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材大文章 呈貢非遺充滿活力

2020-12-19 中國網

七步場村的保記豆腐一直堅持手工製作。 本組圖片記者楊豔輝攝

製作完成的臭豆腐。

呈貢「老倆口」豌豆粉。

「老倆口」豌豆粉店賓客滿座。

工業化的生活替代了傳統,現代化的技術磨滅了手工藝,記憶中的老手藝、老味道還能流傳多久?作為一個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座城市的文脈根基,我們在思考,傳承和發展「非遺」的路子究竟在哪兒?在呈貢區,很多非遺呈現出了料想之外的現代活力。小小臭豆腐作出了大文章,12月動工的臭豆腐文化旅遊小鎮的打造,將可能迸發出10億元的產值;豌豆粉本只是兩口子淘生活的小本生意,如今已在昆明開起了5家分店,本有全國連鎖開花的實力,卻堅守本土製造……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商業智慧?堅守著怎樣的非遺精神?政府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臭豆腐產業轉型的大謀略

呈貢臭豆腐質地細膩,聞之味臭,食之異香,作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呈貢臭豆腐遠近聞名,其中七步場臭豆腐最為人知。進村頭四分之一,再拐兩個坡就是呈貢區臭豆腐非遺傳承人和兒子李志剛開的豆腐宴餐廳——保記豆腐宴,餐廳地理位置不算有利,但每個月平均依然有兩到三萬元的純利潤。這對28歲的李志剛來說,比一般同齡的上班族強多了。

近700戶村民的七步場,在去年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裡,這樣的豆腐宴餐廳就開了12家,規模從自家院子的小餐館發展到朋友聚會、婚慶宴請的餐廳。社區主任晉文明介紹,七步場豆腐宴日均消費人次達到了2000人,每月光靠豆腐宴就有400多萬元的收入,村裡第一家豆腐宴——晉家豆腐坊一個月估計有30萬元左右的純利潤。

小豆腐,大文章,帶領七步奔小康。當初只是集市零賣的臭豆腐如今成了呈貢有名的飲食產業。

然而,臭豆腐可做的文章還遠不止此。馬上,七步場豆腐博物館就能和大家見面。明代老式門頭、年代無從考證的老木材、老掛件,七步場豆腐博物館試圖穿越時空隧道,讓遊客從中了解七步場臭豆腐從古代至今的歷史演變,了解七步場文化,甚至全國的豆腐文化。

除了觀賞,豆腐博物館還具備體驗、接待功能,大家可在裡面體驗豆腐製作工藝,在透明的廚房內觀看豆腐宴的烹飪方法,最終可在能容納800多人的用餐區享受臭豆腐美味。有趣的是,用餐區保留了舊址老小學的部分元素,每間用餐區都是教室名字,比如您可能在一年級二班用餐,也可能在三年級一班用餐,整個用餐環境既有農村的質樸又有現代美。而且博物館人均消費不高,在40元左右,特色菜居然才賣5.6元。

作為社區集體經濟,臭豆腐博物館僅是打造旅遊小鎮的一個小樣板,目的不在賺錢,而是讓大家了解豆腐文化,打造臭豆腐飲食文化平臺,臭豆腐旅遊小鎮才是社區真正的大謀劃。

七步場社區的集體經濟成績有目共睹,集體資產已達兩億多人民幣。然而,智慧之人永遠居安思危,勇於走在前面。在全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社區正在謀劃集體經濟從以二產為主向三產轉型,臭豆腐旅遊小鎮就是社區重中之中的項目。

以臭豆腐飲食文化為主體,帶動客棧、老昆明飲食文化、鄉村文化和文化旅遊等業態的發展。整個項目將把臭豆腐文化、生態、體驗貫穿於每個旅遊街區。在臭豆腐旅遊小鎮,你能看到堅守傳統手工藝的集體加工作坊,品嘗到康熙年間進貢的臭豆腐品質,可以親自體驗臭豆腐的製作流程……同時臭豆腐旅遊小鎮將堅守生態綠色理念,從源頭上杜絕轉基因和農藥蔬菜,為此,社區在西雙版納打造了一萬畝生態農業基地,種植有機蔬菜、大米、大豆等生態原料,隨著旅遊小鎮的發展,基地還將不斷擴大。

晉文明介紹,臭豆腐旅遊小鎮一期將於今年12月初啟動,預計改造100家村民住房,「一期就能帶來1萬多人的就業,每年10億元左右的經濟收入。」

社區班子希望,「七步場的老百姓因為非遺臭豆腐,因為臭豆腐旅遊小鎮從文化和經濟上都受益。」

豌豆粉堅守品質的大智慧

比臭豆腐非遺級別更甚,呈貢豌豆粉已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前,它僅僅是老百姓淘生活的小攤生意,但如今,呈貢豌豆粉不但成為呈貢區的飲食文化代表之一,「老倆口」更是依託豌豆粉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

6月底,呈貢七彩雲南第壹城開業,在呈貢最大的城市綜合體的六樓,「老倆口」豌豆粉在昆明的第五家分店也同時開業,來往人群絡繹不絕,在店裡文化牆邊,不少主城四區慕名而來的客人紛紛留影紀念。

從呈貢老城到新螺螄灣到南屏街再到呈貢新城,「老倆口」如何把路邊攤做成享譽全城的豌豆粉世家,為社會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讓家族衣食無憂?

「老倆口」的創始人王純明現已70歲,但說起「老倆口」的創業史依舊精神飽滿、眉飛色舞,每一個細節都不想漏掉。看得出來,他對豌豆粉事業打心底裡熱愛和自豪。

20多年前,「老倆口」從七甸進入呈貢老縣城,做了兩方面的大膽創新。一是開啟更高級的服務模式,租下大面積閣樓,聘請20多名服務員,在豌豆粉的用餐環境、顧客服務上下工夫,努力把豌豆粉打造成更為高級的消費品,吸引更有消費能力的顧客群。從此,「老倆口」開啟了豌豆粉從路邊攤、簡陋的小吃店到精品消費的餐館模式。

豌豆粉「高級化」的過程中,王純明最大程度拓展豌豆粉單一涼拌的做法,首創「豌豆粉全席」,共28道菜,18個口味。採用煎、炸、炒、溜、煮等多種烹飪方法,涵蓋川味、滇味、粵味,進行了有機的葷素搭配。

豌豆粉全席大大拓展了豌豆粉的消費模式,除了一兩人的小吃,豌豆粉也上了「廳堂」,逐漸成為聚會、宴請的特色招待。

「老倆口火了!」 「金絲豌豆粉」「全家福豌豆粉」「魚香豌豆粉」……這一道道特色豌豆粉菜式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熱捧,不單昆明老城的顧客來了,墨西哥、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外國人也來了,至今王純明還留著當年和眾多外國人留影的合照。

「後來,有外省人來找我們加盟,但這些年來加盟的人都被我們拒絕了……」

「為什麼?全國連鎖不是發展得更大?」

兒媳楊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無論「老倆口」生意再怎麼火爆,他們都堅守著豌豆粉的非遺品質。堅持老工藝的炭火燒煮,不為省時、省力、省燃料添加玉米、澱粉,摻豆乾面,堅持純漿煮。「如果答應加盟,原材料可以由我們配置,但距離遙遠,我們根本不好監管質量,而且家裡每天生產的豌豆粉也只夠自家的幾個店鋪使用。」至於採用工廠加工,楊女士說:「不想讓工廠把傳統味去掉。」

就這樣,堅守「創新」「非遺品質」,家傳五代的「老倆口」豌豆粉迎來了全區豌豆粉餐飲事業發展高潮,開啟了呈貢區、甚至是全省的豌豆粉全席時代,也為呈貢失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創業模式。

呈貢傳承非遺的用心良苦

隨著現代新昆明呈貢新區建設的快速推進,農耕文化逐漸消失,實際上呈貢區的非遺傳承環境在逐步萎縮,但在這樣的現狀下,呈貢的非遺項目還是迸發出了矚目的現代活力,除了豌豆粉、臭豆腐,呈貢人民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還創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花燈、滇劇、剪紙、菱角編制、瓦貓製作、板凳龍舞、刺繡獨具特色, 2008年,呈貢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呈貢花燈之鄉」。目前呈貢區有省級保護項目4項,市級保護項目10項,區級保護項目2項;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人;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人;區級傳承人14人。

在呈貢非遺傳承保護發展的背後,除了新區人民的商業智慧,少不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呈貢區正逐步貫徹實施非遺法,落實非遺保護責任,加大非遺保護力度,尤其在非遺普查、名錄申報、宣傳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將非遺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在很多區,區級傳承人沒有補貼經費,但呈貢區級傳承人每人每年有2000元政府補貼經費。同時,區人才辦每年撥付非遺優秀人才每人每月200元的工作經費。

此外,區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把非遺保護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呈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管理辦法》、《呈貢區文化體育人才機制建設方案》,加強對全區文體人才的管理、培訓並解決相應待遇。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每年召開非遺保護工作會、非遺項目和傳承人推介工作會,為非遺保護工作的經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提供了條件。區文體廣電旅遊局在文化館設立非遺保護部,每年與各級非遺傳承人籤訂《呈貢縣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傳承目標責任書》,經常性地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促、落實、考核,責成傳承人定期開展傳承活動並按要求完成傳承任務。區委人才辦把非遺傳承人納入全區優秀人才評選和管理。通過這樣一系列工作方式,初步建立起傳承人的培養和管理機制。

90後剪紙藝人高慶是受益人之一。高慶的剪紙手藝可以說是祖傳,家中五代做彩扎,沒有刻意學習,沒有美術功底,但技藝爐火純青,一把剪子在手,複雜的剪紙花樣都不在話下,「這麼年輕能把剪刀玩得這麼靈活,作品這麼有靈性不多見了!」

然而, 「五代人都沒靠剪紙發家致富,又是男生,所以家裡人都不願意我再碰剪紙。」上大學時高慶本想選和剪紙相關的藝術類專業,但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最終選了護理,「但我還是喜歡剪紙,偷偷背著家裡人剪,躲著老師在抽屜裡剪。」作品被文化館馬老師看到後,特意帶工作人員找到高慶家中,和他父母做思想工作。最終,通過區委人才辦把非遺傳承人納入全區優秀人才評選和管理相關機制,高慶在區文化館有了自己的剪紙藝術工作室,除了做培訓,提升自身的技藝,也嘗試和裝飾、服飾等行業嫁接,為剪紙藝術發展開闢更廣闊的道路。記者萬婭報導

相關焦點

  • 呈貢文旅融合大發展,百般紅紫鬥芳菲
    活動用大眾喜愛的方式,在保留以往經典主題活動的同時,加入了新的活動亮點,以呈貢特色、非遺文化等元素為基礎,通過文創產品開發,延續呈貢文脈,彰顯地方個性;旨在打造呈貢本土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新高地,展示呈貢文化旅遊發展的新成果,打造呈貢靚麗文旅名片,為呈貢文旅融合發展賦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從「新」出發。
  • 圖集丨呈貢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周末嗨翻天
    圖集丨呈貢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周末嗨翻天 2019-11-10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末逛吃呈貢七步場 看非遺精華品百味豆腐
    人民網昆明12月4日電  (木勝玉)12月3日下午,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新聞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二屆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定於12月8日-9日在呈貢區烏龍街道七步場社區舉行,屆時,市民可以到呈貢看非物質文化精品展示,品嘗七步場豆腐宴。
  • 【「邂逅最美呈貢•食在呈貢」之二 】七步場豆腐 舌尖上的「非遺」
    豆腐坊裡的牆面已經被成年累月的蒸汽燻得微黃,做豆腐的工具也用了幾十年:磨豆的是老石磨,煮漿的是柴火灶,灶臺上的是大鐵鍋,乳白色的漿汁汩汩冒泡……聽村民說,過去,家家戶戶做豆腐定是要取用村裡的古井水。如今,僅剩的三口水井依舊是制豆腐的重要水源。
  • 昆明工業經濟新突破口劍指呈貢
    修訂版《昆明市工業產業布局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將以「大呈貢」思維,把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和陽宗海託管區域,培育成為全市最具競爭力優勢和發展活力的增長極。在產業優化調整的方向上,《綱要》也明確提出,要以大呈貢(含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陽宗海託管區域)思維謀劃區域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國家開發區託管區域與呈貢新區產業一體化發展」。
  • 品百味豆腐 揚非遺文化 昆明呈貢第二屆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開幕
    據悉,本次活動以「品百味豆腐,揚非遺文化」為主題,通過舉辦七步場豆腐旅遊文化節,營造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百姓同樂、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呈貢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促進老昆明飲食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特色文化旅遊的快速發展。
  • 上一堂充滿「年味」的非遺文化培訓課
    上一堂充滿「年味」的非遺文化培訓課 2021-01-1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博會開幕 科技產品集體亮相「文化+」充滿活力
    VR眼鏡裡播放的是關於非遺的視頻內容,傳統的非遺藉助VR科技得以呈現,讓人耳目一新。科技產品集體亮相,「文化+」充滿活力文博會3號館是融媒體互動展區。通過搭建實況虛擬演播室和一些節目的現場演繹,觀眾能在這裡看到電視直播各環節流程的操作。
  • 「非遺」讓山東青州煥發新活力
    挫琴、花毽、撲蝶、鋁藝……在山東青州古城景區,四十個「非遺古城讓「非遺」有了更大的展示平臺,「非遺」也讓古城煥發新活力。記者:王歡編輯:張昕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 尋訪昆明呈貢鬥南花市旁七步場豆腐文化村
    不過逛完花市卻不知道附近有一個美食古村,以產豆腐聞名遐邇呈貢七步場豆腐、建水豆腐、石屏豆腐並列雲南三大豆腐。七步場村古名渠卜場,清初曾名為豐樂村。這個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中心位置的小村莊。三百年來,村裡的村民十之八九都在做豆腐,七步場也因豆腐製作而聞名。
  • 呈貢萬達11月27日盛大開業! 正式開啟昆明雙萬達時代
    昆明呈貢萬達廣場是萬達在雲南布局的第3座萬達廣場,以「不夜之呈·貢潮生」為主題,將從時尚購物、社交體驗、親子教育、餐飲美食、夜間經濟等方面為市民提供優選的生活方式。   昆明呈貢萬達廣場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匯集18家主次力店和228個優質品牌。
  • 昆明呈貢新區觀察記:從城市化到城市生活
    能源基金會邀請了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專家、新城市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彼得·卡爾索普(Peter Calthorpe)參與指導呈貢核心區的低碳建設示範區的規劃,其核心理念是圍繞重要公共運輸節點建立各級城市中心,建設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身的「混合功能」的空間,分散出行目的地,增加短距離綠色出行比例,從而打造富有活力的低碳新區。
  • 非遺的活態傳承:「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
    原標題:非遺的活態傳承:內設展覽、表演、傳習、美食、數字非遺等五大功能業態「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這棟穿越百年時光的建築,定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內設非遺展覽、非遺表演、非遺傳習、數字非遺、非遺美食五大功能業態。步入其中,竹編、磚雕、麵塑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精粹,令人恍若進入獨具魅力的「非遺小世界」。  推廣非遺,少不了「活態」傳承  一進門,迎面放置著的便是作為大世界經典記憶而留存的12面哈哈鏡。
  • 「大呈貢」時代來臨 昆明迎來南延新方向和投資熱土
    「大呈貢」是如何形成的?「大呈貢」時代的形成,背後是新昆明建設的宏大規劃和呈貢建制史的變遷。大呈貢:昆明「南延」戰略的廣度與深度拓展如今呈貢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40平方公裡,人口突破40萬,但大部分昆明人對呈貢的認識一直都局限於新城區:昆明市級行政中心、大學城、高鐵站、鬥南花市等。
  • 呈貢七步場豆腐將申報基尼斯紀錄
    掌上春城訊為充分挖掘呈貢區的特色旅遊文化、豆腐文化,打造和諧呈貢、魅力呈貢,推動呈貢新區快速發展。以「品豆腐百味,揚非遺文化」為主題的「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將於2019年11月8日至10日在呈貢區烏龍街道七步場社區舉辦。
  • 來昆明呈貢七步場吃長街宴啦!胃「攬」豆腐美食
    呈貢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王彥彥在活動啟動儀式上介紹道,呈貢七步場豆腐口感細膩綿滑,口味清淡鮮美,深受群眾喜愛,並以其最傳統的手法工藝,最古老的製作工序,最濃鬱的地方風情,最獨特的文化內涵,獨獲一方盛名,成為呈貢區乃至昆明市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
  • 「中國最大豆腐」在雲南呈貢製成 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
    (新華網 劉雲 攝)新華網昆明11月9日電(柴靜)「中國最大豆腐」在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8日舉辦的第三屆七步場豆腐文化旅遊節上製作成功,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官現場為申報單位頒發了證書。(新華網 劉雲 攝)8日一早,七步場人便為這次挑戰忙碌起來,參與大豆腐製作的人員齊聚呈貢區烏龍街道七步場社區,呈貢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製作原材料進行食材檢驗,呈貢區公證處公證人員對申報模具、容器、數量、尺寸做現場核驗。豆腐製作正式開始後,磨漿、煮漿、放漿、點漿、冷卻、壓制等流程陸續在互動中完成。當日17時左右,大豆腐製作完成。
  • VR體驗醒獅、直播永慶坊……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VR體驗醒獅、端午龍舟化身AR「潮龍」、直播永慶坊……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推開「嶺南之窗」,迎接「廣式非遺」。剛剛過去的8月,廣州非遺主題盛事可謂接連不斷。
  • 起底昆明五大區,最有錢的區域居然是呈貢!
    為呈貢帶來300餘家國際品牌入駐,商戶入駐率達90%,自持商業開業率高達95%;開業當天累計客流量超過25萬人次,日均客流高達4.8萬人次,年均人流量超過1500萬人次,大量的人流、物流、商流、資源的匯聚,產生的聚合效應持續帶動呈貢商業的繁榮,不僅提升呈貢片區的城市地位、交通價值及居住價值,還為呈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昆明美食之味蕾呈貢
    呈貢現在是昆明的新區,說起大學城和鬥南花卉,大家會更熟悉。呈貢美食亦有自己的特點,這和呈貢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呈貢屬低緯度高原平壩地區,地勢平緩,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獨特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合豆類作物生長,因此呈貢的美食大多與豆類有關,臭豆腐、滷腐、豌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