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平江記憶》:雕刻舊時光的禮讚

2020-12-19 紅網

《平江記憶》

洪志凡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9年8月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木心在《從前慢》裡描述的舊時光意象,讓無數讀者不勝唏噓,懷想不已。我想,如果你願意看一看《平江記憶》這部具象雕塑的舊時光之書,也許會再次勾起那些關於過去時光的溫暖回憶。它用那親切質樸的語言,人情濃鬱的畫面,帶我們領略著平江特色鮮明的民俗風情,回味那些曾經在無數人心中鐫刻過的過往,以及任時光變遷記憶裡從不曾也不會割捨的情懷。

《平江記憶》分習俗和藝匠兩篇。習俗篇從「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的俗語開始,講述節日習俗、婚嫁習俗、喪葬習俗、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湖湘同根同源,其中有些習俗,雖然不是平江人,但讀起來還是會感到特別溫暖親切。像書中說到平江拜年的方式,有叩拜,即跪拜磕頭,是指晚輩給長輩拜年時,要行叩拜禮。我們小時候給舅舅舅媽、姑姑姑父、伯伯嬸嬸等長輩拜年也是要跪地磕頭的,一開始是雙膝跪地,長大一點就開始耍花槍單膝跪地還沒下地就順著長輩一扶站起來了。我家有個姑姑特別講究禮性,鄉裡講「娘舅為大」,所以雖然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但每次給我父母拜年都是雙膝跪地行大禮,那般實實在在地跪地磕頭看得小小的我也是心裡一振。

但畢竟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書中記錄的很多特色鮮明的習俗,讓人印象特別深刻。比如平江新婚慶典中有「廟見祝文」環節。所謂廟見祝文,是指在女方出嫁前,請家族裡文化程度高、懂「應酬」的人寫好,出嫁時隨同「上親」擔子送到男方家,擺在男方新婚儀堂供桌上,在拜天地前由男方家族中的長者或主婚人宣讀的文書。廟見祝文韻律和諧,文辭生動,重視用典,有固定的格式:第一段描寫時令、歌頌時勢,冠以「伏以」為題,第二段追思和讚美男方家先祖的豐功偉績和歷史上的名人名事,冠以「洪維」;第三段是女方家的謙辭,冠以「婦也」;第四段是祝福之詞和對新郎新娘的期望,冠以「惟冀」,以「謹祝」結尾。遙想當年,族長或舒緩柔美,或高亢激越地吟誦著祝福韻文,一定一對新人傳統婚典中的高光時刻,引人注目。而新婚夫婦喜結良緣的美好,因一份文辭優雅的文字得以定格、見證並保存記憶,偶爾吟誦回味,想來也是美事。

書中還記錄了其他習俗如春節的打春鑼,中秋的燒塔,收穫季節的「吃新報新」,日常生活中的情席(十大碗),還有諸如罡斬、「尖木馬」、煉蛇水、「九牛操」等,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藝匠篇主要呈現了平江歷史上的40多種藝匠,如木匠、雕匠、漆匠、篾匠、傘匠、棕匠、造紙匠、石匠、磚匠、銀匠、銅匠、鐵匠、補鍋匠、鐘錶匠、油匠、酒匠、染匠、彈匠、廚師、屠夫、裁縫、皮匠,等等;講述他們的歷史起源、主要使用的工具、基本技術工藝等,穿插講述了很多傳統工匠的典型故事和傳承,從蓋房修屋到縫衣磨刀,從金銀首飾到鍋碗瓢盆,這些曾經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行當的藝匠,囊括無遺。藝匠們是傳統社會裡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幫手,他們的這些手藝也成為謀生的重要手段。

從前日子慢,有些手藝匠人一輩子專攻一門技藝,做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像平江那些古鎮上60多年前老更夫們的故事,他們在計時方法古舊的時代,日夜顛倒,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夜夜守著燃香或水漏、沙漏,用心思計算,用腳步丈量,準點出發、準點報時,從一更到五更從不誤點,為古鎮服務幾十年。如雕匠們,日復一日在同一板面上埋頭工作,「精雕細琢」是他們工作的如實寫照,在工作的磨礪中他們變得沉著穩重、寧靜少言,卻用精湛的技術打造了一個美的世界,也為中國工藝美術留下了一份份珍貴遺產。

時光洶湧向前。小時候,在鄉下老家經常聽到的補鍋匠人「補鍋,補鍋」的吆喝聲,劁豬匠的牛角號聲,如今已經頗為少見甚至銷聲匿跡了。隨著鐘錶、手機的普及,那遠去的更聲更是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那些釘秤匠、木榨匠、補碗匠、染匠等,也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當然,有些藝匠如木匠、篾匠、鐵匠、屠夫等,還繼續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些匠人們一旦去世,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隨之可能消亡的是其中所隱含的行規禁忌、師門傳承、倫理規範、道德守則、技術手法與藝術理念……

《平江記憶》捕捉舊時光裡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挖掘重現那些不提起或將消逝的民間記憶,將散落各處的一粒粒珍珠,收集串聯起來,讓我們真切感觸到了過往不復的歲月裡那些深刻痕跡。

(湖南人民出版社 黎紅霞 )

相關焦點

  • 你好,記憶中的舊時光
    昨日青空時光荏苒,我也已經到了可以說到舊時光的年紀,我從小是生活在農村的,直到十歲才搬到縣城裡。在我的記憶裡,那個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一直是記憶猶新的,且美好著那個時候土灶裡用柴火燒出來的大米飯是現在很難再嘗到的味道,濃濃的炊煙已經是我腦海裡的刻板形象了,因為小時候總是在外面和小夥伴玩到忘記回家,但看到家裡的煙囪冒煙的時候我就知道要回家吃飯了。
  • 雕刻時光|賦予平凡時光以儀式感
    儀式感就是我們在平平淡淡的時光裡買一束花送給自己,在努力工作後的下班路上獎勵自己一份關東煮,或許是買一個會有音樂旋律流動的相框放在辦公桌上,在自己拍腦袋都想不出來解決方案或者文案的時候,拿起相框,扭動開關,享受此刻的細碎時光中的優美旋律,或許你會靈感乍現。雕刻時光就是一個這樣的相框音樂盒,整體以相框為主要造型。
  • 追憶那些「雕刻時光」的咖啡時光
    2019年1月15日,雕刻時光五道口店正式關閉。在網際網路公司林立和高校學子遍布的「宇宙中心」,雕刻時光無法承擔漲價的房租。熟客們自發來到現場紀念。雕刻時光門店被迫關店背後,還夾雜著創始人、資本方和職業經理人的三方角力,是無關文藝的金錢糾葛。關閉的幾家分店,只是雕刻時光過去幾年「動蕩」的縮影。
  • 雕刻時光,一個中國式星巴克的凋零
    在2006年,雕刻時光營業額已經達到1000萬。在歐美、臺灣、韓系咖啡潮之後,雕刻時光被稱為是「民族第一咖啡品牌」,那個時候的雕光幾乎有「中國式星巴克」的地位。如今雕刻時光已經淪落到拖欠租金,開不下去了,它怎麼就掉大隊了?
  • 資本狂飆,誰來雕刻時光?
    2019年1月15日,雕刻時光五道口店正式關閉。在網際網路公司林立和高校學子遍布的「宇宙中心」,雕刻時光無法承擔漲價的房租。熟客們自發來到現場紀念。 雕刻時光門店被迫關店背後,還夾雜著創始人、資本方和職業經理人的三方角力,是無關文藝的金錢糾葛。關閉的幾家分店,只是雕刻時光過去幾年「動蕩」的縮影。
  • 首家生態型航空咖啡館雕刻時光翼客空間首航
    一次科技與文藝的不期而遇,竟能在咖啡館留下一段不可思議的時光痕跡。2018年8月11日,一家獨具特色的全生態航空體驗主題咖啡館——雕刻時光翼客空間咖啡館正式對外營業。這是航空文化產業生態平臺——翼客(北京)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與民族咖啡第一品牌——雕刻時光集團首次聯袂打造的後咖啡時代新物種、新場景。
  • 北京雕刻時光咖啡館簡介
    北京雕刻時光咖啡館雕刻時光咖啡館的故事 雕刻時光咖啡創辦於1997年11月28咖啡館的名字取的頗費周折,最後終於選擇了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雕刻時光。《雕刻時光》是來自於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所寫的電影自傳的書名,其大意是說電影這門藝術是借著膠片紀錄下時間流逝的過程,時間會在人身上、物質上留下印記,即雕刻時光的意義所在。咖啡館的意義也是源自於此,讓時間、人和情感在此駐留,留下美好的回憶。
  • 記憶中的收音機,流淌在舊時光裡的廣播聲
    突然想起還有收音機這麼個信息傳播工具,不禁有些感慨時光飛逝,大概有二十年沒關注過收音機這種東西了。記憶中的收音機不論硬體軟體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印象,當時用過的最後一款收音機忘了具體什麼牌子型號,有些類似德生r9710的樣子,對硬體不感興趣也沒研究過,當時追求是不論什麼收音機只要能聽到愛聽的節目就行。
  • 舊時光裡話新事
    請看——舊時光裡話新事蘿苜田的紅磚古厝、逶迤深巷吸引了大批攝影師前來創作。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記憶,而承載著城市記憶的地方,往往是充滿人間煙火的老街。在高樓聳立的涵江城區,被隱藏在樓宇間的蘿苜田曾是水鄉商賈雲集、人丁興旺、物資往來流通之地,見證著涵江「小上海」商貿的繁榮。這天傍晚,我們走進蘿苜田。
  • Goodone舊物倉:時光旅途上的「拾荒者」
    Goodone舊物倉廣州城市記憶店「一桌廣州」2.0版本的廣州舊物倉被命名為「一桌廣州」,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舊物倉廣州城市合伙人劉瓊雄以「一張長桌」貫穿「一桌廣州」的3個區域:一樓灣區手信,二樓廣式小吃,三樓舊圖書館,3層高的小樓猶如一條時光隧道,打通了80年代老廣州的大門。
  • 雕刻時光莊崧冽:如何打造一家"文藝範"咖啡廳
    因此就在成府路上開了一家名為「雕刻時光」的咖啡廳。咖啡廳以其「文藝範」風格歷經十餘年而不衰落,正在進行C輪融資的雕刻時光,目前全國有近50家分店。近日,雕刻時光創始人莊崧冽與其企業CEO趙珂僮接受了黑馬網的專訪,本文為根據採訪整理出的報導。
  • 國內骨灰級咖啡元老「雕刻時光」衰落,資本幫了倒忙?
    在網際網路公司林立和高校學子遍布的「宇宙中心」,雕刻時光無法承擔漲價的房租。熟客們自發來到現場紀念。雕刻時光門店被迫關店背後,還夾雜著創始人、資本方和職業經理人的三方角力,是無關文藝的金錢糾葛。關閉的幾家分店,只是雕刻時光過去幾年「動蕩」的縮影。
  • 「雕刻時光」莊崧冽:分享臺商在大陸的創業史
    雕刻時光咖啡館董事長、被大家稱為「莊仔」的莊崧冽25日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灰色T恤配短褲,背一個黑色雙肩包,43歲的莊崧冽一進雕刻時光三聯店,就輕鬆地窩在沙發裡,分享他在大陸的創業史。  1997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一心想做導演的莊仔,未能如願進入北京電影圈。
  • 時光旅行的你,手握時間雕刻刀,要怎樣雕刻未來的自己?
    於是,從出生的這一刻起,你我都成了時光的旅行者。有人說,上天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殘缺不幸,而有人天生含著金湯匙出生。其實,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無論窮也好,富也罷,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
  • 文藝青年莊仔與他的雕刻時光
    20日,莊仔攜新書《時光捕手》在藍獅子·雕刻時光咖啡館裡莊仔接受了杭州網的專訪,從他的新書《時光捕手》出發,一路談電影、談閱讀、談生活、談咖啡館的經營之道、也談一個文藝青年的態度與真實。    人要順著自己的命運往前走 這才是康莊大道    在《時光捕手》裡,莊仔引用了米蘭·昆德拉的一個詞「非如此不可」來表達他對命運的觀點——人生基本上只有一條路可走,是逃避不掉的,索性跟它一起滾動。
  • 劍川木雕千年技藝雕刻時光
    彩繪木雕劍川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劍川沙溪寺登街入選「101個世界紀念建築遺產名錄」……每一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建築,都蘊藏著劍川木匠的聰明智慧,是劍川木雕留存於世的活的文化記憶。
  • 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雕刻時光小鎮項目案例
    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雕刻時光小鎮項目簡介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雕刻時光小鎮位於績溪縣上莊鎮,規劃面積2.95平方公裡,核心區域面積0.9平方公裡。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雕刻時光小鎮以徽雕、徽墨為主導產業,旨在打造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傳統徽雕和徽墨生產銷售、研創基地,建設「特色小鎮」4A級景區。項目定位以山水林田、古鎮古村為基底,融傳統工藝、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雕刻時光小鎮。
  • 雕刻時光老闆莊崧冽:創業就像拍電影(圖)
    雕刻時光開店歷程  1996年  創辦人莊崧冽與李若帆相識於新疆。  1997年  11月28日,雕刻時光咖啡館(老北大店)開業,選址於北京成府路、北大附近一條小胡同。 2001年  6月12日,雕刻時光魏公村店開業,繼而成為主店。同年的10月1日,北大老店改造拆遷。
  • 瀋陽來了一個時光照相館,帶你穿越舊時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遼寧頻道 「向祖國表白·你好舊時光」快閃店活動已於10月1日亮相瀋陽嘉裡城!「最不能錯過的打卡地」的時光照相館就在這等你!Part .2表白區以人民紅為主色調,展示遼寧在新中國成立70年中走過的舊時光。「你好,舊時光」 我在瀋陽向祖國表白。
  • 廈門GoodOne舊物倉,和舊時光裡的小悲傷,再告一次別
    舊時光裡面的一些東西,時不時都會遊走在許多人的記憶裡面,沒想到廈門除了那些室外的美景,還有這麼一處,令人喜歡的地方,goodone舊物倉,這個名稱在許多的人眼裡,都沒有出現過,一個有著世界上最破咖啡館的稱號,竟然還能有這麼多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