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個視頻,標題是「小傢伙的呼嚕聲比我還大」,點開看呢,是朋友自己拍的,她的孩子在熟睡中,但是發出了不小的呼嚕聲,夫妻倆覺得很有趣,在旁邊一直笑。學醫出生的我,忍不住想告訴她:改變一下睡姿,這樣打呼嚕不好。
很多人肯定覺得我不識趣吧,畢竟寶寶打鼾、粗粗的喘氣聲、咕噥的聲音聽起來都是萌萌的,而且大部分家長都覺得這樣是代表寶寶睡得香,但事實上寶寶打鼾並不代表寶寶睡得好,更不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打鼾在醫學上被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鼾聲一般是由於呼吸道造成壓迫或者阻塞,從而產生振動後形成的,任何一種可能在寶寶睡眠時會壓迫寶寶呼吸道使之變得狹窄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打鼾。所以如果你的寶寶也打鼾,那就要弄清楚他是長期打鼾還是偶爾打鼾了,這完全是兩種概念。
寶寶如果是偶爾打鼾就不需要過多擔心。寶寶白天玩累了,或者睡眠姿勢不對、枕頭不合適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發出鼾聲。如果寶寶平時睡覺都很安靜,只是偶爾會打鼾,可能就是睡姿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導致的,父母不需太過擔心,只要調整一下枕頭或者寶寶的睡姿,孩子打鼾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另外當寶寶比較小時,由於喉軟骨鈣化不足也會造成寶寶偶爾打鼾,這是一種正常情況。因為喉軟骨鈣化不足,當寶寶呼吸的時候,喉軟骨會隨之擺動,發出類似於咽部積痰的聲音,如果聲音不是特別嚴重,寶寶的呼吸順暢就沒必要去幹預,當寶寶長大了,喉軟骨鈣化後,打鼾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
寶寶比較肥胖:肥胖的人都有可能會打鼾,寶寶也不例外,肥胖的寶寶比起一般的寶寶,打鼾的概率高很多;肥胖的寶寶咽喉的軟組織比較肥厚,軟顎、咽喉壁的脂肪層都比較厚,所以睡覺的時候,脂肪就容易阻塞呼吸進來的空氣,導致寶寶打鼾。
腺樣體肥大:腺樣體是位於鼻咽後壁的一群淋巴組織,如果孩子受到感染或扁桃體炎反覆發作,腺樣體就會腫大、發炎、增生,即腺樣體肥大。腺樣體肥大容易導致寶寶呼吸不暢,睡覺時就會打呼,更嚴重的還可能引起缺氧、影響腦部發育。
寶寶感冒生病:寶寶鼻黏膜腫脹導致鼻塞,咽喉紅腫或者有痰,氣道不通暢也會打呼。感冒痊癒後,打鼾的症狀就會消失。另外咽炎、鼻炎會導致鼻咽部通氣受阻,也可能出現打呼的情況。
面部發育異常:呼吸道鼻咽部,頜部有生理性異常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比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狹窄,造成氣流堵塞,引起打鼾。
寶寶長期打鼾會造成非常多的危害的,因為孩子呼吸不暢容易導致胸廓發育畸形,出現雞胸。小兒打呼嚕會引起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下降,而大腦對氧氣是最敏感的,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而且寶寶在打呼嚕時,一般都會張嘴呼吸,臉部在氣流的衝擊下就有可能發生臉部畸形,甚至可能導致面癱。
因此,當寶寶們打鼾了,千萬不要只顧著樂,或者以為寶寶是睡的香,我們要多多留意,千萬不要因為疏忽害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