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是幼兒到初中之間的一個階段,我們要對小學生的記憶進行培養訓練,就需要針對他們的思維特徵來尋找策略與措施。
孩子思維特徵分析
幼兒時期3~5歲,孩子的右腦舊皮層發育達到頂峰,左腦新皮層開始發育,開始基本的語言發展,後期右腦才發育成熟。孩子們這時候記憶簡單的內容靠重複化的機械記憶就可以搞定,孩子們的思維也是偏向於形象化的思維。如果在這個階段也能有一些畫面的內容,孩子會更容易記憶下來。如果沒有畫面,重複的機械記憶訓練就必不可少了。
大概在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展,也就是這個階段左腦發育到中間位置,抽象思維逐步進入主導,也就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從機械化的記憶開始向理解式的記憶轉化。過去機械記憶能力會更強,三四年級以後,機械記憶能力開始逐漸退縮,理解記憶能力開始加強。但相應的,學習內容上理解的內容難度開始越來越大。這也是很多孩子在三、四年級這個階段開始掉隊,跟不上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四年級的思維轉化,正好是小學階段記憶方式轉化的重要時期,而現實很多孩子還是偏向於機械記憶,以至於在高年級的學習中越來越吃力,無法跟上學習。
所以,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記憶力訓練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小學生記憶力的培養方式
一、機械記憶訓練
根據孩子在三四年級以前,機械記憶能力都比較強,對孩子進行閃卡記憶的訓練會幫助到孩子記憶的提升。一般來說,會給出10張卡片為一組,依次1—2秒左右一張,快速從孩子眼前閃過,讓孩子記憶下來。在進行閃卡訓練的時候,前後完全不相關的內容,可以適當的結合形象化的思維,融入一些故事情節。
如:青蛙、頭巾、土星、煤、硫酸等,青蛙戴著頭巾,跳到土星上,土星上有很多的煤,煤裡有一瓶硫酸。圖像與故事情節的結合,孩子就能很快把這些閃卡內容記憶下來。
另外,有一些經典內容,即使孩子長大了也不見得能理解,但如果在這個階段多讀一讀,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會非常大的。所以,這個階段我提倡孩子多讀一些《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之類的文化經典,通過長期的誦讀,一方面利用好孩子的機械記憶能力正強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對文化經典的感覺,為以後的學習進行鋪墊。
二、理解記憶的訓練
孩子在三四年級以後,抽象思維開始為主要思維,而且在學習上很多內容都需要去理解,機械記憶的效果在逐漸變差。我們在實際教孩子們訓練記憶方法的時候,也發現了很多五六年級的孩子都不習慣改變機械記憶的方法,還是用老方法來解決問題,往往在效率方面開始變低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學會轉化思維,訓練理解記憶的能力。
1、理解記憶最重要的就是找關係、找特徵。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邏輯,邏輯就是聯繫、關係,就是關聯的特徵,因此理解記憶的重點就是把關係梳理清楚。
比如在《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低年級孩子純粹靠機械的記憶就可以背下這首詩來,但如果能找到其中的聯繫,背下這首詩的速度會更快。這首詩最大的一個聯繫就是最後的魚戲蓮葉間,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間包含四個方向,只要能背到魚戲蓮葉間,後面的內容就自然而然想起來。
這是找內容之間的聯繫,能幫助我們記憶內容。而且有時候,我們還會發現,如果沒有記下來的內容,往往是聯繫沒有找到,前後之間是斷開的。
2、針對聯繫不清晰的內容,我們要創造聯繫。青蛙頭上戴著頭巾,跳到了土星上,土星上有很多煤,煤裡有一瓶硫酸……這樣的一個內容中,青蛙、頭巾、土星、煤、硫酸之間是沒有聯繫的,但我們通過適當的組合,讓前後之間的內容聯繫起來,形成了較強的畫面感,利用我們大腦的圖像記憶能力來幫助記憶。
前面我們提到內容之間的記憶要找到聯繫,但沒有找到聯繫的內容,我們就要快速的創造聯繫,使得前後之間的內容形成緊密的聯繫。
3、有圖像的內容,我們更容易理解。我們的大腦對於抽象模糊的東西轉化會非常困難,消耗的精力會比較大,因此很容易在做抽象化思考的過程中疲憊不堪。如果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適當的進行畫面想像,也就是意境想像,想像進入到文字內容本身的意境當中,我們就更容易記憶內容。
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如果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理解起來就是花言巧語,很少是有仁心的。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就需要我們根據文字的內容進行畫面、場景的想像,進入到其中,甚至是以自己為主角來扮演說花言巧語的人,在體會內心的那種感覺就會發現我們的心中為自己著想更多,內心中沒有生生不息的感覺,缺少仁本身的利益他人的念頭。
三、利用精神充足的時間進行記憶
當我們的精神狀態很好,記憶內容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們早晨要晨讀,是我們精神最好的時刻。
我們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貪玩,把精神消耗殆盡,這時候讓他們來記憶內容,效果是很差的。所以,在孩子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去睡覺或者是閉目養神,把精神狀態調整好後,再進行記憶。
四、利用各種道具進行記憶
進行記憶的工具、道具是很多的了,比如小抄本,帶在身上隨時拿出來看看,非常方便。另外,也可以借用實物進行記憶的輔助。通過實物的體驗,讓我們加深對物品的感覺體驗,增強我們的一手經驗,也可以很好的強化我們的記憶效果。
工具、道具就是成千上萬種,只要與記憶內容有關的都可以拿來使用。
結束語
孩子的記憶能力的培養,核心是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的訓練,其中圖像化思維的調用對我們的記憶有很大幫助。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三四年級這個階段的記憶能力轉化的訓練和引導,多讓孩子體會、觀察實物,把一手經驗積累足夠,我們的大腦才會想像出生動、活潑的畫面,才能更好地利用圖像來幫助理解與記憶。
@童教雷鳴,全腦思維訓練,科學、簡單、有效的寫作方法訓練,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