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態城市」怎麼建?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面向未來,人類的取向和選擇必然是生態化,城市及建築設計的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續發展」和「降低碳排放」的全球共識,另一方面,它為城市與建築設計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那麼,「低碳生態城市」將如何建設呢?

  與大自然重新建立關係

  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生產力迅猛發展,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物種消亡等,一系列問題使人們認識到大自然不可以隨意徵服、隨意改造,它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人類為了自己的明天,必須與大自然重新建立新型關係,和諧共生。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制定了「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原則指引下,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生態學迅速發展並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形成多種邊緣學科。其中低碳生態城市就是生態學概念在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領域的體現。它運用生態學中的「共生」與「再生」原則,在營造結合自然並具有良好生態循環的人居環境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

  和諧共生的複合人居系統

  低碳生態城市是圍繞能源消耗、經濟模式、環境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將低碳目標與生態理念相融合,實現「人—城市—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複合人居系統。

  低碳生態城市的理論研究及設計實踐,從其作用範圍角度來看,應圍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則來進行。它包含了區域性及時空性兩大方面:

  區域性 整個地球從宏觀上看是一個整體環境系統,各生態要素之間通過嚴密的組織構成、合理的比例關係、有序的運作規律和程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廣泛的互動性,而互動性運行是否良好,標誌著整體環境系統的運行狀態。這種互動關係有的是暗隱的,有的是表面的,無論哪種形式,各環境要素的變化發展,都離不開整體環境這個系統範圍。

  整體環境系統根據其作用範圍的局限性,可分為地區、城市——區域——單體等不同層次,在每個層次內存在著互動的環境因素,不同層次之間也同時存在著互動關係,這種互動關係形成了低碳生態城市的區域特性。

  時空性 環境發展與其他物質發展一樣具有時間性、階段性,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表觀層次和內在潛能,其中包含著整體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發展與限制等多種矛盾關係。低碳生態城市理論應該建立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時空坐標中,這樣可以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根本精神。但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穩定的階段性時空坐標,可以使研究有立足之本,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施性。只有把長遠時空坐標與階段時空坐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體現低碳生態城市在實際操作中的意義。

  從本質上講,低碳生態城市設計是一種由生態倫理觀、生態美學觀共同駕馭的城市建築發展觀。實踐中的低碳生態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注意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和協作,使人的行為與自然環境的發展處於同等地位。人的活動必須建立在生態倫理道德的基礎上,必須與環境建立起一種新的結合和協作關係。

  善於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低碳生態城市及其建築設計包含著資源的經濟利用問題,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問題。為了節省有限的土地資源,我們必須建立高效的空間體系,如低層高密度建築、巨構城市、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連結為有機協調的立體網絡。其次是建築節能和生態平衡,也就是減少各種資源和材料的消耗,提倡對他們儘量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循環使用。如太陽能利用和建築保溫材料就是針對這方面的研究。

  減少人工層次,更加注意自然環境設計。我們要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特點和規律加強重視,確定「整體優先」和「生態優先」的原則,減少人工層次,加強自然環境的利用,使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機交融。

  注重低碳生態城市及其建築設計的地方性。任何一個區域規劃、城市建設或者單體建築項目,都必須建立在對特定地方條件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之上,其中包括地域氣候特徵、地理因素、地方文化與風俗、建築肌理特徵、有利於環境持續性的各種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築材料的利用強度和持久性,以及當地的各種限制條件等。

  全球實踐 方興未艾

  到二十世紀中後期,生態與城市相結合的思想和方法不斷湧現,出現了許多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如麥克哈格的「設計結合自然」、羅馬俱樂部的「增長極限」、西蒙茲的「大地景觀」、荷夫的「城市形態和自然過程」等,這些理論和觀點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建築領域內的生態設計實踐活動。瑞典首推「生態循環城」計劃,並率先進行了「生態鎮」的試點,並取得了較大成功(該鎮與同規模城鎮相比,能源消耗只佔5%);日本提出建設大生態迴廊都市構想,並以「太陽能」建築躋身世界生態建築設計前列。

  在我國,低碳生態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生態因素不盡相同,低碳生態城市設計理論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由此也產生了許多結合具體地域特點的生態城市及建築設計理論及實踐,如: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園、廣州「人工溼地」的試點研究,黃土高原綠色居住區模式研究構想、北方嚴寒地區節能建築研究等。(楊彩虹 劉永清 陳曉衛)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警惕「低碳生態城市」概念化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氣候變化、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當人類面臨諸多挑戰時,對「低碳生態城市」寄予厚望。有關專家今日提醒,真正的生態城市應當讓人有幸福感、競爭力、城市高效運轉,而不是簡單的概念炒作。
  • 亞洲最大BIPV城市綜合體的低碳示範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397篇文章 說到保定的低碳示範窗口,本地人總會說一句「你說的是電谷城市低碳公園吧!」電谷城市低碳公園(下簡稱「低碳公園」)作為低碳保定的靚麗名片,以顯著的節能減排示範效應、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展示著低排放、低汙染、低消耗、生態化的城市形象。
  • 【生態成都】綠色低碳,讓幸福成都更宜居
    近年來,成都市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為城市嶄新名片。 龍泉山森林公園 成都作為全國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正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
  • 臺灣麗寶集團投巨資建上海低碳環保商務中心
    臺灣麗寶集團投巨資建上海低碳環保商務中心 2012年01月05日 09:3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5日上海消息 日前,臺資上海虹橋麗寶廣場在上海虹橋交通樞紐動土奠基,虹橋麗寶廣場的建設將融合低碳環保理念,建成為複合式的綠色商務休閒廣場。
  • 第十六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麗水召開
    【環球網綜合報導】7月27日,第十六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浙江麗水開幕。本屆論壇圍繞低碳與城市發展展開,以「低碳城市與高質量綠色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整合全球低碳智慧資源,共同探討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路徑,分享綠色低碳產業的政策、技術、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創新發展經驗,為區域低碳產業發展乃至世界低碳城市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 北科建控股北科泰達公司競得天津中加生態示範區二期四宗國有土地...
    綠色發展 北科建集團打造中加合作示範項目    中加生態示範區,位於濱海新區生態城旅遊區,毗鄰國家海洋博物館。作為中國住建部與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兩國部際之間在生態城市建設技術方面的首例合作試點項目,集木結構裝配式低碳科技與創意文化為一體,北科建集團和泰達控股合作成立北科泰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按照產城融合和科技地產理念,在打造低碳、生態、節能、環保、智慧的居住社區同時,承載中加兩國文化交流、商業貿易和產業發展,打造加拿大楓情商業廣場和智慧生態科技新城。
  • 保定:確定「十二五」低碳城市建設「路線圖」
    保定:確定「十二五」低碳城市建設「路線圖」    河北新聞網11月29日訊(賀廣君、蘇蘭生、葛西勸)截至目前,利用世行貸款、亞行貸款和國債資金,累計投資近40億元的32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全部運行、12座垃圾處理場和13個垃圾轉運站建成使用……「十二五」期間,該市將圍繞建設「綠色新城」,以強化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產業
  • 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這一「綠色低碳發展」既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綠色」,也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低碳」,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  綠色是「底色」,是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松山區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近年來,松山區在城市建設方面始終遵循環保理念、踐行低碳主張,致力於讓綠色成為城市的標籤,讓綠色渲染城市,走出了一條「森林式、園林化」的特色生態宜居城市之路。眉山這兒又要建安置房了,已獲建設許可
  • 低碳大會聲音:降低生態足跡 走向綠色經濟
    大江網訊 記者朱超報導:11月11日下午,第二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之生態產業發展推進會在南昌紅谷灘會議中心舉行,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振鵬為推進會致開幕詞並作了學術報告。會議吸引了來自芬蘭、紐西蘭、德國、印尼等國政府相關機構、行業協會、國際組織近200位專業人士參與。
  • 北京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宜居城市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楊)今天(17日)下午北京市副市長夏佔義在以「北京: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為主題的沙龍活動上表示,要努力把北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園林文化名城、綠色低碳典範和生態宜居城市。夏佔義表示,綠化總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北京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重點將放在「規劃建綠、代徵擴綠、立體延綠、空間增綠」上,大幅拓展城市綠色空間,努力營造優良的生態環境、優美的景觀環境、優質的人居環境。 據介紹,目前北京建成了山區、平原、城市綠化隔離區三道綠色生態屏障。
  • 以國家級溼地公園為「生態核心」建公園城市示範區
    現場辦公會對新津的城市建設提出了「綠色生態優勢轉化不足,有『水城』名號但水城景觀特色不鮮明,有生態稟賦但生態資源經濟價值利用不充分;『縣城』痕跡非常濃厚,缺乏城市級功能型設施;缺乏鮮明產業導向,產業規模對城市戰略支撐不足」等問題。
  • 生態旅遊 低碳出行 不一樣的牡丹江蓮花湖之旅
    最重要的是目的地的選擇,以前也曾去過蓮花湖,覺得風景很美,又是自然保護區,很符合我們低碳出行、綠色環保的主題,所以這次決定騎車旅行體驗一次生態旅遊。」臧育清說。  據了解,蓮花湖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下遊,是國家重點工程蓮花水電站建成後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湖面133平方公裡,平均水深40米,因電站大壩地址位於林口縣蓮花鎮而得名,現已被列為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 京畿重地文化名城 山水保定打造低碳城市(圖)
    日前,全國網媒記者走進保定,第一次與這座城市親密接觸,就被這所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深深吸引。對接京津服務首都近年來,保定市全方位加強與京津合作,構築環首都經濟圈。目前,保定市已建立了與京津高層會話和部門互訪機制,京昆高速、保津城際、京石高鐵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引進京津在建和已投產項目357個、資金239億元。近年來,保定市經濟社會實現了長足發展,科學發展綜合水平進入全國50強,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100強。
  • 滬崇明陳家鎮擬建10家五星級酒店 打造低碳生態旅遊城鎮
    東方網記者程琦9月1日報導:長江口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原生態溼地和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棲居地——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將迎來「生態旅遊」新起點。基於生態建鎮的發展定位,東灘溼地所在地陳家鎮保持常年空氣優良率達92.9%。300平方公裡的東灘溼地,完全按自然原則,保留其原有的自然肌理和水系脈絡,保留其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特性。  據介紹,旅遊業一直是陳家鎮走生態低碳產業之路的重點發展方向。
  • 深圳龍崗鹽龍大道邊藏著一個低碳生態公園,你知道嗎?
    這個公園全名叫紅花嶺低碳生態公園,位於深圳龍崗新生社區的北面,與新生隔一條鹽龍大道。因為該公園建成並開放沒多長時間,目前知道的龍崗人並不多。這裡得強調的是,這個公園與龍西社區的紅花嶺公園是不一樣的兩個公園,儘管都有「紅花嶺」三個字。
  • 保定電谷城市低碳公園獲「低碳示範窗口單位」
    長城網保定1月19日訊(葛曉雷 張豐偉 李艮春)1月19日,保定電谷城市低碳公園在保定市發改委指導下,實現了低碳升級,獲得「低碳示範窗口單位」。  據了解,電谷城市低碳公園建築屋頂和外牆的太陽能電池板全部採用英利自主研發與生產的全玻高效太陽能組件,是公園,更是一座小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3兆瓦,預計年發電量360萬度,全年可節約標準煤1512.2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714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1.4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13.8噸。
  • 海綿城市如何建?院士支招: 用微生物原位生態修復
    人民網廣州3月21日電 (林龍勇 趙雪峰 劉婧婷) 海綿城市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在寸金尺土的廣州,海綿城市該怎麼建?如何建設一個能夠處處「吸水、蓄水」的海綿一樣的城市呢?根據《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廣州未來將規劃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域。
  • 【徵集】河南生態廊道怎麼建 ?公開徵求意見
    【徵集】河南生態廊道怎麼建 ?10-22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生態廊道怎麼建
  • 高雄市推進太陽能補助 著手建低碳城市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高雄市全年日照充足,有利於發展太陽能,市府繼率先推動綠建築自治條例後,10日通過補助建置太陽光電系統計劃,並將屋頂裝置光電設施高度放寬至4.5公尺,今年可望有150戶受惠,全面推廣綠色再生能源,市長陳菊歡迎民眾踴躍申請,讓高雄大步邁向綠色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