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她紮根農村,以校為家,21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揮灑汗水和青春,奉獻執著和熱愛,在農村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最動人的風採。她就是澠池縣城關鎮東關學校一級教師楊海燕。
持恆心,苦練內功
1999年8月,18歲的楊海燕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了這份初心,多年來,她苦練內功,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怎樣製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多媒體一體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深知沒有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教師這一光輝職業。她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精品課。
用真心,點燃希望
她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卻勝於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超越自己。楊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養,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她所帶的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般暖流,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裡有個女孩叫李佩雨。她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裡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她練習膽量,楊老師課上經常提間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發現她的數學很好時,就在班級中任「數學小能手」,樹立她為數學學習進步典型,讓她帶著大家在數學路上比學趕幫超。漸漸地,數學課上的一分鐘演講,她也能夠大膽地走上臺來。後來李佩雨同學的學習更是突飛猛進,還當上了楊老師精挑細選的課代表。楊老師的細心關愛,如春風化雨,使班內的「搗蛋鬼」們一個個完美蛻變,高高揚起希望的風帆。
守初心,不計得失
任教21年來,楊海燕以校為家,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只講奉獻,不求回報。家中風雨飄搖,她自初心不移。婆婆腦血栓在鄭州住院期間,家中還有尚且年幼的孩子,她為不耽誤學生學習,不顧鄰裡風言風語,一心撲在學生身上,不願請一天假,不曾耽誤一節課。5歲幼子患病住院,也是在放學後才抽空到醫院照顧孩子。為了學生,直到孩子手術前一刻鐘,在校上好所帶的數學課,才急匆匆趕到醫院,噙著眼淚安慰年幼孩子,「孩子別怕,媽媽在呢」。事後學校和同事們問起「你怎麼不請假照顧孩子呢」,她微微一笑,說:「學校還有我這麼多孩子呢」……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筆硯相親,晨昏歡笑。」熟悉的校園,見證了楊海燕的21個春夏秋冬。付出總有回報。歷年來,楊海燕所擔任的學科在全縣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她輔導的學生在市、縣級競賽中多次獲獎,2020年,在全鎮小學期末考試中,她所任教的數學成績獲得全鎮第一名。
楊海燕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託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峰;甘願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她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無悔人生。
(陳清敏)
策 劃:馬 平 統 籌:韓 鵬監 制:李 新
審 核:姚 軼 編 輯:鄭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