親戚家了。

慢慢長大了就明白了小時候為啥大人會帶著我們去親戚家,並且告誡我們要經常走動,現在也明白了要經常走動的道理,親戚是有血緣關係的,可就算有血緣關係,小時候不經常走動的話長大了也不會有什麼交集,除了婚喪嫁娶這種大事,沒事基本就不會聯繫了。

按我的觀察,我就發現一個現象,長輩關係特別好的,他們的下一輩往往也會有感情,平時也會來往。但如果關係不好的往往下一輩的關係也會冷淡。

我見過親兄弟鬧翻的,他們也會老死不相往來,別跟我扯上一輩的事是上一輩人的事,晚輩之間照樣可以把關係處好這種理論,這只是理想狀態,現實往往是長輩之間關係不好的,下一輩關係也好不到哪去,隔閡還在那裡呢!

除非是長輩之間冰釋前嫌了,不然晚輩之間關係最好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親兄弟姐妹和睦也要靠父母明事理,何況還是親戚。

以上,我並沒有貶低親戚的意思,只是我的個人觀察得到的看法,有不足之處請點明。

END

作者:訴情者,歡迎你的關注,一起交流,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為啥越來越反感和親戚來往?原因很現實,真不是「忘本」
    父母想不明白為什麼都是親戚,還總是避而不見,平時在外面跟陌生人交流都沒問題,偏偏到親戚這,就會社交障礙。對於這種現象,年輕人不辯解,老一輩不理解,甚至很多人會批判年輕人,這是因為在外面書讀多了,見得多了,就看不起老家的人了。把這解釋為「忘本」,意思就是混出點本事之後,就把生養自己的地方給忘了,但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
  • 心理學:年輕人越來越討厭和親戚來往?他們只是討厭這樣的親戚
    但事實上,不是年輕人心中厭惡親戚,而是下面這幾種親戚,我們每個人都討厭。1.肆意侵犯他人空間老一輩人可能無法理解私人空間的重要性,因為那一輩人生活條件艱苦,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心理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生存上,而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太看重。
  • 為啥越來越多90後,不願意和親戚多來往,不怕將來沒人幫襯嗎?
    小舅和我們家關係一直都很好,這次就特意拜託我們,家裡孩子人生地不熟的,一定要多多照應,還給了我們他家孩子的聯繫方式。因為大家都是親戚,孩子年齡又小,所以我和老公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之後,我趁著周末,多次聯繫小舅的女兒,邀請她來家裡做客。但是,她每次都藉口推脫,一次也沒來。小舅家的女兒三番兩次地拒絕邀請,我和老公也不好再主動聯繫了。
  • 為啥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和親戚來往?原因真實,網友:遠親不如近鄰
    但是很多孩子討厭接觸父母那些親戚,並不是孩子忘記本分,而是有自己的苦衷。一:沒有情感基礎許多年輕人不願與親戚進行過多的接觸,因為與親戚進行交流時存在代溝,更不用說他們的年齡差異了,而且還有一些不合理的親戚在平時不與他們聯繫。但是當他們需要幫助時,他不會客氣。
  • 農村年輕人為什麼不愛走親戚?女孩說:來往不多,管的事兒多!
    從那以後,村裡有人生病了就會先打電話給兄弟倆,劉明不同意就會死纏爛打給劉宇。不僅要出錢,還要幫忙找人情關係。更過分的是,有一次村裡有個貧困戶的女兒考上了大學,但是沒有錢交學費,女孩跑來城裡找到了劉宇,跪著求劉宇讓她上大學。心軟的劉宇也答應了,畢業後女孩在深圳混得不錯,每年給爹媽幾萬塊錢,可就是不願意回到農村老家。女孩的爸媽把這怨到了劉宇的身上,說如果當年劉宇不送女孩上大學,那她也不會在深圳不回來。
  • 過節不走親戚、動不動就斷親,年輕人到底怎麼了?心理學家這麼說
    她甚至懷疑兒子小時候經歷了什麼不愉快,所以才如此排斥走親戚,言語間的焦慮看得我哭笑不得,只好跟她解釋類似的案例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這樣,實在沒必要想太多。事實上,無論是已經成年的年輕人,還是尚在讀書的小孩子,面對親戚來往總透著不情不願。走親戚不再是一件歡樂事,而成了年輕人愁眉苦臉的源頭。那麼,以人情著稱的中國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農村親戚關係緊張,這些親戚最好少來往,不然到時候肯定吃虧
    相信很多人和親戚之間的來往有的是比較很親密,有的是不來往了,也就過年的時候碰到的象徵性的打個招呼而已,有的直接不聯繫了,沒有了這個親戚的存在,這樣的事情,我們身邊都是有的,在城市裡,農村裡是都有。在我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裡,那個時候的人還是比較看重親戚的關係的,甚至鄰居之間的關係都是很好的,不管哪家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有很多人一起幫忙的,慢慢的社會的進步,很多人都上了大城市,經濟的發展飛速,大家忙著相處的是和同事,客戶,疏忽了親戚的聯繫,很多的親戚也就不聯繫了,現在的時代在變,人心也是在改變,所以有些親戚還是不要走動的,不然吃虧的是自己,給大家分享下,你看看身邊有沒有遇到呢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親戚來家裡住?原因有三點
    親情和血緣,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尤其是老一輩人,更看重親戚之間的走動。只不過,隨著生活的發展,年輕人更加依賴於友情和愛情,而與親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比如,不喜歡去親戚家,也不喜歡親戚來家裡住。
  • 現在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樂意和親戚來往了?你有討厭的親戚麼
    親戚,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或多或少沾有相同血緣的人,可以說是一個大家族的人,除了父母子女以外,應該是關係很親的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樂意和親戚來往了01我小時候五年級,因為村子裡沒有學校了,所以要去鎮裡上學,當時借宿在姑姑家住,她家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孩子,但是我是最小的,每個月我和她們一樣吃住交260元的夥食費,那時的260還是很值錢的,到了學期末不足一個月時,會用260除以30天再乘以實際吃住的天數,不差分毫。
  • 有這樣5種親戚,最好是少和他們來往,看看你身邊有沒有
    在我們的生活中,親戚往來,畢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情,有時親戚之間的來往,確實可以增進感情,可有時你會發現,有些親戚根本不值得來往,因為跟他們來往百害而無一利,還總是給自己惹麻煩,我們沒有選擇親戚的權利,但我們可以選擇跟誰來往,跟誰不來往。
  • 不喜歡和親戚來往的理由,戳中了無數父母的心
    文|秘籍君每到回老家的時候,都會被父母要求去親戚家串個門,可也是真的不想去。父母認為這是基本的人情溝通,可是自己作為子女卻覺得非常沒有必要。針對這個問題也問了周圍的90後朋友,幾乎都是一樣的想法,串親戚實在是太麻煩。
  • 這4種行為是「表面親戚」,最好不要來往了,你們身邊有嗎?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現在距離春節還有十來天的時間,對於農村來說春節主要就是串親走友,每年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慨,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每年都在發生不同的變化,有些人可能今年賺了點錢,也許人今年可能不太景氣,本來親戚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但是有些親戚的行為真的會讓親戚之間的感情慢慢的消失,這就是所謂的表面親戚
  • 農村「斷親」風氣興起,親戚都不願意來往了,到底什麼原因?
    然而近些年來,農村「斷親」風氣興起,很多親戚之間走動的頻率越來越小,平時家裡有什麼大事小情都很少看到親戚的蹤影,甚至到了過年的時候親戚之間也不互相拜年了。親戚之間的情分越來越淡薄,甚至出現了「斷親」現象,明明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為何都不願意來往了,到底什麼原因?第一、常年在外打工,沒時間聚在一起。
  • 有一種親戚叫表面親戚,來往的越少越好,你家有嗎?
    表面親戚,來往的越少越好最近有個叫「表面親戚」的詞突然在網上「躥紅」,起因是有網友發文說了自己一些親戚表面上做得很好,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幫助,並且會在自己家遇到難事時避而遠之,感嘆在感情上也屬於親情紐帶關係的親戚也只會做表面文章
  •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再過一個星期就是除夕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呢?可以趁著新年的時候買自己看中的新衣服,小孩子也能肆無忌憚的吃喜愛的零食。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家庭保留著大年初一去親戚家拜年的習慣,通常去的都是一些平時來往密切的親戚家裡,或者是一些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家裡。古時候的規矩是晚輩需要向長輩叩頭問安,同輩之間也要互相行禮,但經過千年的演變,現在這些規矩已經被簡化了,晚輩只需要陪長輩聊天,同輩之間也只是互道新年快樂就足夠了。
  • 農村老話「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農民朋友對於和鄰居及親戚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視的。在過去,如果要走親戚了,還得找鄰居幫忙看一下家。如果離家時間久一點的,不僅會把鑰匙給鄰居,還會讓鄰居到晚上了直接睡在自己家裡。這種現象,估計90後的應該都沒見到過了。而農村裡的老人,也常常和年輕人說起一些和人際關係相關的老話,比如「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孩子,舅舅算親戚,而且是很親的親戚,你們不能不來往!」
    「外甥和舅舅關係算親戚嗎,可以不來往嗎,我22歲?」我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也不知道他接受的教育是什麼樣的,更不知道他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出於什麼,我只知道,這絕對不應該是一個22歲的成年人應該問的問題。「外甥和舅舅關係算親戚嗎」?算,不僅算親戚,而且還是很親的親戚!從血緣關係上說,外甥和舅舅算親戚,而且是血親。
  • 現在的親戚都不親,而且很少來往,你知道為什麼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朋友都發現現在的親戚不如以前的時候親近了,甚至來往都少了很多。其實河豚也有這樣的感觸,以前的時候全家人都住在一起,叔伯兄弟一大堆,逢年過節、有事沒事的時候,都有姑舅親戚來串門,很多時候還會去親戚家住,跟堂兄妹、表兄妹也是親如一家,生活逍遙又自在。
  •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喜歡和親戚來往了,原因是這幾點,很真實
    而往來的時候,親戚間不可避免的都會產生對比,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比的時候不服氣,有的人就開始了嘴上功夫,說多了也就成了人身攻擊。老闆娘或許就是因為被說的不耐煩了才斷絕了往來的吧,說到底,比來比去的結果,是疏遠。世間的關係,大部分都能用利益來衡量,沒有利益,連深入交流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來往了。
  • 記住了,這3種親戚即便是逢年過年,也沒必要來往
    但是回到老家便會有各種的親朋好友需要去拜訪,其實殊不知有幾種親戚是不值得我們去來往的。跟這幾種親戚來往最終吃虧的就是自己,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傳授給我們的後輩。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如果每天還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環林縈映。但是五大天王卻只是這眾多年份中的一枚。一般熟練工人非常搶手。註定不會給人打工太久。在我國農村裡。並且除了色氨酸外。1、國家加強了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