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氣候變化、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當人類面臨諸多挑戰時,對「低碳生態城市」寄予厚望。有關專家今日提醒,真正的生態城市應當讓人有幸福感、競爭力、城市高效運轉,而不是簡單的概念炒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楊富強認為,真正的低碳生態型城市應包含五個方面:一是對低碳的考量,二是從基礎建設開始注重生態環保,三是有知識經濟、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四要有幸福感,五要有規範的公共管制。
楊富強1992年被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錄用,熟稔世界主要國家的環保和能源政策。2008年底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擔任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一直致力於中國的可持續能源戰略和政策研究。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七屆中外綠色人居論壇」上,楊富強號召公眾積極參與低碳環保行動,同時又對「低碳生態」概念被各方熱炒表示憂心忡忡。
楊富強說,西方社會的城市發展在工業革命之後也經歷了一個水資源匱乏、空氣汙染、交通擁堵等問題叢生的時期。《霧都孤兒》就是這一時期的寫照,由此西方國家提出建設「生態城市」。而中國正處於這樣一個轉型時期。
楊富強特別強調了「幸福感」在低碳生態城市中的作用。他舉例說,我住在北京,要是今天把窗戶一打開首先看到的是藍天,我就感到精神振奮;如果在小區裡面,有幼兒園、學校、社區醫院,我就不必發愁怎麼樣上醫院。而這些最簡單的幸福缺失正是北京這種超大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
楊富強說,現在國內對生態城市的理解較多在技術層面上,比如單幢建築在建設過程中使用了哪些環保材料、節能技術;而在國外,是更多地從整個社區、整個城市的角度進行綠色規劃開發。他以招商地產的一樓盤用了節能外圍護技術、太陽能控制照明的裝置、再生能源利用、社區雨水回滲等近20項綠色技術為例,發現在建築質量相當的情況下,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築每平米增加的成本只有幾百元。
「從這個意義上,綠色低碳對消費者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可以創出品牌的,在美國,如果你的樓盤不是綠色的都很少有人會買。」楊富強希望以後這些具體的綠色項目都可以寫在合同裡,「這些信息是透明的、有法律約束力的,讓消費者更明白地去選擇」。
(責任編輯: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