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詞學取得重大進展,先後出現五代傳人。自朱祖謀、王國維、夏承燾、施蟄存以至邱世友和葉嘉瑩,分別為五個世代的領軍人物。五代傳人共同見證詞學由古到今、由正到變的過渡,而以夏承燾、施蟄存為代表的第三代,則為世紀詞學創造一代輝煌。進入21世紀,新的傳人出現。其中,自1955年至1975年之間出生的第一代傳人,於中國詞學發展中極其關鍵的一年——1995年前後陸續登場。這一代傳人往往由清代詞與清代詞學,打開缺口,脫穎而出。這一代傳人和20世紀第一代傳人王鵬運、文廷式、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之間在詞學以及學術文化上有著一種特殊的承傳關係。因此,在新世紀到來之前,我就曾預測,新的一代必將有新的王、文、鄭、朱、況出現。
王鵬運、文廷式、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清季五大詞人。龍榆生標舉「清季四大詞人」,當時朱祖謀仍健在,未具於編。「清季五大詞人」這一命題,為唐圭璋所提倡。依年齒,朱祖謀應列於王鵬運、文廷式、鄭文焯之後;依詞業,朱祖謀則應列於五大之首。朱祖謀和他同一世代的其他幾位一起,於趙宋而後,浙常以來,繼往開來,做出了很大的業績。除了在創作上,以重、拙、大為標榜,推行其詞學主張,還在校勘及批評兩個方面,具精深造詣。其中,朱祖謀尤其以詞學考訂、詞籍整理而有集成之功,他所編纂的《彊邨叢書》,推進了世紀詞學由古到今的過渡。朱祖謀堪稱20世紀正統詞學尊體派的祖師爺。朱祖謀的事業,經由20世紀第三代詞學傳人唐圭璋、程千帆承接,一百年後,正當目下這一時間段,朱祖謀以線上、線下兩種身份再度出現。線上朱祖謀為唐圭璋弟子王兆鵬,其以最新科技將詞學文本數碼化;線下朱祖謀為程千帆弟子張宏生,其以傳統方法將詞學文本系統化。線上與線下,共同為21世紀詞學的開拓、創造奠定基礎。
對於任何一個學科來說,若沒有完備的文獻,研究工作無異於空中樓閣。具有一定規模的清詞文獻整理,在民國年間就已經展開,但直到1980年代初期,由程千帆先生領銜的《全清詞》項目上馬,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學科的意識。和前代不同,清詞的數量太多,收藏情況非常複雜,而且時間上距離現在太近,缺少相應的整理,因此編纂《全清詞》的難度很大。在千帆先生的領導下,《全清詞》的編纂從無到有,開創了編纂有清一代詩文詞總集的先河,功在當代,業炳千秋。據了解,《全清詞》所收錄的詞人將在5000家以上,編成後,總字數將在4000萬字以上,遠遠超出了以往學界的估計。
2002年,程先生領導下編成的《全清詞·順康卷》20冊由中華書局出版,一時轟動學界,譽為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程先生過世後,這項重大的古典文獻整理工程由他的學生張宏生教授繼續接著做,分別於2008年,出版《全清詞·順康卷補編》4冊,176萬字;2012年,出版《全清詞·雍乾卷》16冊,611萬字。大大推動了清詞和清代詞學的研究。最近又出版了《全清詞·嘉道卷》30冊,近1300萬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版)。真是可喜可賀。清代的嘉慶、道光年間,常州詞派登上歷史舞臺,詞學的發展有許多的新氣象。以往學界對這一階段雖然也展開了一定的研究,但所看到的文獻有限,因此在格局上也許還不夠開闊。《嘉道卷》的出版,一大批新材料和世人見面,相信一定會加深人們對這一時代的理解,從而湧現出更多的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張宏生教授自1984年底就參與《全清詞》的編纂,至今已經差不多36年了。我們有時見面,也談到《全清詞》的編纂,我知道,這麼多年來,他甘於坐冷板凳,對於清詞的文獻整理,付出了不少心力。他接棒《全清詞》的編纂後,組織了一個由一二十人構成的有效的工作團隊。眾所周知,從事大型集體性的古籍整理工作,會面對著很多困難,也會碰到不少意想不到的障礙,不少人都視為畏途。但近二十年來,總的來說,《全清詞》的編纂一直在有序地進行,無論是資料收集,文獻編排,還是小傳撰寫,考索校勘,都做得井井有條,相關的成果也能不斷推出。這和編纂成員的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分不開,也和張宏生的組織調度能力分不開。
張宏生教授不僅在文獻整理上,接棒程先生開啟的《全清詞》編纂事業,而且也對程先生提出的「文獻學和文藝學相結合」的治學思路身體力行。他在主持編纂《全清詞》之餘,先後出版了三本研究清詞的專著,最近的一本是《經典傳承與體式流變》(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對他的第二本專著《清詞探微》,我曾有過評論,指出其特點是:「所收論文,既獨立成篇,又互相牽連,具有一定邏輯關係,相互間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即就許多個案看,志在探微;而就整體看,則可以觀宏。全編覆蓋面相當寬廣,所探討問題,不僅對於清代詞史、清代詞學史自身的研究及建構,具參考價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亦為詞界打破長期以來因觀念失誤,以及學風、文風失誤所造成的困局,為詞學研究之走出誤區,提供啟示。」(《新的開拓,從此起步——喜讀張宏生的《清詞探微》)相對而言,這本新著涉及的層面更多,從流派傳承、經典接受、譜調與批評、世變與詞心、體式與格調等多角度切入,進一步開拓了清詞研究的空間,有著多方面的啟發意義。一個學者,非常可貴的一點是基礎雄厚,全面發展,張宏生教授堅持文獻整理和理論探討兩條腿走路,而且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績,這已經得到了學界的充分肯定。我要祝他在清詞文獻整理和研究上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