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揚州
就不得不提那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這首詩並未直接寫揚州
卻比很多直接描寫揚州的詩句更廣為人知
可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揚州人
光知道這一句
怎麼夠?
今天,伴隨揚州美景
在最美的春光裡
來一場如夢如幻的人文之旅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因為人盡皆知,所以也是入門第一篇。它給人的是一種想像,或許還有一點好奇:煙花三月的揚州到底有多美?這也成了很多人來揚州旅遊的「源動力」。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特別是這句二十橋明月夜,堪稱千古絕唱,成為後來詩人騷客寫揚州常用的典。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是杜牧寫給某位如二月豆蔻般,剛剛綻放的青樓女子的告別詩。除了誇人家身姿綽約,後句更是直接喚起了「少女心」——揚州那麼多美女,可一個都不如你!不禁感嘆,杜兄才是真正「撩妹」高手!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詩人都說了:天下三分明月夜,有兩分都在揚州,你還不來看看?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王士禛曾當過揚州推官,因為這首詞,「綠楊城郭」也成了揚州的代名詞。
揚州名景眾多
與景點相關的詩詞當然也不少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借邗溝之景,說吳王舊事,順便抒發一下對興亡更迭的感嘆。邗溝邊上,只需吟上一句,整個人都有點通江達海的磅礴氣勢了。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竹西對於揚州,已經不只是一個地名,更是一種文化,是一段跨越千年歷史,是一種韻味。
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闌幹。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遊人舉眼看。
這首詩是劉禹錫與白居易同登大明寺內的棲靈塔時的作品。一唱一和之間,他們相攜登塔的畫面躍然字裡行間。
揚州好,第一是紅橋。
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處處系蘭橈。
紅橋,後稱虹橋,也就是今天瘦西湖風景區南門口的大虹橋。費軒開口就是「揚州好,第一是紅橋」。站在如今的大虹橋上,的確可以眺望南北兩側的美景,一窺瘦西湖內秀色。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在這首詩出來之前,瘦西湖叫做炮山河、保障湖。正是因為汪沆這句: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的名字這才叫開來。
我不會作詩
但可怕的是
整個揚州城,乃至每一處景點
都已入詩
也許
沒有來過揚州的人
永遠也體會不到:
這座城,遠比詩裡寫的還要美
揚州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四月天
愛揚州就給個吧!
本公眾號非官方性質,乃老夫我(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個人主辦。主要發布老夫我的個人動態、丁溝中學及周邊的資訊、教育教學以及其他有意義或有意思的文章。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吧:jsdzzgx。你也可以長按下面二維碼,然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