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漢最有味道的一條街,沉澱了武昌城的百年時光

2020-12-23 小陳說文化

百年來,世界變了,世界的變遷也變了。這是武漢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城市,也是長輩們最常見的記憶,但很難看到當時的繁榮。這個地方,在踏上俯瞰鸚鵡洲長江大橋的城牆後,會發現這裡既不是風景區,也不是現在網上拍照的紅店,也不是好奶茶,但它對武漢卻有著難忘的回憶。

抬頭看,老樓中鑲嵌著「文字六0五武漢門市部」、「國營武漢特種燈泡廠」,透露著在城市發展的新舊交替中,昔日行業老大哥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取而代之的招牌是「段氏水產」、「梁子蟹王」、「愛民水產」,在蕭條與鮮活的對照中,訴說著武漢人的生活百味。

有多少人知道附近有一座明倫街,一條記錄在元朝的街道。這條街上的竹廠曾經是武漢市唯一的竹製品工廠聚集地,如蒸籠、簸箕、竹床武漢所有的竹製品都是從這裡來的。明倫正街路標後面是「土產公司武昌批發部武漢市」,它已經不能再活下去了。這是一座空曠而危險的房子。

明倫橫街上的紅旗飴糖廠,這是武昌最早的一批國營副食品工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在武昌副食品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生產了焦糖、砂糖和酥糖,後來又生產蘇打水和巧克力。當時,是高檔食品,只有重要親戚才給。現在是武泰閘的大型舊家具市場,但它們正在轉移。曾經創造輝煌的舊作坊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落裡有一層黑油。褪色的《歡迎再來》四個字見證了其極受歡迎的威望史。

這條街上的老房子牆上掛著80年前的圖畫。走在老街,似乎可以看到時間很長。歲月的衝刷,褪去了它們原來鮮活的色彩,紅瓦房也黯淡了。老街有六種豆渣出售。很多在我們生活中消失的東西可能還在這裡。任何一條小巷都是老街人生活的縮影。菜攤上,蔬菜品種繁多,種類繁多,水浸其中,瓢蟲具有獨特的香味。

紅彤彤的慄子,紫油洋蔥,黃橙橙的土豆……五顏六色的蔬菜、五顏六色的水果,生活的味道在這裡逐漸放大。幾十年前,老街的城市焰火還在。沒有喧鬧的音樂,沒有華麗的裝飾。這是老街的一家老式理髮店,至今仍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風格,店裡的兩張老式鐵質理髮椅生鏽了,桌上的剃鬚工具也相當陳舊。老店、老物件、老理髮師,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拒絕改變時間,堅持繼承習慣,以微弱的力量生存。

保安街——這條曾打響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百年老街。是曾毗鄰督署衙門的官街。昔日的保安街鋪著青石板,兩邊明清老宅、商鋪林立,曾是官宦富商雲集之地。雖道路不如現在寬敞,但熱鬧非凡。

茶館也在這裡興盛起來。起初,這裡的茶館表演的是黃陂和孝感的地方歌劇,有點像現在的清吧和夜總會。茶館也分為相對安靜的清茶館只管喝茶。肉茶館喝茶,讀戲劇和講故事。來這裡做生意的人邊喝茶邊談生意。

聽老人們說,辛亥革命時,起義軍就聚集在這一帶的街道上,準備攻城的,還帶了火炮。後來起義勝利,就把中和門改稱起義門。小巷子歷史韻味依然留存在這些細節裡,曾經的繁華恍然如隔世,樓房粗糲破敗的紋理,似乎提示著,屬於這裡的榮光已經過去。起義門像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默看這悠悠歷史變遷,新舊交替。

相關焦點

  • 武漢一文藝街區,幾十棟百年老建築,一磚一瓦都是老武漢的歷史
    到達曇華林大概是早上的八點多鐘,許多小店還未開門,這條街的小吃店不同於糧道街那般市井,而是帶點新潮,但開的店不多,顯得稍微有些冷清。這條街道不長,據資料上來看的話,大約有1200米左右,武昌花園山以北、鳳凰山以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聚集了許多咖啡店和特色小店,還有幾十處百年老建築,是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各流派建築於此,中西文化交匯,風雨不變百年古街,一磚一瓦都刻著老武漢的歷史記憶。
  • 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街」,以小吃而聞名,是老武漢形象的縮影
    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網上搜索武漢小吃,武漢過早還有武漢美食,戶部巷總能夠在顯眼的位置跳出來。戶部巷距離黃鶴樓很近,從黃鶴樓的西門出來之後,沿著人行道走個一分鐘,下引橋走民主路大約五分鐘左右,就到了戶部巷。
  • 這6條鮮為人知的老街,沉澱著蘇州古城舊時光的味道
    蘇州是千年古城,但凡歷史悠久的城市,時光沉澱與新舊交替總是同時進行的。推翻、重建、擴張、開發,不過百年,就能換一代人,也讓一座城煥然一新、面目全非。在時間的洪流中,總有那麼幾條老街倖存下來,經歷過風花雪月,見證過繁華蒼涼。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蘇州的平江路、山塘街,實際上蘇州的老街遠不止這兩條。
  • 這條街是最有老蘇州味道的地方,蘇州人說:這裡買菜最便宜
    也許生命是一次旅程,在旅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美景,都有可能成為一生的難忘,一路走來,我們無法猜測將要迎接什麼樣的風景,沒有目的地在哪裡,前進的腳步不能停止,只有不斷地在前進中學會選擇,學會體會,學會欣賞,久久地生活在大城市,享受著城市的繁華,我習慣了每天忙碌的生活,偶爾出去走走
  • 春熙路邊邊上這10條美食街,條條都是成都老饕們的最愛!
    一洋刺身此外,這條街也是成都著名的日料一條街,當然也不乏一些網紅店。檔NO.6 水碾河北二街地址:成都市錦江區一環路推薦理由:成都有很多老小區,但不是所有老小區都叫水碾河。溫記府廟豆湯飯現在的海椒市雖然不賣海椒了,但各種鮮辣的味道,依然瀰漫在這條街的空氣中。
  • 武漢這條低調的菜市場裡,藏著最暖的米粉和最值得守候的老湯
    一到早上,這裡就變得活色生香起來。徐記家的糊湯粉可以算是這條街上的最著名的「網紅」。許多好吃佬知道天聲街,也是因為這家的糊米粉,至今已經開了17年了。晚上23點,老徐的工作便開始了,食材選用的三十多斤的小鯽魚,放入大鍋裡熬湯,熬到魚肉化掉融進湯裡,整個過程足足5-6個小時。
  • 武漢最有文化氣息的美食街,薈萃百年老字號,濃濃的漢味令人追憶
    近年來,素有華中交通樞紐的武漢,其豐富的美食文化吸引著國內外遊人。這裡有很多美食街讓人流連忘返。每每武漢出差,都會抽空到漢口的吉慶美食街,品嘗久違的美味,尋找曾經的回憶。今年本來打算春節再去吉慶街品嘗美食,因疫情來襲,只能回憶吉慶街那永遠品嘗不夠的美味。
  • 最能代表武漢的地標是哪裡?有人說是戶部巷、漢口裡、黃鶴樓?
    有人納悶漢口裡,一個藏在武漢三環邊上,遠離市區繁華紛擾的民國建築群,而且旁邊就是武漢園博園,單從環境和建築風格來說,漢口裡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很多武漢本土的文化,民俗,美食等都能在這裡找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很有文化傳承的地方卻很少人去,這是為什麼?漢口裡,是依園博園而建的漢味仿古建築群。這裡還是蠻有味道的。
  • 老街記之曇華林——記錄老武昌城那些即將重建的回憶
    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曇華林因其周圍的藝術氛圍,和數百年的歷史人文底蘊,50多處百年建築,加上政府的扶持,正在逐漸稱為武漢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學校內還有一處百年建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處」,歷史人文氣息極其濃烈,想必作為14中的校友還是非常自豪的。天主教南神哲學院再往前走就是曇華林步行街和胭脂路的交匯處,再往戈甲營社區方向走。天主教南神哲學院就位於這處謐靜之處。每周做禮拜的虔誠信奉者們,都會前往此處,是一種寄託和信仰。
  • 武漢老城區被時光凝固的地方:百米大巷子僅一車道寬,遍布老建築
    城市的發展往往伴隨著拆遷改造,武漢也是如此,在越來越頻繁的拆遷破土背後,城區的老建築和老城區的整體風貌逐漸變換風格,變得讓老一輩人陌生,也讓城市的顏值跌宕了一個層次。越來越多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有沉澱有內涵的建築更得人喜歡,有底蘊有素養的生活更值得回憶,在武漢老城區,一條完整的巷子,有時候就是這樣一種內涵的體現。通常來說,巷子都稱為小巷,可偏偏武昌區糧道街上有一條大巷子,它長度僅有百餘米,寬也只能容納一個車道,兩邊卻遍布老建築,仿佛被時光凝固住,它就是糧道大巷。
  • 明年春天,我們一起相約武漢
    武漢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武漢就是我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在明清時期更是成為了楚中的「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武漢也被稱為是「東方芝加哥」。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也聚集了很多值得一去的著名旅遊景點。
  • 漢口的打銅街,還有老銅匠在寂寞裡敲打著舊時光
    穿過人聲鼎沸的花樓街,煙火氣息裡夾雜的,是鏗鏘有力的銅鑄敲打聲。時至今日,武漢市江漢區打銅街街貌雖存,但堅持下來的手藝人卻寥寥無幾。數以百計的銅鋪接連關閉,但一直未曾消散的,是百年裡一次次敲打、雕刻下,沉寂在時光歲月裡的匠人精神。
  • 成都最火的10條美食街,「想和你一起,吃遍一條條街!
    成都就是一座讓人發胖的城市總有一條美食街是你的菜我能想到最動聽的情話,大概就是「想和你在一起,吃遍成都一條條街!」6號02| 龍王廟正街════歷經百年風塵,隱存於高樓之中龍王廟正街有兩個入口,一個靠耿家巷、一個靠紅星路下穿隧道,整條街大概只有七八百米左右,這裡有同治帝7年的老祠堂,建校1世紀的小學和琳琅滿目的美食。
  • 武漢23條超高人氣美食街!每一條都藏著無數刁角美味!
    武漢是一座市井風情非常濃厚的城市,對於以吃為文化的武漢人來說,美食的味道,分散在每一條見證著時間變遷的街巷之中。大大小小的街頭,數以萬計的美食小攤,是撫慰心靈的一劑良藥。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散落在武漢三鎮的美食街(巷)。
  • 武漢本地人都去這條街覓食,堪稱美食寶地
    說到武漢風味,蒸煮煎炸炒,十八般武藝用盡,一個「過早」就已教人垂涎欲滴。再說到武漢小吃街,那更是街頭巷尾,五花八門,有名氣的,沒名氣的,遊客扎堆的,本地人聚集的,像戶部巷、吉慶街再尋常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漢風物深入我心。
  • 成都最具人氣的兩條街,5公裡內這五家人氣餐廳吃出老成都味道
    如果要是評選出成都人氣最高的兩條街的話,那麼春熙路和太古裡這兩條應該是難分伯仲的兩條街:春熙路是1924年被命名的,距今87年,號稱百年金街,這裡不僅僅是本地人逛街購物的地方,而且外地遊客也會聚集於此購買伴手禮,這裡熱鬧繁華,被業內譽為中國特色商業街。
  • 重出江湖的武漢美食街,現在什麼樣?
    專賣粉面的金粉世家,他們家的熱幹拌粉不知道成了多少人幾個月最想念的味道之一。車站路大筋子燒烤攤,老闆說:「不管怎樣,先烤再說,不然熟客來了沒有吃的不好。」還有育欣路上以精緻大腰子出名的「老地方燒烤」,開店六年始終隱藏深巷中,老客人在解封後第一時間就要衝過去看它是否健在。得益於五一假期,江城的餐飲業迎來了解封後最熱鬧的日子。
  • 丸莊黑豆醬油世家邂逅時光,沉澱百年終得鮮香好味
    歷經百年的醬油品牌是怎樣的?臺灣地區傳承最久,銷量最大的黑豆醬油品牌——丸莊,給出了答案!對古法缸釀工藝日復一日的堅守,丸莊黑豆醬油世家沉澱百年時光,終釀得鮮香好味,在獲得食客喜愛的同時,更是漂洋過海徵服著名食品權威,拿下了屬於自己的「榮光」。
  • 臺南古城 沉澱百年的情懷
    昔日的歷史古蹟,無一不在訴說著這座古城沉澱百年的情懷。曾經的府城,遍布明清的古蹟,如今的繁華喧囂也掩蓋不了歲月在此留下的印記。赤嵌樓神農街昔日被稱為北勢街,是目前臺南市保存最完善的老街,也是"五條港文化園區"最重要的據點。
  • 滷大娘,時光沉澱的味道
    一味好滷應該是各種食材與時光共同沉澱的味道,層層疊疊交融,鮮香不疾不徐,不死鹹,不膩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滷大娘滷味,嘗過後準保你吮指留香。滷大娘遵循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物科學技術,通過結合傳統美食烹飪技法,精選優質辣椒、巴蜀花椒、梔子等 38 種材料,不同菜品下鍋時間嚴格把控,分秒有度,十三道煮貨流程有序進行,形成香醇、鮮美等特點。 鮮香麻辣口味俱全,辣得恰到好處且吃後返甜,更因巴蜀辣椒和巴蜀花椒的作用,極具養生效果,更有益於人體地吸收,滷大娘成為男女老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