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的某個周六,深夜。
7-11。
她從冰櫃裡挑了瓶飲料打算去結帳,卻被一醉漢搶了先。
那醉漢踉蹌地撞開她,往收銀臺扔一盒薄荷糖。
「先生,四個六(四塊六)」。
男人沒動。
店員又問了一遍。
男人頭也不抬:「五個六」。
店員無語,「四塊六」。
哥們兒繼續,「六個六」。
店員絕望了。
女人好氣又好笑,插隊結完帳正要走出去,心思一動。
在他耳邊喊了句——
-開
男人馬上回:「幹」。
這一「開」一「幹」,就拍出Sir心目中華語電影10年來最好的都市愛情片。
平頭,板材黑框眼鏡,這是喝醉的張志明。
平胸,齊肩紫色中發,這是硬淨的餘春嬌。
Sir敢說,這是餘文樂&楊千嬅演員生涯最經典的角色。
楊千嬅曾經這樣評價這個系列故事:
像一個很踏實的童話。
童話?
童話不是天馬行空的?
請注意餘春嬌(楊千嬅)片中的發色。
最底的一層色澤,是神秘,浪漫,帶著強烈不確定感的紫色。
今晚,我們該聊聊它。
獨屬於成年人的風花雪月。
01
懂浪漫嗎?
早在23年前。
《志明與春嬌》是五月天第一張專輯裡的同名閩南語歌曲
志明與春嬌,就像我們中學英文課本裡的李雷與韓梅梅。
這是各自方言裡如野草般普通的名字。
志明依然不知要怎樣 這些年 自問拼命配合主演
春嬌綻放母親的笑臉 愛的人 為何永遠還是少年
當彭浩翔和太太聽到這段歌詞,就動了拍一對普通男女愛情的念頭。
2010年3月,《志明與春嬌》在香港首映(3個月後進入內地銀幕),好評如潮。
2012、2017年又分別出產了兩部續集。
△ 《志明與春嬌》,香港卡拉OK廳;《春嬌與志明》,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春嬌救志明》,臺北酒店,對面就是101大廈
但。
回頭細看,還是第一部最經典。
在汲汲於生的都市裡,它開創了一種潮流,正是那些美好而「無用」的自在,給了生活風花雪月的詩意。
Sir稱之為都市浪漫的不實用手冊。
別的愛情電影,浪漫是有權有錢的附屬品。
「承包這片魚塘」「刷我的卡」「我連艾菲爾鐵塔都能買給你」,最最不濟,男女主角求愛求婚的地點,也必須倫敦巴黎土耳其。
《志明與春嬌》偏不。
影片最浪漫的一幕是什麼?
害羞地說。
乾冰扔馬桶,製造所謂仙境。
張志明不是沒有遇到「乾柴烈火」的衝動情人。
但其他女人(前任)就不能理解他的乾冰遊戲,一個背後吐槽說他小孩脾氣,一個皺著鼻子躲遠,嫌味兒。
△ 尤其注意大冪冪的微表情,細品
只有餘春嬌。
驚奇叫好,還跟他一起伸出手試探。
一個常識。
情侶之間的親密程度,並非取決於他們說了多少山盟海誓,而是看他們說了多少廢話。
因為誓言讓我們暈眩,也往往自帶毀滅性的危險。
而只有懂得共享生活本身的醇美,才足以讓我們相濡以沫走到最後。
要說成年的殘酷。
張志明三集走下來,從平頭到燙頭,髮際線漸顯後移;
餘春嬌呢,笑得多多,皺眉頭也更多,這是不安全感隨時侵襲。
但,他們又在慢慢學習接納對方。
張志明不厭其煩地玩著「把戲」,餘春嬌嘴裡喊著無聊,嘴角卻總不知不覺地浮出弧度,直至各自成為「餘志明和張春嬌」。
扔乾冰、泥塑、cosplay、山寨band……
這些浪漫成本高嗎?
Sir看還好。
但它們又很昂貴。
它考驗的是都市男女在生活裡是否還有那一層敏銳的好奇心與包容度。
很多時候,當你不再想入非非、不再躍躍欲試,不再放肆玩耍了。
你也就重了、悶了、苦了。
「浪漫,更像是日常感情裡的儀式感。」
02
真愛又是什麼
「真愛是什麼」。
抱歉,這問題對《志明與春嬌》來說真的太大了。
本質上,《志明與春嬌》是反宏大的。
——比起回答真愛是什麼,它更在意什麼是我們該珍視的「愛」。
這些愛總是不請自來。
《志明與春嬌》文本上就是對香港禁菸條例的小顛覆,小調侃。
它消解了條例背後代表的沉悶氛圍。
電影英文名:love in puff(氣味、煙霧)。
2007年元旦開始,香港除了ktv等少數公共場所內允許吸菸外,開啟全城無煙行動,路上抽菸丟菸頭有警察盯,大廈樓道裡抽菸也有人管,被抓到罰款1500塊港幣,更甚者5000。
為了找到新據點,你常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圍著垃圾桶,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聊八卦。
彭浩翔覺得,這麼聊,能聊出感情。
春嬌與志明的關係就是從煙友開始。
倆人交往的每一個關鍵點,幾乎都離不開煙。
聚眾抽菸相遇交換名字;街頭因為丟菸頭一起扮韓國人和日本人裝傻逃跑;最後倆人互相坦白心跡,是在囤煙的路上……
張志明在車上做的簡易菸灰缸也狠狠戳中春嬌。
而全片裡最浪漫的高光,稍稍慢放的煙點菸鏡頭,幾乎就能約等於二人吻戲。
再深一層。
「煙」的本質是什麼?
不就是種種無法命名的狀態。
有沒發現,《志明與春嬌》中,很少有那種咬牙切齒的堅定。
「又不是,我覺得有點不一樣。」
「什麼不一樣?」
「全部都不一樣了。」
「不知道,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自己想幹什麼都不知的嗎?」
「這麼兇幹什麼?」
「別說了。」
「什麼?」
「沒話說。」
不看電影,你知道這兩段話到底想說什麼嗎?
——但你一定和心愛的人這樣吵過。
事實上,電影裡所有真愛的場面,就是在「反懸浮的真愛公式」。
張志明跟餘春嬌去便捷酒店開房,偏偏趕上餘春嬌哮喘發作。
「好事」未成,掃興吧?
但餘春嬌又抱著「帶病的身體」,主動獻身。
真愛吧。
誰知道張志明回:
「有些事不用一晚內做完的,我們又不趕時間」。
嘖嘖嘖。
這絕*真愛無疑。
但影片最後,彭浩翔又將了「真愛」一軍。
原來那天晚上張志明不是「不想」,是「不行」。
這當然是彭浩翔的惡趣味。
就像《志明與春嬌》之前,誰能想到一對7天發展「全壘打」的煙友,居然談成了一段長達10年的經典戀愛。
「這種不期而遇,好像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
03
你也可以風花雪月
今天重看《志明與春嬌》。
越發發現,它好就好在捕捉到今天愛情片難尋的四個字:風花雪月。
到底。
我們是追尋愛情,還是為了證明愛情。
而「風花雪月」,就是對證明的反動。
它不是意義的填鴨,也不是戲劇的強推。
它是各種各樣慵懶的小情趣。
倆人同去交臺費路上,餘春嬌突然發問:為什麼香港看不到UFO。
張志明沒有錯愕,反而認真回答:香港樓這麼多,擋住了。
就這麼一個「扯淡」的話題,倆人愈漸投入,愈漸鬆弛,直到餘春嬌告知自己的郵箱,看張志明笑。
△ 啱(音同arm)channel,類似於「接頭成功、合得來」的意思;普通話版譯為「就是我.com」有內味兒,但笑果不足
餘春嬌帶張志明去好友的生日派對。
兩人其實剛認識。
花團錦簇的熱鬧下,張志明被擠到ktv沙發邊緣。
這時,餘春嬌和姐妹唱著《最後的玫瑰》。
余光中,她注意到他。
嘴在動,這歌他也會唱。
他們其實都悄望著對方。
這種慵懶的小情緒,絕不止愛情。
是兩人抽著煙,入神地同看一個被風吹得東飄西搖的塑膠袋。
是街上正義凜然盯丟菸頭的阿Sir,也會在小巷子裡抽菸躲懶。
更是厚臉皮公公,不想多走幾步,把菸頭塞在汽水杯的吸管裡,自以為聰明,還是被抓包。
沒有拔高的仰拍,更沒有城市宣傳片般,輝煌的霓虹全景。
但電影卻用各種有趣的閒筆,一針一線地傳遞城市和活在城市裡的窘迫但不緊張兮兮的閒情。
這也是Sir覺得它是10年來最好的都市愛情片的原因。
它講述愛情,記錄愛情,但最終超越了愛情,去關注填充城市縫隙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