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媒: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2020-12-17 環球網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題: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下文簡稱「華小」),顧名思義,是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小學,也是大馬華裔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

近年來,由於華裔生育率降低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等因素,華小的華裔生源不斷縮減。根據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2018年發布的報告,過去十年間,華小在校生人數減少了11.2萬。人數少於150人的「微型華小」共有600所,佔華小總數的46.2%。

這些「微型華小」,有的只有幾十個甚至幾個學生,還有的甚至沒有華裔,一些擁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華小因為招不到學生關門。但還有些學校始終堅守,為了保住學校,讓華裔孩子能學中文,這些「微型華小」拼了....。。

即使只有一個學生 華小也要辦下去

在馬來西亞,華小即使只剩下一名學生,也堅持要開辦,因為要給「最後」的學生繼續接受華文教育的機會。

開學的日子本該是一番熱鬧景象,可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福隆港華小卻冷冷清清,2018年1月2日,全校唯一的學生小賢(化名)一大早來到學校,由於下雨,學校省略了升旗儀式,他直接在課室裡讀書。

福隆港華小校長和小賢。(視頻截圖)

因為居住在福隆港的華裔人家多已經搬遷,附近幾乎沒有適齡兒童。四年來,福隆港華小都只有一名學生、兩名教師、一位校長共四人。隨著唯一的學生升上小六,這所已經有80年歷史福隆港華小將在2019年走入歷史。

三年來,小賢一直一個人上課,兩名老師分別教他華語、英文等課程。「沒有其他同學的陪伴,很悶,但是課業我會堅持完成。」陳其賢說。福隆港華小校長鄭自政不忍心看到學校就這樣關閉,他已經向教育部申請遷校,計劃在雪蘭莪州烏魯冷嶽麗陽鎮設校,目前校地還待土地局的批准。

同樣面臨閉校危局的,還有馬來西亞霹靂州大直弄益華小學,2016年,學校只有一名學生小勝俊(化名),然而,小勝俊在沒有同學陪伴的環境中孤單求學一年後,最終決定轉校。

小勝俊獨自一人在上課。(視頻新聞截圖)

幸好,學校在2017年2月又迎來了「保校小英雄」小洋(化名),使益華小學暫時逃過了關校的厄運。

然而,由於學生人數太少,2018年10月,霹靂州教育局已經禁止益華小學繼續招生,要求其在2020年停止辦學等待搬遷。

益華小學是大直弄島上唯一的華小,也是華裔子弟唯一可以接受中文教育的地方。華裔家長們擔心孩子以後求學無門,所以共同呼籲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介入,保留島上孩子們僅有的希望。

益華小學學生和家長呼籲不要停辦學校。(視頻截圖)

為招生保校 老師們想盡辦法

由於馬來西亞華裔生育率不斷下降,而且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私人學校或國際學校,不少華小學生人數越來越少,老師們為了保住學校,紛紛使出了各種招數。

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地區的石山腳的新民華小是一所微型華小,成立於1913年,至今已走過106年風雨。馬來西亞年輕一代華裔人口紛紛外遷到城市就業,造成鄉間華小學生來源匱乏,目前該校只有31名學生,而且非華裔學生佔了三分之二。

為了保校,老師們已經將招生範圍從華裔擴大到原住民,除了向原住民講解華語教育的好處,還資助學生校服及課外書的費用。

為了吸引學生,新民華小在硬體設備上和提高教學水平上也沒少下功夫。如今,學校除了有冷氣圖書館、音樂室、科學室,較大的課室裡都有安裝電視,老師們放學後會留下給學生一對一補課。

對於學校未來的期許,新民華小副校長梁思遠說,希望能爭取更多孩子來就讀,但校方會盡全力保住學校,讓學校得以開辦下去。

同樣為了招生憑盡全力的,還有大馬柔佛州昔加末東猛華小,該校2017年有22名學生,2018年又減少至19人。為增加學生人數,該校董事顧問自費補貼司機,協助載送家住的較遠的學生來上學。另外,學校投入資金,修繕了六間環境很好的課室,電子教學設備配置也很完善。

巴東勿剎華小。(視頻截圖)

友族撐華小 多元文化成趨勢

根據馬來西亞教育部2018年4月公布的數據,大馬的華小學生當中,有將近15%(近10萬人)是非華裔,有的華小非華裔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一半。

一方面,僅靠華裔學生來維持華小已經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現在不少友族家長看好華小教育,希望讓孩子多學一種語言,因此如今不少華小依靠友族來支撐。

馬來西亞吉打州瓜拉尼浪小鎮的高華小學,就是典型依靠友族支撐的華小,學校共有83名學生,其中華裔僅有14人。校董事會表示:「不排除高華小學有朝一日會變成純友族生的華文小學,不過,董事會會堅持讓高華留在瓜拉尼浪小鎮,繼續為傳承華文教育開枝散葉。」

馬來西亞霹靂州太平市的育群華小,2018年11月15日舉行小六畢業典禮,全校只有1位華裔畢業生,隨著這名華裔生畢業後,全校22名學生全為巫裔。校長徐碠岏說:「這將是一個挑戰,育群華小如果不創新改革教學模式,將會繼續默默無聞,無法吸引華裔生回流就讀。」

馬來西亞最北部的州屬玻璃市,位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交界,這裡的巴東勿剎華小裡大部分是泰裔學生,但不同族裔的學生相處非常融洽。「我們班上有19人,有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和暹羅人,我平時會跟馬來朋友、印度朋友玩遊戲、打籃球、踢足球。」華裔學生張鴻展說。

鼓勵友族學生學中文 華小本質不能丟

作為華小,以華裔生為主是維持下去的基本條件,可是在面對華裔學生荒的艱難時刻,堅持保有華小的特色就十分必要。

因此,大部分微型華小堅持用華語作為教學媒介語,課程內容也是中文為主。在友族學生增多的情況下,學校的教學方法也作出相應的改變,為讓友族生勇敢講中文,大馬微型華小教師們各出奇招。

大馬彭亨州關丹市班珍華小是一所沒有華裔學生的華小,在這種大環境上,學生一見面就講馬來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為了打破馬來同學之間講華文的尷尬,每天早上,校方要求學生們到校後集合在辦公室前,一起七嘴八舌用中文講故事,讓開口講華文變成習慣。

班珍華小二年級華文教師卓冰彬讓學生通過唱兒歌來認識新詞彙。她說,從「客人來,看爸爸」到「妹妹背著洋娃娃」,還有「小星星」等兒歌,對非華裔學生來說,都是學習華文的經典好歌。

大馬吉蘭丹州首府哥打巴魯的培植華小,有一半的學生都是非華裔,老師便巧用肢體動作和手語進行教學,幫助友族學生理解漢字的含義。

培植華小老師用肢體動作教授中文。(視頻截圖)

大馬玻璃市州馬打亞也公益華小的友族學生佔90%,華裔生才13人,但該校教師並沒因此氣餒,反而花更多精力、耐心與時間,常年舉辦中文書法、演講、講故事等比賽,讓友族生們能活學活用在學校所學習的華文知識。

重視華文教育歷來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傳統和共識,面對華小生源不斷縮減,其他族裔學生佔比越來越大的現狀,馬來西亞華教人們始終堅守,竭盡所能,只為重振華小生命力、讓中華文化之根脈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這些「微型華小」,有的只有幾十個甚至幾個學生,還有的甚至沒有華裔,一些擁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華小因為招不到學生關門。但還有些學校始終堅守,為了保住學校,讓華裔孩子能學中文,這些「微型華小」拼了......
  •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讓孩子讀華小:學中文有前途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錫慕查化(右二)已經是個4孩子的父親,一家其樂融融,堅信把孩子送入華小是最佳的選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僑網1月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對華小的教學充滿信心、喜歡華小的紀律、堅信讓孩子掌握華語是走向光明的前程,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錫慕查化,選擇把孩子送入華小。在2007年10月10日登上太空,成為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的他,如今已經是育有4名分別7歲(女兒)、6歲(女兒)及5個月(男雙胞胎)小孩的父親。
  • 馬媒:馬來西亞巫裔女孩愛上華文 延續種族融合共存情誼
    娜迪亞21晚在配合馬中建交45周年舉行的《45:多元包容,美美與供》專題紀錄片分享會上憶述,小時候她在幼兒園班展現語言天賦,因此就被老師推薦進入華小就讀。「讀幼兒園時,學校周末有華文補習班,那時候還是小孩子的我就很好奇,跟媽媽說要去那個補習班。」
  • 唯一華裔學生畢業 馬來西亞育群華小明年學生全為巫裔
    【觀察者網報導】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11月15日報導,馬來西亞霹靂州太平市章吉遮令區新路口育群華小當地時間15日舉行小六畢業典禮,全校只有1位華裔畢業生,隨著這名華裔生畢業後,明年全校22位學生全為巫裔。
  • 大馬華小附屬幼兒園受歡迎 友族家長盼子女學中文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大馬社會普遍有越來越多友族同胞認同華文教育,不僅華小,就連華小附屬幼兒園的友族學生人數也在激增,對友族家長而言,他們不望孩子考獲多好的成績,只求孩子多學一種語言,以望孩子前途無量。
  • 馬來西亞首位巫裔華語新聞主播:學中文開闊視野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2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馬來西亞越來越多巫裔或印裔,都選擇將自己孩子送進華校就讀,希望孩子能夠掌握多一種語文,多一條出路,雖然早已屢見不鮮,但是每每見到友族同胞說中文,還是會有一陣奇妙的感覺油然升起。
  • 北外馬來西亞留學生辦中文學習班 助非華裔學中文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的Arina Safwah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回到馬來西亞後與同學一起創辦了Jom Mandarin組織,幾人一起編寫中文教材,幫助身邊的人學習中文
  • 馬來西亞為何是海外中文教育最完備的國家?為什麼不是新加坡?
    其中,小學教育按教學媒介不同可分為以馬來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小學、以華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型華文小學(當地稱為華小),以及以淡米爾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這對於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無疑是晴天霹靂。隨著中文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以及華人經濟地位日益提高,馬來西亞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華人正當的教育需求。《1996年教育法令》的頒布,放寬了對華文教育的限制。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 馬華已獲得批准函 大馬新增華小預計2018年可動工
    (馬來西亞《中國報》)中國僑網10月27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馬華總會長廖中萊披露,隨著新增華小地區已鑑定,預計明年初即可開始動工,希望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給予配合。他說,馬華如今在新建與搬遷華小問題上不再以個案處理,若哪個地區人口密集、需要增建或搬遷華小,他們就會給予協助。「這反映出現今華教發展,是有一個全面完善的制度,確保在增建、搬遷、撥款、師資方面都獲關注。」他有信心,增建的華小能提供學生舒適學習環境,並減緩一些地區因高人口密集度,學生人數眾多的問題。
  • 馬來西亞巫裔男子衷愛華文 送孩子讀華小如願以償
    馬來西亞巫裔男子衷愛華文 送孩子讀華小如願以償
  • 馬媒:前租戶欠高利貸 馬來西亞柔佛州華裔男子被騷擾
    【來源:中國僑網】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名63歲華裔退休男子被放高利貸者敲詐,稱男子的前租戶拖欠3000林吉特,威脅男子若不代還債務,將上門騷擾。該住宅單位現有的租戶是名華裔餐館負責人,由餐館員工居住。當地時間3月10日凌晨,放高利貸者又向住宅單位潑紅漆,放高利貸者還通過手機發信息,列出事主及其妻子和長子的英文名字和身份證號,以及事主位於新山柔佛再也花園住家的地址,要脅事主必須替前租戶還債,否則會上門騷擾。
  • 執教鞭、拿鍋鏟 馬來西亞華小副校長包辦師生夥食
    中國僑網11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麻坡一所微型華小的副校長,平日除了教學及負責學生事務之外,還有一項不簡單的任務,那就是一手執教鞭,一手拿鍋鏟,化身為「大主廚」包辦全校50名師生的夥食。
  • 華裔新生代學好漢語奔前程 中國發展快速空間廣闊
    華裔新生代, 學好漢語奔前程(僑界關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華裔回到中國,學習專業知識和中華文化。他們帶著目標與希望,收穫感動與前程。  日前,筆者走進有「小聯合國」之稱的北京語言大學,和新生代華裔留學生代表們聊聊學漢語這件事。
  • 馬來西亞「中文熱」持續升溫 外媒:會中文好處多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外媒稱,越來越多馬來人意識到掌握中文的優勢,開始學習中文。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4日報導,在馬來西亞,有一些家長為了確保孩子不會在學校或社會上落後於人,紛紛將孩子送往私人中文補習班。
  • 馬媒:馬來西亞沙巴州內閣亮相 華裔正副部長8人創紀錄
    (馬來西亞《詩華日報》)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沙巴新任首長沙菲益阿達當地時間16日午公布的州內閣部長排陣,其中,華裔內閣部長獲增至4人,而華裔助理部長也各有4人,創下沙巴州華裔內閣部長的最多紀錄。
  • 馬來西亞柔佛州董聯會接納三所國民型中學入會
    中國僑網8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董聯會在峇株巴轄華仁中學召開會員大會,正式接納州內3所國民型中學的代表成為會員。州內的3所國民型中學,分別是豐盛港培智國民型中學、利豐港培華國民型中學及昔加末昔華國民型中學。
  • 馬媒:馬來西亞華裔推廣擂茶多年 冀更多人欣賞傳統美味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70歲的馬來西亞華裔蔡菊蘭多年如一日,推廣廣東傳統美食擂茶。除了在馬來西亞參加多場美食比賽,她還曾去中國參加擂茶大賽,並獲得了海外組的冠軍。擂茶又名三生湯,起於漢,盛於明清,流傳已久。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小數量全馬最多
    中國僑網12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沙董總)發表文告指出,目前沙撈越有222所華小,為全國最多華小的州,當中逾半為微型華小。此外,斯裡阿曼與木中省有8所;美裡及林夢省有10所的微型華小人數介於31至149人。沙董總指出,微型學校基本上分布在偏遠地區及鄉區。早期因為交通不便,先輩們本著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心態,在各地區建立華小,以惠華裔子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人口的結構產生變化,再加上華裔人口外移和減少生育,許多華小面對生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