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斷供、信用卡逾期同時爆發
今年在疫情橫衝直撞期間,大批公司因此倒閉,開啟了社會惶恐的失業潮。房奴在啃完老底後,房貸斷供潮持續上演。
有相關銀行內部人員表示,以前每個月大概有幾個客戶斷供,最近每個月大概有三十幾個客戶諮詢斷供的事情。「我真的還不起房貸了」,一度成為了房貸斷供的熱門話題。同一期間,「你的房貸受到影響了嗎?」一度成為網絡熱門問候語。
再然後就是信用卡大面積違約潮不斷湧來,持續挑逗著銀行的神經。截至一季度末,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918.75 億,相比去年末增加了176.09億,這和2019年一季度相比2018年年末僅增長8.82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
事實上,自疫情發生以來,在信貸危機爆發期間,各大銀行一直都在預警著後面將面臨更大的不良生成壓力。當前,已有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由於疫情持續陰魂不散,導致全球經濟持續蕭條,預計個人貸款風險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多家銀行掀起「甩鍋」潮
目前,迫於信用卡的逾期風險壓力,近日農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銀行,均已相續發起猛烈的信用卡不良資產發行潮。短短數載,銀行已累計甩掉近200億的信用卡不良資產。
而今,隨著信用卡逾期金額不斷增長,尋找「接盤俠」來消化信用卡的不良資產,顯然成為了眾多銀行的一致性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這相比去年將大增2.3萬億。其同時還透露出,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除此之外,此前監管部門還下發了《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將打破禁忌,允許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
從監管指導,再到銀行執行,很顯然,當前我國銀行已掀起一輪猛烈的信用卡不良資產發行潮。據數據顯示,從2016年我國開啟首輪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如今銀行已累計甩掉近200億的信用卡不良資產。
遍地哀嚎的信用卡市場
銀行高舉甩鍋的背後,不外乎是銀行信用卡逾期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一場疫情的衝擊,信用卡市場可謂是遍地哀嚎。疫情所導致的企業破產潮,進而引發勞動人民上演失業潮,在此期間,靠著刷卡度日的卡友大有人在。
有卡友表示,因為今年生意失敗,已半年沒有收入,名下辦理的交通銀行信用卡逾期也已有將近4個月;此外,還有因疫情影響,工作沒有那麼順利,導致多家銀行信用卡逾期已3個月的;疫情到現在大半年時間,因不想逾期一直以貸還卡,導致多張銀行信用卡逾期的。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多家上市銀行高管坦言,疫情之下,銀行信用卡、小微企業貸款的逾期率均將有所上升,今年銀行業風險防控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由此可見,疫情以來,隨著各種逾期一直延綿不絕,此刻銀行已倍感壓力,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已成定局。不過更令擔憂的是,國民負債的高企。
監管打破慣例,允許銀行轉讓個人不良貸款
要知道,一旦統領國民經濟的銀行崩了,那社會肯定就要發生大暴亂了,到了生死關頭的這一刻,這個時候國家能對銀行不管不問嗎?
因此,近期監管層祭出了《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及《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的徵求意見。其實,這裡面的意圖十分明顯,那便是把銀行的個人不良貸款危機轉嫁給別人,從此讓銀行再次過上安枕無憂的日子。
據了解,此前銀行的個人不良貸款一直不允許向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轉讓,因此難以出表,這讓銀行承擔了巨大的個人不良貸款風險。
然而,這次通知內容說了,將允許銀行批量向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個人不良貸款,範圍覆蓋個人消費貸款、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性貸款。這也就意味著銀行通過轉讓個人不良貸款之後,不良貸款生成率將大幅壓降。
事實上,之前監管層一直不敢敞開大門允許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正是思慮到了惡意催收所造成的社會惡劣問題。但是,隨著目前社會經濟繼續下行,個人不良資產加速暴露,「老賴」人數越來越多,為了防止個人惡意逃債,以及幫助銀行渡劫。此時,監管層捨棄小眾個人,來成就大眾化的銀行,實則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