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中國義務制教育普及已經落實到各個鄉村地區,但真正的教育是讓受教育的孩子們從心靈思想、自由創新等各方面健康成長,而所有這些東西在中國教育體制中都是缺失的。
【編者按】「中國的孩子們長大後有兩個問題:第一,沒有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時光;第二沒有自己的思想。」5月22日晚,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攜新書《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做客騰訊思享會。談及中國教育發展問題,俞敏洪表示對中國教育現狀比較絕望。甚至「50%以上的家長在非常認真地、全心全意地『摧毀』自己的孩子。」,坦言自己更加欣賞美國的教育思路。以下為部分實錄:
中國式教育制度將人推向功利
呂楠(主持人):我在您書中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牽扯到我們國家的教育問題。你覺得現在中國的教育制度,有哪些方面可以進行改革?
俞敏洪: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叫「摧毀創造力的中國社會及其教育」。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最失敗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育的失敗,儘管中國義務制教育普及已經落實到各個鄉村地區,但真正的教育是讓受教育的孩子們從心靈思想、自由創新等各方面健康成長,而所有這些東西在中國教育體制中都是缺失的。所以中國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有兩個問題:第一,他們從來沒有度過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時光;第二他們從來沒有過真正擁有自己的思想。因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所有一切都要按標準答案來,連寫作文都有標準答案。帶來的後果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追求更加廣闊學識、智慧和哲學態度的消失。從大方面來說,讓人容易變得功利,教育制度將這個國家反過來推向更加功利的層面。
我在做家庭教育演講的時候也常常說,中國50%以上的家長在非常認真地、全心全意地「摧毀」自己的孩子。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為了培養孩子未來有多幸福、自信、積極陽光地生活在世界上,而是教他們如何去斤斤計較,讓他們為了自己父母的虛榮心去打拼。所以孩子一代一代地被毀掉。中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基本是系統式的薰陶,所以要想擺脫這些很難。我對中國教育的現狀至少是80%、90%的絕望。
高考英語制度改革喜憂參半
呂楠(主持人):能否談談最近高考英語改革制度?
俞敏洪:高考英語改革制度,對於新東方沒有任何壞處。如果中國高考制度改革到讓孩子們能夠去追求自己真實的,帶動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走向世界教育制度的規範,即使新東方關門我都是願意的,反正錢我們已經賺到了(笑)。其實新東方還在推波助瀾推動改革腳步。
其實不考英語存在一個問題,意味著這個孩子在英語上花的時間會更多。因為社會化的考試分數變成高考成績,只不過給人感覺是能考兩次,一次失敗還有另外一次機會。這樣心理上可以稍微放鬆一些,但是並沒有減輕孩子考試的時間和複習英語的時間。不過英語降到100分是重要的,因為中國高考以每一分來計算,所以英語降到100分,我考95分還是會嫌低,差一分和多一分完全不一樣。現在中國還沒有任何其他的評價標準可用,因為任何評價標準都可能被民眾所反抗。比如,讓大學自主招生,由大學決定就是否錄取這個學生,那究竟是由教授決定還是校長決定?由該由哪個教授來決定?沒法定一個客觀標準,老百姓會「造反」的。再比如,上北大不應該定這麼高的錄取分數線,因為有創造力的孩子不一定都在這麼高的分數之中。比如北大錄取分數線為620分,但是實際上完全可以劃為580分,讓580分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申請讀北大,但是這580分的孩子中,到底誰能進北大,由北大的老師和教授說的算,但關鍵是篩選這些學生的標準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這幾乎永遠做不到。咱們中國的孩子託福考滿分,哈佛大學就是不要。而有些靠託福考勉強過關的學生,卻被哈佛大學錄取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創造力體現得淋漓盡致,是否錄取一個學生,哈佛大學一個教授就能說了算。
其實坦率地說,高考英語制度改革對新東方其實是利好消息,偏向社會化考試能促使參加新東方的人更多。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至少可以顯示中國教育改革破冰的端倪,中國教育制度改革重點不在考試方式上面,而是在錄取方式上。相比之下我更加希望國家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從今年開始每個學生可以同時填報兩個學校的第一志願,如果這兩個學校同時選了該學生,他就可以選擇到底去哪個學校繼續深造。這個可能比高考本身還要為中國的高考制度的推進起到更大作用。
被權利和金錢綁架的教育體制
北大學子中,有超過超過60%的人來自政府領導家庭(背景),我回家鄉做過調查,從我們村的村長家開始,小孩都是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然後是當地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是頭豬都可以被培養出來,別說是人了。農民的孩子呢?就只能是在當地上最普通的小學,最普通的初中、最普通的高中。所以並不是政府領導作弊,而是政府領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了相對更好的教育資源。
現在所謂的國家片區教學,能否阻止這樣的行為呢?根本不行,在人大附中,你看看有多少不是政府領導家的孩子就知道了。當然,有錢人家的孩子未來也可能會出名,沒有權利,我用錢買教育不行嗎?所以有錢人把孩子送到世界名牌中學,讓他們享受全球最好的教育。所以中國的教育越來越有問題,挺讓人悲傷。所以我在教育界做事不如劉同寫寫青春文章。
我更加欣賞美國的教育思路
中國的孩子在學習中的努力、用功,甚至背誦一些東西,這是比較好的,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背誦。但是我不認為中國教育的思路是正確的。我更加欣賞美國的教育思路,舉個簡單例子,美國的孩子們普遍的數學水平比較差,有一次我到美國商店買東西,價錢是23塊3毛,我給他100塊,再給他3塊3毛,這樣剛好找我80,這樣很方便。但是他瞪著我說給我那麼多錢幹什麼,他就算不過來。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會發現全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大部分都在美國,因為他們是根據個人自身愛好來培養人才。一個人只要有基本的素質就可以,所以美國GRE只考相當於中國初二、初三的內容,覺得你不傻就可以了,但是數學家不能只知道1+1等於2,你要證明1+1為什麼等於2才行。根據不同人專長和愛好加以培養,這樣的大腦才能作出更大的貢獻。
剛才有人說自己記不住東西,但問題是你一點都不笨,現在是一個信息檢索無比方便的時代,你在google上能找到的東西,還要去背、去記幹什麼呢?人要學會的是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挖掘能力以及在信息當中創造出新的為別人使用的能力,這是教育的本質。我們的教育還讓人死記硬背,我覺得這個很成問題。我女兒從小到大在國外學習,考試就是帶電腦、電子辭典、計算機,在中國帶計算機考試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機器能算出來的還用人腦幹什麼?所以我更加支持美國的教育思路,但是需要有中國學生的認真勁兒。
高考是中國可執行的最公平教育制度
儘管我剛才那麼批判中國的教育,但是我依然認為高考是中國現在可以執行的最公平的制度,沒有商量餘地。至少它讓普通老百姓孩子有機會進入北大學習深造。所以我並不反對高考。
第二,MOOC課程,這將是一個無邊界、無時間限制世界教育公平的開始。只要我們給孩子們足夠的信息,在中國「三本」院校學校的學生們也能夠聽到北大、清華、哈佛、耶魯等名校教授的課程,當然這需要學生極其強大的學習自覺性。但是世界教育的公平,一定是最重要的MOOC課程。新東方現在也在通過網際網路傳輸課程,我們已經向貧困地區的普通高中輸送新東方的物理、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我們做了一個試點,那個地區的學生高考分數平均分提高15分,這意味著本來只能一直在農村留守的孩子,因為這15分有可能進入到二本、三本院校繼續深造。所以這種現代化的技術和傳輸,一定能夠讓教育變得更加公平。
第三,50年以後的教育發展不用我們去關心,理由是50年以後的教育現在沒有一個人可以想會是怎樣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形態怎樣,教育三大內容(人品人格教育、知識智慧教育、社交能力教育)只要有一個沒有完成就是失敗。如果現代化技術發展的結果是所有人都變成網絡虛擬社交,在現實面前失去交往的能力,甚至連男女關係都可以虛擬完成的話,我想人類社會毀滅的一天就來到了。所以我不希望移動網際網路的教育和其他方式把一個人終生幸福需要的三大能力毀滅掉,我不認為人品人格教育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全部完成,我也不認為知識和智慧教育可以全部完成,也許知識教育能完成,但是智慧教育做不到。(編輯:陳菲)
推薦閱讀:《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俞敏洪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文系騰訊文化「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