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影響(上)

2020-11-18 中工網

來源:勞動午報

勞動法和民法是融合與分立並存的關係。在勞動關係處理中,應當優先適用勞動法的規定;當勞動法無規定時,需要結合勞動法的精神,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則。那麼,《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勞動關係的認定與處理、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區分等方面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本報約請專業律師,擬用11個具體案例,分上下兩期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對有關內容進行詳盡的解析。

【案例1】

賦予村委會、居委會用工主體資格

某居委會因工作需要,聘用剛大學畢業的小曹做文書。小曹上崗不久提出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居委會認為自己不是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雙方不需要訂立勞動合同。那麼,居委會的說法符合《民法典》規定嗎?

【說法】

勞動關係的主體包括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對於哪些自然人可以成為勞動者,勞動法與《民法典》的規定是一致的。

對於哪些用工主體可以成為用人單位,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而《民法典》擴大了用人單位主體的適用範圍。

《民法典》第101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據此,居委會、村委會招用人員如果具備勞動關係特徵,也屬於勞動法的調整範圍,其應當與自己所招用的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並為勞動者提供法律規定的勞動保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民法典》這項規定,解決了實踐中與居委會、村委會形成勞動關係的勞動者在權益受侵害時不能獲得補償金和賠償金的困境。

【案例2】

電子勞動合同效力等同書面勞動合同

近兩年,某公司錄用新員工的通知和勞動合同都是通過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完成的。員工張某在入職6個月後辭職,他認為雙方所籤訂的電子勞動合同不是書面勞動合同,故要求公司支付5個月的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那麼,張某的理由能成立嗎?

【說法】

《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定:「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這裡的「書面」勞動合同,通常理解為「紙質」勞動合同,而不包括電子勞動合同。

而《民法典》第46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據此,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籤訂的電子勞動合同應當認定為書面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張某要求公司支付二倍工資的主張就不能成立了。

應當指出,由於電子數據具有易損性、易變更等特徵,所以,在使用電子合同時應當確保其符合《電子籤名法》的規定,選擇合適的電子合同供應商,以保證電子合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尤其要留存相關證據。同時,應注意給員工普及電子合同的操作步驟、法律效力。

【案例3】

單位採集使用員工個人信息須依法進行

袁某到公司應聘時,公司對他進行了背景調查。在報到時,公司要求填寫入職登記表。登記表中須填寫的事項很多,既包括個人基本情況,也包括社會關係、婚姻狀況等。袁某對有些事項不想填寫,但又怕通不過。那麼,單位可以採集員工的哪些個人信息?對其所掌握的員工信息負有哪些義務?

【說法】

《民法典》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1035條規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個人信息,應當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另外,《民法典》第1034條第2款還對自然人個人信息的定義和範圍作了規定。

單位因工作和管理需要,可以收集、整理、保存員工的個人信息,但一定要依法進行。在招聘訂立勞動合同階段,單位有權根據《勞動合同法》了解員工與履行勞動合同相關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健康情況、知識技能、學歷、職業資格、工作經歷、家庭住址等。在職階段,單位應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建立職工花名冊備查,職工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現住址、聯繫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對於員工的私密信息,如身高、生活經歷、婚育狀況、財產狀況、社會關係、愛好等,單位不得收集,否則就侵犯了員工的隱私權。同時要確保收集的員工信息用於正當目的,不得洩露或者篡改,未經員工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

【案例4】

行使管理權不得侵犯員工隱私

沈某在一家酒店從事營運工作,該酒店《員工手冊》規定:「員工進出酒店時,應主動配合保安人員對隨身包袋或其他容器進行必要的檢查。」一天下午下班時,酒店保安要對沈某的隨身挎包進行檢查,因沈某拒絕配合而發生爭吵。事後,由於沈某拒絕認錯和做檢討,酒店遂向沈某發出告知書,內容為:沈某下班時沒有積極配合酒店例行的安全檢查,事後不願做出檢討,已構成嚴重違紀,即日起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那麼,酒店的行為合法嗎?

【說法】

《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私密空間,一般的理解是相對於辦公場所、生產場所等公共空間而言,單位內部的更衣室、浴室、洗手間、宿舍均屬於私密空間的範疇。而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從企業管理角度看,應該是非履行勞動合同的活動、信息,屬於員工本人的私人事務。因此,單位應當尊重員工的隱私權。為了加強管理,可以安裝監控視頻,但應當限於公共空間或區域,監控電腦、手機、公務車等應當事先告知使用人。

現實生活中,個別單位在非工作場合安裝攝像頭,以達到全方位監控員工之目的。有的單位在管理過程中獲得員工病例後,將病例散布出去。這些做法都是對員工隱私權的侵犯。

本案中,酒店《員工手冊》有關搜查員工本人或其私人物品的規定,涉嫌侵犯員工隱私權,屬無效規章制度。相應地,酒店辭退沈某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案例5】

處理失蹤員工的勞動關係應走法定程序

某公司職工耿某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自行外出旅遊,途中走失,多日沒有音信。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在研究如何處理耿某的勞動關係時,一種意見認為,可按曠工對待,解除雙方的勞動關係。另一種意見認為,耿某已經失蹤,可以終止雙方的勞動關係。面對這樣的事件究竟該如何處理呢?

【說法】

《勞動合同法》第44條規定,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勞動合同終止。《民法典》第40條規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滿2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據此,認定員工失蹤應當以法院宣告的判決書為依據。

因此,對於員工下落不明的,單位不能簡單地就依據上述規定作出終止勞動關係的決定,也不能簡單地按照曠工處理,否則,可能存在違法的風險。正確的做法是先作出中止履行勞動合同的決定,中止履行期間,單位不承擔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且中止履行期間的時間不算作工作年限。待員工下落不明滿2年之後,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其失蹤。在法院作出宣告失蹤判決後,雙方的勞動合同關係依法終止。

潘家永 律師

編輯:姚怡夢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影響(下)
    勞動法和民法是融合與分立並存的關係。在勞動關係處理中,應當優先適用勞動法的規定;當勞動法無規定時,需要結合勞動法的精神,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則。那麼,《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勞動關係的認定與處理、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區分等方面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本報約請專業律師,用11個具體案例,分上下兩期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對有關內容進行詳盡的解析。
  • 案例說法|《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影響?(上)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那麼,《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下面通過一些案例來進一步了解吧!
  • 案例說法|《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影響?(下)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那麼,《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
  • 律師解讀《民法典》對銀行對私業務的影響(上)
    》的修改影響也非常大,例如:新增「超級優先權」,對銀行抵押權有一定影響;首設「居住權」,對銀行抵押房產拍賣有一定影響;再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銀行有作為的義務也有不作為的義務等等,需要特別重視和細化學習,並防範相應的法律風險。
  • 律師解讀《民法典》對銀行對私業務的影響(中)
    五、設立居住權,可能對抵押權帶來重大影響《民法典》第366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第368條: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二)
    》婚姻家庭編中關於收養的相關規定與《收養法》比較有哪些變化。《收養法》 第四條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 聚焦《民法典》(7)
    例如,《合同法》通過並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在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同時,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第3條)。
  • 律師解讀《民法典》對銀行對私業務的影響(下)
    (二)影響及應對較《擔保法》擔保「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後果,《民法典,《擔保法司法解釋》規定的保證期間為分別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二年」,《民法典》將保證期間統一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 《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四大影響
    據了解,《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為此,本期勞權邀請了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業務研究委員會等專業律師,圍繞《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影響進行分析討論。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與《婚姻法》有哪些不同?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發生了哪些新變化?引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頒布後,其中第五篇婚姻家庭篇的離婚冷靜期引起廣泛關注並迅速上了微博熱搜,其實除了離婚冷靜期之外,該篇還將將收養法納入,體例更趨完整,而在在具體制度方面增加了有關近親屬與家庭成員、常家事代理、親子關係的確認與否認、婚內析產、修改了婚姻無效和可撤銷的等情形等,本文筆者以枚舉方式介紹《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篇與原《婚姻法》中重點部分的變化修改情況。
  • 【維權直播間17】《民法典》十問(二)
    02 問:《民法典》為人體基因、胚胎研究確立了哪些規則?答:為了防止夫妻衝動離婚、輕率離婚,《民法典》規定了為期三十天的離婚冷靜期。《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民法典學習筆記 | 合同編——第一分編:通則(上)
    《合同編》共三個分編(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29章、526條(第463條—第988條),條文內容佔《民法典》四成以上。《德國民法典》設債權編,《民法典》未設債權編,而是根據債的分類分別設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同時在合同編中設「準合同」分編,規定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之債,並讓合同編「通則分編」承擔起債法總則的功能,規定了合同(債)的保全、變更轉讓、消滅等制度。這在立法技術上是非常高超的,也是《民法典》對大陸法系民事立法的偉大貢獻。
  • 《民法典》視域下企業法務合規管理要點解析(上)
    (三)增加預約合同制度《民法典》第495條增加預約合同制度明確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預約合同是指當事人約定為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而達成協議,是當事人在本約內容達成一致前作出的有約束力的意思表示。本條嚴格區分預約合同和意向書、備忘錄。
  • 【七五普法】《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四大影響
    勞動關係《民法典》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據了解,《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 圍繞《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專業律師是如何分析討論的。 預約合同因錄用通知引發爭議,如何解決?
  • 伊檢普法島 | 《民法典》助你三十而勵(一)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智慧財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 【速看】《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四大影響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據了解,《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圍繞《民法典》對勞動關係的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專業律師是如何分析討論的。
  • 《民法典》來了!這將會給你的婚姻家庭、財富管理帶來哪些影響?
    《民法典》作為民事主體法律的「工具箱」,對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了全面系統性的評判準則。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法典》會給你的婚姻家庭、財富管理帶來哪些影響?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有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 《打官司不求人》(三)《民法典》裡有哪些重要的法律道理?
    上篇(二)「你要弄懂哪些重要的訴訟原理?」介紹了訴訟中的一些重要知識。我之所以稱之為「原理」,是因為這些知識在大陸法系中幾乎是通用的訴訟程序。法律由兩大部分組成:實體法和程序法。前兩篇介紹的是程序法,後三篇介紹的是實體法。
  • 2020最新整理:《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建議收藏)
    《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該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 網絡時代民法典如何影響生活?為網民提供哪些保護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面對相伴而生的新問題,民法典作出了積極回應,對網絡虛擬財產、電子合同、網絡侵權責任等一系列新問題都作出明確,從而形成了一套新的網絡民事行為規範。網絡時代,民法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將為網民提供哪些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審姚佳近日接受記者採訪作出解答。