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大師成博授課 花為媒:一場生活美學的修行

2020-12-22 四川新聞網

田島貢製作花藝作品

  8月22日下午,中國傳統佳節七夕節來臨前夕,成都博物館聯合四川省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舉辦了「草月流花道體驗活動」。日本草月流花道藝術家、裝置藝術家田島貢先生來到成博,帶領現場20名觀眾創作屬於自己的花藝作品。

  草月流花道大師田島貢先生擅長以花卉與植物作為素材,融入雕塑與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進行花藝創作。在體驗現場,田島貢先生向觀眾介紹了日本花道眾多流派的特色,分享了花道中蘊含的意境以及知禮修心的精神。

  活色生香的花道活動引起了觀眾的極大熱情,20個現場體驗名額在報名通道開啟後一秒內即被搶空,不少觀眾在現場駐足流連。作為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美學生活方式,本次花道活動契合了成都優雅時尚、熱情包容的文化基調,與現代城市的文化律動相呼應。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敏娟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設計園林是一場禪修
    【編者按】:枡野俊明的人生中有兩個密不可分的角色: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和傳統園林設計師。他說,他一直穿這「兩雙草鞋」前行,有時是這雙,有時是那雙,但始終就是這兩雙鞋。而如果園林是「心靈停駐的獨特的精神空間」,那設計園林就是「一場充滿禪意的修行」。
  • 專訪洛陽蒔花、藝花技藝傳承人張超綱:花道的美學精神
    ,宛自天開」,這或許用來形容花道藝術再貼切不過了。從釋儒道,講到物理、數學、哲學、宗教,可見張老師的學識之淵博,從而也可窺見,花道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想要學好花道,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時代天際 洛陽人居的美學封面誠如花道要具有美學精神,建築本身也有著獨特的建築美學。城市在發展前行,審美也在與時俱進。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一個時代的封面,千年古都洛陽亦如此。
  • 日本花道,花人花語正當時_生活方式_澎湃新聞-The Paper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上海植物園大樓裡,由國際花道協會上海支部主辦的日本花道藝術講座正在進行,講座主要涉及了日本花道的簡史和流派。從大框架而言,日本花道分為現代花道和傳統花道。傳統花道注重將花和植物設置為一個理想造型,將花和植物在自然生態中被忽視的深沉美和生命力,通過設定造型突出表現出來。
  • 2019夏季 日本5日 | 在日本開啟一場深度文化交流之旅,從全新角度中重識日本
    同時,這不僅只是一場文化交流之旅,更是一場關乎成長的收穫之旅。於是,2019年,我們繼續帶領營員們感受這樣的文化交流。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熊本西田田鶴子茶道老師花道課堂  |  生活禮儀新池坊是日本著名的華道團體,有一百多年歷史。營員們的花道體驗,都注入了太多的熱情和耐心。
  • 穿漢服逛川博看明代女子生活美學
    四川博物院「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展」。 成博「走進重華宮」展碧玉交龍鈕。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面露華濃。  1956年新都蛾蛾墳的發現,揭開了四川明代女性生活的一角。
  • 抄寫《心經》,是一場靜心的修行
    美學大師蔣勳說:「我以為心經能幫我免除苦難,但是最後發現其實是渡。它不會免除,它幫我渡過」。《心經》裡藏著的第一個秘密,就是讓我們內心獲得寧靜的力量。燃一支香,靜一刻心,在一撇一捺中忘卻煩擾,平和心緒,將經文智慧滲透入心。
  • 日本禪藝三團的雅道之行
    建築前的枯山水並不很大,被稱為「一滴海之庭」,但在紅葉的映襯之下,呈現出霞光中特有的暖色調,在象徵大海波濤的細石波痕中散落著一片片楓葉,意味著夏去冬來,一個舊的輪迴即將結束,一個新的輪迴等待開啟。人們佇立在這樣的風景之中,不由地回想起人生的變遷與輪迴,在靜寂的時空中產生這般的聯想,這不正是在傳遞禪宗的某種美學思想嗎?
  • 花道 | 生花と陰陽說
    生花正風體水仙   生花,興起於江戶時代,隨著江戶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而發展,是一種新流行的古典插花風格。它的特徵是由表示天地人的「三才」構成,將整體形成三角形。本段節翻譯於西村花店官網,插花作品圖來自池坊花道家井上太市先生,編輯自花道。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評論功能開通,可對本期內容進行評論交流。
  • 日本匠人:生活即修行
    [摘要]在匠人的生涯中,「生活即修行」——學徒不僅是要學手藝,還得整理工具,收拾房間,幫師傅和學兄學弟們做味噌,捕魚,種田,洗衣,割草,練習並養成一種明亮而守靜的心境。蘆原義信在《街道的美學》理,論及西歐建築和日本建築的不同,說如果西歐建築是「牆型建築」的話,那麼日本建築可以說是「地板型建築」。坐禪、茶道、日本舞蹈、彈奏古琴或日本三弦,都和地板有密切關係。因此,在日本人的內心,深深滲透「地板型建築」的精神。由此,擅長低處建設的日本文學,正好成為我精神空間的結實地面,與俄國文學高遠的靈魂感形成互補。所謂素以養絢。
  • 嶗山文化街 古早文化城中式美學生活體驗月
    7月18日-25日古早文化城中式美學生活體驗月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沉香木雕主題周特邀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鄭春輝蒞臨古早文化城講授沉香木雕高端藝術品的知識及鑑賞。    通過本次主題周活動,讓沉香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門,於都市人群,尤其是整日與快速工作節奏相伴,極度缺乏舒緩心情及壓力渠道的白領及企業家們,無論是居家養生還是投資收藏都是一項極佳的選擇。
  • 日本無處不在的「縮小」美學
    扇子型——摺疊、攥握、聚合日本人把從中國大陸傳過去的團扇改造成了摺扇,世界上也沒有哪個民族像日本人一樣喜愛摺扇。日本人把扇子摺疊起來攥在手裡,既稱手又方便。摺扇的功能在日本美學裡也能找到原型, 扇子無論怎樣打開,它的原型都有縮小的界限,縮小的範圍以扇軸為中心集中到一點上,這是日本人喜歡的「末廣」形式,日本的繪畫、庭園藝術中反覆踐行這一美學理念。摺疊的不僅是扇子,日本人不管看到什麼馬上就有摺疊起來的意識。
  • 生活美學減壓篇 探秘日式美學舒緩壓力,家不該成為疾病的開悟地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蓮花池一、什麼是日式生活美學1、日式生活美學的特徵日本人對美的感悟、追求和表達,尤其在日常生活層面抵達的境界2、日式生活美學主要的兩種代表類型(1)侘(cha)寂 侘寂其實也是從中國的古語演變而來,漸漸變成日本獨有的「 侘 」文化,一般而言,這種美學所追求的是黯然之美
  • 靈鷲山宗博館文化生活館開幕 多元文化展宗教之美
    、「時雨齋茶館」,及宗博禮品部,一處結合人文、生活、文化、藝術於一身的靈靜空間。2012年8月11日,新北市政府前文化局局長林泊佑、宗博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了意法師、宗博館館長江韶瑩等各界貴賓,還有雙和地區的鄉親們齊聚一堂,欣賞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揭幕的多元文藝表演,享受養生餐飲的好味,沉浸於樂、墨、茶、花、香五道美力所營造的美學生活,提供大眾從嶄新的視角來認識宗教,發現宗教不僅是心靈的撫慰,也是文化的薰香,更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實踐。
  • 7 位值得關注的花藝大師
    1:日本花藝大師東信東信把鮮花封存在冰塊中的「Iced Flower」系列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延續此系列發展出的「Block Flowers」,以特殊技術把櫻花製成標本,讓花的美麗成為永恆。3:臺灣花卉美學大師凌宗湧凌宗湧有「東方新花藝美學大師」的美名,他率領 著CNFlower 團隊。很難想像,凌宗湧當年是由「送花小弟」做起的,他自學成材,不師法任何流派,以「原生美學」收服愛馬仕、LV、Cartier 等時尚品牌。
  • 日本茶生活美學
    日本茶是指出產自日本的茶葉,日本出產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緻之能事,依照製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而這些茶的香氣、味道、口感又各有不同,喝的場合也有講究。在製作上,中國綠茶多用炒制殺青,泡出來的茶湯香味突出,茶味濃。日本茶葉多用蒸汽殺青,再在火上揉捻焙乾,或者直接在陽光下曬乾,這樣的茶色保持翠綠,茶湯味道清雅圓潤。
  • 花博會|體驗生活美學 「望海花都•花園生活節」讓歡樂持續升溫
    10月23日起,「望海花都·花園生活節」在園博園露天劇場精彩上演,陸續推出花式嘻哈「國潮」秀、野趣時裝秀、雅•滿庭芳——美學雅集誦讀會、「花之物語」城市素人音樂會、金秋戲相逢•盛世梨園嘉年華、古悅琴音中國舞、望海花都花藝課堂等主題表演秀,用形式豐富、內容精彩的舞臺表演和活動體驗,呈現花博元素、展示花樣生活,打造出寓教於樂、其樂融融的市民花園生活節。
  • 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
    對於修行人來說,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神聖而莊嚴!關鍵就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生活無處不是修行,每一種事物的出現都有它的因緣,對此我們應當學會反思,體會它們的存在,領悟它們的因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各種問題,化解種種煩惱。
  • 日本別府市中國留學生學習花道感受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別府市中國留學生學習花道感受日本傳統文化   中新網4月5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新學期即將開始,日本九州的櫻花也已經開始綻放。
  • 「極簡主義」背後,那些打動我們的日本美學意識
    生活中的極簡主義,也就是一種「不持有」的生活態度。它起源於歐洲,卻在日本發揚光大。而斷舍離,提倡的是一種從「加法」向「減法」轉變的生活方式,由人的行動,改變生活的狀態和境界。在這兩種概念的背後,日本傳統美學的推動功不可沒。提到日本美學,人們通常會想到清冷、寂靜、幽遠等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