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迷信所謂「知識圖譜」,學好框架思維才是關鍵!

2020-12-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品牌營銷,一昧迷信框架圖是不可取的,從框架圖中學好框架思維才是關鍵。本文作者圍繞著框架思維展開深入的討論,如果你是一名營銷人,不妨試試將框架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去,相信對你的工作一定很有幫助。

全文共 2127 字,閱讀需要 4 分鐘

—————— BEGIN ——————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框架圖(知識圖譜)在營銷這個圈子裡面迷之流行。

如果一篇文章裡面有幾張框架圖,很多人就會爭相留言求大圖,如果你手上有幾張運營、傳播框架圖,那在各種群裡的待遇瞬間就會不一樣。

很多人時不時還在朋友圈發幾張框架圖,並點評幾句感慨自己學到了,深藏功與名。

不知道你的電腦裡面有沒有一個專門的文件夾,裡面躺著形形色色的框架圖?

而那些所謂的一張圖搞懂運營、品牌、傳播等等的框架圖不過是皇帝的新衣,當真你就輸了!

為什框架圖在這個圈子很流行?

原因無非這3個:

1. 速效丸心態

熱搜以秒計算的當下,很少有人能夠沉下心來讀一本書,更別說通過各種渠道系統性研究某個領域的知識,大家的心態都是花最少的時間充最大的電。

營銷、傳播、運營等等入門簡單,進階難,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和應變性非常強,動輒成千上萬的深度文章或者是厚度3釐米的專業書籍讓人望而生畏,勸退性很高。

而框架圖無疑滿足了這個需求——最起碼看起來滿足了這個需求。

框架圖邏輯清晰、要點分明,簡簡單單一張圖,有種上帝視角總覽全局之感,再加之「一張圖搞懂」「5分鐘掌握」等等字眼,自然讓很多新手愛不釋手、奉若珍寶。

2. 安慰劑心理

搞營銷啥都得懂,市場、需求、消費者,引流、運營、跨界車,各個板塊眼花繚亂讓人無從下手,在公司開會、幹活總覺得心裡不踏實,每個板塊都是一個無底洞。

所謂一圖在手,走遍天下不愁,框架圖帶來了很好的安慰作用。

框架圖自帶一種指引性和操作性,3個要點,5個步驟,明明白白,感覺拿著就掌握了操作指南,不用再多想其他。

現在能用上最好,省得自己摸索、動腦和試錯,如果現在用不上,那收藏起來也是極好的,關鍵時刻說不定能應急,何樂而不為呢?

3. 割韭菜心思

框架圖讓很多人迷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所謂「專家」「講師」「創始人」的吹風,在營銷這個圈子,販賣知識焦慮是割韭菜屢試不爽的手法。

打著金牌講師、操盤手等等的旗號,拿著各種據說是成功案例,並詳細復盤整個項目梳理出的框架圖,實在是讓人無法抵抗。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好像導師太多學生明顯不夠用了,投資圈有一句話,你看中別人利息,別人看中你的本金,這句話似乎放在營銷圈也挺合適。

殊不知當某個知識可以成為一張框架圖,那意味著通過框架圖你最多知其然,大概率不能夠知其所以然。當然,前提還是這個框架圖本身是科學合理的。

說句大實話,別人給你的框架圖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不信瞅瞅你雪藏在電腦裡的那些框架圖,有幾個是對你有幫助的?

與其迷信框架圖,不如多學學框架思維。

框架思維就是一種先整體,後部分的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

也就是你在學習或者是解決問題時,綜合考慮整體和部分,部分和部分,整體和周圍要素的一種思維方法。

框架圖是別人給你的安慰劑,而框架思維是解決各種問題的特效藥。

用框架思維武裝自己,遠比框架圖有效。

1. 可以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營銷圈子裡這麼多所謂老師製造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摻水的?哪些又是邏輯有bug的?沒有框架思維,你總會被被人牽著鼻子走,人云亦云,難辨真假。

框架思維可以快速讓你從冗雜的信息中看清事情的本質,掌握信息之間的關聯和矛盾。

2. 能夠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營銷知識浩如煙海,搞營銷每天遇到的問題也是不計勝數,沒有框架思維,每天忙來忙去陷入打工人迷茫怪圈無法自拔,各種事情你永遠也理不出頭緒,處理問題不是片面就是遺漏。

框架思維有助於你更加系統化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工作得心應手。

框架思維是一種能力,這能力遠比從各種群裡收藏奇奇怪怪的框架圖能力重要的多。

當然,框架思維不是天生的,我們可以從經常接觸的各種框架模型來培養,形成自己的框架思維。

就比如常見的SWTO模型、PDCA模型、5W模型、PEST模型等等,通過這些模型的使用,可以逐漸了解處理不同問題時可以從哪些維度著手,需要考慮哪些要素等,逐漸形成框架式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模型,都是有它自己的邊界和使用範圍,所以在使用時一定不要生搬硬套——使用某個模型不是為了填空,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訓練自己的框架式思維。

在營銷圈混,一定不缺乏接觸各種理論和模型的機會,在用這行框架式思維舉一反三的同時,就可以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框架式思維。

遇到一個問題或是待處理事項,不要著急動手,先動腦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解決維度,然後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思考每個維度上都有哪些影響要素,這些要素都有哪些關聯關係,這樣思考下來你腦中就有自己的框架圖了。

時間久了,你就能夠構建自己營銷知識之間的關聯形成框架,學習時就能按框架豐富,工作時就能條理應用,接觸到別人的知識時,也能夠一樣看出自己需要哪些知識,別人的信息或是邏輯都有哪些問題或不妥,可以怎麼優化。

這樣腦中自有框架思維,你還需要迷信別人的框架圖嗎?

—————— / END / ——————

▼ 喜歡請分享&收藏,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

相關焦點

  • 品牌營銷別迷信框架圖,學好框架思維才是關鍵
    編輯導語:品牌營銷,一昧迷信框架圖是不可取的,從框架圖中學好框架思維才是關鍵。本文作者圍繞著框架思維展開深入的討論,如果你是一名營銷人,不妨試試將框架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去,相信對你的工作一定很有幫助。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框架圖在營銷這個圈子裡面迷之流行。
  • 阿里巴巴AAAI 18論文CoLink:知識圖譜實體連結無監督學習框架
    第二,不同子知識圖譜的實體屬性通常有非常不同的定義方式和格式,這使得屬性對齊(attribute alignment)非常困難。我們在本論文中提出了 CoLink,一種用於實體信息連結問題的通用型無監督框架。
  • 基於知識圖譜的人機對話系統|公開課筆記
    不要神話知識圖譜知識圖譜的歷史和概念大家已經比較理解了,我這裡主要強調幾個基本概念:最重要的知識圖譜概念就是「Things,Not Strings」,知識圖譜裡面的東西都是一個個實體而不是字符串。另外,我們也不要神化知識圖譜,它其實只是一種知識的組織形式而已。
  • 知識圖譜前沿跟進,看這篇就夠了,Philip S. Yu 團隊發布權威綜述...
    術語「知識圖譜」和「知識庫」幾乎是同義詞,只有很微小的差別。當我們考慮知識圖譜的圖結構時,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圖。當涉及形式語義問題時,它又可以作為對事實進行解釋和推理的知識庫。知識庫和知識圖譜的具體形式如圖 1 所示。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從專業知識學習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通過認識到生活中信息的良莠不齊,從而架起自己與信息之間的一道過濾網是建立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明白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以及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這麼重要,我們也要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那麼如何培養一個人擁有批判性思維去批判性思考呢?1、 學會提問。
  • 知識圖譜大牛組團來阿里,他們都聊了什麼?
    阿里 KG 很有挑戰,需要綜合運用好知識表示與推理、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等多方面的技術具有獲取、學習、表示和處理知識的能力是人類心智區別於其它物種心智的最重要特徵。知識圖譜幫助構建有「學識」的 AI。
  • 圖靈獎得主論體系結構創新,自動構建知識圖譜,打造新一代Kaldi,盡...
    在這種新形勢下,IoT 的發展面臨著人類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挑戰,其中的關鍵即是自動化問題。但人們真的能夠信任自治系統嗎?在 WAIC 開發者日主論壇上,Verimag 實驗室創始人、2007 年圖靈獎得主 Joseph Sifakis 教授帶來了「是否可以信任自治系統?邊界和風險又有哪些?」的主題演講。
  • 這套書單,幫你建立各個領域的知識框架
    這裡有一份全指南中所說,不要追求「讀完」,而是採取通讀+查詢+主題閱讀的形式,先建立自己的框架,再讓這個框架,成為你獲取新知識、思考新問題的工具。這也就是學習的意義所在:學習這些東西,無法幫你升職、加薪、賺錢,但也許能拓展你的眼界,幫你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獲得一套全面思考問題的工具箱。
  • 請停下「計數器」思維
    大多數時候是不會的,因為「我今天還沒讀滿50頁呢」。這其實就是買櫝還珠了。因為,真正重要的、關鍵的、有價值的東西,其實就是你思考和咀嚼的過程 —— 這才是你從「讀書」這件事裡面能得到的收穫。但它就在你趕進度的時候,被你拋諸腦後了。
  • 「2018年全國知識圖譜與語義計算大會」開始徵文!
    全國知識圖譜與語義計算大會是兩個全國性會議的合併:中文知識圖譜研討會 the Chinese Knowledge Graph Symposium (CKGS) 和中國語義網際網路與 Web 科學大會 Chinese Semantic Web and Web Science Conference (CSWS)。
  • 知識圖譜發展的難點&構建行業知識圖譜的重要性
    要實現真正的類人智能,機器需要掌握大量的常識性知識,以人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來進行語言理解、視覺場景解析和決策分析。知識圖譜是智能社會的重要生產資料,如果把人工智慧比作一個「大腦」,那麼深度學習是「大腦」的運轉方式,知識圖譜則是「大腦」的知識庫,而大數據、GPU並行計算和高性能計算等支撐技術就是「大腦」思維運轉的支撐。
  • 從ACL 2020看知識圖譜研究進展
    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在關於京東智聯雲的工作中,應用知識圖譜技術構建了基於商品的「商品圖譜」,並將「商品圖譜」與語言模型相結合實現了營銷內容智能生成,可以說是 NLP 技術很好的一個應用實例。本文是關於知識圖譜本身構建的工作,目的是改進知識圖譜中源實體到目標實體的連結預測水平。
  • 知識圖譜,為移動搜索而生
    其實背後就是知識圖譜在起作用,今天燦輝就跟大家聊聊知識圖譜和移動搜索。什麼是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是一張龐大的語義網絡,其節點代表實體(entity)或者概念(concept),邊代表實體/概念之間的各種語義關係。下圖是百度知識圖譜:
  • 長篇大論中抓取精華,語音實時生成知識圖譜,這個系統可謂是首個
    目前儘管存在成熟的語音識別工具包和商業語音轉錄系統,但面對長篇大論的交談中,人們仍難以集中精力抓取其中的關鍵所在。而知識圖譜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專家系統研究和語義網絡,它提供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可視化演講者的關鍵思想。對於知識圖譜的概念有不同的定義。這篇論文遵循此定義:「知識圖譜作為一種數據表示工具,是對實體、屬性、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進行建模」。
  • 一文全覽,ICLR 2020 上的知識圖譜研究
    我們曾對 ICLR 2020 上的圖機器學習趨勢進行介紹,本文考慮的主題為知識圖譜。作者做波恩大學2018級博士生 Michael Galkin,研究方向為知識圖和對話人工智慧。在AAAI 2020 舉辦之際,他也曾對發表在AAAI 2020上知識圖譜相關的文章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具體可見「知識圖譜@AAAI2020」。
  • 在剛剛結束的ACL 2019上,知識圖譜領域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此外,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穎的「DialKG Walk」架構,通過一個基於注意力機制的圖路徑解碼器,以一種端到端的方式利用知識圖譜。唯一令人擔心的是,選用的圖譜源(Freebase)自 2014 年以來就正式停用了,並且已經很久沒有得到官方支持。或許,研究社區是時候轉而使用維基百科數據了?
  • 以史為鑑:從數字計算機到知識圖譜的這 60 多年
    引言「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George Santayana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可以認為知識圖譜實現了計算機科學早期的願景:創造智能化的系統,從而大規模集成知識和數據。本世紀初,研究者們提出了「知識圖譜」這一術語,谷歌自 2012 年起便大力推廣「知識圖譜」技術,讓它在學術界和工業界迅速流行了起來。
  • 如何學好地理?用知識樹和思維導圖構建地理知識框架,事半功倍!
    要想完成一幢理想的住宅,你需要建築的圖紙——這是達到理想的線索和框架,當然,還需要根據一定的比例把這些材料融合在一起,變成堅固的實體,才可以實現美宅安居的夢想。1,你需要一條線索把知識串聯起來。事實上,還有一種構建方法,就是思維導圖構建方法。這個很多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都有,但是,作為學生,要不斷學習,不斷整合老師的做法。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參考思維導圖的畫法,先畫幾條重要的主幹,也就是大的板塊知識,再畫枝節,也就是小版塊,然後在小板塊上畫一點點畫枝葉,也就是知識點,層層遞進構建。
  • 用「學科思維」重新定義課程 | IB workshop 乾貨分享
    之前看過《認知突圍》,這本書中將知識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和智慧。處於底層的是最基礎的「信息知識」,就是我們從外界直接攝取來的信息,也包括學生從教科書裡和谷歌搜索裡直接得來的消息。很多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就停留在這一層,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多數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都停留在這一層。倒數第二層是「加工知識」,在這一層中,知識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創造之後,真正屬於自己的。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最重要的它是一種「心靈的思維」。這種思維會一輩子陪伴著你!我膽敢說全美國幾百所的博雅學院,都是以「心靈的思維」作為博雅教育的目標!」尊敬的楊福家校長(院士),各位來自全國頂尖大學的領導,同仁與同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同仁與同學,早安,大家好。楊校長和我在1979年在哥本哈根的波爾所認識後,轉眼就是3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