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盛
作者 吳國盛 (本號主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責編 許嘉芩 劉愈
◆ ◆ ◆ ◆ ◆
昆士蘭科學中心(Sciencentre)
昆士蘭科學中心位於昆士蘭州首府布裡斯班,是昆士蘭州立科技館,其英文名稱Sciencentre 是一個拼湊詞。澳大利亞好幾個科技館的名字都是如此。坎培拉的國立科技館名字叫Questacon,墨爾本的叫科學工場(scienceworks),都是這樣。昆士蘭科學中心是昆士蘭博物館的一部分,佔據博物館建築中的一層(level 1)。它所在的布裡斯班河南岸市中心地帶,全都是美術館、博物館、歌劇院、大型購物中心之類。在南岸望北岸布裡斯班的城市天際線,非常醒目好看。據官網介紹,昆士蘭博物館由昆士蘭哲學學會創辦於1862 年1 月20 日,幾經搬遷,1986 年遷到布裡斯班河南岸的現址。開放時間除耶穌受難節、聖誕節及次日之外的每天上午9:30 到下午5 點,門票大人14.5 澳元,小孩11.5 澳元。比坎培拉便宜,比墨爾本還貴一些。有意思的是,整個昆士蘭博物館只有科學中心要票,其它樓層則可以免費參觀。地下提供停車場,停車費每天15 澳元。
從科學中心所在的布裡斯班河南岸往北看過去,布裡斯班的城市中心區高樓林立。
昆士蘭博物館外景
票價介紹
地下層(Ground floor)是入口,入口另一側是恐龍展示區。坐扶梯上去到一層。扶梯下角落有一臺老爺車。上到服務臺買票,然後下樓參觀。總的感覺,與坎培拉的國家科技中心相比,昆士蘭科學中心的規模和展品都相對較弱,更不要比墨爾本的科學工場了。進門處正面和左側有大量的電子屏幕,以表現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和科學的未來(science future),都是好萊塢科幻的風格。電子線路板、機器人令我反感。這些令人眼花瞭亂的屏幕,顯出一派過時了的遊樂場風格。
入口
恐龍展示區
老爺車
老爺車,可能是科學中心裡僅有的一件歷史藏品。位於北京的中國科技館似乎也是如此。
服務臺,工作人員極其耐心、極其和善。
電子屏幕展現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和科學未來(science future)
進門右手邊表現物理學原理的部分基本上是科學中心的一些經典展品,表現手法偶有創新,因此也值得一看。如輝光放電,雷射三維圖像,以及一些光學展品如託馬斯楊的光縫實驗,頗有新意。再比如,表現不同顏色的車皮吸熱不同,有些創意。通過水流來展示颶風的形成,更加清晰,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家用液體來表現氣體之流體力學性質的展品。通過旋轉一個裝滿液體的球而演示風暴的形成,其原理也是如此,別據一格。其餘的展品,如氣球浮在空中不下落,閃電,手搖發電機創造電流,產生水波,用雙手放在不同的金屬上產生電流,感受磁力這種看不見的力,將球放進不同的管裡結果下落的速度不一樣,不同管長發出不同音高的音,黑洞或引力效應,水在不同頻率的聲波下產生不同的振動,通過鏡子多重反射看出無限深度,通過鏡子發現字母的對稱,混沌擺,牛頓擺,上坡滾子,不同角動量的轉子,測試短跑速度,搭拱橋,滑輪提升,量身高體重,大轉筒產生錯覺,數學積木,移動婆羅門塔,幼兒眼中的桌椅,隱身露頭障眼法,視覺錯覺房間,測試手握力,滾動軌道哪個快等等,差不多都是一些大路貨。這些展品跟我國許多省會城市的老科技館差不多。這樣看來,從科技館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國並不十分落後。我們目前欠缺的,一個是科技館的人均數量跟不上,另外一個是工作人員素質和整體服務質量跟不上。至於硬體,我們的官辦科技館,往往能夠後來居上。
輝光放電
託馬斯·楊雙縫實驗(Young's Double Slit Experiment),一舉證明了光是波而不是微粒。
不同顏色的車皮吸熱能力不同(Staying cool)
通過水流來展示颶風的形成(Whirling around)
通過旋轉一個裝滿液體的球而演示風暴的形成(Spin up a storm)
在某種氣流的作用下,氣球能夠浮在空中不下落(Floating ball)。
閃電梯(Lightning ladder)
手搖發電機創造電流(Create a current),全部線圈和磁鐵都可以被看見,電流通過電流計指針也可以被看見。
產生水波(Making waves)
手電池(Hand battery):用雙手放在不同的金屬上可以看到電流計指針發生移動。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它們之間就會產生電勢差和電流,手在這裡只起一個導電體的作用。
感受磁力這種看不見的力(Feel the force):極性相反的磁鐵端相接觸會產生強烈的排斥。
將不同的棒放進不同的管裡,下落的速度不一樣(Slow the fall)。有的棒中帶有鐵,受磁場影響,其下落速度亦會受到影響。
不同管長發出不同音高的音
黑洞或引力效應
水在不同頻率的聲波下產生不同的振動(Splashes of sound)
通過鏡子多重反射看出無限深度(See to infinity)
通過鏡子發現字母的對稱
牛頓擺(Newton's cradle)
上坡滾子(uphill roller)。由於滾子的特殊形狀以及坡道的特殊安排,貌似上坡的滾子,實則它的重心是在下降。
通過改變轉子的質量排列可以改變轉子的角動量(Stop the spin)
測試短跑速度
搭拱橋
滑輪提升(Pulley yourself up)
量身高體重
大轉筒產生錯覺
數學積木
移動婆羅門塔(Tower of Brahma)
幼兒眼中的桌椅
隱身露頭障眼法(Disappearing body)
視覺錯覺房間(Room for conclusion)
測試手握力(Hold and squeeze)
滾動軌道哪個快(Ball race)
博物館的二樓三樓和四樓均免費參觀,表現昆士蘭州的生態環境、物種、地貌、文化、風物人情等,也有一些科技文物,但以動物標本為最。布展技巧很高,有些地方看起來就跟海底世界一樣,但其實並沒有使用水。科學中心下層的恐龍展也很不錯,傳播環境保護的思想。昆士蘭的科學中心表現一般,與我們在國內看到的許多科技館差不多,但它的博物館部分則有許多亮點。海洋魚類標本布展和原住民的用具都很有特色。
昆士蘭州的科技文物
老舊的顯微鏡
老舊的照相機
原住民的弓箭和盾牌
原住民捕魚工具
澳州原住民特有的飛鏢:飛來去器(Boomerang),可以在拋出去之後自動回到拋擲者的手中。
捕魚器具
動物骨骼標本
鳥類標本
鳥類標本
爬行動物標本
魚類標本
魚類標本
有袋動物標本
考拉標本
考拉標本
大龍蝦標本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海底世界(Coral Coast)
【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取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