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華劉瑜教授的教育孩子的觀點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教授講述我國基礎教育的惡性競爭,以及競爭對孩子對家庭的傷害。
她呼籲中國的父母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可以讓孩子做個普通人,做個開奶茶店、煎餅果子的普通人。
「要發現自我,追求本心,學會接受失敗",劉教授說了一個關於學生的例子。一個人如果因為高密集的補習或者昂貴的諮詢服務上了一流大學,大學四年、八年都在鳳凰群當中當個鳳尾,未必有利於他的成長。
二、試想俞敏洪在高考前聽信了劉教授的話會怎樣
看了劉教授舉的例子,感覺她說的就是俞敏洪高考前的狀態,讓我們一起看下俞敏洪的高考情況。
(一)俞敏洪的高考的成績
1978年 高考英語考了33分 他的目標院校常熟師專要求至少38分
1979年 高考英語考了55分 他的目標院校常熟師專要求至少60分
1979年 高考英語考了95分 已超過錄取線7分的成績進入北京大學
(二)假如高考前俞敏洪聽信了劉瑜教授的話
俞敏洪1979年第二次高考英語成績只有55分,俞敏洪開始認識自我了,努力復讀一年英語只考了55分,說明我天資不合適,應該去追求自己的本心了。我的本心應該是做一個幸福的農民(見下圖)。
不過幸好俞敏洪沒有去「追求本心」,而是上英語補習班繼續拼搏,最終第三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按劉瑜教授的理論,這個英語發音很差的同學在這麼多優秀的同學中間,一定不會幸福的,俞敏洪同學會非常痛苦的,因為他雖然讀了北大,但違背了他的本心,他的本心應該一個幸福的江蘇農民。
三、俞敏洪的真實的情況
眾所周知,俞敏洪後來大學、工作遇到很多挫折,但他仍不斷拼搏,永不服輸。1993年創立了新東方,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7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可以說俞敏洪很成功、很幸福。
是不是很可笑,其實真正可笑的是劉瑜教授的教育觀,她站在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呼籲老百姓的孩子放棄努力,讓他們變的懶一點,這樣可以降低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
我更欣賞瑞卡斯的話:「我們總是喜歡 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四、總結
其實也不能說劉瑜教授的觀點完全錯誤,如果你的家庭背景和高曉松(自己百度)差不多,也可以像他一樣從清華退學去學電影,去追逐自己的本心。
遺憾的是,我們國家有6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90.8%的家庭沒有能力讓孩子像高曉松那那樣去試錯,去追逐本心。
所以我要說,劉瑜教授的教育觀,聽聽可以,千萬不能信,你沒有那樣的資格和條件。#孩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