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劉瑜教授的演講

2020-12-11 Lucia0到6baby

再看過去的幾十年前,生活都是穩定的,比如:你爺爺是鐵匠,你爸爸也是鐵匠,你未來也是鐵匠,但是現在我們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也帶來了焦慮,各種競爭,你選擇的事業,也預示著別人事業的機率,知識的儲備是一種惡性競爭的循環。

國內,學歷越高,技能越多,自己選擇的空間也就越大,父母之間也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你們家的上4個興趣班,9點睡;我們家的6個興趣班,10點睡;他們家的上8個興趣班,11點睡!

有的媽媽自己是一個文科生,為了孩子硬把自己變成了理科生的學霸!現在拼的是經濟,你們家有錢,就可以去最好的私立學校,佔據更多的優秀資源!

現在,這種惡性循環,懷著對世界無限的憧憬長大了,但是大人就告訴孩子,你的前半生就是考試,雖然,你最後十八般武藝,但是你最後不知道你要做什麼,沒有你自己的思想!

劉瑜教授的建議:

1.認識自己

我是誰,我能幹什麼,我喜歡什麼?

人生是真的跑得越快越好,還是爬得越高越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去一個鳳凰的群體裡,只做鳳尾,他真的很開心嗎?有的人,因為聽了父母的話,考了公務員,每天都覺得自己穿了一雙自己不合腳的鞋子!

走別人的路,跑別人的路,你快樂嗎?很多孩子抑鬱了!!

有的家長,我們經常會問,為什麼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呢?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報了,所以,我們家也報了!

你要從競爭中勝利,你要做那個1,不要做一萬後面的那些0,在人群裡,大家都學這個,你也去學這個,那你能從這一群人中成為佼佼者嗎?

獨闢蹊徑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

中美教育的悖論:中國小學生孩子畢業都很優秀,但是美國那邊小學畢業有的連加減乘除也不會!但是,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大部分又是國外的人,我們卻很少!

在我們都用這個時間去學習,與別人一起競爭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沒有時間想事情,我們從小就在流水線上走,有一天,方向盤交給我們了,我們自己又不知道怎麼去走了!

每一個人的自我都是在探索,試錯的過程中不斷的去發現自己,找到自己!

2.失敗觀,接納自己

我們需要家長,老師去引導消化失敗,「有志者,事竟成」不僅僅是有志向就會成事的,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情商等等!

這種錯誤觀,只準成功,不允許失敗!失敗讓我們該拐彎的時候該拐彎,不能總是有執念,固執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改變一些方法,方式!

失敗有時候也是一個轉機,認識自我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如果試錯了,沒有碰到我的轉機怎麼辦?那也比慢性自殺好,人生的最後的最後,比你成為一種什麼人更有意義!

「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普通的人」,北京孩子考上北大,清華的概率是千分之五,數學裡這個是一個概率的問題!

正確的教育觀:

我要把一棵小草培養成一棵健康的小草,而不是把小草培養成參天大樹!小草,本來就不是樹!

當我們把一個專業,一個領域做成極致,那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日本的收納師,把收納做成了一份職業,這就是一種成功!

你的人生態度決定你的人生,所謂的成功和壓力是練習的,有的人為了成功放棄了生活的從容,低成就,低壓力,也是一種 成功的幸福生活!

即使從教育的本身出發,又是從競爭的本質出發,這個社會應該是平穩的!

3.女權的問題

西方國家,女足收入與男足的收入不同,然後把公司告到最高法院,男女不平等,但是因為市場的原因,買男足的票比較多,但是女足的票不同,所以這個也不完全是因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在國內,留守兒童,性騷擾那就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有時候,我也會焦慮,現在流行什麼課程體系了啊!蒙氏一直是我研究喜歡的,現在又有ib ,eyfs,pyp,瑞吉歐,華德福,pbl,芬蘭教育,還有一些什麼國外的一些嬰幼兒教學理念,有時候,我也想搞懂每一種教育都是在研究什麼的!

中國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競爭,很多其他領域的,研究生,博士生,海歸看幼兒教育現在有一個這樣發展的市場,也都參加到這個行業中來,我們這些學幼教的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優勢!可能他們也更多的是管理者比較多,班裡那些繁瑣的事情還是我們來,讓他們做,家長們也能感覺到理念高高的掛在天空,實踐又不能落地,我們這種是實踐落地,又不會講什麼大道理!

每一行的競爭都不小,幼兒園老師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有時候覺得每天跟孩子們在一起,也挺開心的,觀察他們的動作,行為,研究他們的心理!做一個班級裡的老師好像也不錯,不太懂那些人世間的圓滑,也不會哄別人開心!

因為喜歡,所以常伴!原我們身邊的每個孩子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更多育兒可以關注@Lucia0到6baby,讓我們一起討論,一起研究,讓我們一起準備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劉瑜:大多數孩子會淪為普通人,我贊同卻依然讓孩子去拼
    前兩天清華教授進行了一場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劉瑜教授毫不遮掩地指出大多數中國家長都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而落幕時分,大多數孩子將會淪為普通人,包括她自己的孩子。於是劉瑜教授建議家長們可以放棄「軍備競賽」,讓孩子追求本心,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途徑,奮鬥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 清華教授劉瑜不容忍孩子平凡,看看魯迅對孩子的...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因為一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演講刷屏,說什麼「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引發不同群體的爭議。 你是大學教授你孩子就一定是高知博士? 有些人骨子裡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自己的家庭孩子親人註定要不同與常人,好像做一個普通人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屑一顧羞於同行。
  • 隨記 | 該不該讓孩子去開奶茶店?——關於劉瑜教授【普通人】教育的思考
    戳上方藍字,一鍵關注小瑜碎念☾在生命的細碎裡找到詩意的光這裡天空遼闊,雲淡風輕,山水江湖,無不可棲-start-這兩天,關於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做的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引發各方激烈爭論。
  • 張桂梅校長和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兩者傳遞的教育主張完全相反嗎?
    她們就是——張桂梅和劉瑜。很多人表示,看完了劉瑜教授的演講,再看張桂梅校長的教育理念,覺得這分明是兩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們先來看看這兩位偉大的女人都分別持有怎樣的觀點:張桂梅校長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在她的帶領下,山區裡1800多位女生走出大山,踏上了大城市的求學之路。
  • 張桂梅校長和劉瑜教授的「對話」,讓人看到了人生起跑線的距離
    教育的價值是什麼? 張桂梅校長說: 「我們必須拼了,要不停刷題,要死記硬背,要用填鴨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貧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廈大和川大。」
  • 劉瑜PK張桂梅:不要調笑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今天要和大家掏心窩子,說說教育和階層固化的事。話題由最近很多人持續在懟劉瑜的事說起。前些天,劉瑜弄了個演講,叫《不確定的年代,教育的價值》,讓很多人覺得反感。這個演講,在網上被提煉出一個很接地氣的標題——《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隨即,火透了。
  • 劉瑜演講背後的5個疑問
    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劉瑜是誰?恕我才疏學淺,這個名字之前從未聽說過。周瑜倒是知道,據傳被諸葛亮氣死的那個。直至最近刷到了一篇清華教授的演講,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才知道劉瑜是誰,也因為她的一句話徹底火了,讓更多普通人認識了她。
  • 時代的教育與教育的時代
    時代的教育與教育的時代楊振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更像我們一樣重視和關心教育。關心教育就是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民族的未來。循著追問,我們先看一段視頻資料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在近期的演講中一語引爆全網,她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普通人。為什麼這樣一句話會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價值認同反差。
  • 時代楷模張桂梅和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教育觀點是相輔相成的!
    剛剛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感動國人。張桂梅老師說:「拼了,不停地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們不好,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和川大。」「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狗嘴與象牙:清華教授與普通人、王健林與小目標
    近期,清華大學政治學系的劉瑜副教授的一篇文章火了:《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教授的文章主要論點就是指,現在的教育是惡性競爭,是軍備競賽模式,因此她呼籲大家要發現自我,要有失敗的勇氣,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並且高調宣稱自己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跟大家聊劉瑜教授這篇文章之前,我先說個說明。
  • 如何避免像劉瑜女兒一樣成為普通人,誰信劉瑜誰倒黴,倒黴兩代人
    劉瑜沒有在美國生養過孩子,就像沒有養過房一樣,需要每年交房價1-3%的房產稅,才能擁有所謂永久產權。至於政治教育,不學中國政治,就得學美國政治,只不過一個叫意識形態,一個叫價值觀念。方式方法或許不同,但任何國家的國民教育都離不開政治。就是形式上,中國每周升一次國旗,美國每天都要對國旗宣誓。
  • 比清華大學劉瑜更有良心的教育建議:雞娃必須掌握5大規律
    最近,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刷屏了。 可是,網友們對這個演講的評價幾乎兩邊倒。 認可的人說,劉瑜教授的教育觀念淡定、有智慧,揭穿了「軍備競賽」教育方式的弊端,鼓勵孩子發揮創造力和接納自己,緩解了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令孩子更快樂地成長。 不認可的人則認為劉瑜教授站著說話不腰痛。
  • 清華大學名教授:普通人要佛系一點。這碗「毒雞湯」,我勸你喝下
    近日,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做了一個演講,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她說自己的女兒不可避免地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同時認為當前教育的「軍備競賽」讓孩子和家長都無比焦慮,「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要認清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 關於教育,我們的主見到底是什麼?
    作者 | 言詠photo | 圖蟲創意清華大學教授劉瑜近日一段演講被刷屏,指責者不少。劉瑜演講的題目是《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她認為當下教育的「軍備競賽」模式帶來焦慮與疲憊,也滋生不公與傷害;她闡釋自己的教育觀:鼓勵孩子發現自我,找到獨特亮點,而不是在流水線上隨波逐流,一頭扎進紅海競爭;家長和孩子都要學習接納失敗。她還說自己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最後一句話扎心了。
  • 清華女教授劉瑜的高級凡:女兒上清華附小,還能怎麼普通?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最近的演講火了 。她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而正在成為知識界的「高級凡」。劉瑜的很多觀點我很認同,家裡也有她幾乎所有中文著作。雖然說劉瑜在教育女兒問題上有這個認知,也沒有什麼不妥,但她不能簡單地告訴我們「放棄成功,選擇普通」。她應該告訴我們,普通也有級別: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我們必須清醒地知道,劉瑜所說的普通,是我們大多數人傾其一生心血都無法企及的夢想,有些人甚至可能連夢都不敢夢到。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如果按照劉瑜教授的觀念教育,我的孩子長大了真的只能領救濟了!
    最近網上關於清華劉瑜教授的育兒觀念,引起了極度熱議,當然也吸引了我這位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吃瓜父親的關注,所以在空閒的時間翻出了劉教授的演講視頻從頭到尾聽了3遍,也許是我這人理解能力比較差,說實話劉教授的演講中,隨便拿出一句話都能引爆家長圈。第一遍聽完以後,感覺就是終於找到志同道合的高級知識分子了。
  • 張桂梅PK清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指點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不由想起前不久引發熱議的一段42分鐘的演講。 演講者: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 演講題目:不確定的年代,教育的價值。 而這位清華教授原先嚴謹生硬的學術腔,就成了人們心中海澱精英的凡爾賽體了。 在演講中,劉瑜教授說出了許多「金句」。 如:在不確定的年代裡,這屆父母確定對教育,存在普遍的焦慮。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最近有一句話刷屏了,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她的一個朋友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然後劉教授說: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作為普通父母,你信嗎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各種培訓班、輔導班更是撲面而來,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在孩子身上投資,有多少父母可能會為了買菜的幾塊錢算來算去,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收費的時候,卻慷慨地眼都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