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汀說:時間是什麼?如果無人問我則我知道,如果我欲對發問者說明則我不知道。
我想這句話也最能代表我的感受吧。回到母校,很多人問我,你去臺灣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也只是笑笑,不知道從何講起。這次赴臺灣大學交換的經歷於我,收穫太多也改變太多。
慢慢回憶著這一百二十六天的行程,就像將一塊塊的記憶拼圖逐一撿拾拼湊。
從入臺之前的滿滿期待,到後來變成了期待加上忐忑,沒想到最後卻是一波多折。雖然如此卻也更加凸顯了赴臺灣大學交換機會的珍貴。在剛剛接到通知準備申報交換的學校的時候,第一志願便填報了臺灣大學。當時想法很單純,只是覺得,臺大好啊,大家都想去啊。當然那時候的我對於臺大的了解也只是限於百度百科的一個詞條。
當我終於置身臺灣大學的校園的時候,我才明白,臺大的「好」不僅僅止於大家口口相傳的「好」,而是它本身散發出的低調沉穩富有內涵的氣質,讓人由內而外的感受到這所世界名校的獨特魅力。椰林大道,圖書館,醉月湖,生態池...離開之前,我走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如畫般美麗的校園風景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毫不誇張的說,臺大滿足了我對大學生活的所有想像。如果問我最喜歡臺大的哪個建築,我的回答是校史館。在這裡,我了解到了它的歷史,它的榮耀,它的不堪,以及它的進步。在校史館可以了解臺大的許多,它以博大的胸懷向世人展示這所學校的發展和改變。正如受臺大人敬仰的傅斯年校長所言:我們貢獻這個學校於宇宙的精神。每每于晴朗夏日的傍晚散步在臺大的校園,嗅著杜鵑花的芬芳,我都會想:我心心念念的臺大,如今我就依偎在你的懷抱,你一定能感知到我的幸福。
來到資源如此豐富的著名學府,我自然也不忘記為自己「量身定製」一些感興趣的課程和活動。臺大的法律學院可以說是盛名已久,作為一名刑法學專業的研究生,能夠進入臺大法學院學習也是十分幸運。選修了林鈺雄老師的刑法課,一個學期下來獲益匪淺。臺灣地區的刑法體系和大陸的刑法體系有不同,因為林老師博士期間師從於德國著名刑法學家克勞斯·羅克辛教授,尤其是對於「客觀歸責」理論的闡述十分清晰。學習了林老師編著的刑法學教科書,教材很厚,但是卻把刑法學知識體系建構的相當明了。拜讀這本書,它徹底顛覆了我對於「教材」的概念。老師把幾乎兩種完全不同的功能結合在了這本教科書中:一方面為在校的學生提供了對基本問題淺顯易懂的說明,另一方面,通過意想不到的思想啟迪、細緻入微的材料分析、令人信服的體系建立,也使得專業和學術方面的人士為之傾倒。語言文字也是風趣幽默,讓人覺得親切又不失風度。我想這次的專業課學習的寶貴經歷也會對我日後在刑法學研究的道路上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