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往往精力旺盛,在大人感到睏倦、乏累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在歡快地玩耍。每到睡覺的點,很少有孩子主動放下玩具去上床休息,大部分孩子還是靠家長督促、安撫著才肯去睡覺。
小美家兒子一到晚上就特別興奮,老是圍著家裡人瘋跑,一點也不顯睏倦的樣子。每天都要大人哄著才肯往臥室走,即便躺到了床上,也不是安靜睡覺,而是在床上「大鬧天宮」。相比之下,小美表姐家女兒就不是這樣。小女孩每到九點就乖乖收起玩具,走進臥室去睡覺,根本不用大人督促。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美國科學家就對此有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從小被父母哄著入睡的孩子,相比自己入睡的孩子,在長大後會面臨更多的問題,比如晚睡、反抗父母等。
這兩種孩子最大的差別就是智商。
自己主動入睡的孩子,會形成生物鐘。睡眠時間充足,大腦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對智力發展很有幫助;而需要哄著入睡的孩子,一般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的過程花費的時間較長,睡眠時間就會縮短,大腦沒有充分休息,長此以往,智力發展自然會受限。
1. 獨立能力
靠父母哄睡的孩子,在心底就會產生對父母的依賴感;而主動入睡的孩子,他們獨立性會很強,不需要依靠別人就能獨立完成事情。進入社會後,那些喜歡依賴父母的孩子,有些會把依賴對象轉移到老師或同學身上,有些乾脆會排斥外界新環境。
因此,能夠主動入睡的孩子在獨立性上,遠遠強於那些由父母哄睡的孩子。
2. 自控能力
主動入睡的孩子,一般時間觀念都比較強,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時間的掌握和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會很強;父母哄睡的孩子,因為對父母的強大依賴性,一般都會性格張揚,他們沒辦法管理好情緒。
自控力對孩子的成長和人際關係的維持有著重要的幫助,因此,家長要從孩子小時就要注意培養。
說了這麼多不同,我們會明顯的感覺到,能自主入睡的孩子在能力上強於父母哄睡的孩子。
1. 良好的睡眠習慣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從小就要要求孩子幾點起床幾點睡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果寶寶太小,可以先培養他的白天和黑夜意識,讓他知道白天是用來活動的、晚上是要睡覺的。
如果孩子能從小有規律的作息,那他自然不需要父母去哄才能入睡了。
2. 安靜的睡眠環境
睡前可以給孩子聽一些催眠曲或舒緩的音樂,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和大腦,儘快進入睡眠狀態。在準備睡覺後,家長也就不要看電視、玩手機了,要減少噪音和對孩子的誘惑。臥室內光線要暗、床要舒適等。
3. 吃飽再睡
孩子如果睡前沒有吃飽,那麼胃會難受,從而影響入睡。如果睡前飢餓,可以先少吃一點東西,沒有明顯的飢餓感就行。吃太多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反而不利於睡眠。
孩子3歲之前,家長可以哄睡甚至陪孩子一起睡;3歲之後,就應該鍛鍊孩子獨立睡覺的能力了。這件事看似很小,卻對孩子影響很大。那屏幕面前的你,你家孩子是怎麼入睡的呢?面對不乖乖入睡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