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傳消息稱,今年秋冬季部分地區將實施「最嚴停工令」,但也有聲音認為,受經濟下行影響,大氣汙染治理要求可能會放鬆。對此,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不實信息。近幾年的秋冬季攻堅都突出強調依法治汙,堅決反對「一刀切」,強制性的錯峰生產、大範圍停工停產等要求一律沒有涉及,「停工令」等說法更是無從談起。同時,今年的大氣汙染治理要求不會放鬆,今年的秋冬季大氣治理攻堅方案立足於抓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完成藍天保衛戰既定目標任務,既不放鬆要求,也不搞層層加碼。
很多關於霧霾的傳言
隨之而來
擾亂著我們的神經
以下這些謠言
你都信了嗎
霧霾會產生這些危害?
吸入身體的霧霾永遠排不出去?
霧霾造成耐藥性基因流行?
兒童吸入肺裡的霧霾比大人多?
......
先別著急下結論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副教授田欣倫表示,「吸入身體的霧霾永遠排不出去」的說法並無科學依據。人體吸入肺內的物質可以經痰排出,也可以經過血液、腎臟和肝臟等代謝出去。當然,即便是能排得出去,在代謝過程中,也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針對「霧霾造成耐藥性基因流行」的說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感染科主任醫師鄭波表示,空氣中一直存在耐藥性基因,並不是因為有霾才有耐藥性基因。空氣中發現的耐藥性基因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此外,兒童與成人的肺結構相似,且肺活量低於成人,不存在吸入粉塵多於成人的說法。這類謠言通常利用父母對孩子健康的焦慮心理,誇大霧霾的影響,誤導公眾,造成恐慌。
這些「神器」可以防霧霾?
家裡種綠植能「吸」霾?
空氣淨化器可有效淨化霧霾?
豬血鴨血清肺除粉塵?
.......
這只是美好願景
其實,植物並沒有主動吸附顆粒的功能。在室內種植植物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溼度,起到一定降塵作用,但想通過植物降塵需栽種很大面積才會有明顯效果,居家擺放的植物一般不會太多,指望用綠植解決室內空氣汙染問題比較困難。
而空氣淨化器的淨化率多是被銷售宣傳放大,且其功效並沒有列入強制認證目錄。在使用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一定要定期清洗和更換過濾網、濾膽等設備,以免造成二次汙染。
此外,關於「豬血鴨血可以清肺除粉塵」的說法並不靠譜。霧霾顆粒進入呼吸系統產生危害,而木耳豬血進入的是消化道,在腸道中通過膳食纖維吸附一些有害物質,並不能阻擋霧霾對肺的傷害。
知識小科普:霧霾來襲,我們該如何應對
01
出門:
戴好口罩、帽子、眼鏡,減少空氣汙染物對皮膚和毛髮的接觸及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
02
回家:
換洗衣物,避免對室內的二次汙染。用溼抹布擦拭以及用溼拖把拖地以免造成室內塵土飛揚,吸入呼吸道。
03
飲食:
多食富含抗氧化成分、維生素A等食物。多喝水,增加呼吸道、口腔的溼度,減少不適。
此外,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編輯:楊 揚
主編:陳友海
編審:金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