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黑三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又一名學生跳樓!
前幾日,中北大學學生時某因補考作弊被抓,跳樓身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故,網上炸開了窩。
有人覺得學校沒有確鑿證據坐實作弊。
有人質疑家長無理取鬧,認為學生作弊就是過錯,不存在安慰一說。
更多網友提出,學生的心理素質太差,遇到一點挫折就輕易放棄生命,經不起事。
辯清責任需假以時日,但年輕生命的離開,已無法挽回。
補考作弊被抓,嚴重的,可能會拿不到學位證書。這對學生來講確實是一個打擊,但遠不足以讓生命踏上絕路。
無法化解挫敗感,才是時某縱身一跳的原因。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跋山涉水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道路,想要不斷向前,就必須學習跨越。
如何帶領孩子正視挫敗,已是教育中繞不過去的課程。
縱身一跳,成了唯一選擇
今年5月份,西安一名9歲的小女孩,因為擔心自己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不治身亡。
在離老師規定的時間只剩下25分鐘時,小女孩給媽媽發了求助語音,可電話那邊的媽媽只是催促她趕快完成。
不久,當家人推開她的臥室時,看到的,只有桌上的兩份遺書: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遺書內容流露出小女孩跳樓時的絕望,讓人心疼不已。
因為做不完作業,她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不如離開這個世界。
2018年6月份,河南一名高考生從住處跳樓身亡。知情人稱,這是該男生第3次報名參加高考,其曾在事前聲稱:不想考。
真是不想考嗎?如果是,不會連考兩次,還報名第三次。說不想考,是擔心這次仍然考不過。
命系一考。成績不好,人生便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2017年6月7日高考首日,遼寧省22歲高考復讀生輕生跳樓;
2017年上海大學一男生被發現作弊後上吊自殺;
2014年5月,深圳市一高三女生因壓力過大,學校內切腹自殘......
一件件一樁樁,讓人惋惜感慨。
一件事竟然交付上一個生命,在孩子心中,人生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看過一則新聞,臺灣一個國三的學生因不堪壓力,在學校的廁所裡上吊自殺。龍應臺將這件事寫在文章裡,並發出疑問:
「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裡,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是啊,從小到大,我們總是用各種方法叮囑孩子們要成功,不能失敗。
甚至很少人告訴過孩子,一條路走不好沒有關係,還有許多種可能值得去選。
成功,便成了孩子人生的唯一目的。
挫敗與失敗,都是錯。
這個不行,還有那個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女兒很討厭數學。她跟媽媽傾訴,數學讓她特別痛苦!
李教授果斷支持孩子:那咱們就不讀數學,以後參加不需要考數學的專業。
李玫瑾是大學教授,難道她不知道數學很重要嗎?當然清楚。可是她清楚,給人生出路,更重要!
唯一,讓人生成了一條單向直線,只能向前。錯了不能回頭,失敗,就是斷崖。
如果家長那時跟西安的小女孩說:做不完就做不完,不要害怕。她不至於為了那25分鐘放棄自己。
如果河南高考生知道,即使沒考上大學,生活也有其他條寬敞的大道接納他,他也不會絕望地從高樓一躍而下。
不怕嗎?活下來更怕。都是死胡同。
孩子在遇到挫敗時放棄生命,是因為他的生命中只面對了這麼一種選擇,對於他而言,這個選擇失敗了,生命就沒有了意義。
但凡孩子知道還有其他路可走,這個挫折對於他,也許頂多就是一道難題,一場痛苦,一個記憶。
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對生活本真的教育。
孩子,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
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一場大手術。
按慣例,醫生會用一些「善意的謊言」讓病人不那麼恐懼,比如,手術並不痛苦,等等。
然而,甘地夫人阻止了醫生。她平靜地告訴拉吉夫:手術後有幾天會非常痛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無論哭泣喊叫都不能減輕。
手術後,痛苦果然如約而至,但拉吉夫既沒有哭也沒有叫苦,他勇敢地承受了這一切。
讓孩子學會面對生活的第一步,就是給他展示生活的全部。
李玫瑾教授在女兒面前從不避諱其工作內容,有時甚至與女兒討論案情細節。
人家問她,不怕對女兒造成人生陰影嗎?
她笑笑回答說:不怕,這些不都是人生嗎?
挫敗,來自於預期落空。
如果孩子知道人生本就是這樣,有順途有坎坷,有陽光有陰影,那麼,挫折對於他就是尋常事,也就不會有過激的反應。
姜文曾帶著兩個兒子遠赴新疆,住當地簡陋的房子,用最簡單的家具。
阿克蘇的清晨,他把不情願的兩個兒子拖出被窩,在零下的曠野上奔跑;一天幾次把孩子丟到塔克拉瑪幹沙漠鍛鍊身體;要求孩子徒步幾公裡之外購回生活物件。
吃的是當地粗飯,幹的是自力更生的粗活,不開車,只拉練。
不過短短幾個月,兩個年齡加起來不到10歲的男孩,已經能在新疆沙漠惡劣的環境下獨立行走,找水、射獵、起火燒飯,更是都不在話下。
詩人紀伯倫講過,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教會他們獨自面對風雨。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生活中的挫折總是突如其來,沒有哪一種人生永遠安全。
學會獨立面對,自己便是自己的後路。
有愛,人生就亮堂
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中,少女沙耶加原本是個不求上進的學生。
由於成績很差,時常受到老師的打擊嘲諷,父親對她漠不關心,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也無法自我保護。
她開始自暴自棄。上課聊天開小差,在酒吧喝酒玩通宵。就算到了高中,也依舊無心學習,成績墊底,被老師呵斥為「人渣」。
可是,當所有人都與她為敵時,媽媽選擇了相信她。
媽媽向學校苦苦哀求不要開除沙耶加,並煞費苦心地給女兒找了補習所,期盼著能有所改變。
當學習的難度讓一再受挫的沙耶加心生退意,父親的暴怒更是使她極度懷疑自己時,她又找到了媽媽。
媽媽緊緊抱住沙耶加,跟她聊起小時候的那些一點一滴的幸福快樂,並祝福女兒的人生一定會美滿。
在兩人又哭又笑的時光中,沙耶加找回了自信,終於逆襲考上心儀的大學。
沙耶加一直是個挫敗感很強的孩子,她不求上進,因為覺得自己無用,是媽媽堅定的愛與信賴,讓她終於感受到,自己可以。
原來,愛,才是最犀利與溫柔的武器。
父母的愛與信賴,是孩子心靈的大靠山,也是他們的尊嚴與信心不斷得以加持的「靈丹妙藥」,有了這些,在面對挫折時,孩子總是會相信:我可以。
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在訪談中講到,她對高曉松的教育只有兩點:自尊,求知。
自尊,是珍惜與信任自己,求知,是正確認識外界,包括挫折。
人生的磕碰如影隨形,自我信賴與正確理解,是孩子涉水越山的左膀右臂。
知乎上問:孩子遇到挫折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高贊回答:面對,不斷面對,以後就不怕了。
是啊,成長真是一個很痛的過程,就像小毛毛蟲,需要掙扎著蛻皮,成繭,破殼,這才生出稚嫩的翅膀去往遠方。
而無論孩子飛得多高多遠,父母的支持、包容與愛總在那個最近的地方叮囑著他們:
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