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趣談 以「中國」命名的大學不少

2020-12-23 東南網廈門頻道

中國文化大學是陸生最愛報考的臺灣高校之一(資料圖)

東南網6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高考分數日前出爐,怎麼填報志願成為莘莘學子當下最關心的問題,也有一些學生把目光投向海峽對岸的臺灣。島內高校多達160所,辦學水平良莠不齊,對這些大學做一個簡單的梳理顯得尤為必要。

兩岸五所交大是一家

今年4月,交通大學迎來120周年華誕,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等兩岸五所交大,今年首度聯合舉辦校慶。提到兩岸同名大學,不能不講交大,它們同根同源,共同為兩岸培養一流人才。位於新竹的交通大學,發端於1958年,起初只有一個電子研究所,後來設立大學部,時至今日,新竹交大已成為島內排名前三的頂級高校。從校徽看,上面「1896」的字樣以及齒輪的形狀,反映了該校與早年國立交通大學之間的歷史傳承。

跟新竹交大類似,新竹清華大學跟大陸的清華大學也是同名同源,兩岸清華校友都聆聽著同樣的校訓,吟唱著同樣的校歌。新竹清華要比新竹交大「老」,它成立於1955年,開始僅有一個原子科學研究所,後來又成立了大學部。同北京清華一樣,新竹清華目前也是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頂尖高校。

相比,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的淵源要弱很多。高雄中大建校於1980年,幾乎是一所全新大學,不過在該校官方宣傳中,仍提到建校於1924年的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是歷史源頭,其校歌、校訓也與現在的廣州中山大學大體一致。

此外,臺灣也有東華大學、南華大學,不過與大陸的同名學校沒有任何淵源。大陸的東華大學位於上海,創建於1951年,前身為中國紡織大學。而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建於1994年,是臺灣東部第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兩岸的南華大學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大陸「南華」是在湖南,創立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臺灣「南華」則位於嘉義市,創辦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是一所有宗教背景的高等學府。

科技大學的實力未必就很弱

翻開臺灣高校名錄,會發現這裡「科技大學」扎堆。與大陸各地的「科大」不同,臺灣的「科大」一般由技職院校體系轉制而成,高中尖子生一般不會將這類學校作為首選志願。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島內所有「科大」實力都很弱。前不久,亞洲大學排行榜出爐,臺灣科技大學排50名,在島內僅次於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位列第五。此外,臺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等也都頗受高三畢業生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臺北市有一所「中國科技大學」,簡稱「中科大」,不過它與合肥的「中科大」(全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沒有任何關係。臺灣「中科大」是私立院校,創建於1965年,前身是「中國市政專科學校」,直到2005年才改為現名,其辦學水平在島內科技大學中位列中遊。

此外,臺灣還有很多「技術學院」,如大同技術學院、吳鳳技術學院、致理技術學院等,它們屬於技職體系,不過綜合實力比不上「科技大學」。近些年來,島內「技術學院」呈兩極分化態勢,有實力者紛紛拼升格,像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已更名為「臺北商業大學」、金門技術學院則更名為「金門大學」,而眾多「技術學院」卻在生存線附近徘徊。

名字帶「臺灣」的多是公立院校

臺灣高校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不少聽上去相當「高大上」,像環球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它們分別位於雲林鬥六、臺中霧峰;也有不少大學冠以「中國」、「中華」,像中國醫藥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華大學、中華科技大學等。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看起來「高大上」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私立的。

而以「臺灣」以及島內各縣市命名的高校,則大多屬於公立,如臺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臺中技術學院等都是如此。

此外,臺北有臺北大學、高雄有高雄大學、臺南有臺南大學、臺東有臺東大學、宜蘭有宜蘭大學……島內很多縣市都有這類公立大學,它們受到地方政府的重點扶持,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

至於其它五花八門的「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管理學院」,一般則屬於私立院校,隨著「少子化」加劇,這些高校普遍生存不易。

 

相關焦點

  • 盤點臺灣高校,以「中國」、「中華」命名的大學真不少
    此外,臺灣也有東華大學、南華大學,不過與大陸的同名學校沒有任何淵源。大陸的東華大學位於上海,創建於1951年,前身為中國紡織大學。而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建於1994年,是臺灣東部第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兩岸的南華大學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大陸「南華」是在湖南,創立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臺灣「南華」則位於嘉義市,創辦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是一所有宗教背景的高等學府。科技大學的實力未必就很弱翻開臺灣高校名錄,會發現這裡「科技大學」扎堆。
  • 坐落古都,同時以省名和市名來命名的大學,臺灣也有一所同名高校
    大學校名直接關係到能否夠給考生家長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國內許多大學的校名都一換再換,努力朝「高大上」去發展,但畢竟我國大學基數太大,所以各種各樣的大學校名層出不窮,有的以省份直接命名,比如吉林大學、湖南大學,而有的以城市來命名,比如蘇州大學、深圳大學;但有沒有以省名和市名同時命名的大學呢
  • 教育部規定高校不能以大區命名,最得意大學和最失意大學是哪個?
    8月31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指出高校命名不得冠以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和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不得用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這點比較好理解,很早以前就聽說了。但是不能冠以大區字樣,這還是頭一回聽說,影響面比較大。
  • 盤點我國以方位命名的幾所大學 網友:就缺中華大學了
    我國大學的命名,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大部分大學是遵循「省份(城市)+專業+大學」或「中國+專業+大學」或「方位+專業+大學」的命名規則,當然也有像清華、南開、復旦等並非以城市、省份命名的大學。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我國以方位命名的幾所大學。
  • 大學花式「取名秀」遭遇終結 教育部發文規範高校命名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按照《暫行辦法》, 高校名稱中使用的地域、學科或行業、人名等均受到嚴格限制。在此之前,《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僅規定,校名不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 大學「撞名」並不可怕,但臺灣這2所大學跟大陸高校相比,真懸殊
    對於臺灣省內的高校相信考生們並不怎麼了解,在臺灣省坐立著160所大學,各自的辦學質量和水平同樣是參差不齊,臺灣省有兩所大學跟大陸這兩所高校十分有緣分,相互「撞名」也就是同名同姓,有著一樣的校名,但是之間的水平和發展卻是一個天一個地。
  • 教育部對高校命名進行了規定,快來看看有哪些高校可能會被改名
    近年來,不少高校」名不副實「的現象已經給要報考志願的考生帶來了不少麻煩,所以,近期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頒發了《高等院校命名暫行辦法》,對高校的命名進行了不少規範。暫行辦法中強調了幾點值得注意,比如高校名稱不能冠上學校所在的城市之外的地域名、農林和師範類院校合併後還要繼續保留農林師範類的名稱,高校名字也要區分大小寫等等。這些規定對於國內不少高校來說,都會有可能「被改名」,接下來,就來列舉幾種國內典型的「名不副實」的高校。
  • 錢學森科技大學來了!當前,全國以人名命名的高校也許只有七所
    示意圖雖然在國外,以人名命名的高校很常見,諸如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但在我國,能夠被冠以高校校名的人名,真可謂是屈指可數縱觀我國三千多所獨立普通高校,以人名的命名的獨立高校(不含高校內的學院)也許只有以下七所。那麼,到底有哪些人物,能夠獲得如此殊榮呢?首先是家喻戶曉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並非位於中山市,而是位於廣州市。
  • 中國以城市命名的十大高校排行:北京大學居首 鄭州大學進前十
    2017年高考越來越近了,考前考生要對自己喜歡的院校要做些簡單的了解,好根據自己預定的目標做好最後階段的衝刺和複習,爭取在高考中考上理想的高校。鑑於此,小編整理了2017年以城市命名的高校,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和了解。根據網絡公布的數據,中國以城市命名的排名前十的高校,北大排名第一,南大第二,鄭州大學躋身前十。
  • 陳旭會見中國文化大學等臺灣五所高校校長
    陳旭會見中國文化大學等臺灣五所高校校長清華新聞網7月4日電(記者 徐靜)6月30日,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臺灣淡江大學校長張家宜、臺灣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臺灣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一行訪問清華大學。
  • 同一個省,以省命名的大學,為何比以市命名的大學落後幾個檔次?
    國內很多綜合性大學都是以地區(省或市)命名的,比如湖南大學、安徽大學、山西大學、海南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河北大學等。在不少人看來,以省為名的大學,應該會比本省以市為名的大學更厲害。可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有些省份,以省為名的大學,在聲望和實力上就比不過同省以市為名的大學。
  • 唯一一所,以「人名」命名的985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大學的命名非常有規律,除了歷史悠久、名字一直延續的高校以外,很多大學的命名方法都是地區名+大學類型,例如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也有城市名+大學類型,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以省的名字和城市的名字直接命名的大學,例如河南大學、蘭州大學等,除此之外,還有以大學種類直接命名的大學
  • 以人名命名的大學,中國真的一所都沒有嗎?
    日前,湖南瀏陽計劃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的消息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成立以錢老姓名命名的大學,有利於紀念錢老的豐功偉績,也有利於解答錢老的「世紀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具有很大意義。
  • 中國高校網-走進臺灣民辦大學
    2002年1月21日中國教育報   日前,應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的邀請
  • 非211的「省字頭」高校排行,河南大學第1,湖北大學墊底
    中國高校命名方式,一般都是以「省字頭」,「市字頭」來命名,以省份來命名的大學不少,其中綜合實力非常強大,專業特色鮮明的大學也不少。不少都是頂級的重點大學,比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雲南大學等。今天咱們只說非211的大「省字頭」學。
  • 教育部:高校新命名不得冠以「中國」等字樣、不得以個人姓名命名
    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第一條 本辦法適用於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職業學校(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專科層次職業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的命名事項。第二條 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
  • 山東計劃建設一所高校,以「國字」命名,可比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這所大學就是中國空天信息工程大學,以「國字」命名,實力不容小覷照這樣看,中國空天信息工程大學未來勢頭不可擋啊。中國空天信息工程大學初期計劃是只招收研究生,在後期建設中,這所大學發展會越來越成熟建成後,這所學校可以比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努力建設希望可以成為世界一流高校。
  • 中國以「政法」命名的大學有哪些?
    另外,按照中國的學科劃分標準,法學和政治法政治學是各有不同研究對象的學科和學科體系的相關學科,而我們在許多場合都習慣將法與法律聯繫在一起稱之為「政法」。接下來學姐給大家介紹中國的幾所以「政法」命名的大學。1.中國政法大學創建於1952年,位於北京市。
  •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探討俄羅斯與中國臺灣的一流高校組織論壇
    陳美芬女士在會議上提到,中國臺灣國際高等教育合作基金會(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FICHET)是一個平臺,匯聚了臺灣地區 100 多所高校,接納希望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外國中學畢業生。該組織與各國有豐富的合作經驗,但尚未與俄羅斯建立積極互動。
  • 高校命名新規範!原則上不以個人姓名及大區、中國、世界命名
    《方法》中提到,高校命名使用到地域欄位時原則上不得冠以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代表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  第一條 本辦法適用於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職業學校(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專科層次職業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的命名事項。  第二條 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