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鄭強,易中天,王德峰?各取其長,善莫大焉

2020-08-27 情感藍調

引言

「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這哥仨都深得網友的喜愛。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討論,並非要給他們分高低,排座號,而是他們的講座有共性(人文講座),對聽者而言,在知識結構上又有互補性。

他們所講的內容,分屬不同領域,若是能把他們演講的精華汲取為我們所用,那就再好不過了。

以下是個人淺見,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網紅校長」鄭強

鄭強教授的求學經歷,學術背景及其科研水平,我已另文做過專門介紹,在這裡恕不再贅述。

據浙江大學官網統計顯示,近十年來鄭教授已應邀為黨政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學校師生做過100多場人文講座。此舉贏得廣泛讚許,但也惹來不少爭議,有些人認為,鄭強教授本是化學家,應當待在實驗室裡搞科研,如今到處拋頭露面做演講,譁眾取寵,有悖學者初心,遂唾其臉面。

我個人覺得這種評價有失偏頗。其一,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科研工作者不能做人文演講;其二,鄭強廣受邀請,恰恰說明他講得好,所以才有那麼多單位邀請他,要是講得不好,你想去人家還不樂意讓你來。其三,搞科研是做貢獻,可是做演講也是為我國教育事業做貢獻啊!所以,鄭強教授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得暢所欲言的平臺,這無可厚非。

另外,鄭教授的演講,大多是剖析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他呼籲國人,尤其是大學生,要愛國,對中華民族復興帶有很高的使命感,這些都是很正面的引導,這樣的演講難道不好嗎?借用網友的評論:

「鄭強常常語出驚人,觀點犀利,但在犀利話語的背後,卻是為西部教育振興吶喊的一腔熱情。鄭強之所以紅,正是因為他看出當下教育的痛點、困惑,他鞭辟入裡,切中要害,讓人聽了覺得痛,但是爽。正所謂金剛怒目也是慈善,網紅校長的犀利之語,背後是他對教育事業的款款深情,鄭強為教育而紅,絕對是網紅界的清流,網紅天空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當然,他講得多,有時也難免出錯,比如他的「空姐言論」,曾引來極大爭議,但是他的正面言論更多。比如他對同行說:「我們必須搞明白了,大學是什麼?你為什麼稱為大學教授,是因為我們的人民把孩子送到這兒來,辦了學校,才有你的飯吃!」

也有網友質疑鄭強教授只會說漂亮話,背地裡還指不定是咋樣!關於這點,不妨看看鄭教授在生活中的兩件小事。筆者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如何評價浙大教授鄭強?

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裡,有浙大校友答主,現身說了他本人親身經歷過跟鄭強教授有交集的一件事情。

那位答主說:「(鄭強)人在學校時事情是很能做的,之前有一個醉漢自稱保安隊長騷擾我們社團的女生。我知道後給鄭教授打了個電話,他當時已經是副校長了,知道後馬上讓保衛部過來與我解決這個問題,解決得也很不錯。這是本人親身經歷,至少做到高位後,鄭教授對於學生的事情依然是很上心的。」


在同一問題下面,還有另一浙大校友答主提到鄭強坦蕩正直的一面:

「07年楊衛治校,取消了一個照顧,即浙大子女高考,可降20分左右進浙大(但專業不好)。正好,其子當年高考正好差這個數,於是一班人串聯他帶頭聯名籤字靜坐,抵制楊衛的這個政策。結果鄭非但沒籤字,反而到靜坐現場規勸大家。其子後來去了川大。」

在這兩條回答的評論區,還有不少浙大校友留言佐證確有其事。

見微知著,鄭強教授先後在浙江大學和貴州大學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最受學生歡迎校長」,並非偶然!

近來看到美國舉一國之力打壓華為的行為,我不禁又想起了多年前鄭強教授在演講中說過的那段話,他說:「說什麼科學無國界,想想就覺得搞笑,如果說真的科學無國界,美國人會把錢學森關了三年才放回來嗎?」

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情況,恰恰證明了鄭強教授的話是對的,他在演講中教育大學生要愛國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中學生,正處於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聽鄭教授的演講,可以起到正本塑根的作用,這就是鄭強教授演講的價值所在。


「學術超男」易中天

被譽為「學術超男」的易中天教授,也許現在的00後對他不太熟悉,但是80後和90後對他印象非常深刻。2006年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易中天品三國》當時的收視率不亞於現在任何綜藝節目,易老師當年的火爆人氣,不輸任何大牌明星。

他現在沒那麼火,是因為從2013年5月開始,他就遠離喧囂,隱居江南某小鎮,潛心寫作《易中天中華史》了。

  • 當年的易中天有多火?

當年易老師有多火?看他的新書籤售就知道了。2006年7月22日易中天攜新書《品三國》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首發暨籤售活動。籤售開始前,西單圖書大廈在報備活動時,曾提醒當地公安分局要注意這場籤售活動,因為屆時可能會有較多讀者前來現場。可是對方不以為然,因為大學教授在西圖籤售已經司空見慣了,通常來不了多少人。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從7月22日凌晨四點起,就有人開始在西圖大廈外面排隊等候了。天亮以後,大廈外面的隊伍越排越長,西圖大廈的保安力量漸漸跟不上了。在排隊人數逼近4000人時,當地公安分局趕緊調動了50名警察以及15輛警車前來維持秩序。

即便這樣,後來還是因為人數太多,警方顧及西圖附近的交通狀況等問題,不得不要求西圖提前終止籤售活動,最後還有將近1000人沒有等到易中天的籤名。

另外,因為當天人數太多,出版社還臨時採取限購措施,限每人只能購買一本新書。在這種情況下,原本25塊元一本的《品三國》被黃牛黨炒到50元甚至100元。

當時易中天籤字,籤到手都抬不起來,旁邊還有五位工作人員專門幫他打開書頁,鈐上印章。後來易老師到成都,上海等地籤售,場面也是非常火爆。

易老師被時人視為文化偶像,粉絲來自全國各行各業,所受的教育程度高低不一,年齡跨度也很大。

  • 易中天以高中學歷直接考研究生的始末


易中天1947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78年以高中畢業學歷,直接考取了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

以高中學歷直接考研,在今天看來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但那是特殊年代的產物,無可厚非!

易老師在考研的過程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1965年高中畢業的易中天自願報名參加支援祖國邊疆建設,這一去就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活了整整十年。

1975年,他被調到新疆烏魯木齊鋼鐵公司子弟中學任教,教高中畢業班的語文。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當時有人鼓勵易老師參加高考,但是他考慮到當年有他的學生也參加高考只好作罷。


在一次訪談中,魯豫問他為何沒有參加高考,易中天坦然回答說:

「考試這個事,一是命,二是運,三是風水,平時學習成績好的可能考砸了,平時成績不好的反而發揮得不錯。尤其是語文考試我最沒底,因為閱卷老師有不同的口味,撞上喜歡的他給你高分,不喜歡的可能給低分,甚至不及格,萬一跟我的學生一起去參加高考,他考上了我沒考上,這話怎麼講?後來到了1978年恢復研究生考試,我就直接參加研究生考試。反正我一高中生參加研究生考試,考不上也不算丟人,考上了算我賺了。」

結果易中天從報考該專業的140多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被錄取的七名考生之一。

由此可見,當時易老師的中國古代文學功底非常紮實。

  • 易中天從武漢大學轉投廈門大學的前因後果

據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的說法,易中天1981年從武大畢業時,本來按相關規定他要回原籍工作。但是,易中天的導師找到時任校長劉道玉,請求讓易中天留下,那位導師說易中天是他一生培養的唯一研究生,他已是古稀之年,後繼乏人。

劉校長也非常欣賞易中天的才華,所以採納了那位導師的意見,但是這時候新疆方面不同意放人。後來武漢大學跟對方反覆交涉,最終答應用五名本科生交換易中天,對方才同意放人。

1992年易中天離開武漢大學,轉投廈門大學,箇中原因耐人尋味。在2006年8月央視的一次訪談中,主持人追問易中天為何離開武大,他回答說是武漢的天氣不好,不願做過多解釋,似乎不想讓母校難堪。其實,他給的這個答案網友不大相信,反而是原武大校長劉道玉的說法更令人信服。

劉校長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易中天離開武大時,講過這樣一段話:

「武漢大學評職稱比較看重第一學歷學(即全日制本科),他沒有。到1991年,易中天已經為武漢大學服務了十年,但只是講師。他以講師身份任中文系副主任,這樣他覺得不公。另外,他的學術在武大被抑制,所以他吵吵要走,後來雖然武漢大學給他提了副教授,可是到了1992年,他還是決定轉投廈門大學,廈大直接破格聘他為教授。」

所以,易中天離開武大轉投廈大,真實原因應該是:第一,覺得待遇不公,心中不快;第二,學術思想被抑制。

  • 如何看待易中天被捧為文化偶像?

易老師從2005年4月開始,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歷史文化知識。2005~2008年期間,他先後在《百家講堂》上講解《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正是這段經歷讓易老師爆得大名,一躍成為全民文化偶像。

平實地講,易老師爆紅,甚至被捧為全民文化偶像,並不足以說明易老師的學術水平是頂級水準。單就他的史學成果而論,易老師迄今尚未出版過一部嚴謹的史學作品。哪怕是他現在正在撰寫的《易中天中華史》,也不乏批評者指出該書:「生動有餘,嚴謹不足,其中充斥著太多作者個人的人生經驗,更像一部文學作品,而非純粹史學書籍,不可當信史視之。」

確實,易老師這部皇皇巨著,面世後在史實、義理、考據等方面有不少地方被學界指摘。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拿易老師的《易中天中華史》與《二十四史》作比較,它們的關係類似《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關係。

但是,從歷史文化知識推廣普及的角度上看,《三國演義》比《三國志》更受普通大眾的歡迎,所以易老師的《易中天中華史》價值還是不容忽視的!

上過《百家講壇》學富五車的學者並不少,為何只有易中天等少數幾個人能火呢?並不是其他人學術水平比易老師差,關鍵是他們在敘事技巧和講座內容設計上比易老師差太遠了。

易老師的講壇風格跟舊時說書人相近,言語生動風趣,不經意間抖包袱,留懸念,語調抑揚頓挫,非常有吸引力。從他嘴裡講出來的那些歷史人事,普通老百姓也能聽得懂,而且還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激起了不少人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興趣,所以易老師能爆紅。

我對易老師的總體觀感是,他不是頂級歷史學者,但很可能是我們當代最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播者。他被許多年輕人引為史學入門啟蒙老師並不為過,視為文化偶像則有拔高之嫌。



「哲學王子」王德峰

王德鋒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他的全校公開課《哲學導論》在復旦大學場場爆滿。復旦學子認為來到復旦上學,若沒聽過王德峰教授的課,算是白上了。

當王老師走進課堂,面對幾百號第一次慕名前來聽他公開課的學生,他通常會先來一句這樣的開場白:「你們是在等待哲學,不是等我。」

當然,王老師被復旦學生冠以「哲學王子」雅號,並非指王老師在哲學領域的學術水平如何高絕,更多是因為王老師講學論道時體現出來的那股「王子」般的氣質和非凡魅力。

王老師在課堂上,善於把常人眼中高冷、晦澀、枯燥的哲學理論與當下生活中的人事結合起來,再運用對比修辭,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將那些哲學理論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這份功力可不是一般哲學學者具備的!

譬如,有網友評論說,有一天晚上他偶然刷到王老師的視頻,本想睡前聽聽這些枯燥的哲學講座,藉此催己入眠,可是事與願違越聽越睡不著,精神更加亢奮。第二天晚上不信邪,又聽王老師的講座,結果夜半時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後來趕緊上某乎搜索王老師的信息,看看王老師是何方高人。

王老師的講座,見解獨到,深入淺出,聽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主題為:《王德峰:在這個時代,我們如何安身立命?》的講座。王老師在那堂講座中把中國人的思想變遷、中國思想史的來龍去脈,用七段歷史概括得令人一目了然。爾後,又在這個基礎上,對我們生活在當下,如何安身立命展開論述,使聽者深受啟發!

我鬥膽把王老師對中國人思想變遷的七段歷史總結一下,供大家參考!王老師對每段歷史都分別用了四個字提綱擎領。

1.法開天下

先秦諸子論道,中國知識分子最先選擇法家學說,為中央集權的秦王朝治理天下服務。

2.兩漢經學

漢武帝聯手思想家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起以儒家為根本的文化精神道統。

3.魏晉玄學

魏晉時期,中國知識分子揀起道家學說,討論有和無,如「有而不有皆無,無而不無皆有」,這話很繞,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玄」。魏晉玄學之後,中國思想形成儒道互補局面。

4.佛定禪冥

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佛經傳入中國,經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努力,佛學中國化(禪宗在隋唐開始盛行)。至此,儒、釋、道三脈歸一,匯成中國思想主流。

5.宋明新儒

宋明時期中國人思想發展到樹立道德自覺階段,也就是樹立「獨立的人格」探索階段。

這時因探索路徑不同,形成「程朱理學」(程朱熹)和「陸王心學」(陸王陽明)之爭,後來程朱理學大行天下,陸王心學衰落。

6.滿清悽夢

滿清入主中原後,以軍事統治代替文人政治,取消宰相制度,以軍機衙門代之,從而截斷了知識分子關懷天下的實踐路徑。這導致清代知識分子大多只幹兩件事,或做經學的研究、考證,或陪王公大臣玩文化。

7.中西終唏

滿清滅亡後,中國又進入戰亂中,群雄逐鹿中原,中國知識分子把眼光轉向西方,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文化思想、社會制度,中國從此走向西化之路。但是,哪怕當下我國近乎全盤西化,知識分子們仍然無法從西方找到解決我們民族安身立命問題的方法。

王德峰教授從這裡切入,接著對「在這個時代,我們如何安心立命」的話題展開討論,真是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發人深省。

總之,這堂講座在思想上深入,在語言上又能做到淺出,即便是我這樣的哲學門外漢也能聽懂一二,這就是「哲學王子」的魅力!

當然,王老師倍受網友追捧的講座還有很多,比如《中西文化差異的淵源》《禪宗的智慧》《六祖壇經》《學術與人生》《哲學導論》《中國哲學之精選五倫》等等。

王老師在學術上主攻馬哲的當代意義以及當代藝術哲學,但他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涉獵甚廣,對儒學(王陽明心學)、佛學(禪宗)和中國古代命理學及中醫也頗有研究。

統而論之,王老師的哲學講座,對普通大眾而言,具有哲學啟蒙意義,有不少網友表示,因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才喜歡上哲學。

也許有人說哲學這玩意兒務虛,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沒啥用!

不,錯了!比如,我們心靈上的困惑,唯有通過哲學途徑才有可能找到根本性的解決方法。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從小為生存而競爭,為滿足物慾而勞碌,時有不順,心生煩惱,苦悶不堪。

即便是腰纏萬貫的大款,也不乏感嘆幸福感低,精神空虛,心無所安者。

我們或許可以找伴侶、親朋好友傾訴一二,也可以找心理醫生診療,但是到頭來終會發現,他們的開解只是暫時性舒緩我們心中的痛苦而已。兜兜轉轉,我們最終會發現心靈上的問題,只有在哲學的範疇內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舉個有趣的例子,我們在生活中看到有很多人,特別是人過中年後,無論貧富他們開始熱衷於學佛論道、篤信風水、測字算命、修心養性等等,這些舉動表明他們不知不覺開始走進哲學範疇,主動擁抱哲學。

為何會這樣呢?因為在紅塵中摸爬滾打多年後,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對人生的理解提升了,這與平時蘊藏在身邊的某些哲理開始「印心」,所以他們渴望從中找到讓那顆多年漂泊的心,能夠錨定的精神之家。

結語

綜上所述,鄭強,易中天,王德峰這三位學者所講所論,對我們深有裨益。

「網紅校長」鄭強教人愛國愛家,愛校愛專業,告誡年青人要身懷家國,為創建美好的家園努力奮鬥,這是一種正本塑根,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傳遞。他的講座對社會風氣有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對個體樹立正直的三觀意識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學術超男」易中天教授對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知識的講解,能激發人們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興趣,甚至起到領引史學愛好者走進史學之門的作用。常言道,「讀史能使人明智」,又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之說,所以聽易中天老師的講解,對於我們提高人文素養也是益處多多。

「哲學王子」王德峰教授講學術、講精神、講人,論哲藝、論三教、論命理,為我們打開哲學之門。王老師所講所論,對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尋找心靈的歸宿有指引意義。借用王老師的話總結就是:「在藝術當中,在哲學當中,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愉悅,這種愉悅是無可名狀的,它給我們以心靈的充溢和偉大。真正的偉大屬於心靈。」

故而,倘若我們能從鄭強,易中天,王德峰這三位學者的身上汲取知識的養料,則「善莫大焉」!

——END——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引言「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這哥仨都深得網友的喜愛。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討論,並非要給他們分高低,排座號,而是他們的講座有共性(人文講座),對聽者而言,在知識結構上又有互補性。
  • 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發網友怒懟
    文丨曹鏡明題丨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網友回懟浙大教授鄭強一直以敢說真話,不弄虛作假而聞名學界,尤其是與易中天老師之間你來我往的調侃,一時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屁股決定腦子今天的中國縱然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可相較於各行業的頂尖水平,仍然存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那些科研技術領域,不能單靠人數來堆出吉尼斯紀錄來。
  • 如何看待鄭強教授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
    最近,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言論火了,鄭強教授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 網傳鄭強要求將英語踢出高考 鄭強教授本人發聲
    近日,各大平臺瘋傳一則「鄭強要求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鄭強教授近日發表聲明表示,自媒體帳號未經本人同意,擅自複製、發布、傳播其十年前的演講視頻及片段,並配以歪曲其演講主旨、斷章取義的標題和文章,甚至有網站編造「鄭強教授要求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表示只接國外務工勞務人員歸國,不要接國外中國留學生」等惡毒標題以吸引流量甚至挑起紛爭和敵對。更有甚者,冒充鄭強教授在各平臺開設名為「鄭強教授」的個人帳號傳播其演講視頻,有非法銷售的商業行為。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王德峰(左),王東嶽(右)王德峰名氣之大,大概已達網紅級別,只要有人在頭條發文說「復旦名師」,就有不少人對號入座,以為指的就是他,「復旦名師」儼然已成了王德峰的代名詞。王東嶽的大名經常會從周圍朋友口中傳出,有不少人被推薦讀他的書,到網上商城搜他的書,也是售賣商家一大片,生意似乎都還不錯,可見東嶽先生已經深入人心。
  • 講座回顧丨王德峰:古典藝術的理想與命運
    哲學學院王德峰教授應邀主講,談談他對於古典藝術理想與命運的反思。講座伊始,王德峰老師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藝術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簡言之:藝術是真理的事業,而真理則意味著人類對自身命運的領會和對未來的籌劃。人是時間性的存在,人活著的每一個當下都在推斷將來,但將來不是科學、知識和邏輯推斷的對象。
  • 「敢言教授」鄭強從浙大調到太原理工,曾斥網傳視頻斷章取義
    鄭強還因鮮明的個人風格,在網上「火出圈」,是一名「網紅教授」。4月16日,鄭強發布聲明稱近日網絡流傳其演講視頻斷章取義、嚴重歪曲本人主旨思想,並斥責有網站編造惡毒標題和內容,以圖掙取流量甚至挑起紛爭和敵對。
  • 鄭強:毀譽參半的貴州大學校長
    但有些為人師者並沒有為人師表的自覺,反而在各方面都給人以誤導。有些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良好的口才,為教育事業畫下一幅幅美妙的藍圖,行動上卻背道而馳。曾經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就是一個讓人不知如何評判的師者,他的眾多言論與行為讓人頗受爭議,可謂是毀譽參半。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央視網記者專訪知名學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讀書那些事兒。  央視網記者:人為什麼要讀書?  易中天:唯獨人類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書籍,所以,貓咪們宅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只能打呼嚕,人卻可以讀書。當然,你也可以不讀,但是多一個選項總是好的。書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讀書也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 哲學王子王德峰為何如此受學生們歡迎?
    我是很欣賞抽菸的王德峰的,毒品會迅速地蠶食人的身體,性在世俗的眼中總是放縱與墮落的代名詞,惟有煙,濃而不烈,俗而不爛,如果你會玩,甚至可以抽出高雅來,你看上海灘上的許文強,一枝煙,把人間所有的浪漫與情懷都表現出來了,最主要的,引得一幫婦女尖叫不斷,充分展現了一個男性的魅力。
  • 如何看待鄭強教授所說: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近日關於鄭強教授的一番話引起廣大網友的積極討論。鄭強教授在演講中指出:英語耗費了我們中國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在這20年裡我們過分的誇大英語在教育過程中的分量,其實是我們名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 知乎: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答主:一篇讀罷四川大學 中國史碩士在讀補上作品分析:如何評價易中天近幾年陸續出版的《中華史》系列圖書?原文:因為歷史學家無論從歷史學的哪個維度來評價,易中天都差。這不是文人相輕或者羨慕嫉妒恨,而是歷史學者的良知。
  • 《易中天中華史》水準如何?學術大咖轉型娛樂明星後的浮躁之作?
    但我敬重的當代文豪易中天先生,也許是足以推倒一世智勇的例外。2013年,在「六六大順」之齡,他暫別《百家講壇》的喧囂,宣告寫作36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果真,五年之間,以每年四冊、近百萬字的神速,皇皇20卷面世。論述範圍,從先秦一路鏟到了宋元,從女媧補天一直寫到改革開放,五千年變幻風雲,盡在其盈盈一握之中。
  • 鄭強教授調任的這所211實力到底如何,網友:比貴州大學要強多了
    鄭強教授這位在網絡上人氣很旺的大學教師,曾以獨特的演講風格而被大家所熟悉,特別是在最近鄭教授再次火了一把。 鄭教授在數年前的一段視頻批評了我國過分重視英語教育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弊端,但被一些人謠傳為鄭強要建議將英語這個科目踢出高考圈
  • 網紅教授鄭強談論英語,過度誇大其分量浪費時間。合理取捨!
    浙大的鄭強教授的言論不是第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了,從談論自己的學生去美國到談高考自主招生,這位言論犀利的浙大教授一直給大眾觀點新穎的感覺,也是真正關心普通人利益的人。近日,某乎上又開始討論關於鄭強教授關於青少年學習英語的言論,對於目前的英語學習狀況,鄭強教授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作文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篇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作文  《論語》有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錯能改」是古往今來聖賢之人共具的魅力。知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聖賢之人卻如此之少,何為?這是因為他們知錯而不改,漫漫賢者之路只邁出了一小步。由此可見,知錯能改就顯得尤為困難和重要。
  • 網紅校長鄭強有多剛?抵制企業家進校演講,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
    而且他說的話總是可以直中我們的痛點,大家都知道,作為公眾人物,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說話都不能亂說,畢竟他們的一句話能影響很多人,但是鄭強教授卻不同,他說的雖然是很多人不敢說的話,可大家又會覺得他講得很正確。就像小留學生事件,誰敢像他那樣說出那種話,這名剛的鄭強教授才是大家喜歡和支持他的理由,語言也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運用得好可以改變一生,運用的不好就會毀掉自己的一生。
  • 網紅校長鄭強有多剛?抵制企業家進校演講,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
    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強是誰!鄭強擔任太原理工的校長,他的頭上有許多的光環,什麼網紅校長就是大所熟知的,而他本人最喜歡的還是「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受喜愛的老師」。
  • 「網紅教授」鄭強,跨省履新「一把手」
    張復明在講話中代表省政府對鄭強同志表示衷心歡迎,指出鄭強同志將帶來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有利於提高太原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的水平和能力,促進我省高校整體實力的提升。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他以觀點犀利而著稱,很多演講視頻被學生傳到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