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網課平臺就夠了嗎?家長還應該這樣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2020-08-09 普通的李老師

從今年疫情爆發以來,網課就成為中小學生教育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無法到學校上課的孩子都開始響應號召,開始在家裡利用各種網課平臺上網課。而不少相關企業也藉助這個契機,要麼優化既有的平臺,要麼開發出更多網課平臺。

家長們經歷了孩子不願意上網課,或者在上課時矇混過關等不同場景,終於適應了網課之後,卻又發現一個致命問題:很多網課平臺中出現的廣告或彈窗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比如在平臺的學習頻道內出現對未成年人有不良影響的視頻、打開網課平臺界面的過程中彈出低俗色情廣告、上課過程中在頁面角落裡出現網路遊戲廣告、在網課平臺中推送包括娛樂與情感等在內的不符合未成年人需求且和學習無關的信息等。

在這些出現不足的網課平臺中,不乏廣受家長信任的知名度很高的平臺。

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教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在兩個月內實施專項整治活動,整治內容如下:

開設未成年人網課的各類網站平臺,必須切實承擔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

要對課程嚴格審核把關,確保導向正確;

開設評論互動功能要建立信息內容「先審後發」制度;

要加強網課頁面周邊生態管理,不得出現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不得利用彈窗誘導點擊不適宜未成年人的頁面;

不得推送與學習無關的廣告信息;

不得利用公益性質網課謀取商業利益。

這一政策無疑得到家長的拍手稱讚,終於可以不必每天在孩子上網課時一直盯著,生怕孩子誤點不良網站了。

誠然,這一舉措對規範國內網課平臺有強有力的效果,可以督促各網課平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明確自身社會責任和基本原則,為上課的孩子們提供積極向上的且與學習有關的正能量信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但家長們仍然需要思考另一個問題,自己應該在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規定每天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家長應該提前和孩子協商好每天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比如在每天上網課的固定時間內才能使用電子產品,其他時間不能使用。

家長打開上課界面後再把電子產品給孩子

這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為了避免在開機和打開網課頁面的過程中彈出各種不良廣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孩子準備好,把電子產品啟動並定位於上課界面後再交給孩子,這樣能減少孩子接觸不良信息的概率。

適當監督和檢查孩子上網課時的情況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家長需要時刻提防,在孩子上網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陪同在身邊一起看,或者只呆在孩子身邊,孩子上網課,家長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互不影響。

這樣也能讓孩子知道家長在旁邊監督,不會故意退出上課界面瀏覽其他信息。同時也能及時發現網絡平臺中出現的各類不良彈窗,引導孩子學會如何在第一時間內關閉這些彈窗。

篩選最適合孩子的網課平臺

如果教師沒有明確要求使用哪類上課平臺,或者家長讓孩子上的是自主選擇的線上網課。家長就需要提前做好篩選工作,儘量挑選那些廣告較少且整體較規範的網課平臺,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孩子的網課學習效果。

家長做好正確適量使用電子產品的榜樣

家長必須明白,一個愛玩手機遊戲的家長培養不出愛學習的孩子,所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比如要利用電腦工作的時候可以和家人孩子說「爸爸/媽媽要工作,半小時之後結束」。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和其他家人監督工作的人,工作期間要認真,千萬不能利用電腦看看新聞玩玩遊戲之類的,孩子是特別敏感的,他們也會學習家人的這種做事態度。

而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時,也可以讓孩子明確說出自己需要使用多久,並由家人監督。當這種模式使用次數較多時,孩子就在無形中養成了好習慣。

結語

教育部出手整治網課平臺,對廣大家長和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家長的力量有限,如果網課平臺自身沒有明確社會責任,不懂得在培養未成年人過程中如何發揮自身力量,即使家長時刻監督,也很難保證孩子不受各類不良信息的影響。

當網課平臺得到全面的專項整治之後,家長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網絡時代的信息複雜多樣,家長必須扮演好自身監管和引導角色,帶領孩子合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使其真正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起到正確示範和引導作用
    如果無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交際能力發展將受到影響,也會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主動探索生活,甚至產生依賴心理不能自拔,更容易引起長大後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影響學習。為了適應5G時代社會學習生活要求,電子產品不能絕對化地限制使用,這樣就要求家長既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又要有效防止孩子對於電子產品形成依賴性。
  • 如何引導寶寶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使用的人也是越來越低齡化,現在每個家庭的電子產品大部分人都是人手2臺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視、平板等等!寶寶從小在電子產品堆裡長大,如果說要做到完全和電子產品切斷關係基本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小寶寶實在太聰明了,從兩三個月就開始喜歡盯著電子產品看了,大人看什麼他們也喜歡看什麼,而且很容易就能get到關鍵點。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怎麼辦?需要讓孩子別玩嗎?
    今年因疫情所有大中小學生,甚至早教機構也開設網課。對於那些電子產品「忠實愛好者」孩子們來說,真是很歡喜,家長竟還沒有理由反駁,上課還是要上的,落下課程,學習退步。這個「鍋」家長不想背,也背不動。於是開始了長達數月的網課學習,天天能看電腦,ipad和手機。
  • 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導讀: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Cat加菲說: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利大於弊!
    海外網12月13日電 美國6歲男童喬治·詹森(George Johnson)玩電子遊戲刷媽媽信用卡,金額高達16293美元,母親發現銀行帳戶被扣款後才得知了兒子的行為。據了解喬治在他最喜歡的電子遊戲《索尼克:力量》上花費了逾1.6萬美元。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要明白"堵"不如"疏",科學引導是關鍵
    家長在家裡經常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是沉迷電子產品,孩子就很容易對這種行為進行模仿。特別是許多家長自己本身就對手機等產品重度依賴,卻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告訴孩子,不可以沉迷手機,不可以使用電子產品,那麼這無疑更是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僅不會改掉沉迷的壞習慣,甚至會變本加厲。
  • 家長應該怎樣應對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處於電子產品的包圍之中,尤其是手機對於我們來說離不開,又少不了。沒有手機估計現在都有點寸步難行了,家長尚且不能完全控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何況是孩子。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把的空餘時間,孩子要用來上網課,電子產品從沒有像今年這樣顯得那麼的不可或缺,由電子產品引發的各種問題矛盾也跟著更加突出!
  • 電子產品已與生活密不可分,家長謹記堵不如疏,孩子更配合
    家長應該如何教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1、3歲以下不建議接觸三歲前孩子的主要任務是探索世界,真實才是他們需要的,而不是虛擬。再者,此時的孩子也容易淪陷於「高閃頻」的動畫,更容易上癮,會影響視力和專注力。只是,一次性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而且要看原畫質、原聲道的動畫,且由家長陪同或者伴隨互動,使用電子產品前就要和孩子說好,可以看多長時間,為什麼要看,看過後要有什麼任務完成。每次觀看必須有價值,才能體現電子產品的功能,不僅僅只是消遣時間。
  • 如何與電子產品化敵為友|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怎麼辦
    疫情隔離期間,停課不停學,使得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更理直氣壯,使用時間也變得更長了。加上家長復工,孩子們缺少管束,電子產品的使用情況更讓人擔心:明明一個小時的網課,屏幕時間卻不斷延長。我相信很多家長的內心非常焦急,但同時會發現:即使發再大的火,說教、批評,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那麼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 在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上,家長一定是第一責任人
    民小編說每個假期開啟,老師們都會叮囑家長,一定要管好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因為一個假期下來,可能因為家長疏於管理,孩子對電子產品依賴性大大增強。家長們要相信,孩子是否沉迷於手機等電子產品,自己是有能力去管控的,在這個問題上,「底線」至關重要。一起來看!01本學期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短的學期了,神獸們去去就來,剛複課沒多久又要迎來暑假,最開心的是孩子們了。
  • 孩子貪玩電子產品,到底是誰的錯?
    而現在自從有了網課,根本管不住孩子,有時候甚至網課都結束了,孩子還是不肯上交,美其名曰在複習。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可能看到一些不該看的內容。此外還有些孩子會亂花錢,之前就看過一個報導,10多歲的孩子在網上給主播打賞數萬元,直接把家底給敗光了,為此很多人都吐槽現在的孩子太不省心了,但真的全是孩子的錯嗎?
  • 電子產品助力孩子成長,家長如何平衡和引導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讓電子產品成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現代社會很多家庭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電子產品,孩子和父母之間很多時候往往無話可說,不是家長拿著手機,就是孩子抱著平板不放。在電子信息社交的時代,其實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而不是敵人。
  • 網課平臺整治刻不容緩
    據新華社報導,為切實解決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突出問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網課平臺規範有序發展,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近日啟動為期2個月的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網絡「雲課堂」已成為廣大學生疫情期間學習的主渠道,但一些網站平臺無視社會責任,屢屢利用網課推廣網遊、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詐騙信息,危害廣大學生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 電子產品狂轟亂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誘惑」?
    歐美頂級育兒雜誌《Parents》曾針對3歲左右的寶寶做過這樣一個小調查,使用四個問題詢問普通寶寶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大!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電子誘惑」呢?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2歲前儘量不使用電子產品0-2歲是孩子視覺、聽覺等感官系統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避免強烈聲光電的刺激,保護孩子感官系統的正常發育。
  • 小學生愛玩手機,家長不可強勢打壓?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說明...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其實,電子產品就像是把雙刃劍。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家長)
    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真的都是他們的錯?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可能看到一些不該看的內容。此外還有些孩子會亂花錢,之前就看過一個報導,10多歲的孩子在網上給主播打賞數萬元,直接把家底給敗光了,為此很多人都吐槽現在的孩子太不省心了,但真的全是孩子的錯嗎?
  • 乾貨│擔心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父母可以試試這幾招正確引導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電子產品開始進入每一個家庭。它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孩子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加上缺乏家長的引導,很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那如何正確規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呢?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方式和要求。
  • 面對電子產品失控的孩子,作為家長,你可以這樣做......
    家長說了、罵了、打了,孩子都無動於衷。更糟的是,身處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甚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對抗家長斷網的高壓政策......相信作為家長,你也一定能感受到曉怡媽媽的焦慮與無力。 作為家長,你的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嗎?你會讓他玩電子產品嗎?面對孩子玩電子產品失控,你會如何應對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在玩電子產品時能適度,不失控?
  • 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孩子如何使用好?防止沉迷是關鍵!
    而且更可笑的是,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嚴重問題時,孩子不反省不說,反過來媽媽還要面對家人的指責。   現在很多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迷上了電子產品,學習成績下滑,學習態度不好,孩子叛逆不好管,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實,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如何使用才是關鍵?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方法,防止孩子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