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廟壩鎮:農旅結合開出朵朵發展新花

2020-12-19 直播四川聯盟

傾力打造「大安區沱江月亮灣農旅融合發展項目」,以產業促進鎮域經濟、村域經濟的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引領群眾致富奔康。大安區廟壩鎮近年來調整發展思路、夯實產業基礎,依託土地流轉引進新興產業,就地務工助農增收,各個村組都自有妙招。特色產業,加上本地獨特的人文和地理資源, 古鎮廟壩讓農旅結合開出了朵朵新花。

立秋後,經歷了幾場大雨,大安區廟壩鎮各村各組的產業園內,水果、花卉的生長更加旺盛,昭示著今年的豐收季節又將來到。投資業主們緊張的心可以放下了,農戶們也準備好了入園務工,收果子、摘花朵,給家裡掙些生活費。在廟壩鎮的柑子村,一千多畝的優質柑橘結滿枝頭,業主李剛喜不自禁的告訴記者,眼看到了第五個年頭了,種下的「耙耙柑、愛源38、無核沃柑」等柑橘苗木,今年都要正式結果採摘。加上今年的氣候適宜,總產量一百萬斤不成問題。到時候,鄉裡鄉親來果園打工的,每天最多可以有200多人,平時最少都需要四、五十人幫忙。一個月下來,付給農戶的工錢有四、五萬元。貧困戶長期在園內務工的有二十多人,能夠儘可能的幫助鄉親增加收入、擺脫貧困,自己的心裡很是寬慰。李剛說,對自己返鄉創業,開發生態果園,區上和區農業農村局,包括廟壩當地黨委、政府,以及柑子村的兩委等,都十分的支持。目前,柑橘產業園列為了全區的「萬畝雜柑基地」核心區,正在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支持,總體發展勢頭看好。同時,還拉動了本地和周邊鄉鎮的十多個返鄉農民、投資業主,到大安搞起了水果種植,規模都在兩百畝以上。

在廟壩鎮的梁衝村,花卉種植業主老鍾正在鮮花地裡和新建成的乾花加工車間中忙碌。他投資經營的花卉園中,金銀花剛採摘完,七葉菊又陸續進入到盛花期。年底,無顏黃菊也將採摘。屆時,投資百萬的大功率的烘乾機、大容量的乾花倉庫等,都將派上用場。老鍾說,目前一畝地能收穫上千斤鮮花,如果以每斤乾花200至250元的市場價計算,今年底,將為「金蕾園種植專合社」和參加進來的農戶們,賺回大把大把的鈔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多元化經營主體,建立利益連接機制,通過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發展 ,讓農民充分分享產業鏈環節的增值利益」。位於沱江之濱的大安區廟壩鎮,產業拓展、旅遊開發,都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這裡的耕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有「一腳踏三縣」的地理優勢,葛仙山、洞子溝水庫等人文積澱豐厚,山川景色宜人,開發潛力極大。為此,廟壩鎮制定了要在3-5年內,培育出一批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的產業群,引領群眾致富奔康的奮鬥目標。主要是利用沱江流域的土地、自然和人文資源,形成以農業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國家、農民、業主三贏為目的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月月有鮮果、日日有花觀、處處聞花香」。這就是大安區廟壩鎮所構想和努力的農旅融合新格局。當前,該鎮正努力實施「名、優、特、新、奇」的種養產業的重點培育,把農藝體驗園,創意農業,智慧農業的強大優勢發揚光大。通過狠抓基礎設施建設,配合特色產業、自然景點、人文景觀的科學組裝等,逐步形成觀光、休閒、旅遊綜合配套發展的產業園區,並將其做大做強,開花結果。

記者:林黎

編輯:張熠

相關焦點

  • 大安區廟壩鎮:肉牛之鄉構建多元化產業格局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7日電 題:大安區廟壩鎮:肉牛之鄉構建多元化產業格局  作者 曾鵬程 黃鴻 馬莉莎  大安區廟壩鎮地處大安區最東端,東南與隆昌市接壤,北部與內江東興區連界,最高海拔407.8米,幅員面積34.39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41.4米,屬於川南最有代表性的淺丘地貌
  • 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率隊調研廟壩鎮產業發展
    調研現場  廟壩鎮地處大安區最東端,總人口2.7萬,是典型的偏遠鄉鎮。換屆以來,廟壩鎮以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為抓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在全力推進「江蘇立華一體化肉雞」和鞏固發展「萬畝雜柑示範生產基地」項目的基礎上,廟壩鎮深入打造「川南牛肉之鄉」品牌,投資2500萬元在4個村建立肉牛園2個,標準化肉牛牛場21個,存欄3800頭,年產值超1億元。與此同時,廟壩鎮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以黨員示範發展藤椒種植,採取「公司+農戶」模式,帶動農戶參與藤椒發展,提供就業崗位,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 自貢大安區廟壩鎮建成12萬噸畜禽糞便秸稈處理中心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5日電 (何美錕 程明)記者5日從自貢市大安區宣傳部獲悉,大安區廟壩鎮坪上村8組已建成一座能夠每年「吃掉」12萬噸畜禽糞便、秸稈和汙泥的處理中心。經過特殊工藝流程處理後的畜禽糞便、秸稈和汙泥,都會變成植物最需要的有機肥料,徹底改變了廟壩鎮這個「川南肉牛之鄉」畜禽糞便處理難的現狀。
  • 大竹縣廟壩鎮:農旅融合走向小康生活
    大竹縣廟壩鎮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奔康,今年榮獲達州市十佳小康鄉村殊榮。一大早,大竹縣廟壩鎮漁人部落風情園裡,已是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 自貢大安區廟壩鎮依託產業走出鄉村振興路
    人民網成都10月25日電 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依託「川南肉牛之鄉」品牌,依託肉牛產業邁出鄉村振興路,實現肉牛年出欄1.5萬頭,預計2018年全鎮肉牛銷售額可達1.8億元。
  • 大安區廟壩鎮中心校在四川省學生武術散打錦標賽中喜獲佳績
    湯俊才 攝  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中心校武術散打隊9名運動員參加本次武術錦標賽共9個級別的競賽。運動員們「拳」力以赴,一路過關斬將,共獲得4個第一名,2個第三名,1個第五名。大賽組委會對大安區學生武術散打水平和參賽選手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和讚揚。喜獲佳績。
  • 項目引領產業發展 自貢市大安區建設區域性生態旅遊新鄉村
    葛仙山風景區環境優美(攝影 廖志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廖志全 楊夢婧):廟壩鎮地處自貢市大安區最東端,幅員面積34.39平方公裡,總人口2.7萬人。近年來,該鎮以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為抓手,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抓牢抓實「五項重點工作」,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力求把廟壩鎮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區域性生態旅遊名鎮。
  • 大安區加強白鷺洲生態大草原鄉村旅遊管理 助推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原標題:大安區加強白鷺洲生態大草原鄉村旅遊管理 助推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四川新聞網自貢6月10日訊(陳瑜)為更好的助推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和更加有效有力有序的推動大安區廟壩鎮鄉村旅遊事業的發展,重點打造葛家壩景區,形成牛佛古鎮、葛家壩、葛仙山鄉村旅遊線路
  • 東方市數字鄉村建設激活"網際網路+農旅結合"新業態
    《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四步走的戰略目標,其中倡導積極發展鄉村新業態,推動網際網路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如今,通過電商平臺解決了魚的銷路,他養的魚在助村公社電商平臺上銷售,每斤比市場價還高出5元。  據了解,除了線上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助村公社為推動網際網路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還發展了認養農業。利用種植的30畝紅芭樂石榴開啟「網際網路+果樹認養」新模式,讓農民提前把果樹推銷出去,降低市場風險。
  • 自貢大安區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方興未艾
    大安區在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重點結合大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業態,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景區化」步伐。推進工旅融合發展,研發推出一批特色產品、手工藝品、紀念品等旅遊商品,建設特色旅遊商品生產創意基地。推動體旅結合,積極培育戶外運動、全民健身運動等體育旅遊新業態。
  • 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帶隊督查調研廟壩鎮脫貧攻堅工作
    人民網成都5月19日電 為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百日攻堅」工作進展情況,5月17日,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帶隊督查調研廟壩鎮脫貧攻堅工作。區委副書記餘泓,區政府副區長劉勇等參加。張昭國一行先後到柑子村桃李基地、九房村扶貧專合社、坪上村有機肥廠等地,通過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匯報,詳細了解各項目發展規劃和工程進度等情況。張昭國指出,要通過學習先進技術,加強引領,採用「聯農帶農」機制,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採用農旅結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同時指導群眾種植桃李、藤椒,帶動群眾發展產業。
  • 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帶隊督察調研廟壩鎮脫貧攻堅工作
    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左三)調研廟壩鎮脫貧攻堅工作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為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百日攻堅」工作進展情況,5月17日,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帶隊督察調研該區廟壩鎮脫貧攻堅工作
  • 自貢大安:廟壩鎮中心校在四川省學生武術散打錦標賽中喜獲佳績
    頒獎現場 攝影 湯俊才  大安區廟壩鎮中心校武術散打隊9名運動員參加本次武術錦標賽共9個級別的比賽。運動員們「拳」力以赴,一路過關斬將,共獲得4個第一名,2個第三名,1個第五名。大賽組委會對自貢市大安區學生武術散打水平和參賽選手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
  • 自貢大安區多措並舉積極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今年以來,自貢市大安區持續依託區域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特色人文、特色住宿、特色美食、特色商品等特色產業體系,開發旅遊文化衍生品系列等,多措並舉大力推進構建文旅融合產業體系,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成效顯著。 為推進旅遊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安區進行了積極探索。
  • 自貢大安區:支部「引智」 賈石村變成「金石村」
    人民網成都5月14日電 近日,在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賈石村,掛著渝A、川K外地牌照的廂式貨車進進出出,34戶貧困戶和上百名村民在辣椒地裡忙忙碌碌。 廟壩鎮賈石村距離沱江僅50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但由於缺乏種植技術,村民們依然貧窮。新一屆村黨支部集中智慧,發動村民投工投勞,修通了1.5公裡出村公路,打通了1.8公裡生產道路。村黨支部帶著資源優勢到成都、重慶招商。
  • 自貢市大安區加強白鷺洲生態大草原鄉村旅管理 助推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近日獲悉,為更好地助推自貢市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和更加有效有力有序地推動大安區廟壩鎮鄉村旅遊事業的發展,重點打造葛家壩景區,形成牛佛古鎮、葛家壩、葛仙山鄉村旅遊線路,廟壩鎮「四舉措」抓好抓實抓細白鷺洲生態大草原鄉村旅遊工作。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文明旅遊的意識。
  • 創文勇爭第一 環境不甘落後 大安區廟壩鎮創文添新招
    近日,在全市創文工作鄉鎮排名中,在大安區最偏遠的鄉鎮之一的廟壩鎮,獲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績。據了解,該鎮離市區雖有四十多公裡,但居民和村民們對於創建的知曉度、支持率,和參與的積極性,卻一點不比城裡人差,成為全市鄉鎮學習的榜樣。該鎮雖地處沱江之濱,遠離城區,但幹部群眾的創文、創衛思想意識和使命感、責任感都十分強烈。
  • 自貢大安區:瞄準「綠色發展」新目標,著力推進「優二興三」
    自貢大安區:瞄準「綠色發展」新目標,著力推進「優二興三」     □周小夏    今年「十一」黃金周,自貢大安區又「火」了一把:自貢高廟生態農業觀光園開園暨大安區首屆雁溪谷康乃馨生態旅遊節開幕
  • 自貢廟壩鎮招商引資4400萬元建成12萬噸畜禽糞便秸稈處理中心
    人民網成都6月5日電 一座能夠每年「吃掉」12萬噸畜禽糞便、秸稈和汙泥,經過特殊工藝流程處理後變成植物最需要的有機肥料的生產工廠,在大安區廟壩鎮坪上村8組落成,徹底改變了廟壩鎮這個「川南肉牛之鄉」畜禽糞便處理難現狀,大大減少了農業生產中的面源汙染和秸稈焚燒問題,為有機肥還土還田提供了一條循環發展的科技之路。
  • 《好久不見》:陸一明一句話點醒花朵朵,花朵朵與賀言再出問題
    《好久不見》播出三十幾集,賀言和花朵朵一路相識相知到相愛,一直都很甜蜜,即使賀言腿受傷在輪椅上時,倆人的感情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那時候反而是最甜蜜的。身體康復之後,賀言和葉琳娜組建了華鑰,花朵朵也到公司幫助賀言,賀言事業心很重,為了工作經常忽略自己的身體,對花朵朵也是工作上的指示多過生活上的關心。而花朵朵仿佛也沒有了自我,一切都以賀言為中心,又要考慮公司利益、賀言的感受,還要考慮未來婆婆葉琳娜,生活中還要督促賀言按時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