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從開始懷孕到寶寶出生,寶媽們會經歷很多種不同的「痛」。有的寶媽感覺宮縮痛,也有的寶媽認為縫針痛,而寶媽們幾乎一致認定的就是:產後最痛。
懷孕的時候,有食欲不振的煎熬,也有恥骨疼痛的折磨;分娩的時候,有宮縮疼痛的難捱,也有縫針疼痛的難忍。
好不容易寶寶出生,寶媽還有哪裡疼痛呢?這四種疼痛只有過來人才懂,第三種真是讓人痛不欲生。
挺過十月懷胎、熬過一朝分娩,沒受住產後四種痛
雅麗懷孕的時候,孕反一直比較嚴重,幾乎吃啥吐啥,喝口水都費勁。很多人因為孕反嚴重而辭職回家養胎,雅麗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直到孕後期,雅麗的孕吐才緩和一些,卻又迎來了恥骨痛、下肢水腫等一大堆的問題,孕期所有的身體不適,幾乎都被雅麗給佔上了。
等到分娩的時候,雅麗辛苦地奮鬥了十幾個小時,才生出寶寶,縫針的時候整個人都渾身癱軟了,幾乎感覺不到痛。
這些苦,雅麗都盡數吃下,從沒說過一個「不」字。然而等娃出生後,雅麗卻遇到了更痛的事:產後漲奶。
「感覺胸前像掛著兩塊石頭,又重又硬,還特別敏感,穿衣服都疼,真是太疼了,生娃都沒這麼疼!」雅麗痛得眼角含淚,說話都語無倫次起來。
不論多麼堅強的寶媽,面對產後漲奶這一關,都立刻變得軟弱了,產後漲奶真的是疼痛的巔峰。
壓肚子的痛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疼痛卻遠遠不止於此,生娃後,寶媽們還會經歷四種痛,第一個就是壓肚子的痛。
產前的宮縮是為了促進分娩,幫助寶寶出生;而生產之後的7天內,寶媽需要再次經歷宮縮,這是因為子宮在逐漸恢復,過程中可能會牽扯組織產生疼痛。
剖宮產寶媽多數還沒有經歷宮縮,寶寶就已經被剖了出來,等娃出生以後,子宮還處在懵圈的狀態,不會自己進行宮縮。
這個時候醫生就需要為寶媽「壓肚子」,這個過程的疼痛,簡直是難以言表。
傷口的痛
不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難免要經歷傷口的疼痛,剖宮產寶媽由於傷口更深、更長,疼痛的強度和時間都會增加,一般需要7~10天的恢復期。
剖宮產逃得過產前的宮縮,卻難逃產後的壓肚子和傷口痛。剖宮產媽媽遭的罪一點也不少,每個媽媽都是同樣偉大的。
▼ 修復建議:
① 剖宮產的傷口敷料要及時更換,保持傷口的乾燥清潔。建議產後7天內用溼毛巾清潔身體,如果有洗澡需要,可以用保鮮膜包住敷料,以免傷口沾水。
②順產的寶媽即便是躲過了側切,也多會發生輕度的撕裂,建議每次排便後清水衝洗陰部,緩解痛感。勤換衛生巾和內褲,保持陰部的清潔。
漲奶疼痛
說起產後最痛的事情,還是漲奶帶來的疼痛,就連明星也難逃劇痛。章子怡就曾在社交軟體分享漲奶的經歷,可見漲奶痛是全民寶媽一致的疼痛巔峰。
剛出生的娃食量太小,胃容量僅有7~10ml,而寶媽的奶水卻源源不斷,產出的奶量無處安放,堵在胸部漲得寶媽輾轉難眠。
▼ 護理建議:
① 及時開奶,多吮吸:產後儘快讓寶寶來吮吸初乳,可以實現通乳的作用;平時勤哺喂,每2~3小時餵奶一次,儘可能地讓寶寶多吸。
② 吸出餘奶:如果寶寶只吃了一邊就飽了,寶媽可以用手或者吸奶器,吸出另一側的乳汁,讓胸部恢復柔軟。注意不要完全排空,以免刺激泌乳反饋,導致後續產奶更多。
③ 毛巾冷敷:一次哺乳之後,可以用溼毛巾來冷敷胸部,注意不要用冰直接敷,以免刺激過大。
腰酸背痛
生娃之後,寶媽們月子裡還有一種痛,就是腰酸背痛。每天數次地抱娃餵奶,很多寶媽還需要洗寶寶的衣服、做家務,月子裡累到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
腰酸背痛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受涼、吹風導致,而是帶孩子累的,這個時候寶媽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需要寶爸多幫忙、多分擔。
當然,寶媽自己也要注意休息,不要看娃可愛就忍不住一直抱著,自己的老腰確實承受不起啊!
【寫在最後】
懷孕與分娩,寶媽在各種痛中收穫幸福和喜悅。
【留言板】
產後的四種痛,第三種真是痛不欲生,你認為哪種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