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打銅街,還有老銅匠在寂寞裡敲打著舊時光

2020-12-25 武漢裡

穿過人聲鼎沸的花樓街,煙火氣息裡夾雜的,是鏗鏘有力的銅鑄敲打聲。時至今日,武漢市江漢區打銅街街貌雖存,但堅持下來的手藝人卻寥寥無幾。數以百計的銅鋪接連關閉,但一直未曾消散的,是百年裡一次次敲打、雕刻下,沉寂在時光歲月裡的匠人精神。

沿著花樓街前行不到百米,李明祥師傅的店鋪就開在臨街的小巷口,他是這條街上僅存的幾名銅匠之一,見證過這個行業的興盛與衰退。

緊挨花樓街的打銅街自清初聞名武漢,上世紀初,這條幾百米的狹長街道上,曾經矗立著大大小小百餘間銅鋪,銅匠們相繼湧入打銅街,武漢800餘家銅器店中,有700餘家分布打銅一條街。最興盛時期,整條街上從早到晚響徹震耳欲聾的打銅聲,聲勢浩大的打銅熱潮一時間風頭無兩,老漢口家家戶戶的銅鍋銅壺,幾乎都出自這裡。幾十年的時光過去,隨著時代浪潮的湧動,車間製造的銅器逐漸取代了傳統手工業,打銅街的名聲再也不復以往。

在李師傅的店鋪,五平米不到的空間,擠滿了打銅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材料現買現做,他沒有備貨的習慣,動輒成百上千的銅料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每天來來往往詢問的客人雖然很多,但真正出手購買的人卻很少,他自己也知道,對比起流水線上生產的銅器來說,自己的價格偏高。

比招牌還要顯眼的是那扇用於展示的小窗,擦得蹭亮的銅器擠滿了櫥窗,許多年輕人喜歡圍著小窗拍照留影,原本最普通的日用品漸漸變成了年輕人們眼中的稀奇玩意兒。

踏入打銅行業二十個多個年頭,李師傅早已經習慣了整日與銅料鐵錘作伴。他是子承父業,當初父親逼著他學打銅,想讓他有個本事能夠混口飯吃。那時候家家戶戶都需要銅器,結婚要買新銅器,搬家要訂新銅器,就連新店開業,都得買個模樣「周正」銅盆銅碗供著。對於李師傅的父親來說,擁有一門手藝才能安身立命。

裁料、鍛打、燒焊、打磨、拋光。

李師傅蹲坐在小店裡,叮叮噹噹,往往就是一整天。

「打銅的手藝說起來不算難」李師傅低著頭敲打著銅料,銅片在錘打中纖薄成型,他說曾經也有人來找他學過打銅,但都被他嚇走了。「一個小銅壺,要做一個多星期。打完之後還得燒,然後重複鍛打幾十遍。最主要的是,你辛辛苦苦做完了,人家一問價格!嘿!怎麼這麼貴呢?」他就這麼直白地告訴人家,大多數來學藝的都只是圖個新鮮,聽李師傅講起過程中的辛苦,紛紛打了退堂鼓,千敲萬打的打銅行業辛苦程度讓許多年輕人提不起興趣,在傳承中逐漸出現了一定的斷層。

如今的銅製品不再像舊時那樣暢銷,李師傅大多接的都是一些修修補補的閒活,經常有街坊提著自家的銅壺銅鍋來找他,他先拿起來端詳端詳,往往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用了多少年的老物件,實在太老舊了的銅器,他還會附帶著幫忙打磨打磨。

沒有訂做的銅器的時候,他常常點著一根煙,靠在巷子口,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萬象更新,耳邊也再也沒有迴蕩著曾經最熟悉的敲打聲,仿佛這個行業,已經徹底與時代脫節。

但他堅信,手工業雖然會沉寂,但不會被徹底取代,一代一代敲打出來的堅韌與牢固是機器所無法代替的。

斑駁的拱門裡光線昏暗,只有偶爾被磨機拋起的火星露出一點火光,李師傅眯縫著眼,不願放走屬於這個時代的銅匠的最後一絲光亮,捕捉到已經逝去的舊時代的些微餘光。(周章良 劉洋)

相關焦點

  • 原來他是這樣的打銅「守」藝人!
    大同打銅,四字當中兩字同音,這並非是一個巧合,大同的銅器有著2700多年的歷史,當地流傳的一句「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道盡了這座城市與銅的淵源。一代代銅匠憑藉爐火純青的手藝,在叮叮噹噹的鍛造鏨刻中把這門銅藝傳承至今。在山西大同,這間當地也為數不多的打銅作坊裡,兩個匠人正忙活著,他們是一對親兄弟,老大叫王友文,老二王永文。
  • 永康銅藝科普小課堂
    漢代已有銅弩機、銅箭、鏃等武器和規矩鏡、神獸鏡、照明鏡、鎏金鏡、銅勺、銅釜、銅洗、銅鼎、銅碗、銅香爐等生活消費品的製作。」又載:「在北宋元祐年間,曾在永康銅山採銅十二萬八千斤。民國十八年(1929)前後,永康有銅匠1753人。民國三十八年(1949)有銅匠2647人。」
  • 老瀘州印記:「鉛店街」與「銅店街」的前世今生
    我記得,在從次幹道轉進鉛店街幾家店子的右邊,有家小旅館,很有老棧房的特色。門面一色漆黑,屋簷上吊下一塊招牌,退光黑漆打底,《客寧居》三個雕刻的泥金大字熠熠生輝。進店門,一高木櫃檯可辦入住和退房手續。門框上一副對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另外還有一些小雞毛店,星星點點分布在街面上,或更小的深巷中。
  • 老棉廠裡的舊時光
    在美麗的江城合川,不僅有釣魚城、淶灘古鎮這種帶有厚重歷史底蘊的遺址、古鎮,乘坐825或516路公交車,經過鱗次櫛比的高樓、商鋪,拐入東津沱,你會邂逅一座古樸、安靜的老棉廠,它的名字叫重棉四廠。12月20日,沐浴著冬日的陽光,記者探訪了老棉廠裡的時光印記。重棉四廠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豫豐和記紗廠合川支廠。
  • 書評|《平江記憶》:雕刻舊時光的禮讚
    木心在《從前慢》裡描述的舊時光意象,讓無數讀者不勝唏噓,懷想不已。我想,如果你願意看一看《平江記憶》這部具象雕塑的舊時光之書,也許會再次勾起那些關於過去時光的溫暖回憶。它用那親切質樸的語言,人情濃鬱的畫面,帶我們領略著平江特色鮮明的民俗風情,回味那些曾經在無數人心中鐫刻過的過往,以及任時光變遷記憶裡從不曾也不會割捨的情懷。《平江記憶》分習俗和藝匠兩篇。
  • 走進寬街窄巷,品味慢放的漢口時光
    走在一條條裡份裡,一磚一瓦,都是漢口街巷的記憶。在轉角處,百年老街,老租界區歐式建築林立,遇見了漢口古今。宋慶齡故居 圖漢口華俄道勝銀行舊址, 是2019年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896年,曾為華俄道勝銀行漢口分行營業場所,是「萬裡茶道」的重要歷史見證之一,現闢為「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
  • 打磨時光:那些角落裡的老物件兒
    還記得小時候,冰涼的小腳丫滑進帶著寒意的被窩兒裡,炕雖然也燒過,但是腳下那一塊兒還是涼的,母親會燒一鍋開水,讓我們洗過臉和腳之後,便開始灌暖腳壺,塞進我的被窩裡,怕燙了腳,還要裹著一個大毛巾。這個暖腳壺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了,據說第一次是當時還沒出嫁的大姑用,居然把腳燙了一個大泡。於是有了教訓就開始裹著毛巾了 。
  • 你真該去花樓街好好走一趟
    花樓街,位於漢口江漢路和六渡橋之間的一條街。 池莉在小說《不談愛情》中這樣描寫:「武漢人誰都知道漢口有條花樓街。從前它曾粉香脂濃,鶯歌燕舞,是漢口繁華的標誌。」 如今的花樓街 世俗百態,市井氣十足
  • 「江漢朝宗」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復活漢口風雲 見證城市變遷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近萬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這些壓箱底的「老寶貝」,勾勒出「江漢朝宗」的變遷脈絡。  因水而立,長江漢水造就全國最大「江城」  交通興,則城市興。飽經風雨的江漢關,見證漢口水路發達帶來的巨變。
  • 漢口老話——外祖母說過的俗語
    當年,一家人就住在「百年老街」花樓街。作為「老漢口」,引用最多的,自然是漢口老話。「老話說的有」便成了老人家常用的話頭。清朝末年,候補道員羅維翰(後改名「羅漢」)在他的《漢口竹枝詞》裡這樣描繪花樓街一帶:「前花樓接後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
  • 探尋昆明的五大精品民宿 喚醒院落、老廠裡的舊時光
    這座文創民宿,24個風格迥異的客房,囊括有老南洋、文革、日式、法式、中東伊斯蘭、童話、沙漠等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特有風情,徜徉其中,猶如重返舊時光。作為國內第一家通過眾籌完成的民宿項目,也是全球首創以文學著作命名房間。每一間都用一本書來命名,給千千萬萬的人,營造千千萬種觸覺與感官。
  • 老巷子裡的杭州味兒 帶你回到童年舊時光
    下面這些舊時杭州小吃,有的早已淹沒在高樓大廈之間,有的還能在老巷子裡尋到,但它們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在未來我們的孩子的記憶裡,而現在又有多少人還惦念著它們呢?金燦燦,香噴噴 油墩兒哪裡還有油墩兒?美食達人們,這些地方據說還有油墩兒在賣哦,當然這裡是不完全的統計,做美食達人就必須要有一雙自己發現美食的眼睛!一起去尋找記憶裡的味道吧!
  • 人民日報報導杭州工匠朱軍岷:熔銅絕藝 自成一家
    2018-05-30 08:49 | 人民日報【絕活看點】3萬多次的落錘,幾小時的勞作,不斷重複淬火、錘打……「朱府銅藝」第五代傳承人朱軍岷,深耕銅藝近30年,恢復傳統,創新工藝,打造能夠進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銅製器物;更以獨創的熔銅技法
  • 捐贈「老物件」 守護「舊時光」
    捐贈「老物件」 守護「舊時光」 2020-10-3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坐上小火車,看一看舊時光裡的臺灣故事
    平溪街上仍然留有傳統的長條式街屋,甚至還有日據時代的布行和冰店,充滿了日本古味,這裡有據說是全臺灣僅存的一座的老郵筒、日據時代的防空洞,還可以看到平溪獨有的天燈祈福花紋。平溪老街在臺北平溪鄉平溪村裡,舊稱「石底老街」。從平溪車站出來,沿著中華街斜坡走下來,便到了與平溪街交叉的地方,這一帶就是平溪老街的所在。
  • 石庫門裡的舊時光,酒店業裡的「海底撈」
    承載著80年的舊時光故事讓「建業裡嘉佩樂」向您一一敘述。 牆外市井|牆內靜謐 ﹀ ﹀ ﹀ ﹀ ﹀ 「 「石庫門裡的舊時光」 」 酒店所在的建業裡石庫門別墅區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
  • 從前慢——舊時光裡的時尚
    在那些已經逝去的舊時光裡,有多少嫻淡靜雅的女子,就是這樣過著描眉繡花的恬淡靜好的日子。而不像現在為了生計而打拼的女子,活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男人的樣子。木心先生有一首《從前慢》的詩歌:「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食度小月拾臺南,美食還有舊時光!
    美食 還有舊時光美食是臺南的代表美國CNN曾稱為 # 臺灣美食首都 #臺南人愛吃又嘴挑>各式百年傳統美食遍布在夜市、馬路邊、餐廳裡蝦卷/鱔魚意面/鹹粥/米糕/肉粽# 聊一劑創新古早味 菜尾湯 # 當地人好客節儉 舊時代宴席後把多餘的一些食材二次混合加工成為"菜尾湯"這劑融合傳統古早味的創新吃法
  • 廈門GoodOne舊物倉,和舊時光裡的小悲傷,再告一次別
    舊時光裡面的一些東西,時不時都會遊走在許多人的記憶裡面,沒想到廈門除了那些室外的美景,還有這麼一處,令人喜歡的地方,goodone舊物倉,這個名稱在許多的人眼裡,都沒有出現過,一個有著世界上最破咖啡館的稱號,竟然還能有這麼多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