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網如何管理?孩子多大年齡可以使用電子產品?

2020-11-19 心理諮詢師韓美齡

孩子多大年齡可以使用電子產品?

孩子上網如何管理?

孩子逆反,言行乖張,父母如何應對?

孩子厭學,沉迷網遊,抑鬱煩躁產生輕生念頭,怎麼辦?


手機和電腦,成年人用來工作,處理各種事務。孩子們可以用來學習,但多被用來玩遊戲。 諮詢室中,大多數青少年心理問題,都伴隨著電子產品使用不合理的行為,比如,手機依賴,遊戲沉溺。


比如,孩子上學玩手機,不好好聽課。回家玩手機,不好好寫作業。休息時玩手機,不好好休息。吃飯時玩手機,不好好吃飯。與同學教師交往,與父母交流,不直接互動,而是通過手機軟體交流。人與人的距離,就在那手機裡,人在身邊,心卻有著那網絡般的距離!

有孩子玩著玩著,不上學了。也有孩子連續玩了幾天的遊戲,驀然昏倒,甚至猝然死亡。因為玩電子產品,視力下降是最為常見不過,視網膜脫落都也時有聞說。

整個世界,都在網絡中,在電子產品上。孩子在手機裡電腦上購物,交友,瀏覽各種信息。不小心被騙,被帶歪,不到出事故的程度,父母、老師無從知曉。即使出了事故,父母和老師,也未必知道緣故。因為以上這些原因,讓不少家長和學校,對電子產品敬畏莫深,希望孩子退避三舍,靜心學習,平安長大。

當下,除了極個別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的少數民族部落,所有致力於發展的國家都連接上網際網路。在中國,全民網絡覆蓋。如今,電子產品蜂擁而出,而且更新換代越來越快。萬物互聯,在我們的生活中悄然而出,物聯網興起。


一位朋友的小女孩,兩歲半,拿起爸爸的手機,會啟動汽車,會讓掃地機器人工作,給我表演電動窗簾拉開再閉上。當然,在手機上,她更熟練打開APP,找她喜歡的動漫,看得津津有味,高興的時候,哈哈大笑。在兒童伴讀學習機器人那裡,她已經認得百十字;牙牙學語中,和機器人比比劃劃,嗯嗯啊啊說個不停。而這些,都不是父母刻意教會孩子的,而是孩子好奇,自己在好奇互動中習得的。

各位看官,看到這個孩子的表現,你說,孩子多大年齡可以使用電子產品呢?

電子產品,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多個方面,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家務,帶來方便。手中有一部手機:購物,網絡APP上挑選商品;看病,在網上選醫院找醫生,掛號;吃飯,在網上下單;出行,在街上用手機掃碼開車鎖;學習,上網絡課堂。無人飛機空中作業,運輸,偵察,測量,灑農藥,播種子,野外救人等等,還有更多的電子產品,大家各有認識和使用,怕比我知道的更多。

家長在使用電子產品,社會各機關單位在使用電子產品,商業服務也在使用電子產品,只要你不刻意捂上孩子的眼睛,不刻意讓孩子與電子產品隔離,孩子出生後,就生活在各類電子產品使用的環境中,他們耳濡目染,自然心領神會,在家長不知不覺中,就知道如何使用電子產品。


孩子多大使用電子產品,根本不由家長主觀劃線界定。很多愛孩子的家長,倒是怕孩子與時代脫節,只怕孩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輸在起跑線上,鼓勵孩子去見識體驗各種電子產品的應用。所以,家長們怕的不是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是怕孩子因使用電子產品,影響了學業發展,影響了心身健康。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電子產品,莫過於手機和電腦。 所以,家長們的問題應該是如何管理孩子有節制地使用電 子產品。

家長如何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呢?

1、首先,我們必須給予電子產品定性,把工具這個作用擺在前面。讓孩子明白,電子產品是我們生活學習中使用的工具,是協助我們生活更為方便快捷舒適的工具。

就像菜刀,像燃氣,它們是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但是,有人拿菜刀殺人,有人用燃氣自殺,製造火災。這樣做不僅是違法的,更是害人害已的,我們必須在安全健康的原則上使用菜刀和燃氣。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在安全健康的基礎上使用電子產品。

2、安全健康地使用電子產品,讓電子產品只在為我們享受生活的便利中使用,才是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A、學習查詢資料,收看國家新聞地方動態。B、用他聯繫身邊熟悉的人,比如,父母爺奶等親戚、老師同學、鄰居小夥伴等。聯繫定向身份安全的人,比如購物、辦理公事,叫外賣,聯繫網課等。不添加陌生人,不與陌生人聊天。C、娛樂。在不影響學習和必要休息人際交往基礎上,作為生活的調節部分,可以上網打遊戲,看電影直播小視頻等。D、父母與老師監管。孩子的自律性和安全意識相對薄弱,需要父母及老師給予一定力度的監管,保障健康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讓孩子們安全健康使用電子產品,成為生活常識,建立電子產品安全健康的意識,這是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共同的責任。社會大力宣傳安全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理念和常識,家長直接教引督促孩子安全健康使用電子產品,學校鼓勵表揚孩子安全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社會、家庭、學校一體普及安全健康使用電子產品學習生活教育,並表彰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帶來的學習提升,視野的開闊,心胸的博大。讓孩子看到自己在安全使用電子產品中帶來的價值提升。同時,讓孩子明白並看到使用不當,帶來的不良後果甚至是惡果。只要管理得當,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就沒有什麼問題,家長大可放心。

至於孩子叛逆,言行乖張,這些有早期教化導引不到位帶來的結果,也有當下社會媒體文化不良意識導向帶來的社會現象。和孩子厭學,沉迷網遊,抑鬱煩躁產生輕生念頭相類,不過是輕重表現方式的區別。

當下,宣傳載體以電子產品為主,網絡媒體導引社會風氣,影響著社會意識形態。青少年正值心身發展之際,他們缺乏生活經驗,一片空白,處在社會家庭學校的關愛模式中,沒有擔當。他們活力十足、精力十足,學習能力強大,接受容納能力非一般父母及老師能及。這時候,家長教導和學校教育都是盯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基礎文化課學習的成績,就是加上特長培養,終究是比較單一,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對社會了解,對生活各方面探索嘗試的求知慾。這時候,孩子們睜眼看到智慧電視,出來人手一部手機,完成作業需要藉助電腦,他們在電子產品的協助下,進入網絡世界,八面來風。網絡遊學中,瀏覽網文、欣賞網絡視頻。生活中,把網紅當專家,把明星當學習榜樣,亦步亦趨,緊緊跟隨!


西方文化的入侵顛覆,商團洗腦傳銷文化,再加上為了流量圈粉者,在自媒中各種怪異誇大言行的吸睛造作,這些東東成了網絡文化宣傳的主流,總是被推送到網絡媒體首頁前端,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的三觀和意識,他們的元認知,就在這樣的網絡平臺推送影響中形成! 真作假來假亦真,假作真來真亦假!

科技發展太快,生活的節奏變化太快,社會人文道德倫理跟不上當下的生產關係發展。很多成年人尚且迷茫痛苦,不知如何確立生活信念,哪裡能指導好,教好孩子!所以,針對孩子逆反,言行乖張,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厭學,沉迷網遊,抑鬱煩躁產生輕生念頭,怎麼辦?

這些現象裡,有相當一部分問題,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現象。所以,家長步步驚心,聽從專家指導,在孩子教育成長問題中,在自己身上找問題,無條件給予孩子愛和自由,盡心陪伴呵護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言行。教師嘔心瀝血,一直反思自己的責任和不足,改進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一再加強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儘量避免直接批評孩子。這些做法在不少孩子那裡,並沒有看到家長和老師想要的效果。教育專家協助孩子把責任轉給父母和教育者,鼓勵孩子獨立創造價值,為自己而活。這種做法在一部分孩子那裡,多是在短時期內撫慰孩子。就是當時感覺效果不錯,緩和了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但長期觀察,則能看到我們身邊的孩子的言行表現,則是那麼的不靠譜,比如:佛系孩子,仇恨父母的孩子,精緻的利已主義孩子,唯我獨享的自私自利的孩子等等。孩子們這種情況的出現,讓很多人大為吃驚,搞不清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這時候,就把問題指向網絡指向電子產品。其實,問題的根源沒有在這些地方!

問題在哪?

1、在社會科技發展網絡普及,電子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角角落落,商業全球化,寡頭商賈刻骨追求利益最大化,爭奪資源戰,爭奪渠道戰,社會道德倫理混亂,三觀不明。

2、衣食豐足,沒有了生存危機,家長不能正確呵護孩子,又一再給孩子作不合理減負。

3、整個社會教育宣傳導向,無條件把孩子奉作中心,打著愛孩子之名,宣傳為自己而活,放任孩子自由成長。只要不違法,講點小禮貌,遵守門外公德,蜻蜓點水一樣的滴水感恩,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什麼母慈子孝、仁義禮智信,家國情懷,都統統讓路給自由、自己愛誰誰,自己獲利、開心就好。

4、當下媒體中呈現出來的,什麼都是文化,什麼都能上升到文化的層面。所以,在年輕一代看來,只要不違法,沒有主流文化。

要解決以上問題,須重構社會道德倫理,明確三觀定向,加強社會正向引導教化,才是釜底抽薪最有效的方法。具體實施起來,需要在以下 3個方面下功夫:

1、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化,參考西方文化,更新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道德倫理及文化禮儀。給迷茫的青少年教育指引方向。明確主流文化。

2、加強父母成長教育和學校德育教育。

3、商家企業家,不僅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時還要擔起社會責任。為商要有德,求利要選擇合乎社會良性發展、不歪曲背離正氣的正當手段!

相關焦點

  • 如何在父母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
    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孩子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可以引導孩子使用地圖查詢出行方式,引導孩子通過手機軟體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了。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
    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孩子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家長)
    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1.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孩子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其實,電子產品就像是把雙刃劍。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如何應對電子產品使用低齡化?
    9月4日下午,在鼓樓區一所小學門口,正在接孩子放學的吳亞君告訴記者,由於智慧型手機可以上網,如今網站良莠不齊,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別能力,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響。「而且,智慧型手機裡的遊戲太多了,會分散學習精力。」經過多方了解之後,吳亞君得出這樣的結論。利弊如何權衡?陳瑞是我市一家醫院的醫生,他去年就給上初中的孩子配了一部手機。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含: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
    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  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  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 教你的孩子如何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對於孩子來說,電子設備一直都是父母特別擔心的東西,因為父母認為長時間玩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眼睛,而且對孩子的學業百害而無一利。那麼電子設備真的只對孩子沒有好處嗎?父母應該如何來利用電子設備來幫助孩子呢?要知道,現在讓孩子徹底避免電子設施幾乎是不大可能的。
  • 育兒寶典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的不當使用可能造成很多問題,過度使用容易上癮,影響孩子的社交生活。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電子產品又可以是一個強大的資源庫。所以,如何利用電子產品是個關鍵問題。商場裡,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大哭不止,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原來小男孩一定要玩手機,媽媽擔心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的眼睛有傷害,不同意。
  • 孩子總是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
    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孩子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 如何與電子產品化敵為友|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怎麼辦
    當孩子第一次使用手機的時候,就需要告訴他規則和要求。而家長往往沒有制定明確的規則,或者輕易破壞規則。因為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大人。當孩子手上有電子產品,他就可以很安靜地自己度過一段時間。家長因此嘗到一點甜頭,獲得一段時間的安寧和自由。於是,為了那點甜頭,放任孩子無限制的使用。當局面難以控制的時候,為時已晚。
  • 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導讀: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太沉迷電子產品了?
    那麼,我們如何識別孩子過度沉迷於手機或遊戲的跡象呢? 讓小孩玩多少時間可能是最困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遊戲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放鬆,和他們的朋友玩得開心(大多數遊戲可以在網上,遠程進行),並讓他們的思緒遠離擔憂,這將是有益的。在安排孩子打遊戲和電子產品活動時,父母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放鬆一些規則是有意義的,但是你要小心,不要讓你的孩子玩太多的電子遊戲。
  • 家長還應該這樣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規定每天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應該提前和孩子協商好每天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比如在每天上網課的固定時間內才能使用電子產品,其他時間不能使用。這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為了避免在開機和打開網課頁面的過程中彈出各種不良廣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孩子準備好,把電子產品啟動並定位於上課界面後再交給孩子,這樣能減少孩子接觸不良信息的概率。
  • 孩子安全上網,這些你要知道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是家長的義務和責任。家庭是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主要場所,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的上網行為,重視對孩子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幫助孩子從觸網之初就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讓網絡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好幫手。
  • 面對電子產品失控的孩子,作為家長,你可以這樣做......
    原來疫情期間,身處畢業班的女兒利用上網課的閒暇時間,通過微信認識了一些網友。和網友聊得不易熱乎的同時,個人的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家長說了、罵了、打了,孩子都無動於衷。更糟的是,身處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甚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對抗家長斷網的高壓政策......相信作為家長,你也一定能感受到曉怡媽媽的焦慮與無力。 作為家長,你的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嗎?你會讓他玩電子產品嗎?
  • 孩子適合配手機的年齡是多大?答案不是6歲,看看比爾蓋茨如何做
    孩子適合配手機的年齡是多大?答案不是6歲孩子們3歲進入幼兒園,在此之前幾乎一天24小時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突然面臨分別,寶媽們往往會感到非常不適應。為了跟孩子保持聯絡,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很多爸媽從寶寶上幼兒園就開始配備手機了。
  • 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上癮」怎麼辦?
    上期節目討論了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藉助電子產品的使用問題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係。那麼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電子產品使用過度的情況,甚至是「網癮」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這種過於痴迷的狀態呢?本期節目中,尚雲老師將就這一方面的問題繼續和大家進行交流。
  • 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孩子如何使用好?防止沉迷是關鍵!
    而且更可笑的是,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嚴重問題時,孩子不反省不說,反過來媽媽還要面對家人的指責。   現在很多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迷上了電子產品,學習成績下滑,學習態度不好,孩子叛逆不好管,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實,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如何使用才是關鍵?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方法,防止孩子沉迷!
  • 如何打破電子產品的魔咒,讓孩子不再沉迷?!家長們get起來
    手機、電腦、電視等各類電子產品,已經完全融入到我們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讓這個時代的孩子不去接觸電子產品,幾乎是不太現實的一件事情。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以前的孩子,要儘量避免使用電子產品。2歲以上,每天使用時間也一定有所限制。
  •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起到正確示範和引導作用
    如果必須在家裡使用電腦或手機處理公務,也要注重規範自己的使用行為,使用電腦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家長不能抱著手機或平板電腦不撒手。家長要注重用良好使用電子產品習慣影響和規範孩子,讓孩子懂得電子產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危害」,引導孩子學會正確使用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