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師生關係模式
★考察形式:客觀題
①放任型—無序、隨意、放縱
②專制型—命令、權威、疏遠
③民主型—開放、平等、互助
02
課程設計模式
泰勒的目標模式
★考察形式:主要以多選題、簡答題為主
泰勒原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
①確定課程目標;
②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③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
④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過程模式
★考察形式: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察
關鍵詞:應與與寬泛的目的保持一致。
03
課程評價模式
★考察形式:客觀題
1.目標評價模式
①「教育評價之父」—泰勒提出,以「目標」為中心
②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
③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端,斯克裡文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設計實際的結果」。
3.CIPP評價模式
①斯塔弗爾比姆
②評價是為課程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應該為課程的改革服務
③四個步驟:背景、輸入、過程、成果
4.CSE評價模式
①需要評定階段
②方案計劃階段
③形成性評價階段
④總結性評價階段
04
班級管理模式
★考察形式:客觀題
1.班級常規管理
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管理班級
2.班級平行管理
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馬卡連柯)
3.班級民主管理
成員參與班級全程管理,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
4.班級目標管理
德魯克—總體目標、小組目標、個人目標
代表人物:德魯克
監控式管理—自我、自控管理
05
教學模式
★考察形式:客觀題
國內主要的教學模式
1.自學—指導式: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
2.目標—導控式:
注重教學目標,強調評價、矯正、強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教學內容。
3.傳遞—接受式:
認為知識是從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4.引導—發現式:
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發現、提出問題並找到答案
5.情境—陶冶教學模式:
創設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同時陶冶情感
06
德育模式
★考察形式:客觀題
1.認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亞傑、科爾伯格
主要特點:強調道德判斷
2.體諒模式
彼得麥克費爾
主要特點: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調道德行為
3.社會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特點:成人與環境對兒童道德行為形成的作用
4.價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拉斯、哈明、西蒙
主要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價值,做出明智的選擇。
07
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
1. 指導教學模式
2. 程序化訓練模式
3. 完型訓練模式
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後,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後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4. 交互式教學模式
5. 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性講解的兩個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活動中受益,而主講者比聽者獲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