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有價 損害擔責!亳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一次性磋商成功

2020-09-03 安徽生態環境

8月25日上午,亳州市生態環境局與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舉行磋商,並就該公司非法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有重金屬生產廢水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籤訂協議,標誌著自國家、省、市有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啟動以來,亳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一次性磋商成功。

案件回顧

2018年11月17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對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擅自在廠區變壓器西側圍牆底部開鑿一牆洞,向廠外土坑內非法排放未經處理含有重金屬的生產廢水。

安徽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對該公司非法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有重金屬生產廢水案件開展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工作,並出具《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涉嫌環境汙染案生態環境損害專家意見》。

在開展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後,賠償義務人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多次和市生態環境局、譙城區生態環境分局進行對接,積極配合。


會議現場

磋商會上,亳州市生態環境局結合損害鑑定評估意見,介紹了賠償義務人非法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有重金屬生產廢水案件違法事實,闡明了調查結論、鑑定過程及鑑定評估情況,詳細講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的法律依據、程序、賠償履行方式,向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提出了案件所涉場地生態環境損害恢復費等有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合計11萬元的具體要求。

賠償義務人表示充分認識到自己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性,願意按照鑑定評估方案要求,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亳州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鄧曉文指出,今天亳州市生態環境局主持召開亳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議,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替生態環境代言,為亳州的百姓代言,把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到實處。誰汙染環境,誰就為環境修復買單!要讓「環境有價,損害擔責」觀念成為社會共識。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積極進行磋商,態度端正,悔過誠懇,亳州市生態環境局對此予以贊同。

在亳州市檢察院、亳州市公安局以及譙城區檢察院、魏崗鎮政府等單位代表,部分亳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亳州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的共同見證下,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磋商討論,亳州市生態環境局與賠償義務人的委託代理人,對本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履行方式等磋商內容達成一致意見並籤訂磋商協議。

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非法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有重金屬生產廢水案作為亳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成功案件,開啟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先河,充分體現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原則,對及時修復生態環境、節約司法資源、樹立損害擔責意識具有較強的示範意義。


來源:亳州生態環境

製作:安徽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相關焦點

  • 遂寧市首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一次性磋商成功
    9月10日「射洪市洪城垃圾填埋處理有限公司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水汙染物,重金屬超標」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一次性磋商成功案件延伸迅速反應,拉開首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序幕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單位或個人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政府作為權利人可以提起索賠。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丨湘潭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結案
    環境有價 損害須擔責湘潭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結案湘潭在線10月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廖豔霞)日前,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對湖南瑞興鋅業有限公司「5·31」突發環境汙染事故造成的生態損害修復驗收:該公司投入55.65萬元修復了汙染水體,完成了底部土壤無害化處理。
  • 亳州首例!這起案件一次性磋商成功
    8月25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與亳州市金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舉行磋商,並就該公司非法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有重金屬生產廢水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籤訂協議,標誌著自國家、省、市有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啟動以來,我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一次性磋商成功。
  • 大理州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磋商成功
    近日,大理州彌渡縣朱坊後山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建設項目非法佔用林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磋商成功,州林業和草原局與彌渡縣惠揚農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據介紹,該案是大理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施以來,首例通過磋商達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此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磋商成功,對大理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工作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 賠償1785.28萬元 湖南最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磋商成功
    賠償1785.28萬元   湖南省最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磋商成功  2020年12月29日,在省生態環境廳及省人民檢察院的具體指導下,深圳某公司、山東某公司、永州某公司與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經過磋商達成協議,對永州湘江紙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油洩露事件
  • 青海首例生態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
    為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充分體現「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近日,果洛藏族自治州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並達成賠償金額10.47萬元。據了解,此案也是我省首例獲得成功磋商的生態損害賠償案。
  • 湘潭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正式結案
    紅網時刻湘潭10月10日訊(通訊員 黃豔紅)10月10日,我們從湘潭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湘潭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已於近日正式結案。5月31日,湖南瑞興鋅業有限公司汙水處理池北側圍牆因連日暴雨,從泵房處至衝渣水循環處理池處發生垮塌,導致衝渣水循環處理池池體出現裂縫,有汙水滲出。
  • 湖北生態損害賠償案首獲司法確認 賠償環境損害72萬元創歷史新高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11月26日從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法院日前下達司法確認書,江陵縣「10.16」汙染環境案確認賠付72.0438萬元。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稱,這是湖北省首例經司法確認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賠償額創歷史新高。
  • 首例!吉水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成功召開
    9月21日,在吉水縣人民檢察院的參與下,吉水縣林業局、吉水縣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吉水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並成功籤署賠償協議。這是吉水縣辦理的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也是吉水縣檢察院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的新探索。
  • 吉水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召開,成功籤署賠償協議
    首例!吉水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成功召開9月21日,在吉水縣人民檢察院的參與下,吉水縣林業局、吉水縣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吉水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並成功籤署賠償協議。這是吉水縣辦理的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也是吉水縣檢察院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的新探索。
  • 遼源中院成功審結全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
    9月15日,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在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結。遼源市政府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指派遼源市生態環境局對本案事實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鑑定等工作並制定初步修複方案後
  • 遼源法院審結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
    9月15日,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結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中國吉林網記者採訪中了解到,2015年5月,趙某某註冊成立了遼源市西安區某養殖戶,年養殖生豬230頭左右,每天生豬排洩物1噸左右。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趙某某多次將生豬排洩物排放到養豬場門前仙人河上遊支流內,排放總量累計約為20噸。
  • 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結全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9月15日,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在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結。遼源市政府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指派遼源市生態環境局對本案事實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鑑定等工作並制定初步修複方案後
  • 四川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在資陽開庭審理
    資陽網訊(實習生 李漫希 記者 陶思懿)8月18日,一起涉案金額近500萬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在雁江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後,四川開庭審理的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也是首例檢察機關出庭支持起訴的案件。據了解,2017年7月17日,被告貨車司機何某購得車牌為川R35517的重型罐式貨車一臺,用於危化品運輸。
  • 青海損害賠償案磋商「破零」
    中國環境報訊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近日成功磋商並達成賠償金額10.47萬元,這也是該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達成協議。  2019年12月,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瑪多縣花石峽鎮花久高速花石峽服務區北面2000米處非法採砂,用於填平花石峽服務區院子地面。
  • 廣東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行政磋商
    本報記者鍾奇振 通訊員 何閃閃 潘廷鳳廣州報導 廣東近日印發《廣東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工作流程,在以往追究損害賠償責任的基礎上,增加行政磋商途徑,並配套司法保障措施,推動廣東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規範化、程序化、制度化。
  • 遼源市中院成功審結全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
    9月15日,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在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結。遼源市政府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指派遼源市生態環境局對本案事實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鑑定等工作並制定初步修複方案後,與趙某某達成磋商賠償協議。
  • 佛山禪城區首例磋商解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結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2月8日訊(記者 韓靜) 近日,佛山市禪城區生態環境部門發布該區首例以磋商形式解決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本報記者獲悉,以往排汙者對環境造成汙染,相關部門只能通過執法手段對其進行處罰。
  • 生態環境需保護 損害環境必賠償--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一案開庭
    2020年9月14日上午,遼源市人民檢察院全程監督支持的西安區某養殖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一案,在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公開聽證。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的檢察人員旁聽了此次聽證。市檢察院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吉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施方案》、《遼源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等精神, 2020年7月,與遼源市生態環境局共同召開了檢政會商會議。
  • 四川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開庭 政府當原告
    8月18日12時許,持續了半天的庭審接近尾聲,作為原告資陽市生態環境局的訴訟代理人,來自省生態環境廳的公職律師寇春燕正在發表最後意見。經過3個多小時的交鋒,這起「官告民」的民事訴訟案件當天在資陽完成首次庭審,這是四川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