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劉瑜:大多數孩子會淪為普通人,我贊同卻依然讓孩子去拼

2020-12-14 松哥的語文課堂

前兩天清華教授進行了一場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劉瑜教授毫不遮掩地指出大多數中國家長都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而落幕時分,大多數孩子將會淪為普通人,包括她自己的孩子。

於是劉瑜教授建議家長們可以放棄「軍備競賽」,讓孩子追求本心,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途徑,奮鬥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這種思想對嗎?我們先來看演講中的一段總結。

原話是「孩子要認識,接納自我,從教育本身的產出,從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萬戶的和平穩定來說,也是利大於弊的」。

言外之意也就是告訴大家自覺幫孩子減負,給他們一個個性化發展的空間,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上。難聽點講,少費點勁培養,反正長大了也沒出息,還不如給個快樂童年。

富人階級之蜜糖,吾等百姓之砒霜!

我本人對劉瑜教授並沒有惡感,甚至贊同她的部分觀點,但身處的角度不同,我所教授的學生大多來自普通家庭,對於他們而言努力奮鬥,認真讀書,真的很重要。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不是不知道應試教育的殘酷性,我們不是不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哪個孩子不是爹媽心尖上的一塊心頭肉,難道我們忍心看著他們挑燈熬讀到深夜?

我們不忍心,但我們必須讓他們這麼做,因為作為普通階級,深知一旦脫離了應試教育的戰車,普通人的孩子未來會更難過。

在劉瑜教授的角度,她的孩子可以輕而易舉的上清華附中,享受優質的教育。哪怕成為所謂的普通人,也有他的清華媽媽,北大爸爸,常青藤家族為他兜底。可如果我們的孩子不去拼搏,誰來幫他們兜底?

作為學者、說話有所分量的人,教育要怎麼怎麼樣應該講給官員們去聽而不是講給孩子聽,孩子相信了你的那一套「追求本心,逍遙而為」的理論,真的追求本心去了。

結果生存壓力依然存在,大環境沒有改變,你是在幫他還是害他?

所以作為教師最務實的事是,在現有的環境中幫孩子盡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去誇誇其談,講些你根本無法實現的教育理念,世外桃源誰都愛,可世上真的有桃源嗎?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用於對抗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危險,簡而言之受到的教育應該化作可以使用的能力。

所以即使像劉瑜教授說的「智力一般,他不是讀書的料」。我認為在學習階段依然要努力向上,讀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修煉自我的過程,哪怕最後我沒有在學習中取得比較高的文憑,但是在學習階段積累下的吃苦耐勞精神依然是未來寶貴的財富,更何況一般性的孩子在這個年齡不讀書,難道去做其他事情就成了?人的腦子本來就是越動越靈光,有些人一開始不行,後面慢慢積累是會開竅的,所以絕對不可以輕言放棄。

當然劉瑜教授的「追求自我」不光是勸很多孩子不要加入應試競爭,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找到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點,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一個層次上我是支持教授的觀點的。

我們應該時不時地想想我到底適合做什麼,我的特長興趣和愛好能否讓我在未來脫穎而出。但同樣追求自我價值與繼續認真學習並不衝突。

認真學習後收穫的能力、得到的文憑將會讓我們擁有選擇權。

比如北大出身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北大畢業的「豬肉佬」陸步軒。正是因為北大這個招牌,讓他們加持了興趣愛好後能走得很遠很遠。

試問北大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大專生脫口秀演員張雪琴,同樣需要你點擊,你會優先點擊誰呢?

因此自帶流量的北大李雪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流量明星,「豬肉佬」陸步軒被外界廣泛報導,如今

更是和天貓進行了合作,期間「壹號土豬」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億。

所以你告訴我上學無用,念了北大只能賣豬?

當然劉瑜教授也說了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一樣,有些人吃飽喝足,這輩子挺幸福。有些人雖然功成名就比如自己,但依然在累的時候會羨慕瓜農能在樹蔭下小憩,人生短短幾十載,何必不讓自己生活得輕鬆些?

平心而論,劉瑜教授擁有選擇權,如果她願意,她完全可以降維,成為清華瓜農在樹蔭下歇息。但請問,如果瓜農累了?他可以成為教授嗎?

人生短短幾十載,你不努力也並不會讓你活得輕鬆,因為我們是社會人,並不是獨立生活的唯一體,固然我們在當今生產力下可以完成馬斯洛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但生而為人更重要的是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

低成就,低壓力真的是一種新的選擇嗎?社會不會允許的,你可以站在制高點告訴我,孩子你應該選擇低成就,低壓力的生活方式,但社會最後會給你一個響亮的耳光。清華北大常青藤畢業的家庭可以,我們普通家庭不敢。孩子起點就在清華附小,未來真的會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嗎?我不信。如果真的讓孩子放逐自留,完成了二八的分配理論,確實能實現社會的和諧,卻永遠也實現不了自己的和諧。

因此我可以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但我絕不允許他放棄應試教育。同樣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好事,但依然要向陽而生,追逐光亮。

相關焦點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普通人?
    人民大學儲殷教授的很不贊同清華大學劉瑜的育兒觀點:(戳下面文字可以觀看劉瑜的演講視頻)清華女教授指責雞血家長,反被家長懟回去……劉瑜,一個不需要食人間煙火的家長儲殷認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聽信專家的雞湯,搞什麼快樂教育,鼓勵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因為教育才能讓普通孩子跨越階層。
  • 當個普通人怎麼了?清華教授劉瑜不容忍孩子平凡,看看魯迅對孩子的...
    當個普通人怎麼了?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因為一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演講刷屏,說什麼「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引發不同群體的爭議。
  • 清華女教授劉瑜的高級凡:女兒上清華附小,還能怎麼普通?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最近的演講火了 。她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而正在成為知識界的「高級凡」。劉瑜的很多觀點我很認同,家裡也有她幾乎所有中文著作。就因為她爸爸是周濂,媽媽是劉瑜。如果他們的女兒開了奶茶店,一定也會是知識分子打卡的網紅奶茶店。他們的人脈資源,將源源不斷自動或非自動地,對接到這裡。何況,劉瑜並不會真的滿足於女兒開奶茶店。憑著學術人脈,孩子萬一上不了國內名校,還可以去國外名校。他們有的是時間靜待花開。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 儲殷:清華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
    剛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劉瑜教授的老公是著名的哲學家周濂。咱說句實在話,作為劉瑜和周濂的孩子,他就註定已經不是普通人了。 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
  • 活成普通人很容易,做普通人卻很難!劉瑜演講背後的5個疑問
    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劉瑜是誰?恕我才疏學淺,這個名字之前從未聽說過。周瑜倒是知道,據傳被諸葛亮氣死的那個。直至最近刷到了一篇清華教授的演講,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才知道劉瑜是誰,也因為她的一句話徹底火了,讓更多普通人認識了她。
  • 清華教授:希望女兒成為普通人;網友:我們普通人,聽聽就好了
    最近,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火了。在演講中,她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在此之前,她曾在一個家長群裡說:希望女兒將來就安安心心地開個奶茶店。咋一聽,夠普通吧。但要是細細了解過劉瑜的背景,你會大吃一驚。劉瑜,清華大學副教授,學者、作家和詩人,在美國哈佛大學讀完博士後,又去了英國劍橋大學做講師,出版了《民主的細節》、《觀念的水位》等作品。而劉瑜的老公,更不普通。
  • 狗嘴與象牙:清華教授與普通人、王健林與小目標
    近期,清華大學政治學系的劉瑜副教授的一篇文章火了:《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教授的文章主要論點就是指,現在的教育是惡性競爭,是軍備競賽模式,因此她呼籲大家要發現自我,要有失敗的勇氣,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並且高調宣稱自己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跟大家聊劉瑜教授這篇文章之前,我先說個說明。
  • 隨記 | 該不該讓孩子去開奶茶店?——關於劉瑜教授【普通人】教育的思考
    我找到演講的全文,並做了一些的摘錄。 劉瑜教授以一名家長的視角,談論了當今中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教育與成功」焦慮。 我在家長群裡說,我們家孩子以後就讓她開個奶茶店得了。結果其他的媽媽紛紛表示,他們的孩子也要開奶茶店。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人民大學儲殷教授的很不贊同清華大學劉瑜的育兒觀點:儲殷認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聽信專家的雞湯,搞什麼快樂教育,鼓勵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因為教育才能讓普通孩子跨越階層。兩位教授隔空發表截然相反的觀點,讓人不由得感嘆現代社會的最大悖論:「想要實現階層流動,關鍵是教育。」
  • 清華教授劉瑜,一個不需要食人間煙火的家長
    作為一個清華大學的教職員工,她的孩子可以不需要任何條子就能進清華附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後還能進清華附中讀初中。那些為劉瑜的演講叫好的家長,你可以麼?這就像一個富二代和家裡鬧翻了,他爸朝他怒吼:以後老子一個月只給你十萬塊,我看你以後怎麼過日子!
  • 清華教授想培養女兒成普通人獲群嘲:讀清華附小的學霸會普通?
    清華教授劉瑜,在一次《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中談到,有個朋友告訴了她一句話,這句話讓她印象如此深刻,以致於立刻就從虎媽的戰車上解了綁,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這句話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教育的悲壯:讓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Saying:一個焦慮的時代,我們都是盲從的父母,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一無所知。 文/如海「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刷屏。演講者是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在孩子長大之前,誰也不敢確定地說:我的孩子可以不用讀太多書,他會是一個商業天才,他會是一個銷售精英。那麼,通過高考考入重點大學,才是孩子最光明前途的渠道,沒有之一。在北京的劉瑜,的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因為她的孩子日後即使在北京成為一個普通人,放到全國來看也是精英。區域的不平等,註定了有的人未來的資源俯拾即是,而有的人一無所有。
  • 清華教師子女會成為怎麼樣的普通人?
    根據高曉松自己回憶,他讀書的時候有什麼題不會,抬腳就去隔壁鄰居家問得了。眾所周知的是,在中國,教授沒有當官好用。高家不光是大知識分子,而且多人當過高官,這人脈資源更不是一般清華教授比得了的。至於高曉松後來能清華輟學混的風生水起,還真是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0的典範呢。劉瑜呢?
  • 清華教授劉瑜:請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無數的職業女性本可以在事業上綻放,結果卻因為被捲入這種惡性競爭,不得不把大多數的精力放在孩子教育的「軍備競賽」中,放棄自己的事業。本來非常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要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導致家庭關係雞飛狗跳。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前途。但是,這一切最大的傷害是孩子本身。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本來非常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要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導致家庭關係雞飛狗跳。第三,它是對教育公平的傷害。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前途。但是,這一切最大的傷害是孩子本身。青少年抑鬱症、焦慮症很普遍,自殺的低齡化趨勢非常嚴重,每5位中學生就有1位曾經考慮過自殺。
  • 清華教授言論引家長眾怒,你接受孩子是普通人,那我們普通家長呢
    前兩天朋友圈被一篇演講刷屏,演講者是清華大學的劉瑜教授,內容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問題:要給孩子減負,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家長和學校要讓孩子喘口氣。這位清華教授表示,自己很懶,是那種不戰而降的媽媽,而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清華副教授劉瑜: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本來非常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要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導致家庭關係雞飛狗跳。第三,它是對教育公平的傷害。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前途。但是,這一切最大的傷害是孩子本身。
  • 張桂梅校長和劉瑜教授的「對話」,讓人看到了人生起跑線的距離
    清華副教授劉瑜說: 「我們要鬆弛下來,要發現孩子的喜愛,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教授《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